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合圍戰,蘇軍損失慘重,66萬人被俘

集中兵力,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從而哦徹底贏得戰爭勝利。這其實是自古以來所有軍事家和軍事著作都在強調的事情——換句話說,擊中己方兵力,分割包圍敵方部隊,然後各個擊破,從來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則。而人類歷史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一次圍殲戰,正是發生在二戰期間規模好大的蘇德戰場。這場戰役的正式名稱叫"基輔戰役",但是史學家們更加傾向於稱呼其為"基輔合圍戰"。

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合圍戰,蘇軍損失慘重,66萬人被俘

在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之前,德國軍隊已經席捲了整個中歐、西歐,南歐也幾乎被德國囊括,而北歐的挪威也被德國攻佔、芬蘭則是德國的盟友。換句話說,在當時,除了英國、瑞士、等少數國家,整個歐洲都已經基本被納入了德國的勢力範圍。而希特勒下一個目標,正是土地廣大肥沃的蘇聯。

1941年6月22日,德軍300萬部隊,在4萬多門大炮、4000多輛坦克和5000架飛機的掩護下,突然對蘇聯發動全線進攻,蘇聯猝不及防,在第一天就損失了超過1800架飛機,坦克、大炮更是不可計數。而正是由於蘇軍防備不足,部隊鬆散,德軍得以在戰爭初期長驅直入,佔領廣大的蘇聯領土。但是進展迅速也讓德軍的陣型發生了變化,這也導致德軍內部產生了一系列分歧。

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合圍戰,蘇軍損失慘重,66萬人被俘

1941年8月份德軍內部最大的分歧在於,到底是集中力量中央突破首先拿下莫斯科,徹底摧毀蘇軍的抵抗意志。還是將兵力調往南線,全力殲滅由蘇聯布瓊尼元帥指揮的蘇聯南方集團軍,進而搶佔工業中心斯大林格勒,並打通高加索油田,獲得德國最重要和緊缺的物資——石油。可以說兩種戰略都有其道理,而且當時儘管蘇軍一路敗退,但是主力尚存,在基輔周邊,依然保存著七八十年蘇軍主力部隊,這麼大一支蘇軍部隊,兵力已經超過德軍進攻蘇聯總兵力的四分之一,一旦緩過氣來,無疑是德軍最危險的隱患。經過反覆權衡後,希特勒決定,先打南翼的蘇軍,並趁勢攻取烏克蘭首府基輔,為下一部進攻斯大林格勒做準備。

很快,由古德里安指揮的第二裝甲軍和整個第二軍團,被從中央集團軍群抽調,並被派往南線。調動這支部隊,就是為了加強德軍南線的戰鬥力以便確保能夠順利圍攻基輔,並徹底擊敗蘇軍。作為裝甲兵之神的古德里安根本沒有耽擱,立即整理部隊,向基輔側後殺去。而擔任基輔軍區指揮的布瓊尼根本來不及反應,只能節節抵抗但又節節敗退。

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合圍戰,蘇軍損失慘重,66萬人被俘

1941年9月16日,由克萊斯特指揮的德軍第一裝甲集群和由古德里安指揮的第二裝甲集群在基輔以東200公里的洛赫維察會師以完成包圍。根據西南方面軍司令部的統計,共有532,000名蘇聯紅軍士兵被包圍。但是由於包圍圈剛剛合攏,因此陣地並不穩固,在這種情況下,蘇軍完全有能力趁德軍立足未穩,立即全面出擊,完全有可能突圍逃生。當時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大將(當時尚未晉升元帥)也提出,應該設法將基輔的蘇軍撤出來,用於保衛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

但是遺憾的是,斯大林並未聽從朱可夫的意見,相反他嚴令前線部隊不得後退一步,誓與陣地共存亡!由此,蘇軍開始就地構築工事,準備抵抗德軍的進攻,但是也由此最後突圍逃生的擊毀。而事實將會證明這是一個毀滅性的巨大戰略錯誤。

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合圍戰,蘇軍損失慘重,66萬人被俘

儘管早在1941年7月16日,當時還隸屬於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古德里安就已經率軍佔領了斯摩稜斯克,進而打開了通向莫斯科的大門。但是隨後戰線的南移不得不讓這位坦克專家放棄了即將開始的攻勢,轉而前往基輔戰區。

擔任包圍作戰任務的是德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的兩個增援部隊。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兵團軍從圖比齊夫斯克以西渡過傑斯納河向南挺進,直插基輔後方的羅姆尼;中央集團軍群的第2集團軍從戈梅爾向南運動,掩護古德里安的右翼。克萊斯特的第1裝甲兵團則從第聶伯河河灣上的克里門巧格向北進攻,與古德里安在羅姆尼附近會合;南方集團軍群的第17集團軍則負責把蘇軍牽制在切爾卡賽以北第聶伯河河灣,同時掩護克萊斯特的左翼。

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合圍戰,蘇軍損失慘重,66萬人被俘

1941年8月3日~8日,德軍在基輔外圍的烏曼包圍並殲滅了蘇軍第6和第12集團軍,俘虜了包括第6集團軍司令穆濟琴科中將和第12集團軍司令波涅傑林少將在內的10.3萬名蘇軍,並交火蘇軍大量坦克。火炮。飛機等重型武器,基輔合圍戰已經出現階段性勝利。9月11日已經感覺到威脅的布瓊尼向斯大林請求撤退,但是依然得到"不準後撤"的嚴令。13日,斯大林甚至覺得布瓊尼消極避戰,並將其撤換,由此蘇軍失去了最後撤退的希望。

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合圍戰,蘇軍損失慘重,66萬人被俘

1941年9月16日,戰爭史上最大的圍殲戰開始了。自9月16日起,德軍以第2集團軍和第6集團軍為主,對被圍之蘇軍第5、第21、第38、第26等5個集團軍發起圍殲作戰。困守在袋形陣地的蘇軍拼死抵抗,陣地上高音喇叭發出的斯大林那激動人心的講話,傳遍了整個戰場。蘇軍在無燃料又無彈藥的情況下,端起刺刀整營整營地向德軍的坦克、大炮和機槍發起多次勇猛攻勢,企圖突破包圍向東撤退。然而血肉之軀終究不敵鋼鐵,蘇軍在德軍坦克的炮擊、掃射和碾壓下,成千成萬地死傷,除少數部隊得以逃脫外,其主力仍處於圍困中。1941年9月20日,基輔城被德國第6集團軍攻佔。同日,德軍第46裝甲軍趕到,並作為生力軍投入戰鬥。與此同時,蘇軍也不斷地投入生力軍,企圖協助被困蘇軍突圍,但均被德軍擊退。

1941年9月19日,基輔陷落,第37集團軍被迫向亞戈京地區轉移。西南方面軍在被合圍中繼續戰鬥。為其解圍的嘗試由於兵力不足而無結果。1941年9月16日至20日,西南方面軍被德軍分割成六股防禦力量:駐守在佐洛託諾沙鎮以北20到30公里處的第26集團軍在奧爾日察地區堅守到1941年9月24日;駐守在基輔東南方40到50公里處的第37和第26集團軍堅守到1941年9月23日;駐守在彼利亞金東南部的第21集團軍堅守到1941年9月23日;駐守在彼利亞金東部的第5集團軍堅守到1941年9月23日;駐守在基輔東北方10到15公里處的第37集團軍堅守到1941年9月21日;駐守在亞戈京地區的第37集團軍堅守到1941年9月26日。

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合圍戰,蘇軍損失慘重,66萬人被俘

儘管蘇軍最終以零星小部隊突圍方式,有2萬多人最終突出了包圍圈。但是總計有66.5萬人的蘇軍指戰員最終被困在基輔等城市。由於地域不斷縮小,糧食彈藥等都嚴重不足,經常可以看到蘇軍戰史殺戰馬吃肉的問題。在整個基輔戰役中,蘇聯紅軍損失約70萬人,有665000人被俘,整個蘇聯西南方面講可以說全軍覆沒,正因為有生力量大量被消耗,所以在後來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軍只能用殘酷的城市拉鋸戰的方式不斷遲滯德軍的前進,這在根本上是由於蘇聯兵力和兵器損失過大,在當時精銳的蘇聯西伯利亞軍團趕來之前,蘇軍根本沒有任何能力對德軍構成威脅。在基輔戰役中,德軍擊毀或繳獲884輛坦克,3718門火炮,3500輛車輛,可謂戰果輝煌。只不過,在基輔戰役中,德軍也損失10萬餘人,而這為後來的莫斯科戰役贏得了數月的寶貴時間,同時也削弱了德軍進攻莫斯科的兵力,為莫斯科戰役的勝利埋下了伏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