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出現過哪些厲害的人物?

磨礪心智從自律開始


明朝的牛人可稱得上群星璀璨,百花齊放了。下面從各個領域選擇有代表性的幾位說說,因為真的很多,實在說不過來。

先說明朝的掌門人。(挑選三位)

朱元璋,絕對的草根皇帝,出身比劉邦還低(劉邦做過亭長),略高於石勒(東晉時期後趙統治者,曾經被販賣為奴隸)。曾經做和尚四處化緣討飯的和尚,最後竟然推翻元朝,打敗實力遠勝於自己的陳友諒和財力雄厚的張士誠而再建華夏,富有九州。(篇幅原因不再細說了)可算得上明朝第一牛人,因為還有很多牛人都是在他打下的天下里誕生的。

朱佑樘,據說被評為中國曆代王朝最完美皇帝的前三甲。他們是漢光武帝,宋仁宗,明孝宗。明朝在朱佑樘他爹手裡被折騰的奄奄一息,差一點就翹辮子了。但是傳到他的手裡卻又使大明朝起死回生,重新煥發勃勃生機。他的確做到了政治清明,勤於朝政。親賢臣,遠小人。而且他只有一個皇后,連其他嬪妃都不要,真正做到了一生只愛一個人。 這對於一個皇帝來說真的不容易。

朱翊鈞,萬曆皇帝。這位傳奇皇帝是有明一代在位時間最長的。奇就奇在他有三十年沒有上朝。萬曆初期由張居正輔政,也算出現了一個短暫的中興。萬曆三大徵都取得了勝利。天主教也是再萬曆三十九年傳入上海的。後人有:大明非亡於崇禎,實亡於萬曆的說法。

文官,也是名臣輩出。在洪武,永樂兩朝,由於當政者實在太耀眼,,所以文官反而不顯得那麼突出了。我們最為熟知的可能也就是劉伯溫和解晉了。其實真實的歷史中劉基的實際作用遠不及李善長,胡惟庸等人。不知道在民間為何他的名聲卻這麼大。解晉明初大才子,對對子霸主,曾經參與永樂大典,還是主編。只不過這兩位的結局都不怎麼樣,應該是很悲催。

當然,還有很多像于謙,夏言,張居正等等一大批文官在政壇爍爍生輝。由於人太多不一一記述了。

武將,像開國武將徐達,常遇春,鄧愈,馮勝,傅友德,湯和藍玉等人,隨便拉出一位那絕對是牛氣沖天,武力值報表的中後期的戚繼光,俞大猷,李如松,史可法,袁崇煥等等那也是人敵人提起來就一個頭三個大的人物。

說一下藍玉。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胡惟庸同鄉。有勇有謀,能征善戰。曾經帥軍追擊北元到捕魚兒海(貝加爾湖附近),基本把北元打殘。如果當時明朝能派兵駐守那裡的話,估計貝加爾湖現在就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了。 後來還摔軍平定西南(貴州)的叛亂。最終,居功自傲,目中無人,強取強佔百姓土地被朱元璋斬殺,據說受牽連者達萬人以上!



李如松,萬曆年間將領。遼東總兵李成梁長子。奉旨出兵朝鮮,抗日援朝。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後膨脹的嚴重,發兵15萬(也有說20萬)侵略朝鮮,並想以此為跳板達到吞併明朝的目的。當時的朝鮮軍隊就是個二戰中的意大利,一衝即潰毫無戰鬥力。日軍一度打到鴨綠江南岸。直到李如松的到來才挽回了局面收復失地。箇中艱辛,困苦自不必說。最終把日軍打回原形,只剩幾千人回國。

文化大咖。更加是了不起了。像解晉,唐伯虎,徐渭,王陽明,蘭陵笑笑生,施耐庵,吳承恩,羅貫中等等。

王守仁無疑是最閃亮的一顆巨星。他精通儒道佛,能文能武。平定過寧王叛亂和江西戰亂。他的心學不僅在當時追隨者眾多,也對後世影響重大。日本有一個海軍大將叫東鄉平八郎,他隨身攜帶有一個木牌上面寫著:一生俯首拜陽明。可見王守仁(號陽明)的影響之廣。

當然,還有醫藥界的李時珍,旅遊界的徐霞客,青樓界的柳如是,懂圓圓也是牛人。


小智卿


明朝的皇帝很厲害,朱元璋、朱棣……,明朝皇帝雖不親政,但有好幾個盛世。

明朝太監也很厲害,鄭和、劉瑾、馮保、王振、魏忠賢,有好有壞。

明朝文人既能寫文章又會做官還會打仗。方孝儒、王守仁、張居正、袁崇煥……

…………

明朝科技發達(李時珍、郭守敬、徐光啟),資本主義已經萌芽,政府內閣制運轉也很成熟。

可惜明成於朱洪武也敗於朱元璋。朱家歷代大封藩王,幻想朱氏宗室與朝廷一條心,與國鹹休,榮辱與共。可是終明一朝,藩王造反三次,為歷代之冠;藩王福利好,佔用兼併了國家大量土地,國家有難時卻不為國出力,崇禎那麼強勢的皇帝拿他們都沒辦法。北京城破,藩王宗室八千萬兩白銀財寶白白的讓李闖奪去。

明朝,不是亡於李自成、後金,而是亡於宗室自己!


獨尊宋明


我想以一首詩開始回答這個問題:

腐胬白骨滿疆場,

萬死孤城未肯降。

寄語路人休掩鼻,

活人不及死人香。

他是直隸通州人(現北京通州區),生在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生活條件大抵不算怎麼好,所以在崇禎十四年的時候去江陰當了月俸三石的典史—— 一個不入流的雜官。隨後幾年他乾的不錯,趕走了海盜,肅清了治安,江陰的百姓很喜歡這個北方的大漢。可是崇禎皇帝死了,半壁江山沒了,現在的朝廷雖然還叫明,但後人們稱為南明。無論如何,日子還得過,生活還得繼續,他升官了,還是不入流的官,廣東英德縣的主簿,這也算對他造福一方的犒賞。但這是他的老母親病了,純孝的他放棄官職,在江陰城外定居下來。

後來清朝人來了,江陰換人管了。這也無所謂,升斗小民在王朝興衰下都是身不由己,換個皇上而已,日子還得過,生活也還得繼續。他沒有救國救民的壯志,也沒有重整河山的雄心,他只是個在亂世裡苟活的可憐人而已。

再後來,縣城裡張榜了,剃髮、易服,明言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縣城裡的書生們憤怒了,他們聚集在明倫堂裡發誓:“頭可斷,發決不可剃”。既然如此,那就只能開戰,戰爭,迫在眉睫,對手,縱橫天下的八旗兵。書生們有自知之明,他們不會打仗,於是他們的目光投向了縣城外那間草房。

他靜靜的聽完帶頭書生的懇求,沉默半晌才說:“你們得聽我的指揮,否則,我幹不了”,書生答應了他。收拾好行裝,拜別慈母后他走上了那個必死的戰場,為了家國,為了父老,為了留住這頭湧泉之發,為了保住這身華服。他將以一座縣城、十萬農民來對抗一個擁兵百萬的龐大帝國。

六月二十三日,清軍以降將劉良佐為主帥包圍江陰,他站在城頭遙望金錢鼠尾的故人,不屑的笑了笑。接過勸降書後很快回復,不降!

七月一日,清軍開始攻城,箭如雨下。他指揮守軍邊用鍋蓋抵擋,邊徒手接箭,每天可得箭三四百支。你沒看錯,他們沒有盾牌。

七月九日,他肅清了城內的奸細,避免瀋陽破城之事重演,並將城中所有的物資集中調配,井井有條。

七月十一日,清軍九員上將攻城,五死四傷,敗退,死傷慘重。

七月十二日,滿族將領親自攻城,被亂槍刺死,梟首,再敗,死傷慘重。

七月十三日,圍城而攻,再敗,劉良佐再次勸降。

七月十四日,城中宿老以降禮為名將火藥帶入清軍大營,炸死二千餘人。

七月十五日,被他數次痛毆的海盜顧三麻子帶著水軍來救他,苦戰三日還是被打散了。

七月十六日,南明義陽王率軍來救,在縣城外的砂山全軍覆沒,江陰徹底成為孤城。

七月十七日,他選了千人連夜出城,殺傷清軍千餘人後全身而退。

七月十八日,劉良佐令十方庵向城跪泣,痛陳利害,江陰拒降。劉良佐又親自勸說,他回答:“你可做降將軍,我不做降典史”。劉良佐羞愧而退,嘆息說:“江陰人沒救了”。

七月十九日,清朝親王多鐸知江陰事,震怒,先後調孔有德,貝勒博落和尼堪攜紅衣大炮參戰。

七月二十日到二十七日,清軍連番攻城,不克,死傷慘重。

八月初三,尼堪招降,言明只問首領,不問從人,不再強求剃髮,不降。

八月初九,攝政王多爾袞命人招降,告知江陰大明已亡,死守已毫無意義,不降。

之後又是漫長慘烈的攻防戰,到了八月二十一日,彈盡、糧絕、再無救援,守城兵卒已不足三千。清軍用二百多門紅衣大炮狂轟北門,城終於破了,他看著崩塌的城牆,在城門邊寫下了自己的絕命詩,“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題訖,帶著殘餘的兵卒衝向蜂擁而入的清軍。大量殺傷清軍後他對著不足二十人的家丁說:“為我謝百姓,吾報國事畢矣!"自拔短刀,刺胸血出,投在前湖中,未死,為清軍所俘。

劉良佐見到他。雙手撫著他的背失聲痛哭:“應元!何至於此!何至於此啊?”,他回答:“有什麼好哭的,事已至此,只求速死。”

到清軍出榜安民,江陰闔城上下盡喪,僅餘五十三口。而清軍付出的代價是三王一十八將殞沒城下和近八萬的傷亡,這是自努爾哈赤起兵以來未有的慘烈戰役,也是一個民族在危亡時最熾熱的光芒。

在明末清初那段歷史中,我們看盡了人性的黑暗,看盡了士大夫的無恥嘴臉,看盡了殘暴和狠毒,看盡了虛偽和背叛。可是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前任典史,讓我看到了自己民族流淌在血液中的偉大。閻應元,千秋之下,終歸不朽。

最後想借用《江陰城守後紀》中的一段話結束這個答題:有明之季,士林無羞惡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為得意;而封疆大帥,無不反戈內向。獨陳、閻二典史乃於一城見義。向使守京口如是,則江南不至拱手獻人矣。


奉天老朽


鄭和 (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宦官)

鄭和(1371年? - 1433年 ), 回族,本姓馬,世稱“三保太監” (又作“三寶太監” ),雲南昆陽州(今晉寧昆陽街道)人。中國明朝太監,航海家、外交家。

鄭和早年經歷不詳,據推測於明平雲南之戰中為明軍所擄,1385年隨傅友德等前往北平,隨即進入朱棣的燕王府從侍。後因在靖難之役中有功,被賜姓鄭,升任為內官監太監。

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間,鄭和去世,一說於1433年(宣德八年)卒於古裡國。 骨灰葬於南京弘覺寺地宮,今南京牛首山鄭和墓或為其衣冠冢。


太史令起居郎


大明王朝人才輩出,首推王陽明文武雙全自龍場悟道創立心學,除山賊 平叛亂,最終全身而退,臨終一言是他一生的寫照“此心光明 亦復何言”。西湖有三傑我到西湖直奔三臺山瞻仰于謙祠,500多年前北京保衛戰是他帶領N線部隊力戰韃靼也先,守住大明國門延續大明國運,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此真英雄也。大明太傅少保兼兵部尚書謙公萬古!只可惜于謙含冤致死!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隨風45582469


明朝建立時期文臣有李善長,劉伯溫,胡惟庸等代表,武將有湯和,許達,藍玉等。


陸成平


哲學上有王陽明,李贄,文學上有金瓶梅的作者,政治上張居正,軍事上前有徐達,常遇春,後有戚繼光,袁崇煥,有為君王有太祖,成祖,此外還有下西洋的鄭和,編《永樂大典》的大明第一才子解縉等。


錦羽飛天


個朝個代人才都很多,

明朝的話也不例外 ,

文臣有:劉基 王守仁 李善長 劉伯溫 等等。

武將有 徐達 戚繼光 李成梁 等等。


國學潛龍


說到最後被一個滿清代替,令人唏噓不已啊,哎


走走停停的雲


袁崇煥,吳三桂,戚繼光,于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