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为何要驱逐陆荣廷?

无限溺爱尼糯米的A君


一个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很大程度上,根本就由不得他自己。

乱世寻求安逸是奢侈,盛世制造混乱是无耻。时无英雄,是竖子成名,对于李宗仁和白崇禧来说,陆荣廷就是那个竖子。

跟着满清打了半辈子仗的陆荣廷,起步早、根结深、兵力雄厚,在广西盘踞几十年,几乎算是南方一霸。辛亥革命以后,与当时大部分割据一方的势力一样,陆荣廷很快就自立门户、改换门庭,将旧主抛之万里。

民国就是这么一个时代,只要你敢,你就可以成为英雄。所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唯有太岁头上动土,方能分得一杯羹。

对于满清而言,陆荣廷算是新式武装;可对于民国那些进步青年来说,陆荣廷这把老骨头,早就该砸碎了扔进棺材。之所以一直没有人动手,只有一个原因:打不过。

不是有句老话吗:

“要不是我打不过你,我早就跟你翻脸了。”

辛亥革命以后,陆荣廷成了不折不扣的南王,两广地区的大大小小势力团伙,皆被他扫清。

彼时的李宗仁,也不过是他手底下的小小排长;而他未来的老搭档白崇禧,还在上学。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便是李宗仁有贼心,也没那个胆子对陆荣廷下手。

一切都需要等待时机,李宗仁在不断的积蓄力量,陆荣廷在一点点的膨胀。

陆荣廷出身绿林,虽然坐上了广西的头把交椅,却并没有像其他军阀那样,又是打家劫舍、又是吃喝嫖赌。陆荣廷在广西统治了十年,虽然并没有给当地人带来多少福利,却使得他们不受兵灾祸乱。对于平民百姓而已,没有什么比安居乐业更重要。

1917年是陆荣廷的转折年。在支持了孙中山的护国运动之后,他在全国的声望达到了顶峰,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很难不膨胀。

更何况,陆荣廷是从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一步步走来的,那种居高临下的虚弱,很难被抵御。

于是乎,他就想染指总统之位。这种痴心妄想,瞬间激起了北洋系军阀的愤怒。段祺瑞发兵南下,征讨陆荣廷,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这场针对陆荣廷的动乱一直持续到1924年。在此期间,当年陆老帅手下的两名“小鸡”,已经羽翼丰满,成了翱翔苍天的雄鹰。

李宗仁和白崇禧带领陆荣廷的士兵,一次次冲锋陷阵之后,终于意识到这种厮杀只能是为他人做嫁衣,而且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他们率领本部兵马,溜之大吉了。

1924年,已经极度虚弱的陆荣廷出巡桂林时,遭到沈鸿英的围攻。又是一场大战,可是这次战斗与以往不同,乃是桂系内部的斗争。此战过后,双方元气大伤。桂系旧部李宗仁和白崇禧,忽然发现自己的时机已到,便起兵造反。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李宗仁懂政治,知道如何抓住军心;白崇禧懂军事,晓得怎么排兵布阵。两个人合作在一起,简直就是腾空崛起之龙。1924年,正当陆荣廷与沈鸿英打的正嗨的时候,李宗仁伙同白崇禧、黄绍竑组成定桂讨贼军,开始讨伐旧桂系。

很明显,此时力量的天平虽然还是很悬殊。可对于这对龙虎英雄而言,只要有百分之一的机会,他们就能创造奇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旧桂系军阀土崩瓦解,陆荣廷和沈鸿英也被彻底消灭。自此,李宗仁和白崇禧掌握了广西,开启了新桂系军阀的历史。

战败的陆荣廷并没有被杀掉,而是像其他旧式军阀那样,开始了逃往生涯。既然人都跑了,李白组合也就没必要把事情做绝,故而,也就随他去了。


记者李满


1920年代初,广西有三支武装力量,称得上是三足鼎立,这三支力量分别是陆荣廷、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和沈鸿英。

徐悲鸿作品《广西三杰》。画中右边是白崇禧,中间是李宗仁,左边是黄绍竑

陆荣廷是广西势力最大的军阀,晚清时期就曾担任广西提督,民国后担任广西都督、两广巡阅使等职,长期在广西一带呼风唤雨,当时占据南宁一带;沈鸿英土匪出身,为人卑劣,当时占据桂林一带;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属于广西后起之秀,当时占据桂东十余县。

陆荣廷

1924年初,陆荣廷率部赴桂林巡视。沈鸿英与陆不睦,他以为陆荣廷不过是短期巡视,于是将桂林城让出,自己外出而居,以免尴尬。不料陆荣廷来桂林后却绥抚民众,加强城防,意图长期占领。沈鸿英眼见自己将无居身之地,于是率部猛攻桂林,桂林被围数月之久,双方死伤惨重。后来北京政府出面调解,双方息兵,沈鸿英答应解围,陆荣廷也同意率部返回南宁。

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人正在坐山观虎斗,准备坐拾渔翁之利,忽闻陆沈讲和。李宗仁等人认为,如果和议成功,那么广西仍是三分之局,说不定陆沈还会联合攻击。在这个背景下,李宗仁、黄绍竑和白崇禧决定先下手对付势力较弱的陆荣廷。

桂系三巨头之一黄绍竑

当时李宗仁和黄绍竑、白崇禧占据博白、北流、贵县、桂平、藤县、容县、平南、苍梧等十几个县,手下人马数千,名义上是两支军队,李宗仁部名为“定桂军”,黄绍竑和白崇禧部名为“讨贼军”。

1924年5月23日,李宗仁领衔发出通电,请陆荣廷下野。李宗仁与白崇禧随即兵分两路,很快便会师南宁。还在桂林的陆荣廷见大势已去,于是只身入湘,后通电下野,辗转赴沪,结束了在广西十余年的统治。

陆荣廷治桂十余年,虽无功可言,却也无大过。况且陆荣廷出身微末,颇知民间疾苦,广西百姓对其尚无恶感。而沈鸿英却是土匪脾性,祸害八桂大地,可谓罪大恶极。在沈鸿英与陆荣廷争战之时,李宗仁之所以舍弃罪恶满贯的沈鸿英,而去攻击口碑尚好的陆荣廷,就是因为沈鸿英此时势力正如日中天,而陆荣廷在桂林被困三月,已气息奄奄,后方空虚,部队解体。此时李宗仁果断出手,陆荣廷果然下台,此时三分广西,李、黄、白占其二。不久,李宗仁又将沈鸿英击溃,此时三国归晋,李、黄、白统一了广西,国民党内赫赫有名的新桂系至此诞生。


民国年间那些事


先看年龄,陆荣廷生于1859年,和袁世凯同岁;李宗仁生于1891年,足足比陆荣廷小了32岁。

陆荣廷在广西是被称为老帅的。他和东北张作霖的境遇极其相似,并称为南鹿北獐。他们都是小个子,不怕死,脑筋活,枪法好。

陆荣廷幼年丧父,出来流浪。中法战争时,入伍当兵。退伍后,娶了渡口船夫老大的女儿,带着小孩舅以及船夫一帮人,啸聚山林,以打劫法国人为主,经常深入越南,劫富济贫,保境安民,人称义匪。

后来被清廷招安,成为巡防营正式编制。

如果把上面的中法战争换成中日战争,广西越南换成东北,那可不就是张作霖吗?

孙中山镇南关起义时,派人联络陆荣廷。陆荣廷要钱要枪,革命党无法满足,以致起义失败。

辛亥革命时,陆荣廷也出来响应,他当了广西副都督。正都督北伐去了,陆荣廷转正。他成为广西王,这一干就是十来年。

李宗仁在干嘛呢?他还小,他是广西陆军小学毕业生(以前叫陆军小学,实际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每个省都有一所,也有叫武备学堂或者速成学堂或者讲武堂的。陆军中学只有南京、西安、武汉等城市有,相当于硕士研究生。陆军大学全国只有一所,只招收有工作经验的初级军官,相当于博士生)。

李宗仁毕业了,没仗打。他当了小学体育老师。李宗仁个子不高,但是肌肉发达。浑身都是肌肉疙瘩,单杠双杠,玩的很溜。双力臂、倒立,扯旗,太空步,等等,都不在话下。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云南省起兵反袁,李宗仁的同学邀请他去云南参军,喝碗莲子羹(当连长)。这时候广西也参加反袁了。所以从心理上说,陆荣廷是不惧怕袁世凯的。他们俩相同的年龄,你袁世凯怎么能称帝呢?李宗仁被截留在广西,吃到了炒排骨(当了排长)。

袁世凯死了,护国讨袁胜利了。陆荣廷这把赌赢了,升任两广巡阅使,把广东置于羽下。58岁的老陆会不会膨胀?那是肯定的。作为排长的李宗仁,目前就是炮灰一个,算他运气好,被一枪打在脸上,牙打掉好几个,子弹从侧面穿出去,居然没死。必须升职,当连长。当然李宗仁的烂脸坏牙也一直跟着他。

1917年,黎元洪胡闹一番,张勋接着解散国会,复辟皇室。段祺瑞赶走张勋后,他不愿意恢复国会。孙中山这时候站出来,他把国会议员几百人都接到上海,号召护法(临时约法),要求恢复国会。唯独苦于没有根据地。

陆荣廷一看,机会来了。他想:若把国会议员全部接到广州,加以利用,他们说不定会选自己当总统。说干就干,陆荣廷派出专使,迎接孙中山及国会议员,南下广州。

段祺瑞大怒,下讨伐,进攻陆荣廷。陆荣廷既然不惧袁世凯,更不会怕段祺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谁怕谁?

议员们到广东,决定先成立军政府,选举大元帅,以对抗北洋。陆荣廷满心期待当个大元帅,谁知结果是孙中山当选。

所谓为人做嫁衣,滋味不好受。陆老帅有苦说不出。对阵北洋的战事也不得不打,却一败再败。对手是吴佩孚。

陆荣廷决定转变思路,对外和吴佩孚讲和,对内则驱逐孙中山。这次他又成功了。孙中山唯一的一支军队(陈炯明、许崇智部)被赶到了闽南。

两年后(1920年),孙中山卷土重来。陆老帅扛不住了。他一败失掉广东,再败失掉广西。陆荣廷逃走了。

李宗仁此时代理营长,他趁乱收拢1000多人的部队逃往大山。然后出来投降陈炯明。

1922年,陈炯明趁孙中山北伐之机,叛变。他把部队撤出广西。

广西的军队自由了。李宗仁自由了。陆荣廷趁机回到广西。

在孙中山看来,陈炯明就是乱臣贼子,所以必须成立讨贼军,讨伐他。而趁乱回来的陆荣廷也是贼,也要讨伐。

李宗仁何去何从?他决定自己单干,既不加入讨贼军,也不听命于陆老帅。他把自己叫定桂军。

事实证明,单干是不可能的。李宗仁必须在陆荣廷和孙中山之间做出选择。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孙中山,加入国民党,驱逐陆荣廷。

题外话,孙中山在世时,李宗仁思考再三才去投效。孙中山死后,蒋介石完全镇不住李宗仁。为以后的蒋桂战争、中原大战埋下隐患。


彭城墨者




话说广西大佬陆荣廷和张作霖一样,从小丧父,流浪江湖;当过土匪,受过朝廷招安;剿过匪,然后一步步从低级军官到成为封疆大吏。

陆荣廷曾跟随名将冯子材在在镇南关大破法国人。战争结束后拿到赔偿金,就当了土匪,经常打家劫舍,劫富济贫,被老百姓称为义盗。



陆荣廷被朝廷招安后,担负起了剿匪的任务。他就对广西的土匪实行剿抚并用,招安了大量土匪,自己的势力迅速扩大。1906年,他被任命为统领(相当于现在的旅长)。

1907年陆荣廷镇压孙中山镇南关起义有功,被请政府升为总兵(相当于现在的师长)。



这时候的李宗仁还在桂林城中当学徒,第二年才考进了广西陆军小学堂。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进入广西陆军速成学堂。

辛亥革命后,陆荣廷担任了广西都督,开始整编广西的军队。1916年,袁世凯称帝时,陆荣廷骗了袁世凯一笔枪械,倒过头来反对袁世凯称帝。这时李宗仁才加入陆荣廷的军队担任排长,并一步一步升到帮统(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副团长)。

在反对袁世凯的战斗中,陆荣廷占领了广东,地盘迅速扩大。1917年,他又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出兵拿下了湖南。

这时的张作霖也已统一东北,大有南下中原的雄心。他在徐树铮和杨宇霆的帮助下,在秦皇岛打劫了北洋政府的军火,共计28000支步枪,扩充了六个旅。他联合吴佩孚把陆荣廷赶出了湖南。



陆荣廷把枪口调过来,转向了孙中山。他指挥自己的大军杀进福建,再一次吃到了败仗,就连广东也被陈炯明给拿下了。

1921年,陆荣廷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再次进军广东。但他的铁杆部下刘震寰在孙中山的拉拢下,反戈一击,孙中山再一次重创了陆荣廷。



从此以后,陆荣廷就一蹶不振。他的部下就纷纷宣告独立,沈鸿英和李宗仁分别控制了广西的一些地区,开始和陆荣廷抗衡。尤其是李宗仁在陆荣廷战败时,率领500人断后,接纳了大批的残兵败将,成为广西的大军头。

1923年,曾经是同盟会会员的李宗仁正式加入国民党。第二年他又联合黄绍竑和白崇禧,组成了定桂讨贼联军。

在孙中山的支持下,以李宗仁、黄绍竑和白崇禧为首的广西新军阀快速崛起。新军阀与老军阀不同的是,他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现代的政治和军事理念。



受过良好教育的李宗仁、黄绍竑和白崇禧目光更远大,他们希望能够统一广西,结束战乱的局面。

这时的陆荣廷和沈鸿英就成了他们的敌人。陆荣廷占领了桂线和南宁,沈鸿英占据了柳州和柳城,李宗仁占据了玉林附近的一些地区。


1924年9月,李宗仁先联合沈鸿英击败了陆荣廷,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绥靖公署督办兼陆军第一军军长。

拥有了强大后台的李宗仁坐镇广西第一把交椅后,于1925年击败沈鸿英,并把进入广西的滇系军阀驱赶了出去,正式统一了广西。

平心而论,李宗仁和陆荣廷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两个人都想拿下广西,坐上第一把交椅。就像擂台上比武的两个高手,必须有一个人倒下。

后来陆荣廷在上海去世后,遗体被送到了广西老家安葬。李宗仁率领广西政要拿出了一笔经费,来操办这场丧事。附近的乡绅和村民都非常怀念陆荣廷当年的丰功伟绩,纷纷前来拜祭。


新知传习阁


桂系军阀是指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以广西为统治基地和以广西籍军政人物为主要代表的军阀统治集团。

按代表人物可以分为以陆荣廷为代表的“旧桂系”和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为代表的“新桂系”。



1920年旧桂系欲消灭孙中山指挥下的位于潮汕的粤军集团。第一次粤桂战争爆发又被称为“两广战争”,双方战争激烈,一直打到1921年6月以桂军失败而结束。陆荣廷被迫下野,旧桂系军阀的势力受到严重打击。


1921年“第二次粤桂战争”爆发最后粤军攻入广西并摧毁了旧桂系政权。

1924年初陆荣廷与沈鸿英之间发动激战,李宗仁借机发兵,攻打陆荣廷并将其消灭。

此后,李宗仁与沈鸿英之间开始了争夺广西的控制权,同时击退了企图想攻入广西的滇军唐继尧。

1925年李宗仁彻底消灭沈鸿英的军阀势力统一广西。

从此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新桂系势力控制了广西。被史学界称为“新桂系”用来区别陆荣廷的“旧桂系”。


悟空沃克


民国初年,群雄逐鹿,天下大势,混乱不胜。也就在此时。在广西呈现了一个鼎足之势的局势,即:陆荣廷占有了贵县和南宁,沈鸿英盘踞在柳州和柳城,而李宗仁则也操控了广西的部分地区。所以,就在这种布景下,李宗仁决议要想方设法先把陆荣廷赶开,以便一统广西。

首要,在陈炯明反叛之后,谭延闿将军刚刚回到广州,便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召见。碰头后,孙中山先生便通知谭延闿,现在,他正在与陈炯明进行洽谈,但洽谈的成功性不大,终究也就只能靠武力解决了。谭延闿随即表示,他情愿随时遵从大元帅的指令,亲自带兵攻击东江。但就在这时,蒋中正进来陈述说,“上海的胡汉民来电,说黎元洪派使者前来广州进行南北商洽,商议南北一致的问题。”

孙中山先生问道,“他们的条件是什么?”蒋中正答道,“他们期望孙大元帅撤销大元帅名义,出任他们颁发的大元帅以全国铁路督办和兵工督办之职。”谭延闿马上说道,“几乎一派胡言,孙大元帅的职务岂是他们想撤销就撤销的吗?”孙中山答道,“先不要管他们,那个黎元洪现在是自顾不暇,中国北方现在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是吴佩孚。”别的,“陈炯明假如要自以为是,那么,咱们就马上对其出兵。当然,也要转告陈炯明的心腹李福林,假如陈炯明还能悔改,只需他再发一封拥护大元帅的电报就可以了。”所以,蒋中正就赶忙去联络陈炯明的心腹——李福林去了。而谭延闿也急匆匆地奉孙中山的指令去联络陈济棠了解广西的状况去了。

那么,其时的广西又是一个什么状况呢?就是在最初我所告知的“鼎足之势”,即:由李宗仁、陆荣廷、沈鸿英三人操控了广西全境。其中,李宗仁,字德邻,广西桂林人,系广西陆军小学结业。在宣统二年的时分,加入了同盟会,武昌起义后,因为广西也成立了当地国民革命政府,李宗仁就参加了护国军,然后,一路高升,从排长一直到升到统领一职。

后来,因为陆荣廷决议要征伐广东的陈炯明,而陈炯明却先下手为强,带兵直接开端攻击潮州和梅县,陆荣廷所以慌乱出兵阻击。但是,仍难挽回败势。就在桂军要全军覆没之际,其时的李宗仁则自告奋勇,只是带领大约一个营的人马——500人,担负大部队的掩护任务,并终究通过了一场奇袭战,使大部队摆脱了危境。从而一战成名,成为了其时广西闻名的战将之一。

随后,李宗仁就带领一部分戎马躲藏到了广西的十万大山之中,并收留了很多广西的残兵败将,实力与实力越来越大。终究,在陈炯明部队撤出广西后,就由他和陆荣廷,以及沈鸿英三人在广西形成了一个鼎足之势的局势。也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为了一致广西,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李宗仁决议要先赶开陆荣廷,再赶开沈鸿英。


方言讲史


新军阀和旧军阀之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孙中山先生说: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作为新军阀的李宗仁如果不驱逐陆荣廷,怎么巩固自己的地位。

新旧军阀间的混战

李宗仁和陆荣廷之间的关系,并不局限于桂系军阀之间,整个民国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各地军阀如雨后春笋,但是十年过去之后,这些军阀也都成了老军阀,比如,张作霖,吴佩孚,唐继尧等,在李宗仁取代陆荣廷的过程,也是各地新旧军阀之间的激烈斗争。

比如龙云取代唐继尧,冯玉祥和孙传芳的崛起,郭松龄起兵反奉,虽然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但是趋势所在啊!

军阀中估计也有阎锡山和张作霖没有变,但是阎锡山是自身本来就有新思想,张作霖死后,张学良也属于新军阀了。

尤其是北伐战争,本身就是以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为首的新军阀对以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为首的旧军阀的战争。

陆荣廷其人

陆荣廷是一个跟张作霖发展及其相似的人物,陆荣廷最一开始起家就是靠抢劫和贩卖私盐,是三点会的首领,在中法战争中,陆荣廷接受招安。后在广西会党起义过程中,陆荣廷因为出身绿林,所以镇压起来极为顺手,后来因此被提拔为巡防统领。

到宣统三年,陆荣廷因为深得清廷信任,被提拔为广西提督至此成为广西最有实力的人物。

到武昌起义爆发后,广西也宣布独立,广西逐渐形成了以陆荣廷为首的桂系军阀,在获取广西地盘后,陆荣廷不满足于此,还想积极图谋广东,遭到袁世凯的打压,袁世凯认为陆荣廷在广西已经势力很庞大了,因此,二人之间出现了矛盾。到袁世凯死后,陆荣廷得以占据广东,自任广东都督。

墙倒众人推

1920年粤桂战争爆发,桂系军阀不敌陈炯明指挥的粤军,最终被打出广东。

经过两次粤桂战争,陆荣廷已经属于墙倒众人推了,广西当时形成了四股军阀势力,一股是陆荣廷,一股是沈鸿英,一股是李宗仁,还有一股是黄绍竑,由于李宗仁和黄绍竑关系理念相同,形成一股势力。

1924年沈鸿英率领人马围攻陆荣廷,陆荣廷只能应战,在白崇禧的支持下,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三人建立“定桂讨贼军”,先是联合沈鸿英击败陆荣廷,然后在粤军的支持下,打败沈鸿英,最终统一广西全境。

为区别与陆荣廷的桂军系统,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被称为新桂系。

所以,李宗仁驱逐陆荣廷是属于军阀间常规性的军事斗争,在打败陆荣廷和沈鸿英后,李宗仁的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


史论纵横


不是李宗仁要驱逐陆荣廷,是土匪出身的“广西军务督办”陆荣廷要恢复自己桂系老大的势力,准备吞掉新崛起的李宗仁和黄绍竑两部,在“小诸葛”白崇禧的居中联络下,李黄两部先发制人,一举打垮陆荣廷部,逼其下野赴沪。

到1923年秋,广西地方势力已是陆荣廷、沈鸿英、李宗仁、黄绍竑四强争霸的局面,但前二人的军事实力远强于后两者。从1912年起就任“广西都督”的陆荣廷是“老桂系”的正牌子老大,他坚决支持北洋政府,反对孙中山在广州的革命政府和“非常大总统”职务;沈鸿英也是绿林出身,一直在孙中山和吴佩孚之间摇摆。



只有李宗仁和黄绍竑是孙中山的坚定支持者,他们的联合使广西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新局面,李黄居玉林、梧州的桂南地区,沈鸿英盘踞柳州、南宁地区,而陆荣廷则统治着当时的广西省会桂林周边地区。

1924年,陆荣廷使人到桂平县与李宗仁谈判,邀请他出任前敌总指挥,共同出兵讨伐黄绍竑、然后再扫荡沈鸿英,李宗仁断然拒绝。陆荣廷转而先拉拢沈鸿英,商谈一起先灭黄再灭李 ,并且谈判很有进展,对李宗仁和黄绍竑来说,形势已十分危急。



白崇禧随即与李黄紧急碰头,献计献策,三人终于达成一致。1924年5月,李黄联军8000余人分两路出兵桂林,打垮了二万余人的陆荣廷主力,到9月,陆荣廷大势已去,宣布下野,逃亡上海,结束了在广西十二年的统治。

李黄联军击败陆部后,在白崇禧的建议下成立“定桂讨賊联军”以实现军事统一指挥,李宗仁任总指挥,黄绍竑任副总指挥,白崇禧任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这就是“新桂系”三人团的成型及座次分配。



在孙中山和广州革命政府的支持下,新桂系得到粤军第一师李济深部的增援 ,于1925年1月开始进攻最后一个敌人沈鸿英,到4月彻底击溃沈部,沈鸿英逃往香港。此后,新桂系又大破龙云滇军,破灭了云南唐继尧企图趁乱染指广西的图谋。

到1925年7月,李宗仁、黄绍竑在白崇禧的竭力扶佐下,终于用武力统一广西全境。孙中山电示其成立“广西全省绥靖督办公署”,李宗仁为督办,黄绍竑为会办,白崇禧任公署参谋长,至此,将活跃中国近代史20几年的“新桂系”正式出镜。


度度狼gg


陆荣廷,旧桂系首脑,起于绿林。由辛亥革命至护法战争,陆氏通过一系列纵横捭阖,取得了控两广,窥湖湘的局面。

孙中山及其支持者,也在其威逼之下。避走福建,称援闽粤军。

援闽粤军在福建发展一段时间后,于1920年从闽返粤,以粤人治粤为号召,从者云集,迅速击败陆荣廷军,收复广东,并进军广西。面对粤军压力,陆氏被迫下野,遁走域外。其残部,星散四地,纷纷自立,打出各类旗号。而不久粤军内部也爆发动乱,即陈炯明炮轰元帅府事件。粤军从广西退兵。

陆氏趋机返桂,重招旧部,得二万余人,以南宁为中心,受北洋方面的封职,准备再次一统全桂,重整昔日老帅雄威。

当时广西已有三足鼎立之势,除陆外,粤桂之战时,通电反陆,并迫陆下野的沈鸿英。此时盘踞桂林一带,拥兵过万,己有与陆荣廷分庭抗礼之势

图 沈鸿英

另外一股就是,玉林的李宗仁,与梧州的黄绍竑,互为犄角。李,黄二人部队,人数虽然不多,但军官素质高,多为青年军校生,朝气蓬勃,又具有凝聚力,也有一统全桂之心。

1923年12月,陆荣廷以“循职巡视各属”为名,准备次第削平,广西省内各股军事团体,于次年1月下旬率大军,进抵桂林,爆发陆沈之战。沈氏不敌,泣求李,黄援手。


李,黄,白,三人熟商后,决定“联沈倒陆、先陆后沈、各个击破”的策略方针。

当陆、沈两军正在桂林、柳州间激战的之际,黄绍竑与白崇禧带领其“讨贼军”西上桂平,同李宗仁的“定桂军”会合。发出讨陆通电。

电文在历数陆荣廷治桂的种种弊端,揭露陆、沈桂柳之战的祸害后,宣称为救国救乡计,请陆下野,一方面消弭目前的战祸,一方面借以扫除省政革新的障碍。

随后,两军分途,向防卫空虚南宁进兵,并迅速占领。

占据南宁后,由白崇禧为前敌总指挥,抵挡住陆荣廷军反扑,并将其击败。足智多谋的白崇禧,在这一段军事生涯中,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从而赢得“小诸葛”的美名,也奠定了新桂系三巨头的格局。


一羽凌霄296


陆荣廷不听孙中山国民政府的,李白黄要归顺国民政府。

桂系作为一个地域性很强的地方势力,注定不可能领导全国。以一省之力管理全国从来不可能。最强大的北洋军阀都不行,何况桂系?桂系只能依附于无地方性的主导势力,作为派系,而不能与之对抗决裂。附蒋而不反蒋,或者与广东合作,而不分裂,保持岭南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