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使農民自動回村生產糧食?

f紅望


首先明確一點,這個問題提的有點大,不準確!現在不種糧食的農民畢竟是少數,不是所有的農民都不種糧食了。



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有的農民不願意在村裡種糧食了。

第一個是因為投入大,收入低。現在農民種糧食,什麼人工、籽種、化肥、農藥、田間管理等等都是成本,投入了這麼多,但是收穫後糧價卻很低。有時候再遇到颳風下雨、旱澇災害,辛辛苦苦種一年糧食不虧本就不錯了,還能指望著掙錢?


第二個是因為種地太苦了。小焦是90後,相信很多跟我年紀一樣大或者比我年長一點的朋友很多都種過田,那叫一個辛苦啊。不僅白天在田裡勞作,回到家還得翻曬糧食,勞動強度是相當的大。很多農村裡上了年紀的人都因為種糧食而得了一身病。

第三個是因為城市比農村繁華、發達。很多到城市裡發展的好的農村人,回到農村之後就感覺農村實在太荒涼了,方便、繁華、發達等等什麼都比不上城市的。所以他們就願意就在城市裡,不會想著回去種地了。


很多人不願意在農村裡種糧食大概主要就是因為這三個原因。

那麼,到底怎樣才能讓這些人回到村裡去種糧食呢?

第一個是要讓種糧食能掙到錢。現在很多農民就是因為種地不掙錢才到城市裡去發展,如果能進一步降低農民種地的投入成本,同時能夠讓農民賣糧食再多掙一點,我想留在農村裡種地的農村人會多一點。

第二個就是要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種地那麼累那麼苦,很多農民都覺得這是個幹不了的活兒。所以,80後不願種地,90後不會種地的情況屢見不鮮。如果能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讓種糧食變得不再那麼辛苦,我想種糧食的農民會多一些的。

第三個,就是要加快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很多村子人越來越少,村子顯得越來越荒涼,就是因為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不到位,要水泥路沒水泥路,要網絡沒網絡,自然是留不住人的。如果基礎設施能跟上,種糧的農民會多一些的。

第四,要打通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很多農民不是不願種糧食,而是種的糧食不能有效對接市場,導致辛辛苦苦種的糧食要麼賣不出去,要麼賣不上價。所以如果能多打通幾條農產品的銷售渠道,讓農民種的糧食能賣的出去、賣得上價錢,我想回到村裡種種糧食的農民會多一些的。


綜合來講,要讓農民回村裡種糧食,那麼就要讓糧食能賣得出去、賣得上價錢,還得讓種糧食成為一種輕鬆的職業,這樣才能讓更多的農民回到農村繼續種糧食。但是我們國家的農業目前還不能達到這種程度,所以更多的農民離開了農村。而且,國家現在也是鼓勵農民進城,將土地流轉給農業大戶進行種植,所以短期內是不會出現大量農民返回農村種糧食的情況(農民工除外!)。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這裡,歡迎關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怎樣才能使農民自願回農村種地?這是個老大難問題,也許好多人都記得包產到戶開始。那時農民的嘴都合不攏,有一小塊地也要種上收拾的乾乾淨淨。每一粒梁都捨不得丟掉,那時農民雖累但高興。對生活又充滿了信心,家家殺豬宰羊的。過年也是多買幾個禮炮,多放點開開心心。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春晚,對生活的忽然富有而高興對未來也充滿了憧憬。那時的村裡年輕人也有出外打工的,可那時沒有在家種地的洋氣。為什麼收入,也許打工一年不一定抵過在家種地的收入。所以那時的農民無論怎樣都會種地,只有閒時才出去。可雖著打工工資增加,糧價低迷農民心涼了也改變了打法。放棄種地而遠出打工,一個甚至是全家出走。現在農村水泥路,破防危房政府補貼蓋新房。房子敞亮院落大水泥路直通公路,可以說住的行的都很不錯。可人們就是不在願意種地,無論怎樣說農村有發展有前景。可前景在哪發展又在哪,眼看著種地的百姓年年盼發展盼繁榮盼好日子可農民還是原來的農民。只是吃飽穿暖大房寬擴路,而農民兜裡沒錢是事實。農民眼看著城裡人老了能享受工資安度晚年,在看看自己勞累終生而死只要能咬動豆腐能動就得幹活。因為不幹活不動你就吃不到嘴裡,有病吃點止痛頂藥堅持。有人說農民傻怎不知去醫院治療去醫院看醫生,可農民心裡最清楚一進醫院家底翻。住了院就得回到解放前,農民是真的窮怕了。因為窮和命一樣,沒錢就沒了命。有命沒錢也更難,有人說那有那麼嚴重也許咱都看到從苦時過來的老人。他們對沒錢沒梁最有感想,錢寧可放著也不去花糧食一粒也要放嘴了吃了。因為他們知道來之不易,窮的可怕。說怎麼叫人回農村甘心情願種地,那就是改變農村的窮經濟。農民老來不在受苦也就是到老了有個保障,安度晚年。種地就如城市上班一樣,要成為養家餬口的職業。假如種地和城市上班的一樣收入多,到老有保障再累農民也會願意種。說白了就是得給農民種地一個希望而不是失望。



敖漢人的生活


在全球糧食產能過剩,糧價低迷的背景下讓農民自動回村種地,這個提問是不太現實的。

要想農民回村種糧,就得大力扶持農業。踉美國一樣加大對農業補貼,可美國農民少啊,農民才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一,而中國有幾億農民,國家能拿出這麼多錢來嗎?提高糧價?那麼問題又來了,你把糧價提高一倍,農資和其它商品也踉著往上漲,甚至提高二、三倍。種田還是賺不了錢,農民還得出外打工賺錢養家。再就是工廠停工、房產停建,城裡沒工打了,農民也就自然回家種糧了,可這樣國家經濟的發展也就停滯了,這個辦法就更不現實了。

年輕的不願意留在村裡種田,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孩子入學難,看看農村,還有幾所小學?你總不能為了留在家裡種田而耽誤孩子讀書吧!

要想讓農民自願回村生產糧食,就得讓農民種田有一定的收入,能滿足家庭的日常開支,還得讓孩子在村裡有學校上學,農民才能安下心來生產糧食,眼下要做到這些,還真不太現實。


三農新視界


怎樣才能使農民自動回村生產糧食?這個確實是現在非常難的一道題,歸根到底,還是種田不賺錢,才導致的必然後果,所以要想廣大農民重新回農村生產糧食,必然先從增加農民的收入和保障各項制度開始。

一、增加種糧人的收入,可以體現在糧食收購價及種地補貼上,讓回農村人能活的下去,並且能有出路,重回種地能致富的信心。

二、增加農民的各項福利,就近能上學、就醫,出行交通方便。切實減輕農民的生活負擔,讓種地能成為一個光榮的職業。



三、在農村每個地區,都有特色產業,要保證農民的最低收入水平。種出來的東西,賣的出去,也能賣個好價錢。


以上三點就是小編的願景,但願我們的後輩不會向我輩樣,為了生活,四處奔波打工,夫妻分居。能夠在居住地農村,踏心的幹著農活,不愁吃穿用,享受家庭的溫暖。農村再沒有留守的老人及兒童,農村欣欣向榮,為了建設更漂亮的家鄉,個個卯足了勁,幹頭十足。家家都有頂樑柱,家家都奔上了小康。希望這樣的農村生活,早一天到來吧!這樣我們的農民才算真正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壞男人2576


一、把生產資料價格下降50%。

農業生產資料化肥、種子、汽柴油、電費、抽水費、機械工作費用下降50%,土地流轉租金下降50%,讓農民有利可圖。


二、加大糧食及三農補貼。

把農業、農民、農業綜合補貼標準提高100%,採取“多予少取”的政策。鼓勵農民種植糧食,調動農民留鄉從事農業積極性。讓農民敢於在農業方面投資、投入擴大再生產。對農民購買農機補償,繼續加大補貼。

三、鼓勵農民適度規模種植,引導農民機械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

鼓勵農民適度規模種植,搞機械化生產經營,產業化發展,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已經落後,生產力低下,生產成本高,人均幾分地根本不賺錢。

四、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農田水利設施有的還是五十年前興修清淤、疏浚的,必須加大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抗旱排澇設施能發揮作用。讓農民旱澇保收。


長江老農


怎樣才能讓農民自動回農村種地,咋了,為什麼想讓農民自動回農村種糧,當今社會,回農村種地的不一定是純粹農民,是利益的驅使讓部分人來到農村,當然想讓農民自然回農村種地,也是要讓農民看到農村的美好前景,讓農民的農產品有利可圖,能夠讓農民的土地養活了一家老小,不是畫餅充飢,真正讓農民感受到種糧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

想讓農民回到農村種糧,不是用低價打壓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而是要用國家保護價格讓農民放心種地種糧,沒有讓農民看到能養活自己的價格,誰能自動回家種糧,金錢社會,都認為有錢就能買到一切,包括糧食,可到關鍵時刻,糧食也不是用金錢能解決的問題。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都慌。

想讓農民回農村種糧,其實更應該是讓有農民情結,懂農民的人,真正願意踏踏實實做事的人,回到農村,實行農村工廠化模式生產,讓真正的農民享受工廠作業一樣的待遇去種糧。有休息,有節假日,有社保,種糧歸國家所有,免除回到農村農民的後顧之憂。糧食的穩定是國家的基石,糧農的穩定是糧食的保障的基礎。糧價補貼再多,不如補貼到真正種糧人的職業上,讓種糧人過上體面生活更直接。讓農民成為一種職業,一種工作,不是現代意義的職業人。


東72607259


為什麼非要想辦法讓農民回村種糧食呢?既然農民認為在城市、在工廠做一點苦力活,甚至做一個保母都比當農民強,收入都比種糧食強,說明在城市、在工廠最辛苦的工作,最低的待遇都要遠比當農民種糧食強,那何必非要想法讓他們回去種糧食呢?既然要想法讓他們還去當農民,那就也別把他們當農民看待,在心裡也把他們當城市人、當職工人看待。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確保他們的晚年不用再靠勞動才能活命,增強他們的抗災抗病能力,讓他具備培育下代的經濟能力。讓他們除了勞動,也能享受那些非農民之人的那些待遇。如果農民種糧食,也能象上班人那樣可以適應現在社會的生存,還有誰願意拋妻棄兒,背井離鄉到他鄉去打工度日呢?


一生好人2262


怎麼叫農民自動回去種糧?是一個特別熱點和尖銳問題,因為現在種糧辛苦又賠錢,關鍵是受累討不到好效益,所以才有此問題的提出。下面我就這一問題做一解答。

首先我們要清楚國家的農業政策。到2020年農民實現小康。到2035年基本上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是什麼樣的,咱們不照本宣講,說點兒叫農民都聽得懂的話,必須是機械化耕種,必須是大片土地連在一起的統一耕種,必須是能夠賺錢式的耕種。等等。如果這樣做必須是有理論知識和豐富經驗的人進行耕種,效益的提高,主要是勞動效率的大幅。提高,這樣一來勞動力必然而然就會減少。不用家家的勞動力種地了。

其次, 那麼,農村勞動力到那裡去?這就是我們現在推行的城鎮化。勞動力發生了轉移。叫這部分人脫離開土地,在城市裡紮根,在城鎮有工作有飯吃,把自己的承包地轉租出去,給能耕種會耕種的人,使之承租者的租種畝數愈來愈多,逐步轉變成一個現代農業的標準。

第三,還有一部分農民從耕地中解放出來,叫他們從事農村養老服務等行業,也就是轉入從事農業和農村的其它行業。

第四,糧食長價,國家補貼,等等優惠政策,國家會依據經濟發展水平,會源源的補償農業,優惠農業,照顧農民的。這種政策是適度的,更不是大幅度的。如果農民都回來種地,我們不又走原來的老路了嗎?

第五,國家在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現代現化的實施都有明確規定。我們要認真學習。


英莫問667


我們算個帳吧!農村每月生活支出,電費100元,水費20,燃料費30,蔬菜900,通信費500.(包括三口之家的手機費,網費),三口之家的養老,醫療保險費1500,孩子學雜費1000,每月撫養父母就算500,這就4500元了,4500乘12等於54000,還要算一家人的衣服坐車,人情往來,各位算算,要種多少地才能保住?????


掙扎的求生者


兩方面:收益和福利。

世代農民(除開過去的地主和現在的農民企業家)的實際情況是:種得糧食解決了口糧問題,沒有其它更多的經濟收入來改善生活,農民沒有五險一金的福利,養老主要是傳統型的養兒防老。農民和農村成為落後和貧窮的代名詞。老一代農民的希望是:要讓孩子們走出農村,成為一個工人,成為公務員,成為教師......讓他們的孩子也能每月有工資領,退休後有養老金,就是不要成為農民。

依前面說收益和福利,目前的情況是不符合實際的。年輕的農民們都要出外務工,增加收入。單靠幾畝薄田產的糧食養活老人妻兒也不現實。那麼農村尋找新的出路,增加農民從事土地種植的收入,需要更多從政策和農民本身來下功夫。

現在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採取措施使鄉村公共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引導農村向觀光旅遊農業、生態農業發展,建設新農村,改善農村落後的面貌,讓農村為之煥然一新。同時促進智能農業大力發展,培養新一代專業型、職能型年輕農民,讓農業、農村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相信農民可以獲得豐厚的收益也為時不遠,相信廣闊無垠綠水藍天的鄉村在將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向往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