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影重重系列和碟中諜以及007系列,哪部比較優秀?

回望夢想x


我覺得吧三部影片應該是不同類型的不太好放在一起比較

首先碟中諜可能就是阿湯哥一個人的電影,從一開始也略帶懸疑的特工片,慢慢的改變成了我們光看阿湯哥挑戰各種不可能就爽的不要不要的這種爆米花大片,有人說內涵比較低,但那又怎麼樣呢,我們還可以看幾年阿湯哥這麼拼命了呢

然後諜影重重呢,可能是開闢了特工片的一個新的流派,剛出現第一部的時候,大家發現特工失憶然後陪著他慢慢找回記憶,原來電影還能這麼拍,但隨著之後的幾部套路化越來越嚴重,而這種類型也變得不那麼稀奇,大家都這麼拍,慢慢的口碑開始下滑也不足為奇

至於老牌特工片007看的不多不太好評論,不過應該算的上特工片的鼻祖了,十幾二十年以前可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但是近十年熱度可能越來越低了


影視壓縮雞


在對比之前,我們需要知道,細分之下,這三部系列電影,屬性並不相同。

[諜影重重]偏驚悚動作,[碟中諜]屬於標準的動作片,元老級別的[007]系列,則混合了多種元素。

三個系列既代表了一個時代,也成為那個時代中,最好的間諜動作片。


1. [007]:經典派代表

代表作品:[007之金槍人](豆瓣:6.7 / IMDb:6.8)、[007:幽靈黨](豆瓣:6.2 / IMDb:6.8)
系列票房:59億美元
單部最高票房:5.99億美元([007之皇家賭場])
動作程度:★★★★★
驚悚程度:★★★
刺激程度:★★★★

對於新一代動作片影迷來說,007極為古典的創作理念,已經很難有突破。

但作為間諜動作片的鼻祖,007為影迷們第一次在大銀幕上定義了“間諜”一詞。

他的出現讓觀眾明白,原來神秘的間諜,是這樣的。

上世紀60年代,處於冷戰陰影下的英國,正需要一個標誌性的銀幕符號,007則恰好滿足了這樣的需求。

無論是“邦德,詹姆斯·邦德”的標誌性臺詞,還是標配的西裝、美女、阿斯頓·馬丁,007的銀幕形象早已成為經典。

每部作品中出現的曲折劇情和翻轉結尾,為這部經典諜戰片積累了大批影迷。

系列的動作場面更被影迷們奉為經典,甚至還破過多項吉尼斯世界紀錄。

1974年的[007之金槍人]中,特技駕駛員Willard“飛躍”小河的演出在整個電影史中都無人能複製。

他開著一輛AMC Hornet在空中旋轉360度飛過一座“斷”橋並在對面安全著陸。

2012年[007:幽靈黨]中的一個場景,更是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影史最大的爆破戲。

截至2018年,[007]系列已在全球獲得了59億的超高票房,是最成功的系列電影之一。

但即便有如此成就,的007系列中動作戲仍然只是力求場面,從節奏到剪輯到攝影,仍然遵循著經典。

相比之下,[諜影重重]在這方面的成就,高下立判。

2. [諜影重重]系列:跨時代的動作戲剪輯

代表作品:[諜影重重2] (豆瓣:8.6 / IMDb:7.8)、[諜影重重3](豆瓣:8.7/ IMDb:8.0)
系列票房:8億美元
單部最高票房:2.27億美元([諜影重重3])
動作程度:★★★★
驚悚程度:★★★★★
刺激程度:★★★★★

[諜影重重2]中開篇的滑鐵盧車站的動作場景,幾乎可以革了動作片的命。

凌厲的鏡頭視角和快速剪輯,讓觀眾的腎上腺素飆升。

拍紀錄片出身的導演保羅·格林格萊斯,把自己多年的實戰經驗用在了動作片上。

其所展現的寫實張力與手法,幾乎可以媲美動作片出身的邁克爾·貝。

片中並沒有大場面和爆炸,主演馬特·達蒙的臺詞甚至還沒有配角多。

但觀眾卻在片中,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特工形象。

他沒有西服、花哨的裝備,隨便拿本雜誌、字典就可以當致命武器。

追車戲碼更是簡潔的要命,上來硬碰硬,沒有半個多餘鏡頭。

截至2018年,[諜影重重]系列的票房已突破8億美元。就連故事狗尾續貂的第五部,都賺了2.7億。

雖然在體量上不及[碟中諜]和[007],但在動作片歷史上,[諜影重重]絕對可佔一席之地。

3. [碟中諜]系列:阿湯哥的獨角戲

代表作品:[碟中諜4] (豆瓣:8.3 / IMDb:7.4)、[碟中諜6:全面瓦解](豆瓣:8.2 / IMDb:7.9)

系列票房:28億美元
單部最高票房:7.91億美元([碟中諜6:全面瓦解])
動作程度:★★★★★
驚悚程度:★★★★
刺激程度:★★★★★

所有系列中,只有[碟中諜1]可以稱得上是一部間諜片。

剩下的[碟中諜]電影,堪稱阿湯哥的獨角戲。

片中,你可以看到阿湯哥徒手扒飛機、爬高樓、開摩托的驚豔場景,而這些全部由阿湯哥親自完成。

新作[碟中諜:全面瓦解]中,阿湯哥更是因一場特效場景,身負重傷。

但最終所呈現的完美鏡頭,讓觀眾們大呼過癮。

[碟中諜]的設定,更像是一部打著間諜片旗號的動作片。

片中的情節設置、人物塑造幾乎淪為了“擺設”,因為除了阿湯哥,你不會記得任何人。

但“人臉面具”、“聲音模擬”的道具設置,以及系列的經典的索降,依舊有著濃烈的傳統間諜片標籤。

論動作設計和鏡頭,[碟中諜]的成就顯然不及[諜影重重],論情節設置,也不及[007]。

但即便如此,[碟中諜]系列在間諜片和動作片領域仍然有著重要的地位。

截至2018年,該系列共取得了28億美元的票房,而這一切,都得歸功於湯姆·克魯斯.

因為他不僅拍攝了最具個人風格的動作片,也是迄今為止最為成功的動作片明星。


看電影週刊


就算是用把槍指著我都會說最優秀的當然是《碟中諜》系列的啦!

因為每一集都很火,阿湯哥玩命拍出來的片,動作場面燃、節奏快、特技花樣多、故事好,還有什麼不滿意呢?

其實這個系列第1集更接近於標準諜戰片,故事很出彩,動作和特技場面比較少。

倒吊打電腦那段在當時相當有創意,引致被後來的電影紛紛效仿。

在拍攝一個爆破魚缸的鏡頭時阿湯哥堅持不用替身,親自完成動作,從此對挑戰自我完成高難度動作上癮,此後親身上陣的特技鏡頭便成了這個系列的標配。

這種堪比成龍的敬業精神相當敬佩了。

而續集啟用了剛剛在好萊塢打響名號的吳宇森,弱化了諜戰的內容,將槍戰特技動作場面全面升級,從此這個系列便成為諜戰動作片的標杆。

電影從3開始注重對劇本的打磨,情節緊湊、節奏明快。最重要的是開始注重塑造配角人物,圍繞男主角組成團隊。

而動作特技也一點點升級,之後每部續作都有其標誌性的玩命鏡頭。和其他兩個系列相比,我最喜歡的還是這個系列。

《諜影重重》系列應該算是新時代諜戰動作片的標杆了。

以其故事好和節奏快聞名,一經推出就圈起一大群粉絲,還影響了之後動作片的風格。連老IP《007》系列都要向其取經。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得了這個系列的快節奏。

手提跟拍鏡頭經常處於高頻率搖晃狀態,剪輯切換鏡頭飛快,雙眼很難找到焦點,全片看下來會令你暈頭轉向。

而快節奏也對故事產生負面的影響,這個系列的前三部曲幾乎沒有感情戲,因為男主角連坐下來談情說愛的時間都沒有。就只是一路你追我趕,直到電影結束。

影響到後面2016年推出的正傳續作也反響平平。


說到《007》系列,作為米高梅的一個老IP,至今已經推出二十多部續作了,主角換了好幾個,節奏和風格也都變了好幾回了。

這個系列最大的短片也正是經過這麼多年推出的這麼多作品,質量良莠不齊,很難對其作出總體的評價。

1995年的《黃金眼》是這個系列的分水嶺,皮爾斯·布魯斯南版007將這個系列帶進了一線大片的行列。

丹尼爾·克雷格的接任也延續了這個勢頭,但是經過這麼多年,這個IP早已現出疲態,2015年的《幽靈黨》便遭遇了口碑票房雙仆街,豆瓣僅有6.2的分數已經能夠說明問題。

因此《諜影重重》和《007》這兩個系列都不如《碟中諜》系列一般優秀。只要阿湯哥還能打得動,《碟中諜》系列就永遠不會過時。


壹條電影


老牌的007系列,全球影響力大於前兩部,劇情較簡單,邦德+邦女郎,高科技,酷炫場面,論實際意義沒有多大,但是其吸金能力超強,而且塑造了一種文化,所以已經是個神話系列,個人比較喜歡這種粗暴簡單的;

諜影重重也是近幾年開發的新系列,都屬於特工電影,但是這部系列無論在口碑與票房上都是難得的,在評價上要高於007系列,這部電影讓人極度興奮,達蒙那張臉所出現進去的故事讓觀眾產生不安、觸目驚心的歷險中,這是最恰當的評價。

最後說說碟中諜,這套系列每一部都會更換導演,真是鐵打的阿湯,流水的導演。但是屬於越拍越差的系列。

三套系列中,我個人情感更願意看007,因為是懷舊因素,但是按照市場反響與觀眾反應上,最好的當屬諜影重重系列,每部都有精彩看點。


胸毛看電影


儘管特工間諜題材的電影,在好萊塢已有超過半個世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卡薩布蘭卡》的時代。

但如果要對比一下這三個經典的特工題材IP,那麼迷影君個人認為這三個系列在創作主題上有很多的不同之處,各有優劣。

時代最為悠久,衍生作品最多的《007》系列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早期的邦德故事來自於作家伊恩·弗萊明的小說,作品大多以冷戰時代的政治陰謀和反恐鬥爭為背景。

後來被米高梅公司拍成電影之後,迅速成為風靡影史的特工片系列。

《007》系列的成功影響了後世的特工電影,其中英俊帥氣的特工男主角與各式美女形象,再加上各種黑科技武器,以及一個腦洞大到顛覆地球的危機作為故事起因,便構成了《007》系列的主要元素。

不過這一系列由於年代所限,早期的劇本和故事都比較單薄,加上當年的電影製作方面比較粗糙,更像是廉價的B級片。直到九十年代之後,好萊塢的影響之下才讓這一系列煥發昔日榮光。

而誕生於冷戰末期的八十年代的《諜影重重》系列小說,則有意弱化故事裡的政治時代元素,反而更像是現代驚悚小說。

被改編成電影之後,先後拍攝了五部系列作品,在全球均締造了票房佳績,也讓男主角馬特·達蒙一躍成為動作派巨星。

但這一系列的成功更多的要歸功於系列的懸疑風格,讓影片保持了一種極強的情節衝突,加上凌厲的視聽剪輯,創造了一種獨屬於歐洲的冷硬特工片風格。

至於由好萊塢巨星湯姆·克魯斯一手創作主導的《碟中諜》系列則完全是好萊塢個人英雄主義動作大片和超級英雄電影的變種。

電影不再強調政治驚悚元素,更加側重於描述特工完成任務的驚險程度,帶給觀眾視聽感官刺激。

電影中伊森·亨特每一次執行任務的過程都相當驚險刺激,在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情況下,伊森·亨特卻憑藉著高超的特工本領和驚人的意志力完成任務。

相較而言,近年來《諜影重重》系列由於受制於小說早已完結,所以重啟續作口碑不佳,而《007》系列則是主演丹尼爾·克雷格有意退出系列拍攝,還能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也只有阿湯哥一人支持的《碟中諜》系列了。


迷影映畫


真要比的話,碟中諜是最差的一部。三部都屬於裝逼耍帥型的,但真要算影響力的話,007是文化影響力,詹姆斯邦德已經成為一種符號了。諜影重重是屬於顛覆傳統偏真實的特工電影,特工不需要長得帥相貌平平最好,不需要多高端的設備用一支筆都能殺人,不需要跟對手瞎逼逼反派也不會死於話多能動手的絕不嗶嗶……同時諜影重重在動作片領域有著開創性的作用和地位,諜影重重採集了很多導演的優點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拍攝手法:手提式攝影搖晃的鏡頭+淋漓而快速的剪輯,這種方式影響了近二十年來所有的動作戲,如果有人留意的話就會發現,現在的動作場面鏡頭搖來晃去的,每個鏡頭不超過三秒甚至一一秒不到,都是從諜影重重開始的。而且碟中諜最大的缺點在於諜影重重只是阿湯哥的電影。諜影重重曾經想拜託呆萌的影響但是玩脫了,畢竟三部曲已經把故事講的圓滿了,之後創造力有限了。007最大的優勢在於誰都可以替換,007詹姆斯邦德只是個代號,包括M和Q,都是可以替換的,這樣這部系列片長壽的令人髮指……


狂蟒之吻34774181


007無疑是影響力最大的諜戰電影 影響了幾代人的電影 碟中諜系列在沒有諜影重重系列電影的比較下也是非常好看的諜戰電影 演員和特效也都是一流的並且開創了很多諜戰片的新理念 但是諜影重重的出現讓前面的諜戰電影都成了雷同的諜戰電影 只有諜影重重又成了獨自的一類諜戰影片 劇情緊湊 畫面更加貼近現實生活 對白不多 但又不失精彩 從新定義了不一樣的諜戰電影 再加上馬特達蒙實力演繹 雖然第四集和其他劇集關係不大 但也不失為一部精彩的諜戰影片(傑瑞米雷納的表演還是可以肯定的) 總體來說諜影重重還是要比前兩個系列水平要高些

純屬個人觀點 不喜勿噴


農夫山泉1978


《諜影重重》大概是最樸實的特工系列電影了吧。《碟中諜》系列伊森亨特有精妙的戰略部署和嫻熟的團隊配合;007系列邦德擁有最精良的設備且有香車美女陪襯;而傑森伯恩。。。幾乎每次任務都是靠自己捱揍墜樓跳車吃槍子兒扛出來的啊。

在我看來,《諜影重重》系列比007系列和碟中諜系列都精彩得多,所謂的英倫範其實在007系列初始的那幾年都已經玩過了。只不過在當下007、《碟中諜》、《諜影重重》等間諜片紛紛向硬漢動作片轉型的時候,復古風格才能讓人眼前一亮,好像是吃膩了大餐之後又來了一碟開胃菜一樣。當然,同一類型之下存在不同的風格,也有益於這一類型的豐富和發展。

,諜影重重。是最好的特工電影,沒有之一!不管是演員,編劇,剪輯和配樂,全部都是大師級的,是可以反覆觀看細細品味的經典!相比之下,碟中諜,007系列都稍顯膚淺和過於商業化!


沫子群


本來是007的,不過後期主要情節是邦德無敵美女露肉,確實落入俗套。湯哥的電影,第一集驚豔,後面難免有點狗尾續貂,靠高科技撐場,至於諜影重重,本來就沒有想到會出系列局,只是沒想到市場反應好,有錢賺,才繼續搞下去,目前看來,大萌也修成了金剛不壞之身啦。


凡夫俗子991012


《諜影重重》男人的最愛(有燒腦情節,女人看費勁),《007》女人的首選(帥哥,美女,紅酒),《碟中諜》男女通吃(偶像,耍酷,炫酷),鑑定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