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戶外老手講解:新驢須知17條戶外須知知識

很多人

都喜歡在路上的感覺

窮遊、ZN、FB、極限

這是一種積極的戶外精神

窮遊更是受到初級驢友們的青睞

這也符合戶外人的心態,花最少錢

來完成煉心鍛體之路

無論是“窮遊”還是“AA”

並不僅僅代表著

開支少的戶外旅行

更意味著窮盡天涯海角的美景

這與“有錢”還是“沒錢”無關

資深戶外老手講解:新驢須知17條戶外須知知識

這些年戶外圈實在是有點焦躁,戶外的精髓沒好好吸收,那些與錢有關的攀比之心是越演越烈。比如,一條的短線行走,有些非“鳥”家(品牌 始祖鳥)的登山包不背,非“象”(品牌猛獁象)家的衝鋒衣不穿,最保底的都是戶外圈的“班尼路”:哥倫比亞、北面。

其實,買品牌類的徒步鞋、登山包、衝鋒衣等都不便宜,動輒上千,大則過萬,殊不知用途到底有多大?對於出行到底需不需要?這些根本就不知道。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冒然花下大錢買裝備是很浪費的,特別是對於戶外菜鳥來說。走出去以後,發現這些東西可以有,但並非必須有。

揹包君今天就總結了老驢的諸多經驗,初級戶外旅行到底該怎麼準備!?下面告訴大家一些實用的錦囊,大家容易忽略的事和物。

​戶外到底需要什麼

送給新驢的17條錦囊

▌ 裝備 ——大牌坑爹坑自己

  • 如果你要登珠峰或者穿越可可西里,建議購買“鳥象”這些專業裝備。但如果是普通的戶外行者,在山野穿梭,即使是非常偏遠的地方,只要不是重戶外或者極限運動,那些裝備就可以不需要。
  • 戶外旅行越低調越好。一整套從頭到腳的專業戶外裝備少說一兩萬,重則過十萬,但這些都是專業級別的戶外玩家,諸如登雪山,攀巖之類。這樣的行頭在普通的旅行路上,無疑十分扎眼。旅行路上,看到揹著大登山包、穿著顏色鮮亮衝鋒衣的遊客,覺得他們就差在額頭綁根頭帶寫字昭告天下了。這對於一些本土商家來說“看這群肥羊來了“!其實出門在外,過分惹人注意絕對絕對不是好事。
資深戶外老手講解:新驢須知17條戶外須知知識

行李 ——哪些可以不用帶

  • 出門旅行總會收拾出一大堆莫名的行李,覺得這也要帶,那也要帶,不帶上就怕萬一如何如何。最後會發現你根本背不動。
  • 有朋友說,我要走長線,我要去很遠的地方,甚至5,6天穿越,所以我必須買很大的包,背很多的東西。其實不是的,對於老驢來說,走的越久,行李反而越少。因為走的久了,你就會發現旅行不需要那麼多東西。
  • 比如厚的外套只要一件就好,而且大部分時候穿在身上;而如快乾衣或者T恤,兩件即可,能換洗就行。褲子兩條就行,穿一條帶一條,牛仔褲加輕型快乾褲,絕配!
  • 對於收拾行李的關鍵詞不是“要帶什麼”,而是應該反覆檢查“哪些可以不帶”——能不帶的東西就不要帶,千萬別想著把什麼都帶上,在路上會苦不堪言的。
資深戶外老手講解:新驢須知17條戶外須知知識

住宿 —— 推薦住青旅

  • 信息交流的聚集地。30,40元的床位,200,300的標間都有,關鍵是在青旅有許多南來北往的揹包客,可以非常容易獲得許多周邊旅行信息,容易與人結伴,容易拼車,有網絡,有熱水洗澡,床鋪也比較乾淨。
  • 當然還有就是, 青旅更容易找到小夥伴,嘿嘿,你懂的!
資深戶外老手講解:新驢須知17條戶外須知知識

抓絨睡袋內膽 ——為了乾淨,請帶上

不是為了保暖,而是為了乾淨。你總會遇到一些廉價小旅館裡的被子和床單真的是萬年不洗,髒和氣味倒是其次了,萬一染上皮膚病咧,所以抓絨睡袋內膽是很有必要的。

資深戶外老手講解:新驢須知17條戶外須知知識

晾衣繩 —— 最容易被忽略的小神器

  • 這個東西很容易被忽略,但其實非常的重要。長途旅行者一定會遇到洗衣服的問題,不是每家旅館都提供晾衣服地方,小旅館大部分都沒這條件,只能自己洗後晾在自己的房間裡。所以一根晾衣繩是非常必要的。
資深戶外老手講解:新驢須知17條戶外須知知識

隔音耳塞 & 眼罩 ——為了睡的更好

  • 可以考慮帶,很小很輕。最常使用是在火車上。火車硬座晚上是不完全熄燈的,只會熄一半,而且動靜很大。另外小旅館的隔音不好,青旅多人間有時候動靜很大,也都常常用的到。
資深戶外老手講解:新驢須知17條戶外須知知識

腰包——不要在腰包放重要東西

  • 大部分揹包客的裝備——後面大包前面小包。如果你是小偷或是劫匪,你是去動大包,還是動小包?
  • 對於揹包旅行的人而言,小腰包是你全身上下最惹眼的地方。按照邏輯,通常會認為你把最值錢的東西都放在小腰包裡——手機、相機、錢包,說不定還有身份證和銀行卡。如果你的身份證和銀行卡一起丟失,那你卡里的錢就危險了。而且小包容易偷也容易搶,所以腰包可能是個中彈率非常高的地方。
  • 建議:不要在腰包裡放值錢的或者特別重要的東西。放在大包裡都比放在腰包裡安全的多。手機放在衣服裡面的口袋,安全;隨時用隨時拿。當然相機是非常輕巧的卡片機,帶單反的各位就自求多福了。身份證、護照等重要證件是放在大包的拉鍊夾層裡的,一天要用到幾次身份證或護照?一般也就一次。所以放在大包裡並不麻煩。
資深戶外老手講解:新驢須知17條戶外須知知識

錢財—— 錢包裡只帶很少的現金

  • 旅費分成兩張銀行卡,都是在各地銀聯取錢免收手續費的卡。我走了許多偏遠地區,發現哪裡都有銀聯的銀行,所以不用擔心取不到錢,帶上銀聯的卡就行。現金每次取少量,只放第二天需要的數量在錢包裡,其餘貼身藏。

防身——警惕性不可丟

  • 不需要特別帶一瓶辣椒水或是防狼噴霧,帶一個薄荷味重的口噴就行了,放在隨時方便拿到的地方,平時還能用來保持口氣清新,關鍵時刻可以當辣椒水用,多好。
  • 在路上會遇到很多很多的好心人,在旅行的狀態下也會更容易相信別人。但是警惕心一定要有,女性朋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覺。如果直覺告訴你這人不可靠,或是這地方怪怪的,那就不要再停留,想辦法脫身。
  • 晚上儘可能不要出門。可以早上五六點起床行走,但不要天黑後還在外面逗留。尤其是連燈都沒有的地方,趕緊調頭吧。
資深戶外老手講解:新驢須知17條戶外須知知識

吃——合理分配

  • 建議:早餐和中餐吃乾糧類食物,便宜,壓餓,方便攜帶,因為白天通常都在外面行走。晚餐就小小的奢侈一點吃自己喜歡的湯水類食物。
  • 如果是獨行女性在蹭飯方面會有天然優勢。因為別人大多是結隊出行,不介意多你一個,多一個女性一起吃僅僅是多雙碗筷而已,所以這種事情發生的頻率是比較高的,越是偏遠的地方越容易發生。當然安全與否就靠自己分辨了,難以一概而論。

行——交通不能省

  • 在偏遠地區,交通是旅行的主要支出方向。不太推薦搭車,路上的確是好人多,但是搭車這種情況下只要碰到一個壞人就完了,在車裡自衛比較困難。只要能支付的起最廉價的交通,還是儘量使用廉價交通代步為好。
資深戶外老手講解:新驢須知17條戶外須知知識

穿——方便的衣服最好

  • 衣服的選擇上還是以適合外出旅行的為佳,運動拉鍊開衫、T恤、牛仔褲這類百搭又方便的衣服是最好的。什麼長裙、小西裝之類的還是儘量避免吧,尤其偏遠地區,穿成那樣行走起來很累的,還容易髒。
  • 出發之外再仔細看一看自己收拾的衣物,看看哪些是可以不用帶的,有些是重複的可以彼此替代的,那就考慮少帶一件。總之能不帶的就不要帶。

緊急聯繫人 ——防止意外

  • 號碼不用多,選最重要的,寫在一張小紙片上,放在你貼身的、最安全的地方,確保即便手機丟失或者被偷被搶也不會和家裡失去聯繫,即便出現意外別人也能通過這張紙聯繫到你的家人。
資深戶外老手講解:新驢須知17條戶外須知知識

▌ 戶外頭巾——用處非常廣

  • 也就是魔術頭巾,這個東西在外面的用處確實非常廣。除了大家熟知和常用的圍巾、口罩、頭繩、眼罩、護腕等用處之外。在外窮遊沒有條件每天洗澡,但是頭髮一旦油了是很掃興的,使用戶外頭巾可以輕鬆將長髮和劉海全部包住收在遮陽帽裡,不僅方便行走,也減緩了頭髮變髒的速度。
資深戶外老手講解:新驢須知17條戶外須知知識

▌ 指甲剪——方便實用

  • 戶外環境比較糟亂,指甲容易藏汙納垢,手指還容易起皮,這個時候指甲剪可派上了大用處,時刻讓自己變得清清爽爽。

▌ 水杯——用處多多

  • 建議帶兩個。一個是旅行時方便使用的運動水杯,密封性好,可直接灌高溫水的那種。不需要保溫,因為保溫杯非常重,在旅館、火車站、火車上都有免費提供的熱飲用水,需要熱水隨時去灌。另一個是非常輕便的塑料杯,很輕很輕的那種,也很便宜。這個杯子除了做刷牙的漱口杯之外,還可以洗小型的水果。

洞洞鞋/人字拖——輕便好穿

  • 除了平時行走時穿的旅遊鞋之外,肯定得再帶一雙拖鞋。小旅館的拖鞋你敢穿嗎?
  • 但是我不建議帶“純粹”的拖鞋,最好是人字拖,關鍵在於這雙鞋不僅能當拖鞋,還能穿的出去,而且輕便。遇上突發狀況如旅遊鞋溼掉、傾盆大雨之類,就可以穿這雙鞋替代旅遊鞋。長時間坐火車時也可以穿,避免讓人覺得不雅,自己又能舒適。
資深戶外老手講解:新驢須知17條戶外須知知識

提示戶外旅行,無論你是土豪還是窮遊者,不要急著購買昂貴的戶外裝備,不要帶過多的行李,只要帶上這趟短線需要的行李即可。等你第一次走完旅程回來後,自然就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戶外了,也會知道自己還需要哪些東西、不需要帶哪些東西,就會知道旅行中實際會遇上的各種問題,再走長線時就知道該如何做準備了。

週末放假還在宅在家?沒地方去?是否戶外運動是你的一個選擇?

想要了解戶外。對戶外感興趣的你,關注我即可知道更多戶外的樂趣及知識!

如果你也是戶外愛好者,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或者戶外經驗。可以在評論區交流!讓更多愛好戶外運動的學到更多戶外的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