宋清輝:外資中小財險企應從本土化經營等方面發力

“外資中小財險公司應該從調整發展戰略、本土化經營等方面發力,實現良性發展”,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補充道,與此同時,我國應該給予外資保險機構同等的國民待遇,進一步促進保險業的發展。


宋清輝:外資中小財險企應從本土化經營等方面發力

成立8年仍處虧損,富邦財險甩車險包袱發力互聯網渠道欲自救


近日,富邦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邦財險”)公告,擬向微民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民保代”)母公司增資0.62億元,持續推進互聯網渠道。

藍鯨保險注意到,作為臺資險企,富邦財險進入大陸市場以來,多次“謀變”,包括引入中資股東,數次增資,但均未改變自設立以來處於虧損的窘境。

值得關注的是,富邦財險對藍鯨保險表示,後期將發力非車險業務,試圖拋掉車險業務常年虧損的“包袱”,換道前行的富邦財險,能否如願以償?

轉道發力,富邦財險0.62億增資微保母公司

近日,富邦財險公告稱,將參與深圳騰富博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富博投資”)增資事項。

據瞭解,騰富博投資共計增資2億元(第一期1.5億元,第二期0.5億元),由各股東按持股比例認繳,其中,富邦財險持有31.1%股權,擬現金投資6220萬元參與增資,首期出資4665萬元,第二期出資1555萬元。

藍鯨保險查詢發現,騰富博投資其餘兩位股東分別為北京驛碼神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驛碼神通”)及國開博裕二期(上海)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各自持股57.8%、11.1%,而在驛碼神通背後,則是騰訊的“身影”。

宋清輝:外資中小財險企應從本土化經營等方面發力

深圳騰富博投資有限公司股權結構圖



值得關注的是,騰富博投資旗下僅有一家子公司,即微民保代(微保),亦是騰訊首家控股的保險平臺。

2017年10月,原保監會批覆通過微民保代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包括代理銷售保險產品;代理收取保險費;代理相關保險業務的損失勘察和理賠等,彼時,也被視為是騰訊在保險領域的重要“棋子”。盛名在前,或也導致公眾將較多視線投向騰訊系,而忽略了富邦產險的發起人身份。

那麼,此次對騰富博投資進行增資,是否也是為微保業務發展做鋪墊呢?

“對母公司增資,有利於微保業務的進一步發展”,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藍鯨保險分析稱,在其看來,資金實力的進一步提升,也有利於贏得客戶的信任。

“一般而言,投資公司不像金融機構,有一定的資本金要求”,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主任郭振華說道,在其看來,主要還是為業務擴張做鋪墊。

“富邦財險在大陸的投資,在臺資企業中屬於積極型”,一位出身臺資險企的業內人士指出,增資或也有看好保險市場的考量。

大陸“淘金”未果,富邦財險成立8年仍處虧損

回溯來看,富邦財險的最終控制方為富邦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邦金控”),後者註冊於臺灣,主要提供金融產品及相關服務,以廈門為起點,富邦金控開始積極佈局大陸市場,富邦財險在此背景下“誕生”。

事與願違的是,從2010年末獲批展業至今,富邦財險均處於虧損之中,並未實現大陸市場“淘金”的願望。

歷年年報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7年,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富邦財險的保險業務收入逐期攀升,但虧損的局面卻從未改變,7年虧損7.44億元,2018年前9月,富邦財險虧損程度有所收窄,共計虧損1912.75萬元。

宋清輝:外資中小財險企應從本土化經營等方面發力

2011-2017年富邦財險保險業務收入、淨利潤(億元)



事實上,業績未顯樂觀的主因,也能從保險業務結構中窺見。

藍鯨保險梳理發現,展業至今,機動車輛保險(含交強險)一直位列富邦財險保險保費收入首位,而由此造成的虧損,也使得富邦財險陷入中小財險公司車險業務難以獲利的“泥潭”之中。

宋清輝:外資中小財險企應從本土化經營等方面發力

2011-2017年富邦財險車險業務情況(億元、%)



與虧損相伴的是,富邦保險的多次增資行動。

2013年,廈門港務控股集團(以下簡稱“廈門港務”)認購新增1億元資本金,持股20%,富邦財險註冊資本從4億元增至5億元,公司性質轉變為合資保險公司。

事實上,引入廈門當地的中資股東,改變企業“身份”,或便於切入當地市場,但並未能讓富邦財險經營狀況有所好轉。

2014年,監管批覆富邦產險、富邦人壽各自出資0.8億元,廈門港務出資0.4億元,對富邦財險進行增資,註冊資本變更為7億元;2015年,富邦財險再次獲得股東方“資助”,將註冊資本提高至10億元。

數據顯示,2015年增資完成後,富邦財險償付能力充足率回升至363.65%,但業務開展帶來資本消耗,且無利潤填補,償付能力充足率逐期下降,2017年為133.72%,2018年3季度末進一步下滑至126.6%,在財險公司中,處於較低水平。

棄車險虧損“包袱”,換道謀變仍有硬骨頭待啃

某種程度上而言,富邦財險攜手騰訊設立微保,或也是其長年處於虧損之中的一次“自救”行動。

事實上,以同為臺資險企的國泰財險來看,其早前亦長期處於虧損之中,在引入螞蟻金服作為戰略投資者,並從傳統業務向互聯網業務轉型後,目前經營狀況已有所好轉。

“科技企業與險企結合,有利於通過數據、信用體系來實現保險業務的規模化發展,實現利潤最大化”,宋清輝指出。

“我們一直在朝互聯網方面努力”,富邦財險新聞發言人對藍鯨保險表示,互聯網是重要的獲客渠道之一。

除了互聯網渠道之外,富邦財險也擬通過調整業務結構來“謀變”。

“目前富邦財險在儘量減少傳統業務佔比”,富邦財險新聞發言人回應稱,“可以看到,我們的車險業務佔比是連連下降的”,其表示,後期將重點向非車險業務發力,“什麼賺錢做什麼,但應該都比車險強”。

從數據來看,2015年,富邦保險車險業務佔比達到峰值,佔保險業務收入比重為78.24%,2016年下降至74.6%,2017年,這一比例再度降至67.7%。

目前財險領域中,車險競爭激烈,“中小險企普遍虧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儁生曾表示,不少非車險業務綜合成本率比車險業務更高,對於人才隊伍和經驗要求更高,並非簡單從車險市場退出開發新市場業務就能實現突破。

“不管什麼險種,都需要一定的規模,才能把固定成本均攤掉”,郭振華持有類似觀點,其指出,目前非車險業務也多是傳統業務,“除非依靠股東資源,或者有新技術可以運用”。

“富邦財險母公司富邦產險,在臺灣地區財險業務量居於前列”,上述業內人士指出,背後與富邦系在臺灣業務體系龐大,集團資源豐富不無關係,但在大陸市場,儘管引入中資股東,局面卻暫未發生明顯改變。

“還是要找準定位,找到自己的優勢”,郭振華建議稱,中小險企需探索形成有特色且集中的經營模式。

“外資中小財險公司應該從調整發展戰略、本土化經營等方面發力,實現良性發展”,宋清輝補充道,與此同時,我國應該給予外資保險機構同等的國民待遇,進一步促進保險業的發展。(藍鯨保險 李丹萍)。原標題:成立8年仍處虧損,富邦財險甩車險包袱發力互聯網渠道欲自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