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蕭蕭》:妻子懷孕了,孩子卻不是我的……

魯迅說:有的男人在老婆生完孩子後要AA,有的男人把老婆跟前任生的孩子當親生的。真讓人操心!

最近,AA這個話題很敏感啊。

先是明星夫婦付辛博穎兒因為婚後“AA制”上熱搜,後有女網友控訴丈夫在其產後要求繼續AA。

要注意一下,這裡有2個AA制。

前一個AA,付辛博和穎兒在節目中從頭到尾都沒提到AA,只不過是理財方式分配而已,但是媒體斷章取義,引發全網對這對夫妻的群嘲和謾罵。這個AA是不存在,在此要澄清一下,希望網友停止群攻,人家夫妻不容易啊。

後一個AA,妻子埋怨丈夫,自己剛生完小孩一個月,在家休產假,工資縮水,本想讓老公支付這幾月開銷,沒想到老公卻要求妻子之後還給他。

沈從文《蕭蕭》:妻子懷孕了,孩子卻不是我的……

魯迅說:這樣的老公為什麼會有老婆?

孩子是共同的,卻讓老婆來支付這筆生活費,那老婆孕期產期的誤工費、營養費、精神損失費,你怎麼不A一下?

奇葩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同樣是面對生孩子養孩子的問題,沈從文在《蕭蕭》裡也寫了。小說裡小丈夫和婆家的做法,得到了社會的理解和包容,甚至是感動。

我相信肯定還有很多人沒聽過沈從文《蕭蕭》裡的蕭蕭,但很多人卻看過《邊城》裡的翠翠。我們今天先從《蕭蕭》說起。翠翠留著以後分析。

《蕭蕭》,講的是12歲的童養媳蕭蕭嫁給3歲的小丈夫。15歲時,被25歲的長工花狗引誘失身,並懷孕。按照族規,她將被“沉潭或發賣”,後因人情戰勝陳規陋俗,最終倖免並順利產子。一家人繼續和和氣氣的生活。

童養媳,在歷來的作品或現實生活中的結局大多是悲慘的,但在沈從文這裡卻有了善終,就是因為人性的善和美。有時,我們看小說,看的不是事,而是小說裡的人性。

沈從文《蕭蕭》:妻子懷孕了,孩子卻不是我的……

讀《蕭蕭》前,我脾氣是有些浮躁的。但是,讀完後,心境居然慢慢變平和了。我發現沈從文的作品有種魔力,能讓人靜下來思考。《邊城》是這樣,《蕭蕭》也是這樣。

好的作品,不一定都是讓人心平氣和,但能讓人心平氣和的,一定是好作品。

建議脾氣比較急躁的小夥伴們可以多看看沈從文的作品。

我之前提過,看書要分“身份”。所以,當我心情不好時,我就是讀者。當我情緒正常時,我就是寫作者。大多數情況下,我的情緒還是挺穩定的。今天也一樣。

作為寫作者,我看到這一段,忍不住會心一笑。你看:

她喊他做弟弟。她每天應作的事是抱弟弟到村前柳樹下去玩,到溪邊去玩,餓了,喂東西吃,哭了,就哄他,摘南瓜花或狗尾草戴到小丈夫頭上

在農村長大的孩子都知道這種樂趣。玩水、摘花、折草......這些都是我們童年的符號。沈從文很厲害,幾句話就把我們從現實拉回小時候。

沈從文《蕭蕭》:妻子懷孕了,孩子卻不是我的……

這裡,沈從文抓住了人們懷舊的心理,讓人重回過去,回溫童真。有時候,短短的幾個字,就能構成一幅溫馨的畫面。文字表達不需要很複雜,簡短的畫面就好。

還有這一段比較有意思:

她們年紀有老到二十四歲還不肯嫁人的,有老到三十四十還好意思嫁人的。她們不怕男子,男子不能使她們受委屈,一受委屈就上衙門打官司,要官罰男子的款,這筆錢她有時獨佔自己花用,有時同官平分。

她們不洗衣煮飯,也不養豬餵雞;有了小孩子也只花五塊錢、十塊錢一月,僱人專管小孩,自己仍然整天看戲打牌,讀那些沒有用處的閒書……總而言之,說來事事都希奇古怪,和莊稼人不同,有的簡直可以說豈有此理。

這段話是描寫村裡的人對女學生的看法。字面意思是說女學生的奇怪和不好,但,其實這是一種反諷,一種對當時現實的反諷。

這段女學生的描寫明明是城裡人正常的生活,但在當時鄉下人的眼裡卻成了稀奇古怪,這說明了他們的矇昧。但是,就是這群矇昧的鄉親,最後寬恕並善待了違反族規的蕭蕭,這是人性。用矇昧來凸顯人性,一反一正。

沈從文《蕭蕭》:妻子懷孕了,孩子卻不是我的……

這段描寫,提醒了我,當你要表揚或者突出一個人時,你可以從他的反面或者側面入手。不要正面寫他有多好多厲害,要從他的對手或朋友入手,通過他們的話或者行為來突出主人公的不尋常之處。這樣的效果往往比正面描述的效果好。

放到現實生活也一樣,你考量觀察一個人是否可靠時,不要聽他自己說。你不動聲色的從他身邊的親朋好友,特別是他的對手那裡去看去考察,得到的結果往往比較真實。

讀這幾句,不知道你有沒有什麼直覺

同花狗在一起摘瓜,取名字叫啞巴的,開了平時不常開的口,他說:“花狗,你少壞點。人家是十三歲黃花女,還要等十年才圓房!”

花狗不做聲,打了那夥計一掌,走到棗樹下撿落地棗去了。

我讀這一段時,心裡“咯噔”了一下,覺得這個花狗後面肯定會做什麼事。我急著翻到後面,果然,就是這個花狗誘使蕭蕭失身並且懷孕,最後還跑了。

在寫作角度來說,這叫埋伏筆。埋伏筆運用好了,就能牢牢的抓住讀者。好的小說和故事,都是很擅長埋伏筆的。

沈從文《蕭蕭》:妻子懷孕了,孩子卻不是我的……

埋伏筆,一方面對前面的事有交代和繼承,另一方面還能引出後面的事,給後面發生的事做好合理的解釋。讓它們合理發生。

伏筆分為2種,一種明顯的,一種不明顯的。

明顯的伏筆會弔起讀者的好奇心和驗證心理,讓他們迫切的讀下去,去驗證猜想和疑問。

不明顯的伏筆,是一顆種子,當後面的事發生以後,讀者聯想到前面的伏筆,讓人恍然大悟。當讀者明白事情經過之後,會覺得這件事發生得合情合理,很有味道,很真實。

現在很多電視、電影、綜藝和小說被觀眾讀者罵,相當部分原因就是伏筆沒有處理好,讓情節顯得不真實,太突兀,莫名其妙就發生了。

莫名其妙發脾氣、莫名其妙產生感情、莫名其妙性格大變......就是伏筆細節沒有處理好,讀者觀眾會覺得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了,不罵你才怪。

建議作者和編劇們,要妥善處理好伏筆。

最後,小說的結尾很耐人尋味。

這一天,蕭蕭抱了自己新生的月毛毛,卻在屋前榆蠟樹籬笆看熱鬧,同十年前抱丈夫一個樣子。

這個動作是蕭蕭在重複當初嫁到小丈夫家時場景。隔了十年,依舊在循環。

沈從文《蕭蕭》:妻子懷孕了,孩子卻不是我的……

這種類型的結尾,舒明月稱之為“煞尾”。所謂“煞尾”就是不交代詳細具體的結局,只留個讀者一個想象的場景空間,讓讀者自己去琢磨和體驗。

往往,能引發爭議和想象空間的都是煞尾,電影電視劇的結局也經常如此。用了煞尾,反而能激起觀眾的討論,懸著他們的心,就是不告訴他們具體的結果。換種說法,這叫“開放式結局”。

魯迅說過: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魯迅。

之所以有那麼多魯迅,就是因為一千個讀者有一千種想象。你的想象力才是最好的結尾和結局。你希望什麼,就是什麼。

以上,是我讀沈從文《蕭蕭》的一點收穫,這些收穫,是我的想象。我希望,你也讀一讀《蕭蕭》,把你的想象告訴我,我們一起創建一個更好的想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