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有關投資的一點邊角事

說到投資,其實是個很大的話題,也很難以正常的篇幅去完全闡述,本篇也僅僅是聊聊投資場的一點邊角事,不喜輕噴。

(1)選擇投資對象:風險、收益以及流動性

一般來講,在進入投資場前,我們在評選投資對象時考慮比較多的因子主要有風險、收益以及流動性。

首先是風險,在投資過程中承擔相應的風險是必然的。而如何控制甚至規避風險、把握時機從而做好投資是門很大的學問。在進入資本市場前,一定要先對風險因子進行了解,之後再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以及對本金損失的可接受程度去匹配適合的投資對象(極低風險:銀行儲蓄、國債等;低風險:貨幣基金、債券型基金等;中等風險:偏股型基金、信託,股市長期投資等;高風險:股票(短中線)、期權、黃金外匯、各類期貨以及藝術品等)。

其次考慮的就是收益。在急需打破“剛性兌付”的市場環境下,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這句話會表現的越來越明顯。未來的投資場中,所謂的 “保本保息”會越來越難得。就說股市吧,隨著退市機制的完善,“不死鳥”個股也將不復存在,以往的基本“無風險炒殼”時代也即將過去(所謂的基本“無風險炒殼”是怎麼回事後續有機會再講)。不過在投資過程中,若一味的因厭惡風險而只考慮極低風險投資對象,因噎廢食,那麼註定在投資生涯中一直平庸,這就像成功的人都有強大的野心一個道理。風險不可怕,重要的是怎麼規避、防範以及控制。

最後還需考慮流動性,這需要我們非常清楚用於投資資金的性質,是短中期的,還是長期的,根據這點去匹配適合的投資對象。短中期,則可考慮買貨幣基金或者銀行定期儲蓄(資金分批轉存),長期的可以考慮債券,股票等。(股市其實就比較適合長期投資,根據數據統計,國外股市投資如果投資期限是10年,那麼虧損本金的概率是2%,15年虧損的概率就基本忽略不計;我國的股市也差不多,我國的股市投資一年,虧損的概率過半,如果堅持三年以上,這個概率會低至10%以內且隨著時間拉長這種概率甚至趨近於無。現在很多所謂的短線炒作以賺取價差為目的的很少有盈利的,這就是事實;而追求穩定紅利以及風險的方式則需要長期投資,就像巴菲特一樣,這點我們要明白)。




(2)制定詳細合理的資金運作規劃(配置)

做什麼都得有預先方案及清晰的規劃,投資方面的事也是一樣,合理有效的資金運作方式尤為值得我們重視。

“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這句話大家都知道,講的是大類資產的配置中的風險分散,組合投資。但很多人還是有誤解,這裡的“籃子”不是指同一個市場的不同標的,而是不同市場。比如說,很多股票投資者所理解的風險分散是多配置些股票,這樣做盡管可以有效降低非系統性風險(比如是某上市公司經營出問題),但對於控制系統性風險完全沒有任何作用(系統性風險:經濟週期風險、政策風險、利率、匯率風險等)。而正確的 “組合投資,風險分散”應該把資金按合理的比例分散投入到不同的市場(債券、股票、商品、現金 ),之後還需根據市場以及經濟狀況的變化合理優化配比機制,這才是規劃,既是對風險與收益的規劃,也是對本金的負責。(股市熊,降低股市投資比例,加大債券、現金等投資對象的資金比例;反之,經濟轉暖,股市走牛,則可適當多配置些股票資產,減少低收益低風險等現金理財,從而追求更高的收益彈性)。


聊聊有關投資的一點邊角事



(3)完善的預防措施,降低或控制潛在風險

人們常說的“留後路”其實就是事先做好預防措施,真要哪天被逼的“破釜沉舟”那麼就是賭運氣了,投資的事涉及財產安全更是應該如此。

我們在清楚了風險因子,選定了投資對象以及明確了資金運作規劃之後還需制定完善的預防措施,其中包括遭遇突發風險時如何有效止損、規避、控制以及資本配置比例方案優化等。這就像一場大火災發生時,應急措施的作用在於遏制其潛在的範圍擴散風險,而不是首先關注那引發火災的一根“火柴”,因為這暫時不是重點。


聊聊有關投資的一點邊角事


(4)多維度研判市場,認清市場環境與介入時機

投資本身是沒有難度,只是把資金轉化為資本而已。但做好投資卻需要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經驗儲備以及良好的心態,當然運氣成分可能有些時候也要點。

不管是股市、債市還是商品市場,都與經濟環境、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息息相關。因此在入市前,對市場的研判是必不可少的,這直接關係到投資對象的選擇、資產配置及優化計劃、市場風險偏好以及出入市場時機等多方面。因此,對於投資新手,那麼就不能急於求成,必要的由淺入深的學習、連續的實戰經驗積累以及心態的磨礪才是要放在首位考慮的,積跬步,才能至千里。


聊聊有關投資的一點邊角事



(5)穩定心態,趨利避害

最後一點就講講投資心態。

人性其實有弱點。在投資場中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當面對損失,應當降低風險偏好傾向;面對收益時,則應減少風險厭惡的傾向,看起來是非常簡單的一句話,卻是隱含著投資交易的真諦。但現實是絕大多數投資者都無法執行這點,主要就在於無法克服人性弱點,尤其是在面臨重大虧損時更是如此。(簡單理解就是面對虧損時,死不服輸不止損,完全的與市場作對直至深陷泥潭甚至爆倉;面對收益時,卻相反的穩不住心態,懼怕任何風險吞噬來之不易的收益而早早收場,最後只能落寞的看著更大的利潤與之擦肩而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