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理解的?其他兩個是什麼呢?

親子該懂的這些事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句話是亞聖——孟子說的,

語出《孟子·離婁上》,全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孟子講的是舜帝的故事。舜帝作為虞王朝的創始者,歷史傳說中的五帝之一,他的童年並不幸福。4歲時,他媽就病逝了。然後他就有了繼母,但是繼母對他非常差,因為沒有親媽疼愛,所以舜帝就一直沒能娶妻。後來,舜帝好好一個年輕小夥,一直不娶妻也不是個辦法,只好瞞著家裡,自己偷偷的娶了妻子。


孟子這句話算是對舜帝私自結婚的事情做的一番點評。有人說孟子說的“無後為大”,這句話中的後,是後代的意思,言下之意就是不孝的表現有3種,沒有子嗣繁衍,後繼無人是當中最大的不孝。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後是“後代的職責”的意思,也就是說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但是作為子女,沒有做到盡做後代的責任,是其中最大的不孝。但是雙方誰都沒能拿出確鑿的證據,來說服對方。諸位看官,你們覺得哪一方更貼切呢?

先不管“後”了。我們來看看不孝有三中,其他兩個不孝究竟是什麼?其實古人說話,經常是沒頭沒尾的,孔子如是,孟子亦如是。在孟子的原話中,並沒有說明另外兩種不孝到底是什麼。我們後人只能猜測。東漢年間,就有一位經學家趙岐,在《十三經注》中闡述了他對於孟子這段話的理解。摘錄如下:“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趙岐這番話的大意是說:第一種不孝是做子女的只知道順從父母長輩,即便父母有做錯的地方。也不知道指出來,加以勸說,使得父母陷入不義;第二種不孝是父母也老了,掙不了錢養家了,家裡窮得揭不開鍋了,還不知道去當個官吃點俸祿來供養父母。第三種不孝就是眾所周知的不娶老婆不生孩子,絕子絕孫,這是最大的不孝。

趙岐的這般解釋,合情合理,於是我們就一直沿用下來,直至今日。從古至今,但凡父母想著催婚催子了,必然搬出這句御用臺詞。一旦搬出這句話來,子女瞬間百口莫辯,無言以對。不過近年來,大師兄身邊的朋友也好,長輩也罷,拿這句話來壓制子女的越來越少見了。

一方面是社會文明發展了,很多家庭非常民主,父母子女之間,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做得越來越好了。

另外一方面,培養小孩經濟壓力確實大,這個不用我多言,各人自有體會。綜上所述,既然現在我們知道了三不孝全部內容,在我們的生活中,就避免發生吧!讓我們做一個孝順長輩的子女,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吧!


劉禪說禪


1.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原意。語出《孟子離婁章句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這一句後面是解釋,非常重要,意思是:舜沒有稟告、請求,就娶妻了,這就是“無後”。很明顯,“無後”不是沒有後代的意思。按照孟子的原文,“無後”的意思是“不告”,“後”的意思與“前”相對應,也就是說舜娶了妻子,事後也沒有稟告父母,沒有盡到孝道。

2.不孝不止有三,而是有五。《孟子離婁章句下》: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四肢),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不孝有五,但沒有一條是指“沒有後代”。而把“無後”解釋成“沒有後代”的,是東漢趙岐《十三經注疏》的批註,由此訛傳了近2000年。

3.“無後為大”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孟子前面說“不孝有三”,後面又說“不孝者五”呢?孟子說的“五不孝”,其中前三條:懶惰、賭博喝酒、好財,最終的結果都是“不顧父母之養”,後兩條分別是“以為父母戮”和“以危父母”。戮是指羞辱。因此這五不孝,其實也是三不孝:不顧父母之養、讓父母受到羞辱、連累危及父母。其中第一條:不顧父母之養,又包含了三條原因。因此,不顧父母之養,是“三不孝”中最大的。結合《孟子離婁章句》的上下文可知:無後為大,無後也是指的“不顧父母之養”。

4.無後為大,是專門用來評價舜的。最大的不孝是不顧父母之養,理由有三條。但是,對於舜來說,舜沒有偷懶,沒有嗜酒,沒有好財,但也造成了“不顧父母之養”的後果,就是娶媳婦沒有稟告父母,這不是不拿父母當回事兒嗎?這不也是不顧父母之養嗎?另外,孟子特別愛拿舜說事兒。據說《孟子》有三萬多字,其中,舜出現過上百次。絕大多數都是讚美舜的。同時,孟子也指出,舜也有不孝之處,其中,以娶妻沒有後來稟告為最。舜當時的處境很微妙,是一個悖論。舜很孝順,即使父親和弟弟想殺他,他也一如既往的孝敬父母,這使得父親後來感到羞愧。而舜如果真的被父親和弟弟殺死了,他的死也會連累到父親。這兩條就是“五不孝”或“三不孝”的後兩條。但這兩條,都沒有舜娶了堯的女兒而沒有告訴父親更甚。

綜上所述,作為普通人,不孝有五。對舜來說,不孝有三。但是不管怎樣,不贍養父母就是最大的不孝。至於有沒有後代,其實不是不孝的表現。



辣評熱條號


這句話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孟子說的,大家都聽過孟母三遷的這個故事,在他小的時候,由於各種的原因,所以一直到處搬家,不過好在孟母的心思沒白費,他也很孝順,長大之後在思想界有很大的作為。

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這兩句後面還有一句話,叫做“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說的就是舜娶了妻子,但是沒有告訴自己的父母,這是最不孝順的表現。可見當時,舜確實有和人不一樣的思想。

孟子說的這句話,意思是說,這個世上,子女做的很多事情是不孝順的,但是最重要的事情是作為後輩,不對長輩儘自己的本分,尤其是在自己娶妻生子的時候不告訴家裡人。很多人一直以以為這句話說的是不孝順的有三件事,沒有生下後代是最不孝的。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

既然至少有三件事是不孝順的,最重要的是自己不娶老婆,沒有給家裡延續香火。那麼其他的兩件事分別是什麼呢?當然也是與自己的兒女不贍養自己的父母有關。說的也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第二個說的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現在年輕女孩子找男朋友,最討厭一種類型的男孩子,就是人們所說的“媽寶男”。這樣的男孩子,從小就聽媽媽的話,一味地順從自己的父母。

有什麼事情都不願意苦著累著父母,即使父母做錯了事情,他也不會去主動勸說。這樣,父母犯了錯,他們自己不知道,作為子女,還一味的包容,這是一種不孝的行為。

尤其是現代這樣的一個社會,年輕人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但是父母就不一定了。他們有時不願意去接受新鮮的事物,很容易被一花裡胡哨的東西所欺騙。作為子女,一定要及時的幫助父母去糾正不正確的行為。


科技趣三觀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一世界由民主變獨裁最大問題的顛覆性新解:

由原始民主社會變成獨裁的奴隸、封建社會大逆不道的根本原因是:

不“孝”順人民、父母的民主選擇權力的行為“有",由“一"(龍的鼠須意見)和"二”(龍的牛鼻呼吸氧氣)參加競爭的不同人中競爭出第“三"(龍的虎骨)正式共識候選人,而沒有(無)“後”面的以法(四、龍的兔腿執行)交領導集體民主票決出推薦候選人(五、龍的中樞表決)後,再讓人民另選出候選人(六、龍的蛇體選擇),全體進行票決(七、龍的馬首決定),一致投那些能公平補國家集體不足的短板,急需的候選人的贊成票(八、龍的奮鬥羊角正義、義),管理選擇投票的人不能搞暗箱操作,改變這一程序(九、龍的猴目公開觀),“為"人為地領導人主觀(一)決定,這就是最“大”的"大逆(由三逆向返到一)不道(不用票決的民主集中之道)。

它不是封建統治者掩蓋其無民主文明文化程序之後解釋的:"不孝有三個問題,沒兒子為最大”的意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顛覆性新解舉例:

不孝順爸媽、人民這一衣食父母的行為中,有兒女男(一)女(二)達成戀愛共識這個“三",沒有後面的徵求父母意見,告訴親友社會人民(的政府),結婚(歸妹)生養兒女,(選不出合法結果、患不育症不能叫不孝)為最大,不是說有三個不孝的問題。

根據:

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章句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

這段話的前一句話開頭已解釋明白了,後面兩句話的意思是說“始作俑(把人民民主程序操作變成任人造假的泥俑)者,其無後乎"的舜,是堯禪讓、私授權力的國家領導接班人候選人,未經民主選舉,是不合法的,“舜亦以(此方法任)命禹"(《論語.堯曰第二十》為國家領導接班人更是非法的。具體意思:舜沒有昭告執政集團(黨)、人民大會(部落聯盟大會)的父母這一切權力歸她的最高權力機關(古稱"歸妹"),變成舜叫人民同意他領導非法任命接班人的“娶妻”悽慘局面,其人民“父母"認為這一人民兒子"天子”設有“後"室,也不能有後來的國家領導接班人子孫(禹)。君子以為這事猶(猶)如動物(犭)爭奪獸頭領權力,而不是選人民領導"酋”長,告訴也不用告訴人民父母的事兒。這是不孝的大逆不道,亂爭打天下領導權的謀逆行為。

在古中華人文經典中的數字如"三人行""三生萬物"等一般為代數,不是數量詞。

中華文化造字原則詳見《破譯背後的龍學密碼》《解密紅樓夢真味道》前面的“說明”。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出自於《孟子 離婁篇》,是孟子所著。

他根據古代當時社會背景談到,不孝有三種,其中以不傳子嗣為最嚴重。

1、若不懂順從父母的意願,違背父母,陷之於不義,就是不孝。

2、當父母年老,為人子,若家裡沒錢,無法侍奉雙親,使其三歺無法溫飽、生病無錢醫冶,或無功名、不能考秀才中進士求一官半職,為家揚眉吐氣。是二不孝。

3、孟子認為,為人子,若不娶妻,傳宗接代,沿襲香火,過年過節無後代為祖先掃墓,祭拜是三不孝。

其中第三點延續到現在,父母見孩子未婚或結婚多年未育,就會著急,常唸叨子不孝。這也是中國人重男輕女的原因。





無悔青春6566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可以作如下理解:

陷害他人於不義,不分大事大非。此為一不孝。

父母辛苦養育之恩不報,此為二不孝。

無後為大可作,如下理解:

孔孟之道深入中華文明,為人人子。當以孝對親。而一個文明的文化根基就在於廣大的農村。農村之所以要求有後人,就在於中國特別重視血脈的傳承。如果說一個大的家庭,後繼無人沒人可以祭祀先祖也就是說這個姓氏至此消滅。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的上門女婿,生下的小孩要跟著女方姓。

其次,老話說的是養兒防老。就在於女子嫁入男方之後,很難在父母身邊照顧她們。


大運東方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孟子說的,這是儒家的思想。

那麼一味順從父母,父母有了過錯也不勸說,最後讓父母陷於不仁不義之地,這算第一種不孝。

還有一種呢,家境貧寒,父母年老,自己呢,卻不拿當官的俸祿去供養父母。也就是說,不養活老的。這是第二種不孝。

還有一種不孝,不娶妻不生子,斷絕香煙後代。這算最嚴重的一種不孝。這三種不孝呢,是一種遞進的關係,一種比一種不孝,尤其最後這一種,這個罪過最大,所以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孔子認為,父母在世的時候,子女應當贍養,父母臨終的時候,子女應當送終,父母安葬以後呢,家族的子孫應該是香火不絕,按時祭奠,跟愚公移山似的,子又有孫,孫又有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那麼為什麼三種不孝裡的這個無後為大呢?因為無後就不能傳宗接代了,意味著一個家族很早的就要滅亡了,香火就絕了,這是對祖先的最大不敬。如果有家庭、家族都無後,這個宗族就完了,這是個很嚴重的事情。古代對家族的延續非常重視,一般滅了國家以後,都不斬盡殺絕。比如說周武王討伐紂王,沒有滅了商朝皇室成員,而是向人家虛心請教治國之道,還給紂王的兒子一個封國,讓他延續祖宗的香火,不絕祭祀。所以說呢,也是很看重這一點的。如果犯了極重的罪,最重的刑罰是什麼呢?要誅九族!把你連鍋端,斷了你的香火。這就更加印證了古人對於家族的延續是非常看重的。


小勞叨叨


古人說的話裡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封建社會有,三不孝,第一不孝父母,第二有了媳婦忘了父母,第三不能為家門傳宗接代就是最大的不孝,無後為大,也就是說不為家族延續香火才是最大的不孝,過去對這件事看待最重要,你對父母有多孝道,不能為家門續香火就是最大的不孝。


為了我20


我理解是這個意思,是說天下不孝兒女多的是,這個也不值得大驚小怪。

但是從人類傳宗接代的重要性來講,如果沒有後代,這個問題就十分嚴重。

自古到今都是這樣,生命得到正常有序的延續,對一個家庭,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十分重要,肯定是破天荒的大事,萬萬不能大意。

在古代人類勞動力資源,極其缺乏的情況下,人口數量的增多,對一個家庭和世俗講,尤其顯得極為重要,這句話也說明了其中的重要性,所以也就重點了無後為大事。


春夏丨秋冬776


其二: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其三:家窮親老,不為祿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