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弘昼和弘时有什么不同?

趣谈秘史


弘时、弘历、弘昼是雍正皇帝年龄最大的三个儿子,如果雍正选择太子,本该从这三个儿子中挑选。

但现实对于弘时和弘昼却是残酷的——从小时候开始,大家都知道,未来的皇位继承人一定是弘历。这是因为弘历自幼异常聪慧,讨人喜欢,尤其是受到了康熙的特殊喜爱,把他带进宫里亲自教养。康熙甚至让人给弘历算命,得出的结论是,弘历的福气甚至大过康熙。

一切迹象表明,康熙是把弘历当做未来的皇帝培养和看待的。甚至有人说,正是因为看好弘历,所以才最终把皇位传给了弘历的父亲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

康熙的态度,深刻影响了雍正。因此,雍正也是一直把弘历当做太子看待和培养的,弘历的待遇也一直不同于其他皇子。

弘历将是未来的皇帝,这成为满朝文武人尽皆知的一个秘密。也就是说,弘时和弘昼天然地被剥夺了太子备选人的资格。面对这个现实,弘时和弘昼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弘时当然不服。论长幼,他是弘历的哥哥;论嫡庶,虽然弘时和弘历都不是福晋所生,不算嫡子,但弘时的生母是侧福晋(只比福晋低一级),而弘历的生母只是一个不入流的格格(比丫鬟稍微高一点点)。不管从何处而论,弘时都有资格和弘历争一争。

于是,弘时便争了。虽然他的八叔胤禩怂恿他夺嫡,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主要动力还是来自弘时的内心,他的性格决定了他必然要争。

而弘昼呢,他心里到底服不服,我们不得而知。但他表现出来的,却不仅仅是服,而是服到五体投地。看起来,他对于弘历是太子这个现实,是完全接受的。

可即便如此,他仍然要装疯卖傻,自污以自保,为的就是让雍正和弘历相信,他是真的不想夺嫡,真的不会对弘历造成半点威胁。

最终,不争的弘昼做了一辈子富贵王爷。

弘时和弘昼,代表了两类典型人群。弘时追求的是“逆天改命”,不向现实和命运妥协,觉得人定胜天,不可屈服;而弘昼追求的是“顺应天命”,他知道形势大过天,时势不可逆,因此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倒下,不做无谓的反抗。

一个是“逆天改命”,一个是“顺应天命”,这就是弘时与弘昼的最大区别。两者并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前者会活得辛苦一点。


趣谈秘史


三阿哥弘时与五阿哥弘昼,虽然都是雍正皇子,理论上都有夺得皇位继承权的人,却因为性格迥异,志向不同,最终也面临了不同的命运。

三阿哥弘时急功近利,有勇无谋,是当时几个夺嫡之战中智慧最弱的。他一位听信八爷的挑唆,天真的以为只要跟随八叔,就能推翻雍正。但他忘记了,八叔当年也是在于雍正的夺嫡之战中败下阵来的人。八爷自视甚高,认为只有笼络人性,就可以无可匹敌,却忘记了政治斗争,永远是兵力为后盾,败在了重宫斗而轻武力。

他教导下的弘时,依然没有吸取教训。虽然通络了朝廷大部分文武百官,也调来了塞北的八王企图逼宫,但是他忘记了,逼宫必须要立下死状,不成功便成仁,只调来几位塞北铁帽子王,人心不齐,怎么可能革命成功。况且,他严重忽视了雍正的根基。

虽然雍正因为实施新政被大部分官员所不理解,但三朝老臣张廷玉是支持雍正的,他在文武百官中的地位非几位常年在外的铁帽子王爷能比的。

于是,本就自视甚高的弘时,遇上了刚愎自用的八王爷这个师傅,失败早成定局。

但八王爷在被抄家时说:“你们几位王子当中,最聪明的当属弘昼”。这话不假。

弘昼深知雍正喜爱弘历,争夺皇位已无意义,况且自己也不参与政治的斗争,所以,早已看清自己也看清局势的他索性菜谱了最自保的一种方式——装疯卖傻。

日夜与道士混在一起,行事荒唐,目的只有一个,掩人耳目,谁也不得罪,混的一生清闲平安。

他的聪明还体现在很多地方,比如八王议政时,他知道这是生死攸关的逼宫,于是,他找到了唯一可以挽回局势的十四叔。

注意,他并没有告诉十四叔八王爷要逼宫,只是说塞外骑主被换,而自己也被三哥弘时诱骗,但他知道以十四叔的才智,说到这里已经够了。后来的结果这证明,正是他恰逢其会的告秘,挽救了整个局势。

两个人命运的不同也证明了他们不同性格,不同智慧导致的不同的命运。

弘时被雍正赌毒杀,弘昼虽被后世嘲为荒唐王爷,却在波云诡佶的宫廷斗争中安度一生,这是多大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