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蓋,那難忘的歲月

2018年8月,正值青海高原奼紫嫣紅的季節,我的辦公室裡來了一位陌生的女性。她,就是曾經參加過哈爾蓋、甘孜河、托勒等火車站建設,退休後定居山東的鐵路職工王巖梅。

那天,王巖梅大姐來找我,是想投稿。她和工友們剛剛去了哈爾蓋,那是她們參加工作以後修建的第一個火車站。返回途中,在西寧逗留的時間裡,她和摯友武喜娥構思、商定,由武喜娥執筆寫下了一篇不足千字的散文,用以抒發她們難以抑制的同事情、戰友愛。散文寫得激情湧動,但內容顯得空泛了一些,缺少具有生活質感的人與事,這讓我不免有些遺憾。交談之中,說起20世紀70年代在哈爾蓋的那些經歷,王巖梅立時變得神采飛揚,談到動情處,她淚光瑩瑩,這不禁令我怦然心動。我理解她內心深處對青春、對往昔和對青海高原那一片濃得化不開的感情。作為青海鐵路建設的參與者和見證者,王巖梅的腦海裡,分明珍藏了太多難忘的故事。青海這片遼遠的土地對她來說,不是故鄉勝似故鄉,它的雄渾、壯美、連同它的蒼茫風雪、飛沙走石,都給了她以多麼強勁的磨礪,在她的生命原色上添加了多少絢麗的色彩,以至成為她刻骨銘心、沒齒難忘的記憶。

我鼓勵王巖梅將那些往事從記憶中打撈出來,以對往事的真實書寫替代空泛的抒情,儘可能地還原當年鐵路建設者的生活、勞作和精神氣質,呈現他們的事蹟和情懷。王巖梅答應試試。

讓我意外的是,回到山東不足半個月,王巖梅就寄來了這篇由她執筆,和武喜娥合作完成的《哈爾蓋,那難忘的歲月》。電話中,王巖梅給我敘說了這半個月自己如何打電話,找同事,和夥伴們一起沉潛於往事的鉤沉。她隻字未提自己的辛苦,只是一個勁地說:同事們太好了,把能記得的事都一股腦兒告訴了我們,還熱心地為我們搜尋當年的老照片。這讓我高興,也讓我感動。我知道,他們那一代人大多都是這樣,為別人想得多,為別人做得多。

面對眼前洋洋七千多字的文本,想到王巖梅的滿頭華髮、朗朗笑聲,我的心再一次被她觸動。儘管文字還顯得稚嫩,不像專業作家那樣老到,但字裡行間流淌出的對青海的摯愛,對哈爾蓋的依戀,對青春無悔的歌唱,對夢想執著的追尋……卻無不令人動容。在那些艱苦的歲月裡,高原鐵路人就這樣憑藉對事業的敬畏與熱愛,在平凡的崗位上以飽滿的熱情綻放著青春的美好,在艱難困苦中展現著生命的蓬勃力量。這看似樸拙的文字,其實有著巨大的張力,它所展現的,不僅僅是一個早已把高原視作故鄉的遊子對青海大地暖暖的愛、深深的情;也不單單是一代人對青春與過往執拗的回望、深沉的感念;更多的,則是高原拓荒者、建設者的情懷與夢想、執著與堅守,是高原兒女令人動容的品格操守和精神力量。這精神激勵人、鼓舞人,讓人蓬勃向上,踔厲風發,一往無前。

對王巖梅、武喜娥和她們的夥伴們來說,青海,哈爾蓋,永遠是一片鐫刻著光榮與夢想、承載著故事和溫暖的高天厚土。因為,她們曾經在這裡生活和工作;因為,她們用青春和汗水,在這裡書寫過傳奇,也創建過輝煌!

很高興,在這個夏天,青海最美的季節,能與巖梅大姐相識、相遇並且通過文字而相知、相熟。

哈尔盖,那难忘的岁月

20世紀70年代初的哈爾蓋車站

哈尔盖,那难忘的岁月

離別45年後,中鐵一局原建三隊七小隊的隊友們又重新歡聚在哈爾蓋。

哈尔盖,那难忘的岁月

中鐵一局原建三隊七、八小隊20世紀70年代合影

2018年7月8日,一群年過花甲,鬢角染霜,離別哈爾蓋45年的老人從山東、陝西、新疆、西寧、蘭州等地,彙集到了青海湖畔的剛察縣哈爾蓋火車站,激動地撫摸著哈爾蓋火車站站牌,喜悅的淚水溢滿了眼眶。站在煥然一新的哈爾蓋車站站牌前,我們心情激動萬分,想不到啊,45年前我們建了哈爾蓋第一代車站,45年後大家兩鬢斑白時,又在新一代車站相聚!我們一次次合影留念,一次次和老朋友相擁敘談……

思緒就這樣被帶回了45年前。一幕幕如煙的往事在腦海湧現……

(一)

45年前的1972年,鐵道部第一工程局在全國招工,我們積極響應祖國的“建設大西北,修通青藏鐵路”的號召,從全國各地,風塵僕僕地集聚西寧,趕往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青海湖邊的哈爾蓋,承擔起了建設哈爾蓋車站的任務。一年多的時間裡,我們中鐵一局原建三隊七小隊建車站、水塔,蓋機車庫、軍工站,用自己青春的熱情和辛勤的汗水,建成了哈爾蓋車站,甘孜河車站,托勒車站,在這裡留下了最堅實的腳步和最美麗的青春年華!

那時,哈爾蓋茫茫荒原,人煙稀少,平均海拔三千多米,氧氣只有海平面的70%。春季常颳大風,風力可達九、十級;冬天寒冷異常,最低氣溫零下31℃左右。夏天還會遇到六月飛雪。沒有鐵路,沒有房屋,更沒有車站,目力所及,只有一條窄窄的公路,彎彎曲曲向前延伸著,像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哈爾蓋茫茫荒原上,地面泥土只有二三公分厚,往下全是沙子,只長草不長樹,春季颳大風的時候,天昏地暗,飛沙走石,細沙能透過雙層玻璃落在靠窗的床上、桌上,一小堆一小堆的,人若趕在路上,弄得滿身滿臉都是沙子和泥土,一不小心就被風颳倒在地,帳篷也常常被風颳倒。趕上颳大風的天氣,我們不得不休“風工”。冬天天寒地凍,我們穿戴著全副武裝的羊毛皮衣、皮鞋、皮帽,還凍得渾身打顫。

記得剛到托勒時,沒地方住,我們只好住廢棄了的牛羊圈。大家動手清理乾淨了牛羊糞,放上兩個條凳,搭上用木板釘成的約一米寬的床板,這就是我們的宿舍了。到了哈爾蓋,條件好多了,哈爾蓋是隊部所在地,我們用建成磚柱的土坯房當宿舍,建了食堂、招待所。那時因氣壓不夠,饅頭常蒸不熟,可大夥吃得特別開心。

那時,全七小隊只有一臺小型發電機發電,供晚上宿舍照明用。水得從很遠的地方拉來。缺電、缺水,加之高原缺氧,別說搬石頭、搬磚瓦、砸片石、拉沙子……就是徒步行走也會氣喘吁吁。又沒有像樣的現代化機械,要修建火車站,困難可想而知。可是我們沒有退縮,沒有被困難嚇倒。我們發倡議書,用雷鋒、王傑精神鞭策自己;我們利用午休和週日參加義務勞動,以縮短建設工期……記不清奮鬥了多少個日日夜夜,記不清留下了多少個感人的故事!車站建起來了,軍工站、機車庫建起來了。藍天下,高高的水塔聳立入雲,那是多麼壯闊的場景,至今想起依然讓人熱淚盈眶。是的,哈爾蓋車站就那樣憑藉我們的豪情和壯志建起來了!我們歡呼,跳躍,是那樣興奮!在那個年代,這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壯舉啊!

(二)

記得1973年3月12日早飯時間,食堂前邊的黑板報前圍滿了人,大家在看七小隊瓦三班的倡議書。“倡議書發得及時!”趙書記說。“學雷鋒,義務勞動,縮短工期提的好!”陳隊長嘖嘖稱讚。彷彿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人贊同:“好啊,那咱們今天中飯後就去卸磚吧,磚在貨位上停著呢。”

匆匆吃過中飯,瓦二和瓦三班的青年們直奔停靠在鐵軌貨位上裝滿紅磚的車廂。大家兵分兩路,一路瓦三班,爬上車廂,拉開距離,用卸磚鐵夾一次夾起幾塊紅磚,往車廂下運送;另一路瓦二班,依次在車廂下排成長蛇陣,把遞下來的一摞紅磚接住,迅速傳到下一個人手裡,一個接一個地往下傳,一直傳遞到路基遠處放置紅磚的地方,那裡有趕來助戰的師傅們再把磚摞成垛。車廂上卸磚的,爭先恐後,這一夾磚遞下去了,又趕緊彎下腰,夾起另一夾接著往下遞。接磚的人把一夾子磚牢牢接住,再往下傳,依次傳遞到壘磚的師傅手裡。大家你追我趕,不多時已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不少人手套被磨破,手指上被擦破了皮,真痛! 但看到卸下的紅磚,看到被師傅壘成的一個個方形的磚垛齊刷刷地排列在那裡,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

1973年3月14日,義務勞動又在午飯後開始了,這次是卸水泥,那是最重最髒最苦的活。大卡車靜靜地停在車站工地上,我們要把車上的水泥卸下來,搬進軍工站,以防雨淋。我們打開卡車後擋板,放下卡車左右的擋板,搭上橋板開始工作。

一袋水泥一百斤重,先由兩人抬起一袋,放穩在背水泥的人背上,背水泥的人穩住身體,蹣跚前行。緊接著第二個、第三個同樣迎上前去背水泥,我們揹著水泥走到軍工站裡存放水泥處,就有工友從我們背上接過水泥,一袋袋碼放起來,一摞大概10—20袋。大家穿梭進出,軍工站裡,瀰漫著水泥的塵霧,塵霧鑽進我們的衣服、領口、鼻子、眼睛,又穿過口罩進入鼻腔,口腔。高原本來就缺氧,到這時就更感到胸悶氣短,每走一步都非常吃力。一會兒,我們累得呼呼直喘氣。師傅看到我們累成這樣,就說:“女孩子去休息,剩下的交給男工就行了。”有男工接話說:“哈哈,撐不住了吧?幹這活女的就是不如男的。”師傅的關心溫暖著我們,男工的話也有道理,但我們不甘落後回答說:“誰說女子不如男,婦女能頂半邊天啊!我們要和大家一起完成任務。”就這樣,我們堅持到最後。卸完水泥,我們一個個都灰頭土臉,工作服上沾滿了水泥,內衣又髒又溼地貼在身上,真是又累又髒又難受。回到宿舍,咕咚咚喝了一茶缸水,用毛巾擦乾汗水,換上乾燥內衣,下午上班的時間就到了。

2013年3月下旬的一天早晨,忽然傳來“乾燥窯起火了,快來救火!”的呼喊聲。大家拿起臉盆,水桶,各種各樣能盛水滅火的器具直奔烘烤木板的“乾燥窯”房。此時只見濃煙從窯頂冒出,呼喊聲、奔跑聲、筒盆的撞擊聲響成一片,當地缺水,我們吃的水也要從很遠的地方拉來,“烤窯房”門口只有一個大的蓄水池能夠用來滅火。只見趙守仁師傅“騰”地一下跳上蓄水池,接過水桶用腳麻利地把水桶蹬踩到蓄水池裡,桶立刻灌滿了,他雙手趕忙提起水桶遞給大家,一桶接一桶,一盆接一盆兒,人們自覺地站成一條長龍,把水傳到“乾燥窯”的頂部。窯頂的人接住往下澆,試圖把火撲滅。濃煙越來越大,水池的水用了快一半還無濟於事,陳隊長、趙書記心急如焚。這可是哈爾蓋車站做門窗的材料啊,必須儘快找到火源,迅速滅火!此刻又颳起了風,濃煙迷得人睜不開眼,剛在窯頂揭開一個洞查看,就有火苗躥出,這可急壞了木工班長崔子敬、李東海。要知道,這“美國松”可是當時最好最貴的板材,烘烤它花了不少代價,搶救不出來損失太大不說,還耽誤了哈爾蓋車站的建設工期!怎麼辦?簡短的商議後,幾個人把大衣脫下,頂在頭上當作保護傘,一個人趴在窯頂上,近距離地尋找火源。千難萬險,火源終於被找到了!一桶桶,一盆盆從蓄水池、從廚房弄來的水,連續往下澆,火終於被撲滅了,三分之二的木板得救了!回頭來看看大家,身上溼漉漉的,臉上黑一道白一道,有幾個人還受了輕傷。但看看被救出的烤板,大家懸著的心才終於放下了。

(三)

建哈爾蓋車站的沙子大多是我們從青海湖邊拉來的。

那天吃過早飯,大卡車又載著我們出發了。時值6月,陽光燦爛,汽車一路歡歌,遠遠地就看到青海湖那湛藍湛藍的湖水。湖水與綠草,藍天、白雲交相輝映,是那樣遼闊壯美!越來越近了,草地上的犛牛在悠閒地吃草,幾隻不知名的水鳥,聽到汽車喇叭聲,彷彿受到驚嚇,展翅飛起來……剎那間,湖水、藍天、白雲、青草、鳥兒融為一體,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這真是大自然的造化,天地間的奇蹟!

目的地到了,我們揮動鐵鍁,往車廂裡裝沙子。我們一行五個人,年紀只有十七八、十八九歲,個頭不高,力氣不夠,滿滿一鍁沙子剷起來扔到車上是蠻費勁的,稍不留神,沙子就會有一半掉到車廂之外,車只裝了一半,我們就已汗流浹背了。

休息時,我們躺在沙灘上,看著藍藍的天上飄著雪白的雲朵,禁不住唱起了“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邊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齊飛翔……”歌聲鼓舞了我們的情緒,讓我們忘記了勞累,大家爬起來,又揮動鐵鍁歡快地幹起來,直到裝滿一車沙子。就那樣,卡車載著滿車沙子和我們的一路歡歌,回到了駐地。

要給機車庫澆注混凝土了。二班被挑選出來的四男四女分成四組(每組一男一女),每組一輛拉混凝土的鐵架子翻斗車。攪拌機隆隆響著,一會兒,攪拌好的沙石料就出來了。推車裝滿了混凝土,男的前邊拉,女的後邊兒推,一路小跑,直奔機車庫工地。聽師傅說,混凝土要澆注及時,如超過一定時間,它就凝固、報廢了。他們八個人一刻不敢放鬆,爭取多拉快跑。拉車的身體前傾,兩腳奮力蹬地往前拉,推車的使勁往前推。一車又一車,一趟又一趟,渾身冒汗了,兩腿發酸,翻斗車似有千斤重,他們八個人都筋疲力盡了。勞保手套被磨破了,手上腳上磨起了血泡,身上滿是泥漿點,真不想再拉了。

但想想即將建成的車站,又感覺力量倍增,再苦再累心裡也甜了。

高原的冬天真冷啊,卡車載著我們奔波了約一個多小時,等到了甘孜河車站工地時,腳都凍麻木了。我們趕快下了車,跺跺腳,搓搓手,就按班長分配的工作各就各位。和泥的和泥,抹牆的抹牆,打地面的打地面。中午時分,卡車給我們送來了午飯,飢腸轆轆的我們打開包裹嚴實微微有點熱氣的飯菜準備吃。(因房子剛打了水泥地面,不能進去)此時又颳起了風,有人提議說:“剛建成的廁所可以擋風,我們到那裡吃吧,那裡會暖和些。”於是,這些平日裡愛乾淨的姑娘小夥全跑到廁所裡,拿著饅頭就著已涼透的菜吃起來。吃著吃著,清鼻涕就流了下來,凍得渾身發抖,連嘴唇也感到麻木了。有兩個弱小的女孩子被凍哭了,大家七嘴八舌地安慰才讓她們破涕為笑。

初到哈爾蓋,就聽說這地方有時會碰到野獸,我們不信,可那天下午我們居然真的碰上了。遠遠看見一隻狼和一隻犛牛在爭鬥,只見狼齜著牙咧著嘴,眼露兇光盯著犛牛。犛牛不管三七二十一,用頭上的角去抵撞狼,狼一步步後退,勇敢的男工友們拿起鐵鍬等工具趕走了狼。狼跑到剛修建的鐵路北邊遠遠地望著我們。猛然,犛牛對著我們衝過來了,工人們趕緊逃跑,犛牛這才止住了腳步。好險啊!記得那天,在返回駐地的路上,我們遠遠看到牧民的帳篷和牧人背水的身影,心裡才踏實下來。年輕的我們又唱起了喜愛的歌:“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那歌聲好像特別有力量,在茫茫荒野上四處飄蕩。就和我們的青春一樣,讓人歡喜讓人難忘。

(四)

甘孜河、托勒車站建好了。說是車站,其實只是一個被隔成裡外間的小房子,加上不遠處的一個廁所而已。哈爾蓋車站也基本完工。六月下旬,我們開始建哈爾蓋車站的圍牆。經過一年多的鍛鍊,我們也能像師傅那樣舉起鐵錘砸片石,拿起瓦刀砌牆了。登上腳手架,我們居然也能和師傅一樣,把磚砌得又平又直,把牆面抹得又光又平、有稜有角了。

登上高高的腳手架,視野是那樣開闊,茫茫草原是那樣蒼遠遼闊!風兒吹過,綠草隨風起伏,像綠色的波浪,不知名的小花點綴其間,這是哈兒蓋最美的季節啊!

車站圍牆一層層加高,大家互相鼓勵:“抓緊時間,趕快完工!”“聽說咱們又有新任務了。”“馬上要去西安了,是嗎?”“太好了!加油啊!”大家歡呼起來,揮動瓦刀,一邊砌牆一邊唱起了《女瓦工之歌》:頭頂藍天,腳踏腳手架,瓦刀手中舞,汗水浸透衣衫,為了修青藏鐵路,我們把青春奉獻……”

哈爾蓋最寒冷的冬季,我們在宿舍用方磚砌成大爐子取暖、燒開水。火爐曾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溫暖和方便,但室內用煤也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危險。我們隊的陳調度就是因為煤煙中毒而命喪哈爾蓋的。我自己也有過煤煙中毒的遭遇。一天半夜,我迷迷糊糊感覺頭疼、頭暈,趕緊起來,一下子就摔倒在床上。我意識到煤煙中毒了,掙扎著爬起來推推臨床的室友,她呻吟了一聲又不動了。我一步步挪向門口,手拍房門大聲呼救。幸好,值班的師傅聞聲趕來,踹開房門,清新的空氣立刻灌進屋子,我們大家才得救了。那一天,領導來看望了我們,歐陽大夫給我們每人發了些小藥片。因禍得福,我們還吃上了參加工作以來食堂給我們做的第一次病號飯。

當時隊上就一個小衛生室,一位大夫,頭痛感冒的小病還能湊合,稍大一點的病,可就麻煩了。有一次我渾身痠痛,一會兒就打起了寒戰,蓋上兩條被子還是冷得發抖,身上滾燙滾燙的,一量體溫,39.8℃,我燒得迷迷糊糊。過了一陣子,又感到熱得受不了,去掉兩條被子還嫌熱……一連兩天降不了溫,這可嚇壞了室友王雪景,她將我的情況報告了團支部書記周振中,周書記來看望我,說這樣不行。第二天上午,他就讓一輛卡車將我送到了鐵四處醫院。

我住院了。那是簡易房屋組成的病房,病房共有六個床位,可只有我一個病號。剛躺在病床上,一位和藹可親的中年女大夫走進來,詢問我的病情,給我檢查身體,詳細做完記錄。然後告訴我:“你的脾有點大。”“為什麼?”我很吃驚。她笑著說“你得了瘧疾,得瘧疾的人都會發燒、發冷。燒得厲害了你的脾就腫大。”她俯下身摸摸我的額頭,“別怕,你安心住幾天院就會好的。”看著大夫離去的身影,我躺在病床上,忽然很想念父母和親人,眼淚不由得流了下來。離開家到哈爾蓋工作一年多,不管多苦多累我都未哭過,那天是我到哈爾蓋之後第一次落淚。

李護士端著瓷盤進來了,見我臉上掛著淚珠,就笑著對我說:“姑娘打針吧,打了針病就好了。”她動作麻利地用棉球給我消毒、打針,又取出一個寫著我姓名的小藥袋放在床頭櫃上再三叮囑:“這是奎寧,這是……按時吃啊!”很快,我的燒退了,身體舒服了許多。幾天後,大卡車來接我,我又回到了熟悉的工班。

(五)

高原的冬季異常寒冷,氣候乾燥,又很難吃到青菜和水果,很多人都口鼻乾裂、起泡,還有的人牙齦上火,疼得吃不好睡不著。衛生室缺藥物,歐陽大夫也束手無策。記得大年三十那天,一個工友牙痛得受不了,去找大夫想辦法。看著工友痛苦的樣子,大夫說:“如果你實在受不了,只有拔掉。”這是無奈之舉,但當時也只能如此。簡單打了止痛針,另兩位工友按住坐在椅子上的病人,大夫拿起大鐵鉗(當時無牙科鉗子),硬生生地拔掉了那個病牙,鮮血頓時從牙床流出,那場面真的很嚇人!

那時環境艱苦,物質匱乏,但我們的精神生活很豐富。幾乎每個週日,隊部操場上都有熱鬧的籃球賽吸引著我們的眼球,隊友們在運動場上敏捷地傳球、帶球上籃,瀟灑的姿勢總是贏得陣陣熱烈的掌聲和喝彩。

週日的上午我們還經常成群結伴到草原上去採野花,找野菜。有時收穫頗豐,我們把蘑菇、野蔥之類的食物拿到食堂,讓師傅加工成美味;把野花帶回宿舍,插在瓶子里美化生活。

每個工作日的晚飯後,各工班都集中在一起,召開讀報學習會,瞭解國家大事,提高思想覺悟。快過節了,大家就排練節目,記得那時最常排的節目有《洗衣舞》和《六個老太太學毛選》等。我還自編了說唱小節目《我們的班長》,寫了小說《金色的道路》。雖然文字很稚嫩,但卻樂在其中。

黨、團組織很關心、重視青年人的學習和思想,發現誰有問題就主動找誰談心,這讓我們在艱苦的環境裡能夠安心工作。有許多年輕人還遞交了入黨、入團申請書。

記得當時最漂亮的服裝,就是一身藍色卡其布的鐵路服。那銅質的紐扣,在陽光下閃著黃燦燦的光(也有黑色的膠木扣的),我們齊肩的小辮兒編成麻花樣,那可真夠漂亮!

一到星期天,我們常常穿著漂亮的鐵路服,去隊部供應站買日用品,去草地採野花、找野菜。碰巧有大卡車去剛察縣,還能帶上我們去縣城逛一逛。剛察縣城沒有內地的村子大,公路從縣城中間穿過,兩旁有零星的小商店和小飯館,顧客大多是身著藏袍的牧民,連縣政府和武裝部都是低矮的小房子。在縣城邊上,我們有時會碰到趕路的牧民在路邊做飯,他們找來幾塊石頭支起鍋,加上水袋裡的水,點燃牛糞用手動風袋呼呼地吹起火苗,鍋裡的水沸騰了,不多久,他們就撈出剛開鍋的羊肉大口吃了起來。那樣子很是豪爽。

秋天到了,不少牛羊被運到了哈爾蓋,集中之後再由悶罐列車運往西寧。那一群群的牛羊你擁我擠,你衝我撞,像雲朵像海潮聚集在一起,咩咩哞哞聲不絕於耳。它們大概還不知道自己不久就會變為人類餐桌上的美食。

草原上的民族熱情好客。當地的藏族同胞有時會來鐵路供應站買酒,一旦碰到我們的男同事,往往就“阿嘍,阿嘍”地打起了招呼,有時還會隨手打開剛買的酒,熱情地遞到鐵路職工手中,邀請他們一起喝……

“大家快來啊,我們和站長一起合影留念吧!”我的思緒頓時被老同事們的喊聲打斷,回到了現實當中。大家請兩位現任站長站在中間,站長擺擺手:“你們是車站的第一代建設者,是老前輩,是尊貴的客人,請大家站中間。”就這樣,我們這些離開了45年的老傢伙們站在寫有“哈爾蓋車站”的售票大廳和候車室前留下了珍貴的合影……

如今的哈爾蓋車站,已沒了昔日模樣,經過45年的發展變遷,它已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化功能的新型車站。它貫通著青藏鐵路,一直延伸到拉薩線,在高原交通運輸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站臺上清潔寬敞,站臺下鐵軌錚亮,一條條鐵路伸向遠方,一列列東來西往的列車從這裡經過……整個車站是那麼的井然有序,大氣磅礴。看著飛奔的列車從眼前飛馳而過,聽著列車鳴聲漸漸遠去,抑制不住的喜悅湧上心頭,它們多像一匹匹奔馳的駿馬,從這裡踏上征程,奔向遠方!

天空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站長和工作人員詳細地介紹著車站這些年的變化……

當年我們建成的第一個哈爾蓋車站今天已無影無蹤,可大家心頭卻滿是欣慰。中國騰飛,處處都是驚喜,又何止一個哈爾蓋車站!

祖國啊,我為你自豪、驕傲,也為自己曾是一名鐵路建設者而自豪、驕傲。再見了,哈爾蓋!再見了,那難忘的歲月!再見了,我們無怨無悔的青春!祝願哈爾蓋車站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青海高原永遠閃閃發光,熠熠生輝!(本文攝影圖片由龐彩德、杜海英、黃寶福、陳豔平等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