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三省的方言差別大嗎?

蔓藤的幻想


做為一個外地來東北生活快二十年的我,已然從語言,飲食,生活習慣上幾乎都變成了東北人(銀),以至於出差至外,不管是江南水鄉還是關裡塞外,經常被別人誤認為我是一個純東北人,可見東北話魔力巨大。由於工作原因,這些年幾乎走遍了東三省的各地,大到都市縣城,小到鄉鎮農村。每到一處,感受最大的首先是語言的變化。總的來說,東北三省方言屬東北官話,大體聽著也就相差不多。但是細究起來,那差別可大了去了。

先說說遼寧,大遼寧絕對是一個地市一種方言,如果對方說他來自遼寧,反正我只要一聽說話,來自遼寧某地就能猜到個八九不離十。本人覺得大連話是最不像東北話的,大連人說話方言特重,語速急,咬字輕,有濃郁的“海礪子味”。當地人說話百分之七八十我是聽不懂的,以至於都得讓我們當地同事做現場翻譯。如大連說“豬”發“狙”音,說“死”發“洗”音,而且有很多當地特有方言詞彙等等。遼西的朝陽人說話與內蒙古的赤峰人所說方言極為相近,說話發聲是很有特點的,而且方言詞彙明顯具有地方特色。比如說“我”為咬唇音,管“狼”叫“來呆”,管“小豬”叫“嘎嘎”,管“鷹”叫“老鷂子”。遼北的鐵嶺地區與內蒙古通遼,吉林省四平地區說的方言基本一致,我認為發聲較為接近普通話。遼東的丹東,吉林省的通化與白山,這些地方的發音又有自已的獨特之處,很多時候平翹舌不分。如“白山”發拜三”音,“吃”發“此”音,而且有很多語調往往與普通話相反。等等。瀋陽,撫順,遼中一帶說話帶拐彎。如“你喝了?”發“你he(三聲)了?”遼陽話與渾南,蘇家屯無多大區別,但說話灣兒拐的要小多了。到萬鞍山的灣兒更小,到了營口卻又自成一片,雖能聽輕,但已沾著點海味兒了。錦州一帶尾音拉長上挑,平翹舌不分,極具地域特色,聽著老像是在開玩笑似的。《鄉村愛情》裡趙本山扮演的王大拿說話頗有幾份神似錦州黑山一帶方言。



吉林省方言基本上可分為東部山區一片兒,如延邊州各區縣說話基本一致,他與白山,通話地區的發聲咬字又有所不同,有時候平翹舌也是不分的。這裡除非少數民族同胞們說漢語時帶著特有口音。吉林省西部一片兒如松原,白城,南部的四平地區發聲基本一致,無太大區別。但是長春外五縣的發聲我覺得各有特色。如雙陽與九臺兩個地方發聲有明顯區別,雙陽偏南,與遼源人說話有相似,語速快發聲輕。德惠與榆樹偏北,二個地方人說話又成一脈,雖為東北方言,但有些咬字發聲明顯有區別於其它地方,有些字的發音倒與遼西接近。當然了,具說吉林市人,大長春人是東北原原住民,大餷著味最濃的就是這嘎。別光嘞嘞,那啥,這還得包括俺們農安人呢哈。一個個老ne了!



瞅啥,往黑龍江那邊顧擁顧擁。那我接著白活哈。

嗯吶!可算輪到黑龍江這嘎了。黑龍江省雖地廣人稀,但各地方言並沒有像大遼寧那樣差異明顯。哈爾濱地區,大慶,綏化,龍江西部如齊市人說話,我認為最接近普通話。齊市當地朋友告訴我的,具說齊大最牛X,就業率最高的專業是師範,很多學生畢業後都到南方當老師了。這其中像哈爾濱方言中有許多詞彙是從俄語直譯過來的,聽著有特點,比如列巴,格瓦斯,布拉吉,畏得羅,果戈裡大該等。龍江東部如牡丹江,佳木斯,七臺河,雞西,鶴崗這些點方在口音上大致相當,微有變化。比如雞西地區有很多地方是平翹舌不分的,管“王老師”叫“王老死”,聽著老嚇銀了。另外,“鶴崗”叫“好崗”,“鶴立”叫“豪立”,等等。龍江北部沒有實地考察過,沒有調查就不發言了。

不管咋地吧,東北話聽著嘎嘎的,說著咣咣的!俺們東北人自認為自個兒說話全國人民都能聽的懂,因為俺們說的接近普通話。真要是聽不懂地話,那就愛咋咋地吧!


隔壁那個王老師


我是長春人。東北三省各個地方基本都去過,而且接觸的都是不經過修飾的語言。淳樸純正的,所以可以說一說。1.口音特點最明顯屬遼寧。瀋陽地區周邊是類似於唱,平翹舌不分,北到遼北,南到撫順本溪。錦州黑山北鎮以瀋陽味為基礎,尾音上調,都是疑問句。遼西地區以錦州為代表基本一致。遼南大連營口說話就聽不明白了,語速快,口音極重,都是東北人也不容易聽明白。葫蘆島綏中接近河北,保持遼寧味。摻雜河北方言詞彙,難交流。

吉林省,長春以,南,西,四平伊通公主嶺平翹舌不分,稍有口音。長春以北,以東,就是大眾東北話,與黑龍江基本一樣。最接近普通話,舌頭都好使。吉林省南部山區,通化梅河柳河泉陽靖宇長白山整個橫向地帶。說話有明顯調,接近撫順本溪,平翹舌不分,有獨特的方言詞彙。

黑龍江省,基本大眾普通話,只是偏遠的,接近邊境地區,早期遺留的,後來轉移來的南方人很多,經過幾代人,口音五花八門,十個人可能有八個口音。


清高到看不起自己


網上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如果你明顯的聽出來一個人是東北人,那他是遼寧人;如果你聽不出來一個人是東北人,他還非說自己是東北人,那他是黑龍江人;其他的都是吉林人。”

這句話流傳的很廣,粗看起來似乎也有一些道理,符合大眾對東北話的印象,但細究起來,實際是經不起推敲的。因為東北各地的方言即便相互間有區別,也不是根據省份來區分的。因為省份是一種行政區劃,而方言更多的是一種地域文化上的概念,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於人員遷徙、民族融合和地理阻隔等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的,與行政區劃並不一定完全重合。例如,並不存在“福建話”這樣一種概念,同一個省份裡閩語、客家語、贛語、吳語和官話五種方言並存。

整體而言,東北三省不同片區內的方言差異,與省份劃分關係不大,更多地是與地形差異有關。東部,主要是受到長白山脈的影響。這一帶的口音相對較重。中西部,是廣袤平坦的平原地區,口音相對東部較輕。而北部的情況則更加特殊一點,這一區域歷史上與中原一帶聯繫較少,相對也較為封閉,如今的人口構成大多是闖關東而來在此生息繁衍,所以口音相對而言反倒與普通話最為接近。例如哈爾濱話屬東北官話—哈阜片—肇扶小片,是全國最接近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普通話發音的方言之一,僅次於北京官話—懷承片(河北省灤平縣為普通話標準音採集地)。

整體而言,在東北,東部口音較重,西部口音較輕,南部口音較重,西部口音較輕。


何瑫


黑龍江省,吉林省人差不多,遼寧口音重些,城裡大多說普通話,農村有的說方言,比如:坐起根(一開始)那啥玩應(這回事)把你能耐滴(裝厲害)虎逼車車(缺心眼)找挨削(想揍你)吭吃憋肚(說話慢)稀搭哈摔(東西破舊),😊😊😊反正多舉例不過來,自己下鄉體驗吧。


喜兒合掌人生


作本人遼寧,老瀋陽幾個區說話以前都是不一樣的,新民遼中法庫康平也不一樣,錦州北鎮黑山義縣又是有區別的,不至於十里不同音,七八十里有明顯區別也是很常見的,沒有不好聽的方言,習慣問題,大連話區別也很大,總體感覺不錯,聽著爽快,瀋陽有點拽,鐵嶺法庫新民話口音重聽著實惠,遼西話聽著實惠,又不失輕鬆娛樂,長春本地人說長春兩個字就是口音的代表,九臺附近和吉林西部差別很大,音輕彎多,大安白城偏向內蒙口音,越往北口音咬字越重,聽著越實惠,到達訥河黑河等地,說啥都感覺是掏心窩子說的,自己雖然是東北人,也不能瞭解全面的東北話,太多了,喜歡東北話,聽著有味道,我喜歡東北這嘎達,(本人總結過純東北方言,連起來說一般人聽不懂,相當有意思)


朝鮮冷麵殺手8


誰也不能準確的明白東北方言。丹東、大連方言有點相似,'馬路呀子'。與山東煙臺一帶有關係,帶海蠣子。海城、營囗、盤錦、大窪、臺安、有別於丹東、大連。錦洲一帶拉長尾音。本溪、撫順、遼陽、鞍山、瀋陽、鐵嶺、雖有差異,但差別不大。阜新一帶又有區別。東北地區,遼寧囗音最複雜,發音差異很大。吉林省東邊重,西邊輕。黑龍江省外地人聽著都一調,只有當地人能區分的出來,外地人沒戲。總之外地人聽著吉林、黑龍江人說話;鼻聲重,笑談過了鐵嶺就"嗯哪","哪"是答應的意思,也是'附和'的意思,反正'嗯哪'不知道,也說不準確是啥意思?哈哈哈••••••


老楊52723


我是長春人,來回答一下。其實差別不算大,但是口音的濃重程度還是有差別的。我是長春城裡人,平時不太用方言,就比如一些像“qiu”,這種很常見的會用,別的不怎麼說。但是農村就不一樣了,有些話我都聽不懂,真是愧對東北啊哈哈。我覺得其實瀋陽人口音偏重,長春和哈爾濱好一些。好多時候瀋陽人說話南方人不一定能聽的懂的。有什麼問題還可以私信給我


皮皮皮爾森先生


普通話最標準的是,哈爾濱人,和長春人,最讓南方人有感覺是東北的是,瀋陽口音,說話比較垮罵人比較狠的是大連地區,說話比較平和的是錦州人!


於某2


有方言麼?我感覺我說的話誰都能聽懂,反倒是長江以南的人,當面跟我說普通話,跟老鄉又說南方話,那個武漢啊,一個字都聽不懂啊,感覺出國啦,比英語都難,聽不懂啊,後來去廣東,又懵圈了,好不容易能明白幾句,去了湛江丫的又是外語!不懂啊!回來去趟河南,按理說中原吧,聽不明白啊!後來又去大連,感覺什麼話都那麼回事了,最後回家了,家人說我口音變得好怪。。。。


街頭說評書


東北人說話基本上全國都能聽得懂,哪怕帶上一些方言你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東三省雖然地大人多口音腔調不同外,基本上都差不多。不像南方說話除了本地人明白外其他人邊都摸不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