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后期不摄影”和“拒绝后期”,哪个更有道理?

ZBLiu


摄影是一种艺术门类,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艺术就要有艺术加工,这包括前期对生活的提练,后期对摄影作品的拔高。现在是数码摄影时代,数码摄影的特点就是后期处理特别方便,人人可为,如果你用raw格式来拍摄照片,不后期照片基本没法看,如果你用jpg拍片,在数码相机内已经后期了。当今还在讨论后不后期的问题,有点可笑,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那些会点后期的摄影人都有了点小成就,那些前后期并重的摄影师都成了摄影大师了。现在摄影人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后期和后期的尺度。


老火154142394


个人更认同“拒绝后期”。现在的“无后期不摄影”的思想和作品,已经多的像“人造美女”和“某国整形”一样多的东西啦。“后期”是不是一种懒惰的行为。摄像头是不是让我们去拍摄“真实的美”,记录“真实的自然”,“真实的事件”。

如果技术再发展,难道那些摄影师都做在家里,靠软件技术加工图片。那么摄像机会不会生锈呢,会不会坏掉呢?一个个摄影的中奖作品都是在家里靠软件和自己的天马行空的思想炮制而成。还怎么能称作“摄影作品”。

所以我希望你迈出自己的脚步,真实的去摄影。去不断地发现,发现,未知的美。去不断,不断地记录未知的东西。不断地努力,努力,去钻研自然的色调,去记录“真实”,发现“未见”。这才是摄影的意义。











路亚i飞蝇


"拒绝后期”是一种固执和偏见,只是“无后期不摄影”不能过度而已。

摄影后期,是一直存在的。即使是在胶卷时代,像二次构图,加长显影时间,遮挡显影等,都属于是后期,只是数码时代,后期更为便捷,可能通过软件对照片进行全方面后期,包括白平衡调整、明暗调整甚至曝光调整等。

类似上图,前期拍摄时水平线没有搞好,后期通过旋转调整一下水平,这也是后期,这个也要拒绝么?

因为光比的原因,后期通过软件,把天空压暗些,把暗部提亮些,这些后期也要拒绝吗?

同样也是光比问题,为了前景层次更丰富些,把前景的暗部提亮,这个也要拒绝吗?

为了突出剪影效果,后期通过软件增加些对比度,这个也是后期完成,也要拒绝吗?

为了突出夕阳的暖色调,后期通过软件,把色温调的更暖一些,这个也要拒绝吗?

…………

后期,是对作品的再创造,是升华。

反过来说,相机,毕竟是一机器,它的宽容度有限,它的表现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只能通过手期手段来进一步来完成。

而后期,只是有一个度,不能太过。比如纪实摄影、新闻摄影,就只能在色彩、对比、明度等方面做调整,不允许无中生有,不允许移花接木,要尊重客观事实。

而一些风光、艺术片,也是可以“无中生有、移花接木”的。

这算是无中生有了,但不漂亮吗?哈哈。

因为镜头太短,我只能把图中月亮进行了放大,这不也挺好的吗?哈哈。

上边所说的度,我的意思是,有些人后期不是“无中生有、移花接木”,而是过度调整,比如有人把饱和度调整的过高,颜色看上去“辣眼睛”;再比如磨皮,把人磨的跟“瓷娃娃”一样,不真实。

凡事皆有度,把握好了就能如虎添翼!


南方之南


就说说我的体验吧!当初数码相机出来的时候,传统胶片一片哗然,坚决维护传统胶片,谴责数码成像无法达到胶片的细腻与细节表现。当然,以当时的技术所限,数码相机几十万、200万、300万的像素的数字技术初级阶段,自然无法与胶片抗衡……慢慢的,到了数码600万、800万像素,而且数码单反、大画幅数码数码后背技术的日臻成熟,逐渐形成了与胶片画质抗衡的趋势。然而,又有人跳出来谴责PS图像的后期处理……我当时的理解是:数码照片运用PS后期处理,难道不像是传统暗房冲洗的手段吗?传统暗房除了对胶片成像进行还原之外,更多的冲印手段干预可以实现对胶片成像进行明暗、反差、色彩作技术调整,尽力达到图像的最佳表现。遥想当时,更有不少影友要求冲印店,针对上述相关问题交代冲印店老板,或直接进入操控间指导冲印机的小伙子技师干涉冲印要求,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那么,我就纳闷了,为什么有人热衷对传统胶片暗房处理干预出片效果的技术控制手段就认可,怎么就不能接受数码照片运用PS后期处理呢???简单来说,对于图片效果的追求,是从传统胶片成像时代的暗房技术转变过度到数码成像时代的电脑PS处理,异曲同工啊!这些话我早在大概15年前,就在色影无忌某个关于传统与数码争论的帖子中表达过,当时被评为精品回帖,并且引起了广大摄友的共鸣……放到现在来说,我觉得,纠结于后期PS,更加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了。当然,结语:我是一个很注重前期拍摄必须打好底子的人!PS不能代替一切,但,PS能够实现更多优秀摄影人对图片质量的把控以传递摄影的思维表达空间!当然,过度处理和造假的现代技术我也是摒弃的!




用户3887015697509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后期。

一般人认为的后期就是通过PS或者snapseed等电脑或者手机修图软件对照片进行调整。其实远远不止这些。

同一个场景,你用不同的相机或者手机拍摄,即便是完全相同的器材设置,拍出的照片也都是存在差异的。这个差异主要来自于不同品牌器材的色彩模式的不同。

另外,相同的拍摄时间、机位、构图和器材,你用风光、人像等不同的拍摄模式,拍出的照片效果也是不同的。所谓拍摄模式,其实就是对比度、饱和度、锐化等相关参数在机内进行的不同调整的组合。

手机中的各种拍摄模式更是如此,尤其是很多手机的所谓AI,无非就是通过不同参数的组合形成大量固定的滤镜效果,然后根据用户拍摄的照片内容给予一个相应的识别和匹配。

以上这些其实都属于后期的范畴,只是数码时代的相机和手机,把很多后期的技术前置化了、内置化了而已。

所以说,在数码时代,没有所谓的“原片直出”这个概念。即便你用RAW格式拍摄,不同器材拍出的效果也会有差异。

摄影后期不是你想拒绝就能拒绝的,即便你没对照片进行调整,但是器材早就自动帮你做过了。

包括胶片相机也是如此,暗房中对底片进行冲洗的过程也都存在后期的调整。

如果你还是要追求原片直出的的话,那就去玩小孔成像吧。


手机摄影手册


摄影的宗旨是什么?应该是把美好的东西留下来,写文章有比拟,夸张,修饰,而摄影恰恰也是把平庸的图片修饰,达到一种渲染的效果,后期恰恰是重要的,而且很得当。胶片时代的摄影后期在药水里,而数码时代的摄影后期在ps,光影魔术手里!不要抵触后期,因为它如姑娘描眉,涂粉一样的需要!!




静芳摄影


这个没有对与错,有些人不喜欢后期,有的人喜欢适当的调整色彩和细节,站在每个人的角度都有很多道理可以讲解,但是对于如今数码时代摄影来说个人觉得适当后期是可以接受的

适当后期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未化妆的女人,站在人群中,虽然天生丽质但是多少有一些素,我的理解是PS是照片的第二次生命,我接受适当的后期接受将一些前期拍摄不足的地方进行细节调整,将重点层次突出来,但是不喜欢多度后期和PS画蛇添足

对于那些不后期的人来说,后期就是对照片的一次破坏,破坏了原有的天然之美,其实每个人的理念都没有错,只是观点不同,但是作为数码时代不后期真的很吃亏


原创不易,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帮助,喜欢我的回答记得点赞评论,哪里说的不对多多指教,谢谢^-^


色影君


“无后期不摄影”和“拒绝后期”,哪个更有道理?

我认为“无后期不摄影”和“拒绝后期”,这两种行为都是走极端的行为,不值得倡导。



早期我们玩胶片摄影的时候,应该说前期是重于后期的。在那个时代,我们更注重前期拍摄。胶片摄影对摄影者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要求更高。胶片摄影不像现在的数码摄影,它每按一次快门都会消耗一张底片,摄影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玩胶片摄影的摄影师是不会轻易按快门的。摄影师只有遇到他们心动的场景,或者是碰到有价值的场面,他们才会拍摄照片。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胶片摄影的前期是很严谨的。



很多优秀的胶片摄影作品的成功更多应该归结于摄影师扎实的前期创作。当然胶片摄影其实也有后期的。摄影师在暗房显影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很多技术手段对照片进行修饰与渲染。其实这就是胶片的后期处理,合理的后期也会为胶片作品增添光彩。



相对于胶片摄影而言,数码摄影得益于技术的进步,数码感光元器件取代了胶片。这也使得数码摄影的成本大大降低,可以忽略不计。这也使得数码摄影的快门变得廉价,摄影师再也不用担心浪费底片对快门的控制也开始随意起来。这样做的后果也导致数码摄影的前期品控远远落后于胶片时代。不过好在数码摄影的后期处理比胶片摄影更方便,更容易。




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数码后期处理软件,对前期拍摄的照片进行随意的处理。比如调整照片的曝光值,对比度,饱和度,甚至让照片改头换面等等这些后期处理都变得轻而易举。正因为数码摄影的后期处理太容易,也导致了后期ps的泛滥。相对胶片时代来说数码时代的摄影作品更依赖于后期。我们现在活中充斥的各种数码图片,很多都是经过后期大量处理的。



我本人不排斥摄影后期,也不主张全靠前期拍摄。一张好的摄影作品,应该是既要有成功的前期拍摄又要做适当的后期处理。当然后期应该为前期服务,后期不能改变前期拍摄的元素,仅仅只能为前期润色,以至锦上添花。如果是改变了照片的原始素材,通过移花接木,数码合成等手段得到的作品。我认为就不应该算作摄影作品,而是属于图片作品。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话题的个人观点。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苏州三忆影像


苏州三忆影像


这两种与摄影相关的说法,虽然都具有片面性,但相比之下,“无后期不摄影”更有道理一些。说“拒绝后期”者,估计是不会后期,否则不会这么肯定。


长得再漂亮的姑娘,穿衣服同样很讲究。我觉得后期处理,它是锦上添花,不管你是大师,或者用最好的相机拍摄,都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自己,所拍到的照片完全是自己想要的效果,包括色彩、构图、曝光等。多数情况下,在相机里面看到的效果与在电脑上看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状况。所有必须用后期来弥补照片的不足,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完美。

其实,不主张过度后期,适当对照片进行处理是很有必要的。比如适当调色,对照片简单的裁剪,提高一点曝光度等,让照片更有作品感,何尝不可?


脑摄狼图事界


因为数码时代给后期处理创造了先决条件。以前胶片时代,也能后期处理,但处理起来难度较大,处理的照片瑕疵明显,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处理过的。因此,胶片时代在社会各种活动中的举证上,还是有优势的。数码时代不同了,在构图、对比度、饱和度、色阶等多方面进行后期处理,有的高手甚至玩转偷梁换柱、脸面换容等高难度动作,P的水平之高,不得不令人佩服。所以现在的照片在莫些案件中不能当举证材料了,就是因为能后期处理。但对于玩摄影的来说,这样的结果是人们审美意识提高和图像处理技术发展的结果。谁都喜欢图像清晰,色泽艳丽,造型独特的摄影作品。因此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进行的摄影比赛,也容许对图像饱和度、对比度等方面进行处理(这里有个先决条件,必须是你拍到了东西,才能后期处理。你什么都没拍到,一张白纸也后期处理,最后要是有图像,那就成了盗图)。但任何后处理都有个度!p的太厉害,让人一眼看穿就是处理过的,那就没意思了!摄影是一种创作,是对一个人最初对美丽的判断、眼力及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考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