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布羅迪之戰——史上最大規模坦克戰。

近年來,隨著各國曆史和軍事研究深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盡人皆知的普羅霍夫卡坦克戰(庫爾斯克會戰)已經不再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坦克戰。蘇德戰爭爆發伊始的布羅迪之戰反而成為焦點。

本文將採用俄羅斯和歐美最新研究為基礎,國內目前中文資料過於簡略。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布羅迪之戰目前為止是世界上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坦克戰。附二戰大規模坦克戰簡介(數據來源各國不同,逐步更新,供參考):

  1. 布羅迪之戰:1941年,蘇聯對德國,約2803對800輛(含突擊炮),德國勝利。
  2. 寒尼之戰:1940年,法國對德國,約568對618輛(含突擊炮,裝甲車),平局。
  3. 普羅霍夫卡之戰:1943年,蘇聯對德國,約616對294輛(含突擊炮),平局。

(整裝待發的蘇軍KV1早期型)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烏克蘭原野上升起的戰火:

1941年6月22日深夜3點15分,漫長蘇德邊境線的沉寂被猛烈炮火所打破。大約300萬德軍和3000多輛坦克分批次突入蘇聯境內。邊防線上四處響起的槍炮聲宣告短暫的蘇德婚姻就此終結。現在,兩個世界級大國開始了生死較量。

(6月22日當天,通過加利西亞蘇德邊境攻入烏克蘭的南線德軍)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戰端既開,早有準備的德國人搶到先手,分三路向蘇聯大舉進攻。面對德軍事前的麻痺策略,蘇聯方面準備不足,前線各陣地接連被攻破。承受重擊的西部方面軍立即崩潰,總司令巴甫洛夫(Pavlov)卻還剛剛在明斯克的歌劇院裡聽戲。與其他部隊一觸即潰不同,西南方面軍指揮官基爾波諾斯(Kirponos)和他的戰士們于波蘭烏克蘭展開頑強抵抗。作為總司令,基爾波諾斯事前沒有聽信最高統帥部(Stavka)關於戰爭即將爆發是謠言的說法,也沒有照章執行不許還擊的命令。因為他態度謹慎,佈置了適當防禦,蘇軍在烏克蘭地區的西南戰線才沒有一開始就陷入困境。

(筆者粗略勾畫了一下巴巴羅薩計劃德軍進犯路線,紅叉處即為布羅迪坦克戰地點)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德國戰略戰術目標:

(1941年,往第聶伯河行進的德軍步兵縱隊)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主攻南線的是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為赫赫有名的宿將龍德斯泰特。按照希特勒和幕僚們部署的計劃,消滅蘇軍有生力量是迫使蘇聯投降的重要前提。因此,南方集團軍群需要把整個烏克蘭的蘇軍主力消滅在第聶伯河以西。龍德斯泰特的屬下克萊斯特(Kleist)將軍率領著第1裝甲集團軍作為攻擊矛頭,以烏克蘭首府基輔為目標不斷前進。他們準備摧毀遇到的一切抵抗,率先敲開俄羅斯的南大門。

克萊斯特將軍(Bernd Heinrich Wilhelm von Kleist)的祖先曾是腓特烈大帝麾下元帥,自己姓氏裡帶著的“Von”(馮)更清晰說明家族的貴族血統。他19歲便加入普魯士軍隊,職業生涯兢兢業業。作為最早一批接受新興裝甲戰思想的精英,克萊斯特和古德里安一樣,在波蘭和法國大獲成功。只是他的風格和以快準狠閃擊聞名的古德里安略有不同。沉穩老練,盡職盡責才是克萊斯特的代名詞。

(克萊斯特官至元帥,閃電戰戰術實施者)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蘇聯戰略戰術目標:

面對德國最初的突然入侵,斯大林並不懷疑蘇軍缺乏戰鬥力。儘管他了解自己的軍隊還沒有完全做好戰鬥準備,但很清楚最終開戰只是遲早問題。相對於北部和中部戰線的敗退,西南戰線局勢明顯相對較好。這全仰賴基爾波諾斯將軍的提前準備和優秀指揮。烏克蘭的蘇軍現在不斷遲滯著德軍攻勢,但領導層並不滿足只拖住德國人。

(1941年,啟程去前線的蘇軍戰士)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其實從開戰第一天6月22日,斯大林就授意總參謀長朱可夫同志簽署“第3號國防委員會令”,該命令要求紅軍部隊在國境線上“維持頑強防禦”的同時,出動機械化部隊和空軍配合,“立即向盧布林(波蘭)方向發動反擊”,在合圍消滅敵人的同時,“應最遲於6月24日結束前奪取盧布林附近地區。” (從烏克蘭攻入原波蘭)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正在奮戰的基爾波諾斯和將領們聽聞命令大吃一驚,就目前情報不明,組織混亂的狀況下,就軍事常識而言不是應該先保持防禦態勢麼?沒等他們前後思量,

朱可夫和烏克蘭黨委負責人赫魯曉夫已經來到西南戰線指揮部,他們兩人將監督實施反擊計劃。眼下對於基爾波諾斯來說,已經沒有第二個選擇了。

從蘇軍角度來說,主動反擊,把戰火燒到德國境內是斯大林等人的理想打算。這和戰前秘密預備的主動對德作戰計劃如出一轍,只是在遭受突襲的情況選擇此舉無異於極大冒險。蘇軍考慮對攻來的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做南北夾擊。若是成功,不僅可以斬斷德軍臂膀,也能瓦解目前在其他方向上遭受的攻擊,一舉扭轉頹勢。

理論上來說,蘇軍指揮人應當是基爾波諾斯將軍(Кирпонос, Михаил Петрович/Kirponos),但實際戰鬥中,總參謀長朱可夫(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也在親自下達命令。兩人性格不同,思路也大相徑庭。基爾波諾斯出身貧寒,從基層一步步做到司令,長期深受士兵們擁戴。他心思細密,敏銳堅定,和勇猛率性的朱可夫相處並不融洽。

(基爾波諾斯參加過一戰,內戰,蘇芬戰爭,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1935年,時任旅長的朱可夫,一代名將出身騎兵,後官至元帥攻克柏林)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蘇德兩軍實力對比——紙面相差懸殊的較量。

德國人的攻勢和蘇聯人的反擊即將於烏克蘭大平原正面撞擊,雙方都傾其所有投入了驚人裝甲力量。

蘇軍參戰裝甲部隊實力(約2803輛,俄羅斯最新數據):

(1941年,開往布羅迪前線的蘇軍T26,BT輕型坦克群)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說起蘇聯和德國坦克似乎差異巨大,但其實它們最初都來源於偏僻喀山裡的秘密坦克學校。一戰後,因為兩國都不受英法等主流國家待見,導致不得不走到一起。在二三十年代之交,魏瑪共和國的德國佬穿著蘇聯制服在學校裡鑽研坦克和機械化技術。而這裡面,就有克萊斯特,以及大家熟悉的古德里安與曼斯坦因。他們用紙殼製成的假坦克,或者農用拖拉機來實驗戰法和設想。蘇聯的學生們有100多人,他們非常勤奮,學到了許多先進的坦克運用思想。但後來局勢變換,學校關閉。不過,蘇聯的坦克設計和製造還是就此起步。並且向著重視火力和基礎性能的方向發展。事實證明,俄羅斯人造出了非常強力的先進戰車,並且日益強大的重工業實力保證了數量充足到讓人驚歎。不過近半的部隊剛剛重新組建,缺乏足夠訓練和補給。技術人員匱乏和戰術思想斷代缺陷,是整支軍隊無法迴避的問題。

(蘇聯坦克工業極致,配備152巨炮的KV2重型坦克)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共約2803輛坦克, 5個機械化軍(第8,9,15,19,22機械化軍,擁有配屬機械化步兵和部分傘兵,部分師未抵達戰場),包含:

  • 136輛KV1重型坦克;(76.2毫米主炮,火力裝甲很強,機動較弱)
  • 33輛KV2重型坦克;(152毫米主炮,火力極強,裝甲很強,機動很弱,大口徑巨炮主義代表作)
  • 48輛T35重型坦克;(76.2毫米主炮,火力很強,裝甲較弱,機動較弱。注:該車擁有5個炮塔—多炮塔時代的典型之作)
  • 171輛T34中型坦克;(76.2毫米主炮,火力很強,裝甲較強,機動很強。當時最先進的中型坦克)
  • 2415輛T26,OT26噴火型,T27,T36,T37,BT5,BT7輕型坦克;(其中T26系列火力一般,裝甲很弱,機動一般;BT系列火力一般,裝甲很弱,機動很強。兩者均是30年代標準步兵和騎兵坦克設計)

(30年代末期,T26和BT坦克仍是蘇軍機械化部隊核心,圖中還可見配屬車輛)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德軍參戰裝甲部隊實力(約800輛,含突擊炮72和殲擊車54,最新數據):

(三號坦克H型指揮坦克)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在之前筆者《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文中,我們曾討論了德國裝甲部隊的長處。閃電戰取得巨大戰果時期,他們並沒有最強大的坦克,而是以火力,裝甲,速度三要素平衡來取勝。德軍往往集中坦克,戰術以坦克為核心制定,步兵火炮運輸輔助車輛全部緊密與裝甲部隊配合。並且德軍強大之處在於他們有一大批經過實戰鍛鍊,有著先進坦克戰思想的指揮官。戰場上,他們往往通過及時良好的通訊來做到實時調度,用集群靈活戰術取勝。

(巴巴羅薩行動初期的克萊斯特第1裝甲集團軍,後期上色)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共約800輛坦克和突擊炮殲擊車,5個裝甲師(第11,13,14,16,9裝甲師,另有配屬4個步兵師,為第1裝甲集團軍大部),包含:

  • 100輛四號中型坦克;(75毫米L24主炮,火力較強,裝甲一般,機動一般)
  • 255輛三號中型坦克中期型;(50毫米毫米主炮,火力一般,裝甲一般,機動較強。部隊反坦克主力,除人員設置合理和無線電通訊優良外,性能並不出色)
  • 100輛三號中型坦克早期型;(37毫米主炮,火力較弱,裝甲一般,機動較強)
  • 211輛二號輕型坦克;(20毫米主炮,火力很弱,裝甲很弱,機動較強)
  • 8輛一號輕型坦克;(兩挺7.92毫米機槍,火力很弱,裝甲很弱,機動較強。曾銷往中國,和二號坦克都屬於30年代標準產品)
  • 54輛一號輕型殲擊車;(47毫米主炮,火力一般,裝甲很弱,機動較強)
  • 72輛三號突擊炮早期型;(75毫米L24主炮,火力較強,裝甲一般,機動較強。車身低矮,波蘭法國實戰效果良好,步兵師配屬)

(剛進入西烏克蘭的第1裝甲集團軍,車輛尾部的K字母是克萊斯特的縮寫)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坦克群出動——坎坷的集結令。

1941年6月23日,開戰第二天,蘇聯紅軍迅速展開反擊行動。被動挨打可不是俄羅斯的民族傳統。要了解,當時西南方面軍擁有整個蘇聯四分之一多的裝甲力量,這是一個讓人敬畏的存在。

朱可夫和基爾波諾斯準備將手頭上所有機械化部隊集中成一個拳頭,給予忙著進攻的德國人當頭一擊。他們計劃於當天晚上22:00時,在烏克蘭境內的盧茨克(Lutsk)布羅迪(Budy)杜布羅(Dubon)三角地域完成集結並轉入反攻。命令很快傳達下去,但幾個機械化軍的行動卻不盡如人意。

(杜布羅現代照片,整個烏克蘭大平原都非常適合裝甲機械化部隊作戰)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因為散落在各地,有的部隊需要行軍數百公里才能抵達目標。雖然接到了命令,但各軍和前線下級部隊通信十分困難。各連隊現在非常依賴民用電話和電報網絡,導致效率低下,很久都不能接到上級指示。不少前線指揮官只能在電話旁邊乾等消息,根本無法及時行動。德國人還不斷空襲通訊樞紐,派出專業工兵切斷線路,讓蘇軍通信聯絡雪上加霜。不僅如此,烏克蘭游擊隊也四處出動破壞電話線,極大干擾了蘇軍的初期轉移部署。收不到命令自然惱火,有的蘇軍指揮官還努力去取得聯繫,有的就乾脆按照戰前的老計劃去行動。比如第22機械化軍下屬第41坦克師的師長就在總是接不到新命令的情況,把部隊拉去了遠離戰場的地方。根本無法及時參戰。

(蘇軍預計集結計劃,帶圓圈名稱為各個重要市鎮)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好不容易收到指令的部隊也不能說就一路順暢。他們很快發現道路上擁擠不堪,堵滿了前線撤下來的潰兵和扶老攜幼的逃難平民。坦克車輛根本就難以跑得起來。步兵們就更不容易了,名義上的“機械化”卻又缺乏運輸卡車,這讓紅軍戰士們直撓頭。有的指揮員和戰士們靈機一動,直接跳上坦克搭個便車,儘管沒有座位,可比徒步好到不知哪裡去了。但坦克畢竟不是公交車,想擠也擠不下那麼許多人。一個滿編蘇聯裝甲師擁有多達300到400輛戰車,卻只有1500輛提供支持和運輸的卡車。這個數字僅是德軍卡車數量的37.5%。有限車輛需要用來運送重要的彈藥和補給,士兵們自然上不去。部隊不得不向當地臨時徵用卡車,比如羅科索夫斯基就搞到了200臺車,但依然不足以把全部步兵運走。其他部隊的戰士很多隻能靠自己的兩條腿了。至於配屬火炮那才是真的麻煩。許多122和152毫米重型火炮需要拖拉機牽引,可這些拖拉機速度奇慢,每小時6公里也就和人們日常步行差不多。並且缺乏保養,蝸牛般的效率拖累了整支部隊行軍速度。問題在於缺了拖拉機還不行,一些部隊就因為缺乏拖拉機只能放棄部分火炮。當坦克群費盡力氣抵達預定地點時,他們發現,步兵和炮兵早已遠遠落在後面,根本見不著影子了。

(低速拖拉機和其他車輛行動脫節,導致蘇軍經常缺乏炮兵支援)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1941年,蘇軍BT輕型坦克群開進照片,BT系列坦克速度最高可達86公里/小時)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總的來說,在近500公里的集結行軍裡,蘇軍機械化部隊暴露出重大問題。他們被層出不窮的設備故障和德軍空襲搞得焦頭爛額,失去了幾乎一半狀態不好的坦克,還失去了大部分反坦克炮和支援火炮。這意味著反擊正式打響以前,部隊已經受到極大削弱。

原計劃的空中支援在哪兒呢?和其他地方一樣,僅僅頭三天,西南戰區的空軍大部分來不及起飛就被德軍專業的轟炸給摧毀在機場上。僅存的戰機被緊急轉移。但蘇聯飛行員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作了最大程度抵抗,他們三天內飛行了523架次,投下2500枚炸彈。在德軍完備的防空措施面前,沒有取得有效戰果。

一部分先期抵達集結點西南部的第10和37師(隸屬第15機械化軍)蘇軍坦克貫徹見敵即戰的主動性原則,對德第1裝甲集團軍右翼展開突擊。德國步兵早有準備,在側翼佈置了充分的反坦克防禦。但他們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新型T34坦克時,依然感到震驚。快速發射的37毫米反坦克炮彈打上去叮叮咣咣,如同隔靴搔癢。驚慌之餘,德國人畢竟不是菜鳥,他們要麼四處調集PAK38 50毫米反坦克炮,要麼尋找掩護近身投擲集束手榴彈,或者緊急呼叫斯圖卡空中支援。這明顯不足以擊退蘇聯坦克兵,雙方纏鬥到夜幕低垂,

德軍第11裝甲師抵達了。

(T34中型坦克是劃時代的經典設計,照片中搭載步兵正在下車,1941年)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這是一支去年才成立的新裝甲師,成員大多來自西里西亞,但很多都是過去其他部隊的老兵,他們作為德軍攻擊前鋒,責任重大。蘇德坦克剛一打照面便立即排成戰鬥隊形開始交火,蘇軍第10師調動新銳的T34戰車帶隊,衝擊德軍坦克陣線。在完全天黑前,雙方攻防往來多次,蘇聯人靠強力戰車,德國人靠豐富經驗,一時不分高下。結果激戰後,德國人失去了大約20輛坦克,蘇軍損失了6輛T34和20輛BT輕型坦克。

(進入戰場的德第11裝甲師,後來在莫斯科和潘菲洛夫28勇士相遇,成就一段傳奇故事)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正面對決——鋼鐵碰撞。

6月24日,開戰第三天。

(布羅迪之戰,6月23——24日態勢圖,可供參考)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德軍第11裝甲師馬不停蹄繼續向東推進,和蘇軍第37坦克師展開對攻。戰況比昨晚還要激烈,這部蘇軍由於組織不力,在平原上的交戰中損失巨大,沒能阻擋對方。德軍第11裝甲師按照波蘭法國戰役的作戰經驗,擊破當面之敵後立即前進,沒有和敗退蘇軍做多過糾纏。昨晚交手的蘇軍第10師再來交戰時,卻被負責掩護的德軍步兵牽制。

(德軍第11裝甲師徽記,一個持劍踏輪的鬼魂,該師參加了歷次大戰,科爾鬆口袋後回法國休整,後向美軍投降)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在朱可夫和基爾波諾斯命令下,蘇聯第8機械化軍趕到了布羅迪(Budy)地域南方。可抵達的並不是他們全部。大路上,蘇軍坦克縱隊受到斯圖卡俯衝轟炸機重點照顧。開闊的地形毫無掩蔽,機關炮穿甲彈掃射讓BT輕型坦克被接連掀了頂蓋,爆炸成一堆堆火球。加上一路折騰,維修又跟不上,導致多達300輛左右的輕坦損失。還沒進入戰場看見敵人,第8機械化軍就失去了一半輕型坦克。

同時,蘇聯第22機械化軍也在趕來,他們從盧茨克(Lutsk)北面進入預定地區。正如我們從地圖上能看到的,這和南面友軍對德國攻擊方向形成夾擊之勢。朱可夫參謀長非常清楚這意味著什麼,該部蘇軍坦克攻擊了德軍左翼,負責掩護的步兵師準備充分,立即轉入防禦狀態,蘇德兩軍在北部又展開激戰。

(常見的照片,布羅迪地區被放棄的蘇軍第22機械化軍的T26和BT坦克)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6月25日,開戰第四天。

(6月25——26日態勢圖,供參考)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德軍第13,14裝甲師快速攻佔了盧茨克城。毫不停留,德國坦克爭分奪秒向著東面的羅夫諾(Rovno)前進。

東面,剛抵達的蘇聯第9機械化軍

沒打算讓入侵者輕易通過,但和其他部隊一樣,他們也只抵達了一部分坦克,其餘步兵炮兵部隊還在路途上緊趕慢趕。很快,第19機械化軍也前出至第9軍側面,他們將坦克集中,預備攔截撲來的德軍北面兩個裝甲師,還需要盯住南面衝在最前最出風頭的德軍第11裝甲師。這隻坦克部隊已經快要衝進重鎮杜布羅(Dubon)了。

(蘇軍裝備的T26後期型,改用錐形炮塔,加強了15—20毫米裝甲)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北面,蘇聯第22機械化軍在昨日攻擊盧茨克(Lutsk)的戰鬥中受損不小。掩護側翼的德國步兵師調動了各種反坦克武器來抵擋新式T34衝鋒。因為掌握制空權騰出了防空火力,德軍就如同法國戰役一般,把著名的88毫米高射炮用拖車佈置到陣地後方,遠距離測距後直瞄平射。其巨大威力貫穿了包括KV1重型坦克在內的各種蘇聯強力戰車。根據蘇方回憶,88毫米高炮一小時之內甚至可以摧毀20到30輛坦克。但俄羅斯人從來不會輕易放棄,第22機械化軍等來了緊急趕到的步兵師,重整部隊後,他們發動經典的步坦協同進攻。有了步兵戰士們勇敢協同,蘇軍坦克發揮出威力。這些坦克一面射擊壓制德軍火力點一面前進,步兵則快速衝鋒,消滅德國人的反坦克炮和據點。他們相互配合切入德軍防線,佔領了一部分城外防禦陣地。

(正進入平射狀態的88毫米高炮,後來衍生為虎式坦克主炮)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南面,飽受空襲困擾的蘇聯第8機械化軍正在匆匆整備,他們的坦克要麼帶傷要麼急需維護。戰鬥還未到來的空擋,所有隨行後勤人員都行動起來。不過由於戰前紅軍裝甲兵沒有接受過專業維護訓練,很多不太複雜的故障也難以及時排除,趴窩的戰車往往只能選擇放棄。


局勢膠著——戰機浮現。

6月26日,開戰第五天。

得到部隊大致進入盧茨克(Lutsk)布羅迪(Budy)杜布羅(Dubon)地域消息後,指揮部裡的朱可夫立刻下達了攻擊命令。他已經等得太久,現在部隊行動比原計劃晚了三四天,莫斯科來的壓力很大,無論如何都只能儘快轉入反攻,否則後果無人能夠承受。

當進攻命令下達以後,通訊不暢的問題又一次阻礙著蘇聯人。好在各軍部還是先後收到消息開始執行,只是下屬部隊依舊顯得行動各不協調。

(1941年夏,進入位置的T34坦克和45毫米反坦克炮)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東面,雖然大多數步兵未能趕到,蘇聯第9,19兩個機械化軍還是把手頭抵達的坦克大部集中,向西發動進攻,乘坐坦克的少部分機械化步兵也加入支援。經過激烈戰鬥,蘇聯坦克設法成功切斷了盧茨克(Lutsk)通往羅夫諾(Rovno),由北向東的重要公路。其中第19機械化軍一部坦克還攻向失陷的杜布羅(Dubon)。德軍矛頭第11裝甲師無心戀戰,把固守任務交給後繼的步兵師,接著往東疾馳。蘇軍坦克和德國步兵在杜布羅郊外幾公里處發生戰鬥,第19機械化軍未能進一步收復該城。當天上午,德空軍對蘇聯機械化部隊集結地展開大規模空襲,導致大量傷亡,一位少將都身負重傷。

(俯衝轟炸列寧格勒附近的Ju87斯圖卡,可見攻擊方式)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克萊斯特將軍深知閃電戰“兵貴神速”之要務,他為了讓第11裝甲師儘快推進,早已派出3個步兵師在其左右側後支援。加上德軍重視通訊建設,各車輛多配備可靠的無線電系統,更有專屬指揮聯絡車,因此坦克縱隊保持迅速機動的同時通信一直暢通。蘇軍很難將其孤立,也很難抓住這支飛快前進的矛頭,只能和其配屬步兵師混戰消耗時間。

(戰時的克萊斯特將軍)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11裝甲師四號坦克D型通過被摧毀的BT7,攝於前往基輔途中)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南面,蘇聯第15機械化軍被兩個德國步兵師纏住。他們奮勇作戰,用一批KV1重型坦克當作堅實盾牌頂在最前線進攻。這種巨獸厚達90毫米的正面裝甲讓德國人頭痛不已,多角度射擊也不一定奏效。蘇軍坦克帶頭衝入德軍防線,把德國人的反坦克炮和機槍陣地碾的粉碎,三號突擊炮也抵擋不住,多數被擊毀。不是每支部隊都有運氣及時調來88高射炮,這次德國步兵在蘇聯坦克主炮和機槍怒射之下接連傷亡,大約一個營被消滅,23輛坦克或者突擊炮報銷。

(碾碎德軍卡車的KV1重型坦克)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取得優勢的第15機械化軍現在好不容易和經過簡單休整的第8機械化軍建立起聯繫,而後者正忙著往東北面杜布羅方向進攻。第8機械化軍擁有好些多炮塔T35重型坦克,這些大傢伙看上去威武雄壯,但機動差容易拋錨,是個難伺候的主。不過它五個炮塔可不只是好看,一旦開火非常兇猛。T35群和跟在第11裝甲師屁股後面的德國步兵交上火,很快把這些惱人的阻礙者打退,還俘虜了200名德軍步兵和4輛坦克。控制住了高速公路。

(T35重型坦克,億萬的炮塔億萬的光芒~~~噢~~~)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德國人反應很快,馬上向戰場投入了一個反坦克營和一批88毫米高射炮,實力迅速加強。

6月27日,開戰第六天。

(6月27——28日態勢圖,供參考)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東面,蘇聯第9,19兩個機械化軍依然在反擊,他們以BT輕型坦克為先導,衝擊了德國第13裝甲師的隊伍,抓獲300人,自身也付出了33輛被毀的代價。總的來說,這兩個機械化軍反擊速度越來越慢。昨日一天高強度的戰鬥消耗了極大力量,先頭坦克部隊幾乎已經損失殆盡,各師為了保存實力不得不選擇向後撤退。但當面德軍第13,14裝甲師緊緊咬住他們,一邊分割切斷蘇軍先頭部隊,一邊從蘇軍後退大部隊側翼平行快速前進。當時就出現了德軍蘇軍遠遠並行賽跑的驚人場面,

德國第13裝甲師的坦克和裝甲車最終超越對手,搶到了蘇聯人前面

(德軍第13裝甲師的三號坦克50毫米炮中期型, 一個帶有十字架的小白色圓圈是該師師徽,路邊還有兩頭烏克蘭大白豬)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蘇聯第19機械化軍在後退路上不斷遭受襲擊,被迫沿路拋棄了幾乎全部火炮。一路上斯圖卡如影隨形,又摧毀了很多坦克,使其戰鬥力大大下降。

(翻下路基的T34,早期型還有一些傳動問題,後來逐漸完善)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德軍矛頭第11裝甲師在杜布羅(Dubon)城甩開蘇聯第19機械化軍以後,飛速前進。他們在這一天搶佔了蘇軍後方奧斯特羅格(Ostroh)地區的主要渡口,奪得不少渡船。現在蘇聯人正面防線被突破,形勢急速惡化。消息傳到蘇軍指揮部,朱可夫參謀長十分焦急,德國人和基輔之間已經沒有多少屏障可言。他立馬收集所有可能的預備隊,但這些部隊數量質量極其有限,抵擋德國第11,13裝甲師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第11裝甲師的三號坦克正在暖機)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形勢並不是完全絕望的,德軍第11裝甲師前突太快,後續部隊並未完全跟上,破綻露了出來。位於南面的蘇聯第8機械化控制高速公路之後,指揮官不等朱可夫和基爾波諾斯下令,就當即抓住機會向杜布羅這個戰略要點發動猛攻。該部調集起大量坦克,集中了力量。紅軍戰士們呼喊著烏拉和坦克群一起打進城,把德軍步兵衝的七零八落。見到成片的KV重型坦克和速度可怕的T34,德國人來不及反應,大半被消滅。數十輛留守的坦克,突擊炮,裝甲車被俘獲。

(布羅迪周邊地區,被蘇軍摧毀的德軍坦克)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極具戰略意義的杜布羅(Dubon)被蘇軍收復,這個交叉路口聯通各個方向,可以左右戰局。第8機械化軍遂在此建立防禦,準備阻隔德軍。但很遺憾,關鍵時刻這支蘇軍和指揮部的通訊出現大問題,試了各種方式也聯繫不上,不該掉鏈子的時候掉鏈子可要命了。朱可夫參謀長還在奇怪第8機械化軍到底如何了,增援和補給都沒法送過去。

同時,德國人通信非常順暢。克萊斯特將軍在指揮部裡得到了杜布羅遭蘇軍奪回的消息,他認為情況非常嚴重:“南部地區,第1裝甲集團軍右翼繼續激烈戰鬥。俄羅斯第8機械化軍已經深入滲透我方戰線,現位於第11裝甲師後方。這種滲透嚴重擾亂了布羅迪和杜布羅之間的後方區域。

(被摧毀的三號坦克,性能中規中矩)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對此,克萊斯特特別重視。他馬上調集第16裝甲師和1個摩步師4個步兵師的強大兵力,展開對杜布羅的爭奪。剛剛取得扭轉局勢鑰匙的蘇聯第8機械化軍,現在完全處於包圍之中。德軍出動飛機配合炮兵猛轟蘇軍陣地,迫使對方收縮防禦。最近的蘇聯友軍主動攻擊了德國圍困部隊,但陷入混戰,未能奏效。

西南面,蘇軍外圍的第4機械化軍姍姍來遲,這隻部隊擁有多達979輛坦克,其中光是先進的T34和KV1就佔到313輛之多。可抵達戰場的只是一小部分坦克,補充給了激戰數日疲勞不堪的第15機械化軍。這支部隊剛剛打退德軍一次40輛坦克的集群衝鋒,自身損失也很嚴重。

(被擊中起火的T34/76)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當天,基爾波諾斯通過零零散散的消息發現,整個西南方面軍處境越發艱難。能聯繫上的部隊各自為戰,消耗大補充少。反擊行動並沒有把德國人趕出烏克蘭,反而後方也出現了敵軍坦克的蹤跡。為了穩妥起見,他馬上發佈命令停止總攻擊。指揮部裡,朱可夫終於得到了前方切斷德軍攻擊線路的消息,他對停止攻擊大為惱火,當場反駁基爾波諾斯的計劃。朱可夫認為主力坦克部隊實力尚在,並且仍然控制一些關鍵地區,此時後退意味著主動放棄烏克蘭西部,這對高層和國民都是不能接受的。基爾波諾斯表示目前需要縮短戰線以集中力量,並且可以防止德軍坦克繼續深入突破。激烈的辯論後,朱可夫對基爾波諾斯的指揮能力提出質疑,當著眾人的面,他下令立刻恢復反擊。明眼人都看出,兩人之間分歧已再難調和。

(1941年五一勞動節基輔閱兵式上的基爾波諾斯將軍)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擊敗日本關東軍時的朱可夫)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事後朱可夫對赫魯曉夫指出:“恐怕你們這兒的指揮官(基爾波諾斯)太軟弱了。”

兩個小時後,蘇軍各部得到了再度反擊的指令,各級指戰員臉上一臉茫然,到底聽誰的?


急轉直下——被耗盡的力量。

6月28日,開戰一整週。

德軍第13裝甲師衝到蘇聯人背後,抵達了羅夫諾(Rovno)地區。不過他們的配屬步兵被調往杜布羅方向圍城,面對蘇軍戰線出現不穩跡象,克萊斯特果斷選擇讓坦克群繼續獨立向前

這位將軍還往柴堆上又加了一把火,他調來第9裝甲師,往蘇軍左翼(西南面)進攻。和德國步兵師拉鋸的蘇聯第15機械化軍受到這一打擊,頓時陷入困境。他們雖說剛得到補充坦克,可彈藥油料在前幾天作戰裡已經消耗殆盡。本就缺乏穿甲彈,現在連榴彈也不夠了。運力不足準備失當的缺點體現無遺。

(德軍步兵在檢視被摧毀的BT2坦克)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到目前為止,德軍第11,13裝甲師已經完成對蘇聯戰線的突破。但蘇軍在杜布羅和盧茨克一帶依然聚集了數量龐大的裝甲部隊。雖然他們試圖切斷德軍先鋒的努力沒有成功,但依然在繼續抵抗。只是這些部隊連日激戰,卻得不到什麼補給。

希特勒得知這一消息過後,逐漸意識到南方集團軍群可以擊敗當面蘇聯部隊,但要取得南線完全勝利其力量還不太足夠。或許可以讓進展神速的古德里安暫時放棄攻擊莫斯科方向轉而圍殲此處蘇軍。可以這樣說,烏曼會戰和基輔大會戰的構想,已經在他腦中開始形成。

6月29日,開戰第八天。

(6月29日——7月1日態勢圖,供參考)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隨著時間推移,幾乎每個蘇聯機械化軍都缺少彈藥油料補充,這個問題馬上升級成災難了。被圍攻的第8機械化軍形勢惡化最快,他們在杜布羅(Dubon)一帶遭到德軍步兵和坦克從各個方向不斷衝擊,斯圖卡機群也接連帶著炸彈和機炮光顧。駐守的戰車打光了炮彈又沒有燃油脫離,只能眼睜睜看著敵人將自己摧毀。其他部隊面臨德軍坦克和步兵聯合攻擊時也招架不住,他們根本沒有足夠彈藥來壓制敵人,不少坦克被德軍抵近射擊打爆。很多車輛,特別是KV2,T35重型坦克稍有故障損傷就只有放棄,因為既沒有配件也沒有人員供替換。

(第8機械化軍的T35被德軍俘獲)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其他蘇軍坦克群收到前後矛盾的命令讓指揮官們更加困擾,但德國人插入戰線後方的消息已經不是秘密。德軍第13裝甲師在29日晨從羅夫諾(Rovno)接著往東狂攻。而周邊的蘇聯守軍意志慌亂,急急從城北城南逃走。蘇德兩軍平行並駕齊驅的奇特場景再次於烏克蘭大平原出現,現在沒有人再懷疑閃電戰的威力

(越過被擊毀蘇軍戰車的二號坦克,早在法國戰役時就屬落伍)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6月30日,開戰第九天。

西南面,蘇軍第15機械化軍殘存的坦克部隊也被德國人的生力軍所擊滅。其他方向,各軍都受到不同嚴重程度的打擊,德國人後續部隊不斷抵達投入攻勢,基爾波諾斯即便想讓部下們撤退也沒有機會了。疲勞的蘇軍坦克兵望著沒油沒炮彈的坦克,無論是雄壯的KV2還是實用的T34,都只能選擇自行炸燬,或者丟棄荒野。

(越過被毀KV2前進的德軍步兵)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7月1日,開戰第十天。

德軍開始重組裝甲部隊,他們的眼光已經放遠到東邊的日托米爾,以及烏克蘭首府——基輔。儘管還有惡戰,但大門業已敞開。

參加布羅迪會戰的蘇軍機械化部隊,結局已經明朗。

  • 第9和19機械化軍現狀相對較好,還剩下30%的坦克可用;
  • 第8,15機械化軍在南面奮戰,只剩15%的戰車;
  • 第22機械化軍在北方,僅剩10%坦克倖存;
  • 第4機械化軍,也就是最後抵達西南方的部隊,撤出了40%的坦克。

如此重大的損失和當時其他蘇聯戰線相比,已經算非常不錯,而且各部倖存者都突圍退走。西南方面軍的指揮官和坦克兵們作戰勇敢,取得了不少戰術成功,許多責任並不應該由第一線鏖戰的士兵們承擔。

(布羅迪之戰後,公路上廢棄的T35和BT坦克)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傷亡統計(德軍獲勝):

整場戰役,

  • 蘇軍損失2648輛戰車(全損,無法回收),反攻計劃失敗,失去機動力量。
  • 德軍損失186輛坦克(全損,其餘222輛被修復),奪得戰場控制權,但被延遲一週。

戰事得失分析:

布羅迪之戰後,蘇聯西南方面軍的反擊宣告失敗,整體戰局一時難以扭轉。鑑於失去了大部分裝甲力量,剩餘的蘇軍部隊退往基輔和南面的烏曼,被繼續前進的克萊斯特和南下的古德里安合圍。最後高達45萬2千人被俘(一說66萬),16萬3千人傷亡。

(基輔會戰期間,一位年輕的烏克蘭少女給蘇軍傷員喂水)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蘇聯方面:

機械化部隊組建問題——蘇德戰爭爆發之初,蘇軍的戰爭準備程度還不夠高,這也基於軍隊內部變動的現實。儘管新式坦克已經投入批量使用,但後勤支持非常糟糕。T34和KV坦克進入戰鬥後很多缺少穿甲彈,有的完全沒有,只能用榴彈射擊,效率底下。整場戰役中各軍一直缺乏維修配件,運輸卡車也極為不足,讓步兵無法伴隨坦克作戰。無線電設備系統的匱乏也是影響戰鬥力的一部分,蘇軍難以協調配合,直到美國援助大量抵達後才好轉。從人員素質來講,蘇軍坦克兵在投入實戰前通常只有2至5小時練習時間,同時期德軍坦克兵則有50個小時可以上車訓練,十倍經驗的差距讓蘇聯坦克的質量設計優點無從體現。

(被放棄的KV1重型坦克早期型,幾乎沒有明顯損傷。因為承載過重導致故障頻發)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指揮層面問題——蘇軍領導高層盲目自信,不瞭解實力對比便輕率決定發動大規模反擊,結果預想的集結一直未能實現。並且朱可夫和基爾波諾斯兩人政令不一,讓前線戰士無所適從。導致本來可控的局面全盤惡化,付出重大傷亡。

朱可夫後來被斯大林召回,失去了總參謀長職務,後因戰事緊急再次啟用,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元帥。基爾波諾斯本人在基輔包圍圈突圍時,被流彈擊中犧牲,他和他的西南方面軍全都倒在了烏克蘭廣袤的土地上。

這也說明重要一點,部隊僅有坦克是遠遠不夠的

(6月,第8機械化軍的KV2被德軍俘獲,德國人檢查後在炮塔上留言,寫下軍團番號和姓名)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德國方面:

閃電戰戰術日趨成熟——從發動突然襲擊開始,德國人各項計劃都早已訂製周密,一切按部就班。裝甲師,步兵師,空軍,炮兵,後勤部隊配合得當,聯絡暢通。達成了空地結合,步坦協同,縱深突擊的閃電戰戰術。這也得益於前期波蘭法國戰役積累的實戰經驗。在坦克質量遜色於對手時,選擇用專業戰術取勝。正如古德里安所言:“他們(蘇軍)不得不面對德國裝甲師的專業戰術,也就是說,機動性攻擊,出其不意突襲,夜間攻勢以及步坦協同。”

(1941年德軍最強的就是四號坦克,75毫米火炮使用穿甲彈,500米穿深約50毫米裝甲。諸多性能都低於蘇軍各種新型戰車)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全局戰略上隱憂出現——儘管在布羅迪取勝,但蘇軍表現出的戰鬥力和頑強戰鬥意志讓人印象深刻。德軍計劃被延遲一週之久,對基輔的快速突破遭到了挫敗。為了消除基輔的蘇軍剩餘力量,希特勒選擇讓衝向莫斯科的古德里安“向右轉”,南下配合克萊斯特,導致整個蘇德戰局發生重大變化

(圖中可見古德里安的右轉彎)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克萊斯特後來經歷了餘下的大半個蘇德戰爭進程,直到44年3月和同僚曼斯坦因一起被希特勒解除職務,最終於1954年死在了蘇聯監獄。


結語:

事實又一次證明,俄羅斯和烏克蘭並不是那麼容易被征服的。希特勒一腳踢在了俄羅斯門上,但這所大房子並沒有塌下來。鮮血和生命淬鍊了蘇聯紅軍,他們很快將成長為讓第三帝國忌憚的強大對手。

世界也沒有哪支軍隊從一開始就是鋼鐵之師不敗之旅,只有經得住艱苦磨練反覆捶打,才能真正成為捍衛國家的鐵軍。

朱可夫VS克萊斯特——史上最大坦克戰紀實

參考文獻:

Tank Warfare on the Eastern Front 1941-42 Schwerpunkt

Dubno 1941: The Greatest Tank Battle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Bloody Triangle: The Defeat of Soviet Armor in the Ukraine, June 1941

История автобронетанковых войск Красной Армии в 1940—1941 годах.

Военно-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журнал, N11, 1993

T.Jentz, Panzertruppen 1933-194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