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韓復榘會被槍斃?

秋天的紅葉882


韓復榘被槍斃是蔣介石為了嚴肅渙散已久的軍紀,特別是在大敵當前,先前的地方軍閥仍然有維持戰前抗命不遵、只顧保存實力的軍閥作風,其中以西北軍為最甚!

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前西北軍控制的區域主要有以平津為中心的華北部分地區還有山東。打響全面戰爭第一槍的是以西北軍為班底的第29軍。平心而論,第29軍也確實是一支抗戰的隊伍,但是軍長宋哲元因為延續軍閥時期保存實力的心理導致對日本人的戰略意圖把握不明顯,以為日本人是局部挑釁行動,自己十萬大軍完全可以應付,於是拒絕蔣介石派中央軍北上增援的意圖,因為宋哲元擔心蔣介石是藉故擠佔平津這塊西北軍屈指可數的地盤。結果戰端一開,在兵力火力都佔優勢的日軍打擊下,第29軍一潰千里,平津迅速失陷。

平津陷落後,為了遲滯日軍沿著平綏鐵路向西或者沿著平漢鐵路向南進犯,蔣介石又調集重兵在兩條鐵路線的交叉口——南口布防。距離主戰場最近的還是西北軍,結果駐張家口的西北軍劉汝明部不僅遲遲不去搶佔有利地形,反而阻撓向戰場開進的中央軍湯恩伯部第13軍的行動。湯恩伯第13軍從張家口到南口整整走了半個月,到達後尚未構築防禦工事,日軍已經開始進攻。第13軍孤軍奮戰半個多月,周圍的西北軍、東北軍、晉綏軍各部,均無一兵一卒救援。最後,第13軍在喪失大半後撤離,而上述各地方軍早就先湯恩伯一步撤退了。

最令人窩火的還是接下來的平漢線北段、津浦線北段的防禦戰。

繼平津失守後,國民政府準備開闢華東和華北兩大戰場,中央軍與地方軍部隊分佈南北戰場。華北方面的地方軍由西北軍、晉綏軍、東北軍共同構成,加上中央軍和八路軍,總兵力超過60萬人。地方軍的主力仍然是西北軍,這個時候,韓復榘上場了。

為了便於指揮,特別是為了團結西北軍作戰,蔣介石可以說煞費苦心,專門在津浦路北段劃出一個戰區,稱為第六戰區,由當年西北軍的掌門人馮玉祥擔任司令長官。而在此之前,馮玉祥擔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淞滬會戰開始後蔣介石專門擔任該戰區總指揮。希望馮玉祥可以指揮舊部在華北打出個名堂。

但是令蔣介石沒想到的是,西北軍這些馮玉祥的舊部根本不買賬,六戰區總共兩個集團軍:第一、三集團軍,第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哲元在大敵當前藉口身體不好請假回山東了,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則駐守山東,拒絕派兵到山東以外的地方作戰。部隊如此,仗該如何打?

於是,平漢線、津浦線上的保定、滄州在日軍打擊下迅速失守,整個華北戰局急轉而下,數十萬中國軍隊向黃河南岸全線潰退。馮玉祥的戰區司令長官部隨著部隊撤至山東與河北交界處山東一側的德州。但是韓復榘以“河北的部隊回河北去,來山東干什麼”為由拒絕馮玉祥的司令長官部進入德州。無奈之下,馮玉祥只好過黃河轉移到河南。隨後跟進的日軍可不管韓復榘歡不歡迎,一頓槍炮,拿下了德州。或許是被城內瀰漫著的扒雞味兒吸引,日軍佔領德州後沒有在繼續南下,而是將戰略目標轉向平漢線西面的石家莊和更西面的三晉大地!

這就是全面抗戰爆發後第一年華北戰場乃至全國各戰場中國軍隊現狀的一個縮影。表面上看雖然在全民族危亡之際各軍閥之間和國民政府捐棄前嫌共同抗戰,廣大官兵也確實奮勇殺敵。但是幾十年來軍閥混戰積累的矛盾所形成的固化思維一時間難以扭轉,政令、軍令更是不暢,這也就成為全面戰爭爆發初期一再喪師失地的根本原因。

繼淞滬會戰、南京會戰上海、南京相繼失守後,中國方面在華東地區就剩下以濟南為中心的魯中南和以徐州為中心的蘇北地區共同組成的第五戰區。由原桂系領袖李宗仁擔任司令長官,所屬部隊仍然以地方軍為主,有桂軍、滇軍、川軍、西北軍和部分中央軍。時任山東省主席的韓復榘擔任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負責黃河以南的魯中南防線。佔領華東和華北大部的日本人自然不允許有第五戰區這樣一個龐大而又孤立的戰略軍團。中國方面明知華東特別是貫穿中國東西南北大動脈的交匯點——徐州難以固守,但是為了為主力兵團在後方能夠展開以利持久戰,必須在徐州固守一段時間,為後方贏得喘息之機。於是,華東方面最後一場大會戰——徐州會戰就這樣開打了。

日軍兵分兩路從南北方向沿著津浦路這條中軸線以徐州為中心同時發起攻擊,李宗仁和韓復榘以分別負責南北方向與日軍激戰。李宗仁指揮嫡系部隊——桂軍在津浦路南段與剛剛結束南京大屠殺的日軍殊死相拼,成功的將日軍阻止在淮河一線,讓這群法西斯惡魔領教了廣西狼兵的厲害。

但是令李宗仁沒想到的是,自己的狼兵部隊在南線與日軍一寸一寸的爭奪,北線韓副總司令長官和他領導的西北軍則在繼續發揚不配合精神。如果只是各自為戰倒也罷了,畢竟只要還是在打仗。但是韓復榘先是放棄黃河天險,一槍不放就讓日軍進入山東。雖然沒有任何史料可以證明韓復榘有變節投敵當漢奸的行徑,但是在戰爭初期特別是徐州會戰期間的所作所為卻是比漢奸更可惡。因為他不顧抗戰大局,一心只顧保存實力。特別是擔心自己的部隊因為損失慘重被蔣介石收編,

如果說韓復榘全面抗戰一開始是保存地盤,那麼現在眼看著地盤保不住,就要保存軍隊。反正都是過去那種軍閥做派!這顯然為當時全國日益高漲的抗日形勢所不容!

日軍過了黃河向山東腹地快速推進,韓復榘先放棄省城濟南、再扔掉徐州北面最後的門戶——泰安,一口氣跑到蘇魯豫三省交界處的山東一側的鉅野和曹縣,徐州北面的形勢迅速惡化,還在南面苦戰的廣西狼兵很可能被從後面殺來的日軍套了脖子。

韓復榘的行徑在整個中國軍方引起極大的公憤!蔣介石於是藉故在開封召開軍事會議期間下令將其逮捕,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隨著韓復榘被傳首九邊,全國的軍令和政令開始走向高度統一,地方軍和中央軍之間那種軍閥作風也逐步得到糾正,當年那支在長城喜峰口用大刀砍下幾千個日本人腦袋的西北軍重新煥發出驚人的戰鬥力。在接下來的臨沂之戰、大汶口之戰、臺兒莊之戰中,剛剛領教了廣西狼兵兇悍的日本人又再次品嚐到了西北狼的血腥!


大將軍威武8


韓復榘明面上是蔣介石以“違抗軍令,擅自撤退”罪名槍斃的。但是,我們大家心裡都有數,不聽指揮,只顧跑路的國民黨將領不再少數,被這個罪名槍斃的高級軍官只有他一個人,當時的湯恩伯也同樣丟和河南,卻得到了蔣介石的辯解。

那韓復榘為什麼倒了八輩子黴被槍斃了呢?韓復榘被槍斃的真實原因是聯合宋哲元、劉湘準備“和日反蔣”。

以下是宋哲元參謀長張樾亭在1960年寫的回憶文章中說的話:“一日深夜,宋叫我到他住室對我說:‘韓復榘密派代表來說:劉湘令川軍封閉入川之路,不讓蔣介石及其部隊進川。韓本人率部撤裾南陽、襄樊、漢中一帶。希望我們撤守潼關以西,聯名通電和日反蔣。你看這事做得做不得?’我問宋說:‘總司令以為如何?’宋說:‘不能做,做了遺臭萬年。’我說:‘對’宋說:‘要嚴守秘密。’於是宋即一面敷衍韓的代表,一面用特密電報告蔣介石。沒隔幾日,蔣由漢口專車到開封召集韓復榘、宋哲元等開軍事會議。”這個就已經很明確的指出了韓復渠有很明顯的勾結日本人的動作。

而且,經過一次西安事變之後,蔣介石已經很怕了,如果三者結合在一次搞出一個“武漢事變”是蔣介石不想面對的,而且韓復榘雖然前期做了很多事情,但終究是存了私心,怕自己的實力受到損害,自己的不戰而走,直接導致了濟南泰安的淪陷,使得黃河天險很輕易的就丟給日軍,這個是很明面的事情,不管於公於私都要做,殺雞儆猴,警示了國民黨高官不要和韓復榘一樣和日軍走的過近和不聽指揮,而且收穫了民心,一舉多得,蔣介石這麼做不虧。


夢裡芸汐


抗戰爆發時,韓復榘擔任山東省主席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一職。韓復榘部下轄孫桐萱第十二軍和曹福林第五十五軍,駐紮在山東境內,歸第五戰區李宗仁指揮。據李宗仁在回憶錄中透露,韓復榘部訓練和裝備都還差強人意,不過是否服從命令拼死作戰,卻大成問題。當時李宗仁已得到情報,韓復榘曾派遣代表赴平津活動,有與日軍妥協的意圖。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左)與副總參謀長白崇禧在臺兒莊

日軍佔領平津後,韓復榘即派人與日本華北派遣軍總司令秘密聯絡,希望日軍不要進犯魯境;而日方則希望韓復榘宣佈山東獨立,正式下水當漢奸。雙方意圖相距甚遠,最後沒有談攏。

山東省政府主席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

李宗仁到徐州視事後,看到韓氏搖擺不定,於是親自赴濟南一行,與韓復榘作竟夕之談。在李宗仁說服下,韓復榘認識到抗戰是長期的,但最後勝利一定屬於中國軍民,也認識到漢奸當不得。但韓復榘目光短淺,他還認為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當前第一要務是保存實力。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韓復榘選擇了不戰而退。1937年12月23日,日軍由青城、濟陽渡過黃河;27日進入濟南;31日攻陷泰安;1月5日進入濟寧;日軍沿津浦路長驅直入,致使我方門戶大開。韓復榘不顧李宗仁一再命令,竟然率部脫離津浦路,向魯西撤退。

蔣介石聞訊極為震驚,1月中旬,統帥部命令一、五戰區師長以上將領到歸德召開軍事會議,蔣介石親自參加。1月11日會議召開,蔣介石與副總參謀長白崇禧等統帥部高層主持。散會後眾人紛紛離去,劉峙對韓復榘說:“韓總司令請留步。”劉指著會議室內的幾名便衣衛士說:“請韓總隨他們去。”韓復榘知道事情不妙,臉色發青,低頭而去。

當天下午,蔣介石召集李宗仁、白崇禧、程潛三人開會,徵求對韓氏的處理意見。蔣介石和程潛主張嚴辦,李宗仁、白崇禧雖然未發一言,但其意不言自明。

不久,韓復榘在武漢被處決。隨即《中央日報》公開發布韓復榘罪狀:1、違抗命令,擅自撤退;2、按兵不動,擁兵自保;3、勾結日寇,陰謀獨立;4、收繳民槍;5、縱兵殃民;6、派銷鴉片;7、破壞司法獨立;8、擅徵和截留國家稅款,破壞稅制;9、侵吞國防經費;10、擾亂金融。

韓復榘與妻子之墓

多年以後,韓復榘的頂頭上司李宗仁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雖未經過軍法審判,然此事(指槍斃韓復榘)確使抗戰陣營中精神為之一振。”


民國年間那些事


在抗戰時期,他不但是第一個被軍法處死的國民黨高級將領,而且還是按軍法處死的軍銜、軍階最高的國民黨軍將領。那麼,他到底是誰,為何被處死,還有他到底冤不冤枉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事情的來龍去脈。

他就是韓復榘,他也曾是一員猛將,曾為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在北伐戰爭期間,他是率軍第一個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將領,有“飛將軍”之稱。中原大戰的時候,他脫離馮玉祥投靠了蔣介石,後來他成了山東省主席,一邊整頓吏治,發展經濟、教育、文化以及農村建設等事業,一邊對抗蔣介石的中央政府,當時的山東處於半獨立狀態,他儼然成了“山東王”。

我們不得不承認韓復榘也曾經抗過日,絕非是個孬種,只是他在民族大義面前,有太多的小九九了。1937年,韓復榘斷然拒絕了日本人的“華北五省自治”計劃。在全面抗戰爆發後,韓復榘也曾親自在第一線指揮,進行了夜襲桑園車站、血戰德州、堅守臨邑、濟陽遭遇戰、徒駭河之戰、濟南戰役、夜襲大汶口等戰役。因此,韓復榘的部隊也是損失較大,光德州血戰他的三個師就損失過半。後來,再加上蔣介石調走了許諾給支援他的中央重炮旅,導致戰場形勢惡化,最後韓復榘為了保存實力,擅自撤離山東戰場,棄守了黃河防線,致使日軍長驅直入。



1938年1月11日,蔣介石以在開封開會為名將韓復榘誘捕。1938年1月19日,國民黨組成高等軍法會審,宣佈了韓復榘“違抗命令,擅自撤退”等十大罪名,並且革除了他的所有職位。而在1月24日,他就被軍統特務秘密處決。那麼,這個韓復榘到底冤不冤枉呢?



說實話,韓復榘作為軍人不戰而退,該死。但是蔣介石在這件事情上也不地道,也有自己的小九九。首先是蔣介石一邊下令韓復榘堅守濟南,另一邊卻出爾反爾將承諾支援韓復榘的重炮旅給調走了,這也太不地道了,簡直就是在釜底抽薪,難免不讓韓復榘懷疑老蔣在藉機消滅異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老蔣是在逼韓復榘撤退。二是厚此薄彼,1944年的豫湘桂戰役,湯恩伯的部隊潰敗,38座城池被敵攻陷,損兵20多萬,事後,蔣介石也就給了一個撤職留任,後來更是不了了之了。而韓復榘直接就是槍斃,有對比才有傷害呀!

總之,韓復榘之所以被介石槍斃,“違抗命令,擅自撤退”只是藉口,而一韓復榘直跟蔣介石不對付,企圖聯合四川的劉湘反蔣,這才是蔣介石非要槍斃他的主要原因。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抗戰全面爆發後,韓復榘為了保存實力,放棄了泰安、兗州、濟南等地,而且不服從戰區長官的命令,擅自從河南境內撤退,導致日軍長驅直入山東。

韓復榘丟失了濟南,蔣介石命令戴笠將其誘去河南開封,在開封的軍事會議上,以丟失濟南為由將韓槍斃。


韓復榘以丟失濟南罪被槍斃,這是韓被槍斃的直接原因,蔣介石也起到了殺雞儆猴的目的。但是蔣介石為什麼偏偏對韓痛下殺手呢?這裡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蔣介石早已將四川作為抗戰的大後方,但是四川是四川王劉湘的地盤,怎麼能拱手相讓於蔣介石。韓復榘和劉湘有過密謀,即韓將部隊以保川抗戰的名義退如川鄂邊地區,然後與劉湘的部隊共同阻止中央軍和其他地方部隊入川。

正是基於這個最根本的原因,才使蔣介石要槍斃韓復榘。


歷史軍魂


小六子退出東北韓復榘退出山東,同樣是退出,但是結局卻大大的不同。


韓復榘被凱申公誘捕槍斃,小六子卻還能去西北,即使後來犯了綁架領袖這種大罪依舊能保住性命,長命101歲,韓復榘則因為不抵抗的罪名被殺害,他真的是因為不抵抗被殺的嗎?


肯定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他不是蔣公的嫡系,而且還屢次頂撞蔣公,最終招致了殺身之禍。

據說在開封會議期間,劉峙陪同韓復榘會見蔣公,蔣質問他:


我問韓主席,你不發一槍,從黃河北岸,一再向後撤退,繼而放棄濟南、泰安,使後方動搖,這個責任,應當是你負擔!


韓復榘怎麼回答呢,沒有道歉沒有請罪,而是一句話頂了老蔣的肺,他說:


山東丟失是我應負的責任,南京丟失是誰負的責任呢?


其實這已經不是韓復榘還第一次頂撞上峰了,據說韓復榘在泰安時,李宗仁曾經給他拍電報,要他據守泰安,伺機反攻濟南。


韓復榘咋回的:南京已失,何守泰安。


失南京的那人豈是你能罵的得?李宗仁把韓復榘的電報呈送給常凱申,他肯定氣的暴跳,大罵幾句:娘希匹。


在職場上,罵老闆蠢大約就是最快的取死之道,你越是想護住自己的利益,越是要抱緊老闆的大腿。


但是韓復榘反其道而行之,也是因為此前吃過蔣公的虧,心中有氣。

韓復榘這人粗通文墨,頭腦不難用,覺察出凱申公想借著日本人來消耗他的力量,所以他選擇為了保存實力,放棄抵抗。


此前他也曾和日本人打過幾仗,德州血戰他損失了近兩個師,委員長不但沒有給他補給,還把他的炮兵部隊給借走了。


後來老蔣答應給他的中央軍重炮旅,也藉故給了自己的嫡系湯恩伯。


面對著日本這頭虎和身後委員長這條狼,韓復榘權衡再三,大約最後選擇先搞定那匹狼吧,不然自己真的會死無葬身之地。


其實作為非校長嫡系的強大力量,各地的軍閥無時無刻不在害怕被校長當炮灰,而凱申公也無時無刻不想著怎麼把這些不斷崛起的川軍,西北軍,東北軍分化瓦解,最好能像段譽的北冥神功一樣,把這些力量化為己用。


所以即使韓復榘再次血戰,依舊沒法避免被委員長坑的下場,看看後來的川軍出川抗日被委員長花式坑就可以預見,韓復榘即使不死,下場大約也不過如是。

凱申公下決心除去韓復榘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也是和川軍有關,劉湘出川時,結果胃潰瘍發作住進了醫院,戴笠密令劉湘的手下範哈兒監視劉湘,範哈兒偶然發現了劉湘和韓復榘的來往密電,在密電中這倆人商量著一件大事,倒蔣。


不抵抗和反蔣,這兩件事放到了委員長面前,委員長對韓復榘起了殺心。他拿起電話,親切的給韓復榘打了一通電話:


我決定召集團長以上軍官在開封開個會,請向方兄務必到開封見面。


這簡直是一通死亡電話,韓復榘覺得開封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不會出啥亂子,於是樂呵呵的來參加會議了。


孔子曾經曰過: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重視教育的韓復榘肯定沒有聽過這幾句話,即使聽過,這麼文縐縐的言辭他大約也沒有耐心去了解什麼意思。但是在開封設鴻門宴的蔣公這深諳這幾句話的神妙。


看來多讀書還是有好處的。


在韓復榘被槍斃前四天,劉湘將軍在漢口去世,臨死前留下遺囑:


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對弈劉湘的突然離世,有各種猜測,有人說是病死的,有人說是被毒死的,還有一種說法是,聽說韓復榘被逮捕,劉湘給嚇死了。


韓復榘不放一槍,棄守黃河泰山天險轉身就跑,其行為死不足惜,但是他到底是因為啥死的,這事兒,其實挺值得玩味的。


====================


文:薛白袍



薛白袍


韓復渠從一個小兵到將軍,最後乃至成為一方諸侯“山東王”,這和他努力分不開的。他從19歲闖關東自謀生路,後投軍馮玉祥,由於作戰勇猛被馮賞識,之後成為了馮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由此說,馮玉祥對韓復渠有知遇之恩。

但是,在亂世民國,“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1928年,韓復渠和馮玉祥產生了矛盾,據說馮玉祥打了韓復渠一耳光,當時韓復渠是河南省主席,韓在眾人面前有點掛不住臉,所以帶著手下棄馮投靠了蔣介石。



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蔣介石任命韓復渠為第三路軍總指揮。開赴山東,同時任命他為山東省主席,韓復渠開始了對山東長達八年的統治。

蔣介石對韓復渠在山東“割據”很忌憚,害怕尾大不掉,於是在財政上限制他,不給他撥款。韓復渠以牙懷牙,打擊和排擠蔣介石的親信,蔣、韓之間的關係產生裂痕。

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逼蔣抗日時。韓復渠率先通電支持二人做法。無疑使蔣、韓的矛盾進一步升級。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韓復渠奉蔣之命指揮山東軍事,剛開始韓確實奮力抵抗日軍的進攻,但國軍裝備,兵員素質比日本軍隊懸殊太大,韓復渠部隊損失嚴重。加之蔣介石把韓的炮兵調走配備給了蔣的嫡系部隊。韓復渠心想這是老蔣公報私仇,借刀殺人。於是韓復渠為了保存實力,不戰而放棄省會濟南,同時下令焚燬省政府、進德會等,名曰“焦土抗戰”,實施堅壁清野。

當日軍進入山東地界時,李宗仁電令韓復渠要憑藉泰山屏障,死守泰安,韓復榘回電:“南京不守,何守泰安。”李宗仁大怒,將韓電轉給蔣介石,指韓復榘不聽指揮,蔣閱後極為憤怒。

韓復渠有自己的打算,他不戰而退,主動放棄黃河泰山天險,是為了保存嫡系部隊的實力。本來預計可守數週的黃河防線,被韓復渠幾日就棄守了。這讓蔣介石大怒。另據情報透露,韓復渠同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湘秘密聯絡,企圖共同發動反蔣運動。韓復榘的這些行為使蔣介石下定剷除他的決心。(韓復渠不顧民族大義,該殺)



1938年1月11日,蔣介石在河南省政府召開高級將領機密軍事會議,韓復渠也在應邀之列,韓到了會議室,隨即被蔣的特務拿下。

1938年1月19日,國民黨組成高等軍法庭,何應欽任審判長,鹿鍾麟、何成任審判長官,賈煥臣任軍法官。然而,在審訊中,韓復榘拒不認罪,只昂著頭微笑,一句也不答覆,也不請求寬恕。不過零口供並不妨礙判他有罪。

1938年1月24日,韓復渠被軍統特務槍殺在武昌市平閱路33號內院一座小樓上。後韓的部下埋葬了韓復渠。


秉燭讀春秋


韓復榘被國民政府軍事法庭判處死刑,主要原因如下:1,公然挑戰蔣介石權威,拒絕執行蔣介石作戰命令。2,公然在山東放棄抵抗日軍,3,和蔣介石之間個人恩怨,如西安事變中韓復渠公開聲明支持張學良等。蔣介石處決韓復渠意義如下:1,樹立國民政府中央的威信,在軍令上有著積極的意義,2,嚴肅作戰紀律,在抗日正面戰場上再也沒有大規模放棄抵抗,3,對整個抗日戰爭勝利產生積極影響。


野沒


1938年1月24日,在軍法會審後,韓復榘以“違抗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被槍決於武漢。蔣介石為何要殺他,僅僅為了倆人之間恩怨情仇,還是另有深意呢?今天洛水清風將為你一一刨析。



韓復榘,國民黨高級將領,今河北霸州人,出身於書香世家,19歲時離家闖關東自謀生路,後投奔馮玉祥麾下,以擅長作戰兼通文墨受到馮玉祥器重,仕途由此一帆風順,成為馮玉祥的13太保之一。北伐戰爭時期,率軍第一個攻到北京城下,時人稱“飛將軍”。

在蔣、馮、閻中原大戰前夕,韓復榘與石友三臨陣倒戈,投靠蔣介石門下。是馮、閻聯軍不戰自敗,馮玉祥的西北軍從此走上沒落之路。

韓復榘投靠蔣介石几個月後,才知道蔣介石承諾的財政支持都是空頭支票。所以,他在主政山東後,積極排擠蔣介石在山東的勢力,甚至截留地方稅收,來充作軍餉。這是他與蔣介石矛盾的開始,也是地方軍閥與民國中央政府的分庭抗禮。

韓復榘在山東當了8年的土皇帝,是一個譭譽參半的人物,一方面他殘酷的進行了所謂的“剿匪、清鄉”,殺害大批的共產黨員與無辜群眾,另一方面他澄清吏治,鐵腕禁菸,大力發展山東教育事業,建設模範鄉村,做了不少有益於百姓的好事。西安事變後,他通電支持張、楊逼蔣抗日,這也直接加深了他與蔣介石之間的矛盾。1937年,他拒絕了日本人“華北五省自治的計劃”,由此看出,在牽扯到民族大義的問題上,韓復榘還算有骨氣的。



抗戰爆發後,韓復榘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負責指揮山東軍事,承擔黃河防務。不得不說,戰爭剛開始時,韓復榘盡了一箇中國軍人應該盡的職責。他親赴抗日前線指揮,進行了夜襲桑園車站、血戰德州、堅守臨沂、夜襲大汶口等戰役,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自己也是損兵折將,韓復榘如此打下去,真的能成為名垂青史的抗日英雄。

可在這關鍵的時候,韓復榘退縮了。置國家存亡於不顧,採取保存實力,消極避戰的策略,不放一槍一炮放棄泰安,造成京浦線徐州以北空虛,若非川軍122師死守藤縣,師長王銘章壯烈殉國 ,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捷”很可能因此毀於一旦。當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質問韓復榘為何放棄泰安,韓復榘竟理直氣壯回電:南京已失,何況泰安!這明顯是強詞奪理,淞滬會戰,國軍精銳損失慘重,南京淪陷只是早晚之事。韓復榘言外之意是:蔣介石把南京都丟了,我丟了泰安又有啥了不起的。李宗仁也拿韓復榘沒辦法,只好告到蔣介石那裡。大敵當前,臨陣退縮,放在任何時候,都是死罪一條,此時的蔣介石對韓復榘已起了殺心。

再後來,韓復榘不顧蔣介石的三令五申,擅自放棄濟南,放棄整個山東,把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的山東拱手讓給日本人。自己則帶領嫡系部隊躲到河南漯河,還秘密與劉湘等人聯合倒蔣,在民族存亡關頭,韓復榘竟熱衷於窩裡鬥,其心可誅、其人可殺。

1938年1月11日,韓復榘被蔣介石邀至開封參加北方高級將領會議。其親信力勸其莫赴鴻門宴,韓復榘自以為蔣介石不敢把他怎麼樣,因為他丟了山東,蔣介石丟了南京,孰輕孰重,自有公論!

韓復榘在參加會議的當天,就被逮捕,後押至武漢槍斃。韓復榘是抗戰中處決職位最高的國民黨將領,這裡面有他和蔣介石之間的個人恩怨,但更多是他不戰而退,咎由自取。不殺,不足以告慰在徐州會戰中為國捐軀的英靈,不殺,何以面對在日軍鐵蹄下痛苦掙扎的山東父老,不殺,如何樹立戰時的軍威、國威!不殺消極避戰之風會因此彌散開來!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手裡沒錢沒兵沒將,撐破天算一個小土豪,擱全國範圍根本排不上號,加上抗戰大局必須要殺個位置夠高的人以表明抗戰決心,所以他就悲劇了!

張學良不成,東北軍虎倒架子還在,又是蔣介石的把兄弟,全國副總司令,影響太大,肯定不能死。

太小的一個軍長師長有撐不了場面,數來數去,也就韓復渠最合適。老蔣當時估計有句心裡話“韓兄,借你人頭一用!汝妻女我照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