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踞南亞的印度,為何難以成為一個世界性強國?

車德莉


說印度難以成為世界大國,是不準確的。如今的新興大國之中,最有機會成為世界大國的,印度就是其中之一。

在當下的國際中,但凡國際大事,總少不了印度的參與。印度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地區大國之一,在國際上積累的聲望也越來越高。印度現在的國際地位,也差不多是其自近代以來最高的時候。且其發展態勢,也被世界各國普遍看好。

其實,早在印度脫離英國之初,印度即已經獲得了較高的國際地位。當時的印度,是反對殖民體系、獲取民族解放的領袖型國家之一,在國際上有非常高的威望,影響力也不亞於當時世界上的主要大國。

值得一提的是,二戰以後聲勢浩大的不結盟運動,印度就是領導國家之一,印度也通過不結盟運動,成為美國蘇聯以外,第三方勢力的領袖,一時風光無限。

冷戰結束以後,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和平與發展成為國際的主要趨勢。在這個階段,印度也迎來了史上最快的發展時期。通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印度在各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在經濟領域,印度已經比肩英國,並且在30年內有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經濟大國的趨勢;在科研領域,印度也在大力跟進,部分方面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的地步;而在軍事領域,印度已經成為公認的安理會五常以外,武力最強大的國家;在航空領域,印度也成為世界上少數可以問鼎太空的國家。而這些,都是現在的大國應具當備的必要因素。

可以看見的是,儘管印度國內還有諸多的問題,各種矛盾還普遍存在,但現在的印度也的確處於其歷史上最穩定繁榮的時候。且以印度國土之廣,人口之眾,在現在這種發展趨勢之下,印度成為世界的主要強國,欠缺的只是時間而已。


蘇綻


印度的有利條件咱就不說了,只說下印度沒有成為一個世界強國的不利條件,銘蘇先生認為主要以下三點因素:

第一、印巴長期的軍事對抗,牽制了印度很多發展精力。

印巴因為克什米爾問題從1948年開始就發生了數次戰爭,雙方長期的軍事對抗,不但造成地區的緊張局勢,當時也消耗了兩國大量的資源,這其中就包括經濟資源、人力資源、軍事資源。為此,兩國都需要保持較大規模的軍隊,印度這些年大量採購先進武器,當然印度有做大國的野心,需要提高自身的軍事裝備水平,但無疑印巴衝突成為牽制印度發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印度經濟發展水平低,工業製造能力不強,難以成為世界強國。

印度現在經濟發展素質雖然超過我們,但是印度整體的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高,國家基礎設施落後,工業製造能力不強,就連國防需要的各種軍事裝備都需要進口,比如艦船、核潛艇、反導系統、各種戰機等,所以也經常被俄羅斯敲竹槓,但是沒辦法,印度需要這些裝備。我們在市場上也很少看到印度的商品,這充分說明印度的工業製造能力還不強。一個工業製造能力弱的國家,很難成為世界性強國,做個區域性大國還是可以的。

第三、國內高度分裂,凝聚力不強,難以形成強大的聚合力。

印度現在雖然名義上是統一的,但是當初印度之所以成為一個國家,是繼承了英屬印度的殖民遺產,不然單靠印度人自己,估計現在可能都不會統一。印度各個邦,各個地區,在英屬印度時期還是王國、邦國之類的存在,後來雖然成為一個國家,但是內部整合性比較小,各地各自為政的很多,並且很多邦還有自己的地方民族武裝。比如印度南部泰米爾人武裝,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曼尼普爾邦等地都有地方武裝。

國家內部由於不能高度整合,導致不管是經濟發展,還是國家團結上都存在問題。印度內部這種分裂的因素,使印度的民族凝聚力和國家凝聚力不強,難以形成強大的聚合力,使印度成為一個世界性強國。


銘蘇先生


印度有成為世界性大國的條件,首先有足夠多的人口,有298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並且這些國土特別肥沃,雨水充沛極易發展農業。又緊鄰戰略價值極高的印度洋,印度洋是東亞通向中東和歐洲的主要海上航通。雖然印度具備了這些條件,但又因為其自身有諸多不可調和的問題,短期內不可能成為世界性大國。


印度如果想成為世界性大國,必須處理好以下問題,並且這還是先決條件。

①在南亞印度有一個等量級的戰略對手巴基斯坦,印巴兩國在克什米爾問題上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要想成為一個世界性大國,印度在沒有解決好身邊問題的情況下,是沒有多餘的力量輻射到世界各地。

②印度雖然是人口大國,有近13億的國民,但是這些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要想發展工業成為一個合格的產業工人很難。印度看似有人口紅利,但是這種低素質的人口紅利,到最後會成為印度的一種負擔,會拖垮薄弱的印度經濟。印度真正素質高的人口,都是高種性人口,但這種人口占印度總人口比例極地。低素質人口過多,會制約印度發展。


③印度的工業體系發展不全面,重工業製造業不發達,大家可以感覺一下,印度在世界上工業製品特別有名的品牌比如,汽車,輪船,高鐵,家電,電子產品等等都應該沒有吧。正因為印度工業體系的不全面,自己的飛機造不起來,航母一造二三十年,這樣的工業基礎是不可能成為世界性大國的。

④政治制度,印度雖然號稱人口第一民主國家,但印度是個沒有完成工業化的民主國家。你沒完成工業化,你就民主了,那你怎麼協調全國性的工業發展。很明顯印度工業發展的不全面,是印度各個邦沒有工業統一規劃造成的,因為印度地方政府權力過大。西方國家用殖民完成工業化,印度是沒有這個機會了。





以印度的體量,在南亞成為地區性大國,那絕對沒有問題。

如果,印度想成為世界性大國,就現在這個爛攤子,估計沒有個一二百年認認真真的收拾,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李硌硯



脫胎於殖民地的印度缺乏成為一個世界強國的內部基礎。在現代印度的版圖內歷史上就沒有一個統一的中央政權,正是英國將印度的不同土邦捏合在一起才有了印度。沒有大英帝國,可能就沒有現代的印度這個國家。如果環顧全球,近代以來的世界強國現代即使不是世界強國也仍然是地區強國,而至今沒有一個殖民地國家能夠成為世界強國的先例。殖民地的後遺症印度一直沒有能夠處理好,

眾邦林立的一盤散沙、種姓制度的族群割裂等許多問題都沒有解決。別的不說,光是印度國內大大小小的幾十支分裂主義武裝他都搞不定,這個國家治理能力的低下就可見一斑。一個連廁所都修不好的國家靠什麼成為世界強國?


印度在南亞只是一個村霸,現在連南亞霸主的地位都已經動搖。在南亞次大陸上,

巴基斯坦是它的宿敵,雙方國家利益的根本性衝突在印巴分治時就已經在克什米爾埋下了誘因,巴基斯坦雖然國內不如印度,但自己是個核國家而且背後有個真正世界強國的支持,印度奈何不得。阿富汗更是印度鞭長莫及的地方,英國、蘇聯和美國三個世界強國都受挫的地方,印度敢動的話只會被打得滿地找牙。斯里蘭卡、孟加拉這些國家雖然以前懾於印度的壓力而不得不當作小弟,但現在早已離心離德,畢竟如果做小弟還是跟著一個實力強的老大比較安全。說尼泊爾和不丹這些國家,印度當太上皇的日子已經進入了倒計時,因為現在和吞併錫金的時代不同了。


看過《大國崛起》後,我認為成為世界強國需要三個要素:一是內政清明,國家有凝聚力。二是有制度創新。三是在戰爭中打贏另一個世界強國。而印度現在顯然還不具備,既沒有成為一個世界大國的硬實力,也沒有成為一個世界大國的軟實力。真正的幾個世界強國正在激烈的較量過程中沒空去搭理他,一旦江湖一統,印度只不過是一個待宰的肥羊而已。


雲霄飛翼


印度,全稱是印度共和國,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同中國,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緬甸為鄰。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 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位居七位。人口13億。世界第二位。應該說印度最大的希望就是成為世界性強國,但只能說,印度你高興就好,想想就好。

印度幾乎和中國同時建國,開國總理尼赫魯,公開宣稱,印度要麼做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默默無聞,做二流國家不是印度的角色。從1947建國到現在年到2017年,獨立後的印度應該說在世界級大國裡有了一席之地,並且逐步提高,在周邊小國中確立了自己的勢力範圍。那麼印度又如能夠在此基礎上成為有聲有色大國呢?人口,能源,軍事,經濟,土地?必須說,就地緣地理來說,印度比東方大國強許多,周邊國家既少且弱,不過是孟加拉國、尼泊爾、緬甸,巴基斯坦這樣的小國

,而東方大國則有日本,俄羅斯。兩個世界級大國。

都說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但今天的印度人和古印度沒有任何關係,今天的印度人不過是寄居在這個南亞次大陸租客而已,用丘吉爾的話說,印度不過是個地理名詞。提及現在的印度。我們都會說個國家內部的混亂,地方邦和中央政府的高度對立,15種官方語言,種姓制度、國防工業水平的低下,可是,就在種情況下,印度卻得到歐美國家和俄羅斯的共同青睞,國家外交和安全戰略卻能保持其獨特的連續性,可見卻有過人之處、無論歐美還是俄羅斯都對印度不設禁。只有有錢啥都能買,印度何以如此受歡迎,是人傻錢多,還是“民主與自由”。

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無論歐美還是俄羅斯都認為印度永遠無法強大,換言之,即便強大,也威脅不到他們。他們從心理上就沒有正視過印度。在47年印度已經在政治上成為一個主權實體,不過其內部依然四分五裂,國家是拼湊起來的,各邦之間向心力不強。各邦在內政上擁有極大的自主權。無法產生集權效應。南亞次大陸基本上被印度單獨佔據。使得印度有一個安逸封閉的地緣環境。(不像東方大國;陸路邊境都有強國)。幾乎沒有沒有外來威脅。

而且印度土地肥沃,糧食完全可以自給,在國民性格上造成了印度人 的慵懶,散漫。被國際社會所詬病的種姓制度,雖然印度多次加以教育,但收效甚微,為了讓低種姓安於貧賤,印度高種姓鼓吹“今生受苦、來世就可享福”的印度教義,消除低種姓的反抗意識,讓他們在精神上徹底奴化。從某一方面來說,宗教成為印度低姓種族的精神鴉片。


印度現在的GDP已經超過他當年的宗主國英國,但已經是印度的極限了,印度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天然的無語言障礙,而且印度以精英教育為主,但似乎不介意他36%的國家文盲率,精英階層也是能人輩出,但問題是,印度缺乏大國的文化底蘊。沒有國家主義傳統,印度沒有中央集權主義傳統。也無法產生強有力的領導者,至少到現在為印度沒有出現一位世界級政治家,也沒有自我修復失誤的能力和傳統、在經濟方面沒有重工業,國防產業幾乎是空白。這樣的國家又如何成為世界級大國。只能說,有潛力成為世界級大國、但也僅此而已,但如何把潛力轉化為動力 和能力卻未必。最關鍵的是,印度地緣劣勢就是印巴分治!印巴分治是英國人給印度下的套。使印度永遠的失去了完整佔領南亞次大陸這個時機,讓印度的發展潛力天生打上了折扣。布熱津斯基有一句名言:當今世界,乃至未來的世界,只要北京和莫斯科腦袋感冒,華盛頓保持冷靜就可以。一等船艙最多隻能有三張船票,沒有其他國家的位置。可見印度沒有資格。


領土廣漠。戰略縱深大,豐富的資源,影響深遠的文明,政治體制健全,工業門類齊全,科技發展可以,強大軍事實力。我們可以仔細觀察一下,印度具備幾個。除了頭三個具備之外,其他基本都有欠缺、以後數十年的世界,中美兩國在綜合實力上必將遙遙領先於世界各國,中美以外,俄羅斯將逐步衰退,但印度是否會將會脫穎而出。我們將拭目以待。但成為世界大國可能性真的很低。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怎樣才能算是世界性強國呢?印度的國土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是全世界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的世界國土面積第七大國。截至去年印度的人口達到13.39億,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國,預計在2020年有可能超過中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數據:印度以2250990百萬美元的GDP總量在世界各國中排名第七,僅次於美、中、日、德、英、法。印度陸、海、空三軍總兵力為127萬,居世界第四位:其中陸軍103.5萬,海軍7萬,空軍17萬,另有50多萬預備役軍人和100多萬準軍事部隊。印度是全世界九大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一,也是全世界為數不多的擁有航母的國家之一。2014年9月24日印度曼加里安號進入火星軌道,成為繼美國、俄羅斯、歐盟之後第四個成功進行火星探測的國家,也開創了亞洲國家探測火星的記錄。印度於1988年發射了第一顆遙感衛星,而我國直到1999年才發射第一顆傳輸型遙感衛星。印度號稱lT人才的硅谷——美國的百事可樂、可口可樂、通用電氣、捷運公司甚至五角大樓都採用印度軟件。在電影產業上印度的寶萊塢電影近年來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直追好萊塢。印度自稱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和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還曾一度自稱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

在南亞和印度洋地區印度是絕對的區域霸主:南亞地區一共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七個國家,曾經還有一個錫金已被印度合併。在南亞這一系列國家中除了巴基斯坦一直以來和印度的關係較為尖銳之外,其他國家或多或少都受到印度不同程度的控制。這首先是因為巨大的實力懸殊——在南亞印度一國的體量就佔據七成左右,即使是相對較大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面積和人口也只及印度的零頭而已,更不用說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了。偏偏南亞地區又是一個相對較為封閉的地理區間:北方有喜馬拉雅山脈的阻隔,西部是興都庫什山脈,東部是阿拉乾山脈,只有南部的印度洋是這裡通往其他地區的便捷通道,然而印度洋周邊缺乏足以與印度匹敵的大國,因此對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等國而言指望引入區域外大國的勢力制衡印度也是較為困難的。事實上印度這種南亞區域霸主的地位在殖民地時期就已初露端倪——印度周邊的幾個小國基本上也都是昔日的英屬殖民地:孟加拉國本就出自英屬印度,而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在歷史上也和英屬印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領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獨立後的印度憑藉自己在南亞無人匹敵的實力以及相對封閉的地緣環境對周邊國家形成了壓倒性優勢:1971年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戰爭攻佔東巴基斯坦,隨後在這裡建立了獨立的孟加拉國。1975年印度出兵佔領了喜馬拉雅山麓的錫金,隨後將其變成印度的錫金邦。尼泊爾、斯里蘭卡、馬爾代夫新領導人上任首站必須是印度,不丹甚至在外交和軍事上都要由印度“指導”。

很顯然印度在當今國際上算得上是一個大國,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印度這個所謂的大國其實是一個嚴重失衡的大國:一方面這是全世界GDP總量發展迅猛的國家;另一方面也幾乎是全世界貧困人口最多的國家。與此同時這個國家還飽受種姓制、女權問題和宗教衝突的困擾。具體而言有如下因素阻礙印度綜合國力的進一步提升:

和巴基斯坦長期的軍事對抗牽制了印度很多發展精力:自1948年起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後爆發過三次戰爭,事實上迄今為止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只是停火,並沒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和平,嚴格意義上印巴之間就國際法層面仍處於戰爭狀態,實際上印巴之間也不時會發生軍事衝突。印度政府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低效;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的行政效率遠遠高於印度,所以即使在國力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巴基斯坦也可以憑藉相對的高效率優先發展國防軍工事業。事實也的確如此——儘管巴基斯坦比印度小很多,但也成功研製了自己的核武器,成為南亞地區足以和印度抗衡的核大國,即使在常規武器方面儘管印度具有海、空軍優勢,但在陸軍的日常訓練和戰鬥力上巴基斯坦完全不輸印度。巴基斯坦從1962年就開始與中國進行了密切的軍事合作,同時巴基斯坦還是美國的的重要盟友——尤其是在“9·11”事件後美國的反恐戰爭巴基斯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巴基斯坦的存在使印度完全獨霸南亞印度洋地區的野心受到遏制。

種姓制的困擾:印度的種姓制將人按不同的種姓進行高低等級的劃分。低種姓的人從一出生就受到各種不公平的對待:他們不能享受和高種姓人群一樣的教育,因此從一開始就輸在了人生起跑線上。他們只能從事較為繁重的體力活,無論如何辛苦勞作也無法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他們不被允許和高種姓的人同桌進餐、結伴出行,更遑論通婚,他們受到種種歧視和白眼。這限制了他們對生活的激情,逐漸成為缺乏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人群。儘管印度有十億以上的人口,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然而有相當規模的人口屬於絕對赤貧的文盲或半文盲,又怎麼可能帶來人口紅利優勢呢?在種姓制的束縛下人們尊重的並不是為國家做出傑出貢獻的知識階層,而是生來就居於高種姓的人士——印度的憲法之父和新佛教運動的發起者比姆拉奧·拉姆吉·安貝德卡爾誕生在一個達利特人家庭。所謂達利特人是指在印度的種姓制度下被排除在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大種姓之外的被稱為”不可接觸者“的賤民,是印度社會地位最為卑賤的社會階層,然而安貝德卡爾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學位的達利特人。當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雙料博士學位的安貝德卡爾回到印度後所感受到了卻依然只有歧視,他發現:在印度達利特人不能自由選擇職業和自由戀愛,他們不能和高種姓的人待在同一間房子,甚至不能踩到高種姓人的影子,因為那會玷汙高貴者的純潔。低種姓的人無法接受和高種姓人一樣的教育,貧窮限制了他們的思維,他們不得不終日為生活四處奔波,這些人難以為印度的發展做出貢獻。

民主的異化:印度自稱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然而印度的民主是一種異化的民主——印度的國家權力既沒掌握住中央政府手裡,也沒掌握在基層選民的手裡,而是掌握在地方主義勢力的手裡。這些勢力往往為了本地區的利益而阻撓中央的政策,彼此之間互相推諉扯皮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印度《商業週刊》的記者曼吉特在造訪中國的上海後曾有如下描述:“上海橫跨了黃浦江,宛如鳥的翅膀上的閃亮羽毛。在我所住的美麗街道前國際會議中心屹立著,還有原來的殖民者的建築,閃閃的玻璃,還有花崗岩的塔立在遠處。想象一下紐約、巴黎、新加坡合在一起是什麼景象,上海比這個還漂亮。這是我最持久的印象——這個國家正在騰飛。你不看到這些不會認為21世紀屬於中國”。而當他在印度國內採訪時看到了與上海完全不一樣的情況:孟買政府打算在孟買的派達路盡頭修建新路,當地居民嚎啕大哭著抗議這一計劃,因為他們認為新路會汙染他們的生活環境,於是這個計劃不得不暫停。曼吉特總結道:“這就是本質的區別——上海與孟買之間或者說中國與印度之間一個在高效地制定政策並付諸實施;另一個在各種抗議聲浪和推諉扯皮中得過且過。這時印度的民主基礎反而成為對國家建設不利之痛。儘管印度在形式上看起來是如此樂意傾聽並尊重民意,卻沒賦予公民受教育的權利、飲用純淨水的權利、享受住房的權利”。正是在這種異化的民主制度下導致印度政府在世界範圍內出名的低效。

貧富分化造成的國內矛盾:印度經濟的命脈幾乎完全被塔塔、阿班尼、米塔爾、博拉四大家族所壟斷。在印度1%最富的人擁有印度全國財富的一半以上,5%最富的印度人擁有全國財富的68.6%,10%最富的人擁有全國財富的76.3%。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全世界貧困人口的1/3來自印度,超過8億人每天生活費還不到2美元,這一數字佔印度總人口的75%以上。印度的貧民窟人口達到了1.7億,其中孟買最多,為1100萬,佔到該城市總人口的2/3。印度正被巨大的貧富落差撕裂為兩個國家:一個是由政府官僚、商業世家、寶萊塢電影明星組成的在國際舞臺上賺足了眼球的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印度,一個是由貧民窟中走出的人士所組成的印度,而在後者的生活中強姦、吸毒、偷盜等惡行似乎一直如影隨形。據《印度斯坦時報》報道:印度18歲以下人口有4.47億人,佔總人口的43%,其中約40%的兒童遭受著貧窮、缺乏教育、營養不良,甚至被邊緣化。

國內地區文化宗教差異巨大:歷史上印度次大陸人種雜亂、民族眾多、語言各異:先是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征服了當地土生土長的達羅毗荼人,後來信仰伊斯蘭教的突厥-蒙古人又征服了雅利安人,再後來大英帝國又在這塊土地上建立起殖民統治。至今印度盧比上還印著二十多種官方承認的各地區語言,這其中包括梵語、巴利語、孟加拉語、泰米爾語等等。在孟買以南的農村地區基本生活的都是印度次大陸的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而作為印度主體民族的印度斯坦族其實是雅利安人的後裔(他們佔印度總人口的46.3%左右),南部居民幾乎都不會使用印度斯坦族的印地語。和印度的語言體系一樣複雜的是印度的宗教體系:印度人口的82%左右信奉印度教,12%左右信奉伊斯蘭教。此外還有基督教徒占人口的2.32%;錫克教徒佔1 .99%;佛教徒佔0.77%;耆那教徒佔0.41%,其他宗教如拜火教、猶太教的信仰者約佔0.43% 。印度國內複雜的民族、語言、宗教體系加上種姓制和貧富分化導致的巨大國內矛盾使印度其實一直潛伏著分裂解體的危險種子。

女性地位低下:在2017年《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連續兩部印度電影在全球掀起票房高潮,與此同時我們也不難從中看出印度女性的地位之低下。而在現實中印度甚至被冠以“強姦之國”的名號,在印度虐待女童並不是稀奇事,甚至有的女嬰會像《神秘巨星》的女主角一樣險些在胎兒時期就被剝奪了出生的權利。高種姓的印度男人會明碼標價要求女方支付嫁妝,否則女方一嫁過去就會遭受虐待毒打,這種現象已發展到觸目驚心的地步——根據印度官方的統計數字:每四小時就有一名印度婦女因無法支付高額嫁妝而自殺;而低種姓男性群體則湧現出大量光棍,或許這也是印度強姦頻發的原因之一吧。當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女性都和男性一樣主動參與社會競爭賺錢養家時印度女性仍過著相夫教子的傳統生活,這意味著佔印度人口一半左右的女性人口幾乎不能直接為印度的國家發展和社會財富的積累做出任何貢獻。

公民教育權的缺失:印度是一個實行免費教育的國家,然而印度卻擁有全世界數量最多的失學兒童,印度成年人的文盲率佔全世界的37%,是世界上文盲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主要是因為印度幾乎將所有精力用於發展高等教育,而忽視了基礎教育的發展——印度的七大理工學院在世界上是和美國麻省理工學員齊名的高校,它們每年都能培養數以萬計的工程師,向全世界貢獻著印度人的聰明才智。印度的高等教育之發達甚至令我國高校羨慕不已,我們應當承認在高等教育方面印度有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地方,但殊不知當我們在羨慕印度的高等教育時印度人卻在羨慕我們的基礎教育:和印度發達的高等教育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印度小學高達31%的平均輟學率。對低種姓兒童和女童而言:失學現象就更加嚴重,直到1950年時任司法部長的安貝德卡爾才創辦了印度第一家為達利特人提供教育的學校——彌蘭陀學院,這所學校在後來的印度歷史上為數十萬低種姓者提供了受教育的機會。1933年出生於印度孟加拉灣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對此是這樣評價的:“在一個經常伴隨書面媒體而相互作用的社會識字是自我保護的基本工具。一個不識字的人無法在法庭上保護自己、獲得銀行貸款、執行繼承權、利用新技術、爭取穩定的工作、搭乘正確的公共汽車、參加政治活動等等,總之識字才能成功參與現代經濟與社會的各種活動。如果一個國家超過半數的人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那麼經濟越發展他們越會感覺被社會所拋棄。解決貧困、實現社會公平公正的關鍵是要給每個人提供一個平等的起點,而基礎教育恰恰是提供這一起點的關鍵。當我們豔羨那些高校出身的積極人才時更要關注那些遊蕩在鄉間的輟學兒童”。印度發達的高等教育和破敗的基礎教育分別構成了印度教育的功與過,正如擁有世界第二大耕地面積的印度卻需要從國外進口600多萬噸糧食,即使如此印度仍有40%的兒童存在營養不良的問題,每年有二百五十萬兒童因飢餓導致的各種疾病而死亡。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只能說到目前為止,印度還不是一個世界性的強國,而只是一個印度次大陸上有爭議的霸主。

南亞地緣結構比較特殊,相對封閉,有利於地區大國排斥其他力量,但同時也不利於地區大國對外拓展,所謂的印度洋是未來的世界中心,其實並不靠譜。而且,即便印度洋的戰略價值越來越高,如果印度沒能力在印度洋建立排他性的秩序,印度洋地位越高,印度反而越麻煩。

大國崛起和地理區位有關,但不是決定性的,最重要的還是自身在國內的力量建設,在這基礎上,才談得到對外妥善的使用力量。現在印度距離具備強國所必須的物質力量還跟遙遠。

獨據南亞這件事兒,印度也並沒有做到。在現階段,印度不具備在南亞地區排斥其他力量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以及壓制其他所有區域內成員的能力。印度既不能阻止南亞以外的世界級力量進入南亞,也不能迫使南亞所有國家都按照印度的意願處理對外事務。這裡不僅僅在以巴基斯坦為例,實際上,即使對其他南亞小國,印度也都不具備讓他們俯首帖耳的能力,印度能夠阻擊甚至破壞這些國家和域外國家發展關係的行動,卻不能保證自己的策略長期有效。

印度未來能不能成為世界強國,歸根結底,還是在其國內發展前景到底如何,能否解決諸如種姓制度的現實殘留問題,能否跳出殖民者留下的精神遺產等等。


葉海林


第二個原因就是印度在南亞一家獨大表象之下是一副行動力不強的虛胖身軀,看著大,看著人奪,挺嚇人,但是其內部統一度不高,很多地方並不認同自己是印度,而這些人口,很大一部分沒有接受正規教育,當然,非正規教育也沒多少,素質並不高。國家認同度低,人口素質也不高,這樣的國家,只能說是世界大國,但是卻是大而不強,不是個世界強國。

第三個原因其實可以泛泛而言了,我們關注下世界上地區性大國,其實也沒有幾個成為了世界性強國,更多的地區大國,就侷限在了本地區。比如巴西,在南美也是有一號,但是誰覺得他是世界性強國了?嗯,如果你說巴西是世界性足球強國,我還真沒脾氣。比如南非,在非洲影響力不小,但是出了南非,就玩不轉。所以,印度不能成為世界性強國,也不能全怪印度,其實獨踞一地的大國本就很少成為世界性強國的。


北玄武


一個沒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這兩年GDP增長率據說超過了中國;靠什麼增長的?靠服務業還是靠修改GDP算法?

想實現工業化?時過境遷了、晚了!基礎設施、完整的產業鏈、受過教育的產業工人,跟中國競爭沒戲。


陳旭176611633


改掉愛吹牛,過度自信的毛病還有可能強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