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為什麼不和袁術聯合攻打曹操?

愛問歷史v1團


首先袁紹跟袁術不合。

袁術跟袁紹同父異母,但袁紹的母親是妾,地位很低,而且過繼給了伯父袁成,袁成早死,袁紹因此繼承了袁成的財產。而袁術是嫡子。

兩兄弟之間往來不和睦,袁術看不起袁紹,經常揭袁紹的老底,說他是自家的丫環生的。

而袁紹這個人是很會經營自己的,首先他繼承了袁成的財產,就擁有大量可支配的財富,他用這些財富贊助當時被禁錮的黨人,那些黨人自然以他馬首是瞻,在雒陽時,好多人都追隨袁紹,而不理會袁術,弄得袁術大怒,說:“群豎不吾從,而從吾家奴乎!”

袁術還把袁紹出身的事情告訴了公孫瓚,公孫瓚跟袁紹開戰時,才能在檄書中揭袁紹的傷疤。

除了有錢任性,袁紹還很注意自己的行為,比如他回老家奔喪,經過汝南郡時,馬上遣散隨從,單車支馬回家,因為汝南郡有會點評的許劭。袁紹害怕自己奢華的舉止引起許劭的負面點評,這說明他很注重自己的社會形象。

而袁術就跋扈多了,大概是嫡子,從小嬌生慣養,他有個外號叫路中悍鬼,就是經常騎著大馬在路上狂奔,相當於現在的十二級酒駕老司機。

回家之後,袁紹除了給母親(繼母)服喪,還追服了父親(繼父)的喪,在老家守孝六年,這在以孝治國的漢朝為他贏得了名聲。而且還躲過了黨錮之禍。因為他娶的老婆是黨人領袖李膺的女兒。

因為這些原因,袁紹在官場在士人中的聲望比袁術大得多,到了討董卓時,就已經完全壓倒了袁術,袁紹成為盟主了。袁術內心是不服氣的,他心裡可能還念著數年前的話:群豎不吾從,而從吾家奴乎!

兩者之間不但沒有合作,還開始了內鬥。袁紹對這個親弟弟也使過陰招。

比如袁術的部將孫堅討董卓時曾經駐守陽城,但袁紹卻派人把陽城奪了,還打死了袁術的手下、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

所以,兩者之間的合作是不可能的。袁家本身也有內鬥的基因,袁紹自己的兒子後面也內鬥了。

袁術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倒想去投靠袁紹,只是半路被劉備攔截了,根本過不去。

最後說一下,袁術跟袁紹為什麼不一起對付曹操,除了前面說的兩者一向不和,另一個原因是袁紹沒有動因。

袁術活著的時候,袁紹的實力一直在曹操之上,官渡之戰是袁紹拿下公孫瓚後主動對曹操發起的攻擊,原本實力遠超曹操。在迎漢獻帝之前,曹操一直是袁紹的小弟,掛靠著袁紹混日子。

在袁紹看來,打一個小弟還需要聯合自己看不上的親弟弟嗎?


腦洞歷史觀


很多人都很好奇,袁紹和袁術本是兄弟。而且在漢室中落之時,一個割據河北,一個霸佔了淮南,恰好從一北一南夾住了盤踞在河南的曹操。但是兩兄弟卻無意聯合滅曹,而是始終窩裡橫,最後讓曹操漁翁得利,將兩兄弟逐一消滅。今天這裡就來談談袁氏兩兄弟的恩怨情仇史,以及他們兄弟二人與曹操的那點故事。



先介紹一下袁紹、袁術的背景。很簡單,都是四世三公出身。但袁紹是庶出,並且被老爹袁逢過繼給了叔叔袁成。

稍微懂一點宗法制的都知道,一個家族的大宗和小宗在地位上差別特別大。像袁紹這種本來就是小老婆生的,而且還過繼給了小宗的人,他的發展前途必然沒有袁術這種嫡子出身的大宗來的順利了。因此袁紹的性格非常得孤傲,經常會聽不進別人的意見。而他的傲氣,很大程度上源於他的內心自卑。

並且,袁術還很瞧不起袁紹。他就曾經酸溜溜的諷刺過袁紹,說他是『群豎不吾從,而從吾家奴乎!』。基本上就沒把這個庶出的哥哥當作兄弟,而只是把他當奴才。試想內心傲氣的袁紹,豈能跟罵他是“家奴”的袁術搞好關係。

你鄙視我,我就一定要超過你,我就是要讓你知道,我比你強!——袁紹

不過要強調的是,袁術瞧不起袁紹,但袁紹畢竟也是四世三公出身,雖然是庶子,那也比劉備這種編草鞋的普通老百姓要爬的快的多!到了公元189 年,袁紹和袁術兩人都已經深居高位。其中袁術掌管著虎賁軍,手上有兵權;袁紹差一點,但也是大將軍何進的鐵桿心腹。試想何進如果不死,袁氏兄弟的仕途一定是一帆風順。

豈不料,何進被宦官殺死。朝廷大亂,又過了沒多久,董卓進京,靠著小把戲糊弄住了袁氏兄弟為代表的京城實力派,成功的控制了洛陽朝廷。

董卓控制朝廷後,袁氏兄弟還算有骨氣,一個在朝堂上怒斥董卓,逃出了洛陽,跑到了渤海郡;一個則直接帶著虎賁軍跑路,逃到了荊州的南陽郡。各自扯旗反董,利用袁家的聲望在當地招兵買馬


公元190 年,十三路諸侯討董卓。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肯定對這一段都不陌生,關羽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精彩的很啊!可實際上正史當中記載的這次討董戰爭,和小說還是很不一樣的。

具體有哪些不一樣呢?太複雜了,這裡長話短說。在演義中,十八路諸侯齊集一處,組成討董聯軍;但是在歷史上,十三路諸侯並沒有聚集在一起,演義中的十八路諸侯齊聚一堂,實際上沒這回事。比如說冀州刺史韓馥就在鄴城負責後勤,他沒去;豫州刺史孔伷沒倆月就去世了,他也沒幹過什麼具體討董的事情。真正備戰,與董卓開戰的就是三路人。分別是袁紹主持的河內聯軍、曹操等人主持的陳留酸棗聯軍,以及由袁術主持的魯陽聯軍

在這三股勢力當中,以聚集在陳留酸棗的人馬最多,但有這夥人沒有號召力;而有號召力的袁氏兄弟一個在河內,一個在魯陽,都在等著酸棗聯軍來找自己當盟主。結果在酸棗會盟的那幫人沒去魯陽找袁術,而是找了袁紹(因為袁紹離得近),這一下就把袁術給惹毛了!



為什麼呢?因為論名望,兩人都是汝南袁氏出身,算是平手;但如果論職務,袁術是領著虎賁軍的後將軍,袁紹只是一個渤海郡太守,根本就不是一個水平;如果再論兩人的出身,袁術是嫡次子身份,袁紹是庶出並且過繼了,兩人的身份差距巨大。

現在袁紹是盟主,這在袁術看來,簡直不能忍啊!憑什麼家奴也能當盟主?!這件事因此就成了兄弟兩人的膈應,而且這個膈應一輩子都沒有消除。

又過了一段時間,董卓聽說二袁反董,就把京城的袁氏一家幾十口都給咔嚓了!身為盟主大人袁紹一步不出,在河內苟安。遠在魯陽的袁術急眼了,畢竟他是袁家的嫡子!殺父之仇豈能善罷甘休?!

於是袁術大手一揮:“給老子打!”

袁術派了誰去打董卓呢?這人不是別人,江東猛虎孫堅是也。

孫堅得令之後,一鼓作氣打進了洛陽,半路還替關公斬了華雄。董卓嚇壞了,先把漢獻帝送去了長安,他自己在臨走之前,到處搜刮金銀珠寶,不僅把東漢皇室的祖墳全給刨了,而且最後還放了一把大火,把洛陽城也給點了。

等到袁術和孫堅到了洛陽時,整個洛陽被燒的精光。不得已,袁術和孫堅只得退兵。但是他倆退兵之前,把東漢皇陵平整了,算是幹了一件好事。


袁術出兵洛陽,趕跑了董卓,還把被董卓禍害一番的歷代先帝黃陵給整平一番,這讓他在當時士族的眼中,贏得了讚譽。

反觀袁紹統領的酸棗這邊,大魚大肉,夜夜笙歌,沒人打算去討伐董卓。曹操和鮑信看不下去了,就去追董卓。結果兩人被徐榮修理了一番後也老實了。緊接著,酸棗聯軍的屯糧吃完了,諸侯各自回家。袁紹回去後,打敗了冀州刺史韓馥,霸佔了冀州,然後還是沒有興復漢室的動作。

眾人一看,袁紹這個盟主也太挫了吧?外戰外行,內戰內行,沒能力修理董卓,就欺負自己人?散了吧,別跟他混了。(曹操仍然跟袁紹結盟)

袁紹一看大夥都不理他了,於是想出了一個很招人恨的主意:他說遠在長安的漢獻帝劉協不是漢靈帝的兒子,皇綱不正。於是他想再擁立幽州刺史劉虞為皇帝。並以劉虞為皇帝,奉天子以令諸侯。這個想法還是很有創意的,問題是劉虞本人不答應。

為什麼不答應呢?因為劉虞心裡明白,袁紹這廝立他為帝,他就是個傀儡。如果讓袁紹得逞了,大漢危矣!並且劉虞做過宗正,漢獻帝是不是漢靈帝的兒子,他心裡清楚。劉家誰來當皇帝,輪不到袁紹做主。於是劉虞堅決得謝絕了袁紹的“好意”,表示自己對當皇帝這事沒有興趣。

既然劉虞不想幹,袁紹也就不再堅持了。然而遠在南陽的袁術聽說此事後,那個意見可就大了去了!袁術認為,董卓之所以被稱為亂臣賊子,就是因為他廢立皇帝。現在你袁紹也來這一出,你與董卓有何區別?並且再說了,立傀儡當皇帝,要幹也得我幹呀!袁紹算老幾?憑什麼聽你的?於是兄弟倆就因為這事,矛盾就開始激化了

既然矛盾激化了,那麼戰爭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首先出招的是袁紹,他出兵豫州,與孫堅爭地盤(孫堅被袁術表舉為豫州刺史)。袁術派兵增援孫堅,跟袁紹有仇的公孫瓚也派堂弟公孫越參戰。結果交戰中,公孫越被袁紹打敗,兵敗自殺。

於是公孫瓚怒了,拉著陶謙、袁術聯合,結成了袁術—公孫瓚—陶謙聯盟,共同對付實力最強的袁紹。袁紹也不是吃素的,他也派人去拉籠了曹操、劉表,組成袁紹—曹操—劉表聯盟,與公孫瓚聯盟開戰。

這場混戰的結果是:

袁紹大敗公孫瓚,劉表擊敗了孫堅;袁術被曹操、劉表夾擊,敗退淮南;然後曹操回頭暴揍陶謙,並乘黃巾軍大鬧兗州,殺死兗州刺史之機,入主兗州。其後孫堅因中箭傷病死,陶謙被嚇得半死不活,整個公孫瓚聯盟完敗

而袁紹聯盟則大勝!劉表坐穩了荊州,曹操也坐穩了兗州,脫離了袁紹,成為割據一方的諸侯。為後來曹操消滅袁氏兄弟,奠定了基礎。

至於袁紹、袁術兄弟,在此次混戰之後,徹底鬧掰,相互視對方為死敵。救對方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救對方。



緊接上文,袁術兵敗後,心有不甘。很快一個報仇的機會來了。由於曹操是在兗州刺史被黃巾軍殺害,臨時入主的兗州。因此他的兗州刺史是自立的,朝廷並沒有承認。後來朝廷派了一個叫金尚的人去兗州當刺史,但是曹操把他趕跑了。金尚沒辦法赴任,就跑到淮南找袁術訴苦。

袁術一想,好機會呀,正愁沒理由找曹操算賬呢!於是袁術糾合了匈奴單于於夫羅和兗州的黑山賊,一起殺進了陳留。同時在徐州的老盟友陶謙也起兵攻打曹操,一時間,曹操四面受敵,被打懵逼了。

但是曹操畢竟是曹操嘛,他先幹掉了黑山賊的入侵,隨後反手又教育了陶謙一頓。最後集中兵力猛攻袁術,袁術便被曹操一頓猛操,從兗州就開始被曹操追著打,最後跑到了揚州的九江郡才算逃出了追擊。

備註:曹操打陶謙和袁術時,呂布在兗州偷襲曹操,導致曹操後路被斷,只能放棄對袁術和陶謙的追殺,回師打呂布。其實這一戰在《三國演義》中很有名,只不過小說把重點放在了劉備救徐州,和陶謙三讓徐州。刻意的無視了這一戰原本是袁術陶謙挑起,曹操只是被動迎戰的歷史真像。


袁術跑到揚州後,不敢再惹曹操了。便老老實實的以九江郡和廬江郡為自己的基地,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在消停了一年後,袁術又開始向外擴張。他先讓孫策向南擴張,打江東;他自己帶兵向北擴張,初期擬定了兩個目標:曹操或者劉備。

經過袁術的計算,他認為打曹操沒把握,那還是打徐州吧。此時的徐州,陶謙病死,劉備剛剛領了徐州。袁術來打徐州,劉備集中全力迎戰。但是豈不料曹操在兗州搞定了呂布,將呂布趕到了徐州。劉備腹背受敵,丟了徐州。

剛剛搞定了呂布的曹操一看,哇!袁術、劉備和呂布在徐州狗咬狗呀!於是曹操立即向豫州進攻,把袁術在豫州的勢力清除,成功的控制了豫州。恰巧這時候,漢獻帝回到了洛陽,曹操直接把天子迎到了豫州許縣,開始了他的奉天子以令不臣的計劃。

袁術和呂布打敗了劉備之後,呂布佔了大半個徐州,袁術白忙活了一場。並且由於曹操佔了豫州,他的地盤大大縮水。漢獻帝也跟曹操跑了。他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什麼好處也沒有撈到。袁術一捋鬍鬚,天子沒了,那我自己當皇帝吧!

建安二年(197年),也就是曹操迎漢獻帝至許昌的第二年,袁術在淮南稱帝。


按常理來說,袁術這麼囂張,他一定會成為眾矢之的,被諸侯群毆吧?非常抱歉!他稱帝之後,一個來打他的諸侯都沒有。袁紹在幽州忙著打公孫瓚;曹操忙著打南陽郡的張繡,還瞄上了人家的漂亮嫂子;劉備窩在小沛,自身難保;劉表被曹操打南陽嚇了一跳,沒心思管。

唯一有點動作的只有呂布,他派兵在淮北劫掠一番後跑路,這還是因為袁術先打了徐州的主意。

袁術一看,老子稱帝了,諸侯沒反應,這跟不稱帝有區別麼?於是袁術怒刷存在感,調兵攻打豫州。當時,曹操因為迷戀張繡的嫂子,被張繡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連大兒子曹昂都戰死了,曹操倉皇退回許都。等到曹操退回後,發現家裡更亂,半個豫州都快被袁術佔了!

曹操一看,心裡就怒了!好你個袁術,我不惹你,你卻三番五次來打我,這次我要是不揍死你,老子就不姓曹!

於是曹操一面佈置重兵反撲袁術,一面以天子的名義冊封江東孫策,讓他在江東起兵反攻袁術。其實孫策早就想獨立了,只是沒有合理的藉口,但是天子的詔書都來了,也就是沒有什麼顧慮了。

袁術見孫策叛變了,趕緊回軍,慫恿江東山越作亂回擊孫策。袁術走了,在豫州留下一群蝦兵蟹將,這些人自然是被曹操秋風掃落葉般的全都收拾了。

打退了袁術,曹操並沒有追擊,因為他還惦記著張繡的嫂子呢。於是曹操又調轉槍頭,朝南陽進軍。至於袁術,他在豫州一敗,同時又丟了江東,實力大損。

袁術氣的喲,就差嚥氣了。

公元199 年,這一年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袁紹搞定了公孫瓚,統一河北;二是曹操在搞定張繡、呂布後,基本統一河南。北方兩大軍事集團對立,決戰是在所難免了。

在曹操集團內部,關於是先打袁紹還是先打袁術的問題上有爭執。最後打袁術的意見佔了上風,袁術的死期來臨。

那麼袁術當時在幹什麼呢?他在建安二年吃了大虧後,又碰上大旱災與大饑荒,淮南之間處處可見人吃人的慘劇。而袁術又不願意散糧救饑民,導致人心惶惶。後來袁術的部將陳蘭和雷薄叛變,又進一步的削弱了袁術的實力。導致曹操攻他時,完全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最後袁術倉皇出逃,打算投靠背叛他的雷薄和陳蘭。結果雷薄斷然拒絕,將袁術禮送出境。

袁術在走投無路時,終於想起了袁紹。他派人去跟袁紹說,可以將帝號歸於袁紹,自己向他稱臣。袁紹看到當初罵自己是家奴的袁術也有今天,便同意接納袁術。讓他先去青州,打算在袁術到來後,好好的羞辱他!

只不過袁紹在去青州的路上被曹操派來的劉備率部截住了去路。袁術過不去,只得又退回壽春,並且最後在壽春嘔血而死。

袁術死後沒多久,劉備反叛曹操,又被曹操給鎮壓。在曹操進攻劉備前,袁紹本來已經打算起兵了,但因為兒子夭折,袁紹傷心過度,又把起兵的日期往後推了一推。這就使得曹操輕鬆搞定劉備後,徹底的平定了河南諸侯。而幾乎是同時,孫策遇刺身亡。袁紹本打算聯合孫策夾擊曹操,但由於孫策不在了,只得自己發兵十萬討伐曹操,這便是三國時期的第一場大戰——官渡之戰。



通觀袁術、袁紹、曹操的混戰史,其實可以發現曹操和袁術的戰爭,是袁氏兄弟對立的衍生產物。早期的時候,袁術實力強勁,而曹操只是袁紹同盟中的一股小勢力,曹操的力量十分有限。因此曹操和袁術的戰爭,袁紹根本就懶得去管袁術。袁紹甚至巴不得曹操把袁術打死拉倒,還省得他去揍袁術。

而曹操限於實力,他在每次面對袁術時,都是以保境驅敵為目標。從未有,並且也沒有實力力動搖袁術的根本。所以袁紹並不認為曹操能打死袁術,他也沒必要去救袁術。

一直到曹操基本搞定河南之後,袁術和袁紹才意識到曹操的威脅。但是袁術還是不打算跟袁紹聯手,畢竟兩人有矛盾。既然袁術不想聯合自己,袁紹自然也是無所謂了。後來袁術徹底垮臺了,對袁紹低聲下氣,袁紹想了想,打算收留他,但並沒有想扶持他的意願。這說明袁紹對袁術的芥蒂很深,救你命可以,但是稱王割據不行。

因此說到底,袁紹不救袁術,本質上還是兩人的矛盾太深,都巴不得對方去死。至於聯合打曹操嘛,那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除非兄弟兩人能再輪迴轉世一次,估計才會正視曹操,聯合起來揍死他吧。


Mer86


袁紹和袁術出身於四世三公的汝南汝陽貴族,是東漢末年頂級的貴族之一。

在古代這樣的名門望族裡,地位等級森嚴。袁紹和袁術雖然是親兄弟,但是同父異母。各自自母親的身份懸殊,袁術是弟弟,為正妻所生,一來到這個世界就是自帶光環高人一等。

而袁紹雖然是兄長,卻是奴婢所生,古代這樣的身份,在貴族家庭裡就有伴大腿腿攀高枝之嫌,會普遍被人瞧不起。從這一點來看,袁術瞧不起袁紹,都是很正常的反應。

這種身份的差別,加上袁術、袁紹兩兄弟與生俱來的狂妄性格,註定了他們根本無法和諧相處,也為後來的相愛相殺埋下了伏筆。

性格決定命運,袁紹與袁術水火不容的性格也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試想一下,如果兄弟倆如果能拋開成見,用廣博的胸襟包容對方,聯合在一起,力往一處使,那麼後來的曹操、劉備、孫權之流,根本沒有機會在歷史的舞臺上露臉了。

然而歷史沒有假設,兩兄弟那種小肚雞腸的性格和一個比一個蠢的政治頭腦,決定了他們之間的矛盾越演越烈,怨恨越結越深。兩個都見不得對方好,一見對方得了好處,就直恨得牙癢癢。

比如袁紹過繼給伯父,成了名義上的嫡長子,袁術心裡就特不爽。

群雄推舉袁紹為盟主,袁術眼紅得不得了。

反過來袁紹也是一樣,天生的自卑心裡作祟,一心一意只想超越袁術,以出一口小時候被袁術瞧不起的惡氣。

但是,袁術作為袁家嫡子的特殊身份,在社會事務中扮演的角色始終處於優勢,處處掩蓋了袁紹的風頭。

當袁紹被董卓封為渤海王而洋洋得意的時候,袁術卻被董卓封為後將軍。後將軍僅次於大將軍,可把袁紹給眼紅得跟個什麼似的。

更為奇葩的是,兩兄弟在你死我活的爭鬥當中,不惜聯合對方的敵人來相互爭鬥。

袁紹為了對付袁術,不惜與袁家共同的潛在敵人曹操結成同盟。

袁術大怒,便拉攏袁紹的對手公孫瓚結盟。更不惜聯合孫堅去攻打劉表。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劉表與袁紹是一個戰線的盟友。

事實上,如果袁術不得罪劉表,劉表完全可以做為袁術的靠山。

目空一切的袁術為了與袁紹鬥氣,造成孫堅死於非命。袁術為了袁紹爭個你死我活,就算天掉下來也可以不管不顧了。

袁術與袁紹非但不聯合起來對付曹操,反而是手足相殘,直落個魚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結局。

當袁術獨自一人單挑曹操的時候,袁紹也如腦子進了水一般去聯合劉表與曹操打敗了自家兄弟。

這種滅自家威風,長他人志氣的奇葩蠢事,給外人有了可趁之機。

漢室衰微,董卓擁立年幼的漢獻帝。袁紹為了對抗董卓,想立漢室宗親劉虞為帝。袁術一心只想與袁紹對著幹,做的是自立為帝的美夢。兩個人的立場完全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境地。

當袁術稱帝之後,頓時成了眾矢之的,最終被呂布和曹操先後所破。

袁術走投無路,不得己打算拉下面皮去投靠袁紹,無奈半路被劉備阻隔,不久嘔血而死。

此時曹操己經羽翼漸豐,官渡之戰,曹操大敗袁紹,曾經顯赫一時的袁氏家族漸漸地退出歷史舞臺。





糖醋數學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袁紹和袁術雖然同是袁家人。而且還是兄弟倆。但是他倆不僅不可能合作,而且還恨不得對方趕緊死掉。為什麼這麼說呢?

袁術是正兒八經的袁家大公子長子嫡孫。而袁紹只是庶出,一個小妾生的兒子。之後袁紹過繼於袁成一房。由於袁紹生得英俊威武,所以袁逢、袁隗對袁紹十分喜愛。而且年少袁紹十分具有才名。野心勃勃結黨營私。並且在之後剷除宦官的事件中立下汗馬功勞。之後袁家感覺漢室氣數將盡,準備給自己留一條後路。袁紹此時趁勢而上,在憑藉當時袁家的掌權者比較看好袁紹的能力。索性就扶持袁紹讓其擁有了自己的勢力。



再後來董卓入主長安。袁家感覺漢室徹底玩完了。而袁家本身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感覺自己家族或許有一統社稷的機會。就開始又扶持袁家的長子嫡孫袁術。畢竟在他們看來袁術才是正統。袁紹只不過是他們放出來給袁術鋪路的。


後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袁紹憑藉著袁家四世三公的名聲登上了盟主寶座。這就讓袁術十分不滿了。在袁術看來袁紹只是一個小妾生的兒子,身份卑微。但他竟然敢壓自己一頭。所以袁術極度不滿。之後袁紹為了安撫袁術才把分配全軍糧草的肥缺給了袁術。因為袁紹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靠著袁家這個招牌,所以當時的袁紹不敢過度得罪袁術這個嫡長子。後來董卓殺掉了袁逢、袁隗這兩個袁家當家人。這在袁紹看來對自己是有利的。因為一直以來庶出是袁紹的硬傷。繼承袁家家業肯定輪不到袁紹。他現在所做的一切很可能都是為了袁術做的嫁衣,到時候會被家族剝奪。而現在袁逢、袁隗死了,袁家沒有了主事人。而袁紹現在勢力比袁術強。名望又比袁術高。這樣很可能之後會取代袁術成為袁家之主。而成為袁家之主對於袁紹的爭霸之路助力很大。


事實證明袁逢、袁隗死後袁家勢力資源一分為二。一部分跟隨支持袁紹。另一部分支持袁術。而兩人招攬人才打著的都是袁家四世三公的名頭。這個時候的兩人基本等於勢同水火了。袁家的勢力不可謂不大,但如果合力支持一個人的話,那麼那個人的勢力更會空前強大。所以兩人都恨不得對方早死早超生。

袁紹看不上志大才疏沒有一點本事的袁術。認為袁術就靠著長子嫡孫這個名頭而已。袁術呢又認為袁紹只不過是庶出。原本應該聽自己這個長子嫡孫的話,現在袁紹勢力比自己還大。袁術當然不樂意了。只不過兩人絕對不能真刀真槍的幹。因為那樣做的話對袁家聲望影響太大,而且袁家也會真正分裂。顯然他倆誰都不願意看到這一點。所以袁紹和袁術根本不可能會合作。更談不上戮力同心攻打曹操了。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多多關注支持一下。喜歡三國曆史的朋友歡迎留言探討。


小小小百科全書


筆者在這裡捋一捋袁紹、袁術、曹操三人的關係。 190年,同為反董聯盟 在關東諸侯聯合反董之時,袁紹和袁術是屬於同一陣營的,在一開始,大家遙推袁紹為盟主,袁術心懷不服,但為了大業,還是忍了。 後來反董聯軍被董卓連續擊敗,袁紹對反董前途失望,便開始另闢蹊徑,想擁護幽州牧劉虞稱帝,以此形成對抗長安朝廷的局面。為此,袁紹還寫信給袁術,想爭取袁術的支持,結果,袁術回信給袁紹:慺慺赤心,志在滅(董)卓,不識其它! 191年,袁紹破壞聯盟,與袁術交惡 本年七月,袁紹奪了韓馥的冀州後,就開始以盟主的身份干涉其他州的官員任命。 例如,東郡太守王肱是兗州刺史劉岱任命的,因為王肱打不過黑山軍,袁紹便讓曹操去接管了東郡,曹操也很給力,先後幫助袁紹擊敗了南匈奴、黑山軍,幫袁紹在冀州站穩了腳跟。 對此,劉岱也不敢多說什麼,只能認可袁紹讓曹操進駐東郡。 還有,袁紹任命會稽人周昂為九江太守,這也是干涉了揚州刺史陳溫的任命權,陳溫也只能認可。 最後,袁紹任命周昂的兄弟周㬂去佔據豫州。要知道,豫州刺史孔伷病逝後,袁術是表奏孫堅接管豫州的。此時的孫堅正在雒陽擊敗了董卓、呂布,光復了東都,與河南尹朱儁一同籌劃進軍關中,攻克長安的戰略計劃。 在這個節骨眼上,袁紹的行為直接損害了袁術、孫堅的利益。為此,孫堅也不進軍長安了,轉過頭來,幫助袁術來攻打周㬂。所謂的反董聯盟徹底破裂,其他諸侯紛紛選擇站隊。 193年,袁術戰敗,轉入揚州 兗州刺史劉岱戰死,機緣巧合之下,曹操入主兗州,隨後與袁紹的盟友荊州刺史劉表合作,一同圍攻南陽的袁術。 袁術麾下,孫堅已經戰死,能打仗的將領能查到的就只有原江夏太守劉祥。 曹操在陳留等地連續作戰,袁術軍連戰連敗,劉表也攻克了袁術在南陽的據點,最終袁術選擇率主力軍輾轉進入揚州壽春。 後話 194-196年,是袁紹和曹操的蜜月期,袁紹的主要敵人是幽州公孫瓚,曹操則在兗州擊敗呂布,在豫州擊敗與袁術聯合的黃巾軍。 197年開始,袁紹後悔自己沒有迎接漢獻帝,對曹操開始產生不滿,而曹操也很敏銳地判斷出未來將會與袁紹有一次決戰。 198-199年,袁紹徹底擊敗了公孫瓚,而曹操在這段時間裡,也擊敗了袁術、呂布,並通過許都漢廷的影響力,與江東孫策、荊州劉表達成暫時和解(其實暗中還是敵對,表面上還是要表態同為漢臣)。 切題 等到袁紹騰出手來跟曹操爭奪中原時,袁術已經在淮南敗亡了。 袁術是在建安四年(199年)初,因為多次戰敗,加上淮南饑荒和治理不力的緣故,勢力大損,部下眾叛親離。 袁術在淮南呆不下去,便向兄長袁紹低頭,寫信說要獻出手中的傳國璽,勸袁紹稱帝。袁紹還拍袁譚準備去迎接袁術北上,不料袁術還是被曹操派出的劉備率軍所阻攔,最終無奈返回,在江亭鬱郁吐血而死。


逗逼暔啵萬


首先要弄明白一點,在開始的時候爭奪天下的是袁紹和袁術兩個人,曹操是依附袁紹集團的一個小勢力而已。

袁紹和袁術交惡的原因很簡單,本來袁術是嫡子,袁紹是庶出,袁術一直瞧不起袁紹。可袁紹過繼給伯父袁成以後,在家族中地位反而比袁術高,而且袁紹名望也比袁術好,大家都喜歡和袁紹結交。這導致袁術更為不滿。

所以在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時,袁術交接拉攏公孫瓚、孫堅等人,而袁紹有曹操、劉表等人支持,兩大集團之間一直征戰不休。

曹操被呂布攻擊時一度丟失了大部分地盤,當時就考慮過是否去投奔袁紹,不過最後曹操還是擊敗了呂布挽回了局面。而且這個時候袁紹也忙著和公孫瓚打,爭奪河北地盤。

等到袁紹擊敗公孫瓚統一河北的時候,曹操氣候也已經形成,而袁術因為稱帝成為公敵,被群雄圍攻一路兵敗,最後試圖北上投奔袁紹時被曹操派劉備攔截,此時袁術已經兵微將寡,實力微不足道了。

所以是袁術實力強大的時候看不起袁紹,和袁紹是敵對關係,不可能聯合起來 。




不沉的經遠


袁紹和袁術為同父異母的兄弟,袁紹是庶子,袁術是嫡子,他倆上面還有個嫡長子的哥哥袁基,但被董卓殺害。

在東漢時代,無論做官還是出仕都是講出身的,袁術的嫡子出身高於袁紹的庶子出身,但袁紹的才能、名聲、長相均高於袁術。

袁紹、袁術兄弟倆雖出身不同、能力不同,但起初尚能相安無事,雖偶爾有矛盾,但面子還算過得去。



袁紹官至司隸校尉,相當於京城及首都附近的衛戍司令,袁術官至虎賁中郎將,相當於中央警衛團團長,在大將軍何進被殺後,兄弟倆聯手殺盡宦官。

在董卓進京掌權後,袁紹、袁術兄弟倆先後逃出京城,袁紹在河北活動,袁術在南陽活動。之後董卓自行廢立皇帝,引起公憤,袁紹、袁術兄弟倆再次聯手與十八路諸候討伐董卓。

袁紹、袁術兄弟第一次產生間隙是在對漢室的政治主張上,袁紹主張另立皇帝,而袁術卻準備自立為帝,導致兄弟倆不和。



袁術任命孫堅為豫州刺史,而袁紹趁孫堅在外征戰時,任命周昂為豫州刺史,並派兵奪取豫州,導致袁術大怒,派人擊敗周昂,奪回豫州,兄弟倆結下樑子。

袁紹在河北搶地盤時,為了打擊公孫瓚,與兗州的曹操結盟。而袁術在淮南發展,怨恨袁紹派人搶豫州,於是和袁紹的敵人—公孫瓚,及曹操的敵人—陶謙結盟。



於是情況就變成:袁紹、曹操結盟對抗袁術、公孫瓚、陶謙結盟,兄弟倆徹底決裂。

之後,袁紹、曹操聯合擊敗了袁術、公孫瓚、陶謙的聯軍。

袁術稱帝后,迅速敗亡,這才想起自已的哥哥袁紹,表示願將帝位傳給袁紹,兩兄弟準備再次聯手,然而袁術在投奔袁紹的路上被曹操派出的劉備截擊,袁術病死。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因為兄弟二人矛盾更大。袁術跟袁紹是親兄弟。四世五三公。在那個朝代。他們家族非常顯赫。勢力也很強大。

但是兄弟兩個人的矛盾也不小。袁紹的母親就是一個小妾。地位卑賤。曹操的爺爺是太監。父親是被爺爺收養的。傳說夏侯惇的父親跟曹操的父親是親兄弟。曹仁跟曹洪的父親確是收養的。跟曹操沒有血緣關係。曹操因為爺爺是太監,同樣被人看不起。袁紹因為母親,也被人看不起。

當然,袁紹比曹操要好。但是,因為出身都不完美。兩個人是好朋友。袁術父母都是貴族。自然看不起哥哥。後來,幾位年輕人做官了。

大將軍何進跟太監張讓爭奪權利。結果何進被殺了。袁紹因為董卓被趕出首都。袁紹投靠了冀州韓馥。並且袁紹通過自己的家事。聯絡各路諸侯討伐董卓。袁術也來了。可是韓馥並沒有成為盟主。袁紹到是成為了盟主。袁術又負責了糧草。兄弟二人也開始發展自己的勢力。這個時候,兩個人基本就是一夥的。

但是討伐董卓的時候。只有曹操跟孫權的父親孫堅兩個很賣力氣。其他人根本不認真打。所以聯軍很快就停止不前了。可是在討伐董卓的過程中。袁術跟袁紹在很多事情上都有矛盾跟分歧。所以袁術就自己發展。袁紹也有了自己的勢力。自然不在是那個投靠韓馥的人了。韓馥很快就被袁紹給架空了。當然電視裡肯定不是這麼演的。袁術這個時候又去了淮南。就是淮河南邊兒。安徽一代。曹操這個時候,因為兗州有黃巾賊。所以兗州的貴族請曹操去處理。曹操他收編了黃巾賊。然後開始屯田。讓軍隊種地。同時曹操還佔領了半個青州。另外半個青州被袁紹佔領。南方的袁術的地盤兒開始跟袁紹接壤。

兩個地盤兒接壤後。他們都有自己的地盤兒。小的時候,就關係不好。現在都想成為天下的主人。這個主人只能有一個。最後他們兩個開始搶地盤兒。袁術為了打敗袁紹,袁術就聯合了北方的公孫瓚。但是袁紹有聯合南方的劉表。兄弟兩個人經常有戰鬥。這個時候,袁紹跟曹操的關係。比跟袁術的好多了。

後來袁術稱帝,被曹操打敗了。北方的公孫瓚也被袁紹吞併了。北方就剩下了曹操跟袁紹。兩個人開始爭奪中原霸主。

其實兄弟之間的矛盾可能比外人要大。比如說,袁紹的母親是小妾。袁術的母親是正房夫人。兩個人可能還是情敵。那麼兩個兄弟的關係可能就更差了。後來兩個人都有了自己的地盤兒。那就是隻有一個人能當霸主。所以兩個人又有了利益衝突。小時候的矛盾,長大後的利益。直接爆發了。我要是袁紹,我的選擇也是一樣的。因為我更討厭弟弟。曹操還是曾經的朋友呢!早晚要跟這兩個親朋翻臉。不如先對付這個討厭的弟弟。


博學多才文盲


三國初期,各地諸侯並起,其中勢力最大的二人就是袁紹和袁術,因此三國最初的格局實際上是二袁爭霸。而當時的曹操實際上只是袁紹的小弟,所以袁紹根本不可能聯合袁術攻打曹操。



二袁矛盾由來

先簡單說說二人最開始的矛盾吧。袁紹和袁術都是袁逢的兒子,不同的是袁紹雖為長子,但其母親只是一個普通的丫鬟,所以袁紹只是袁家的一名庶子。而袁術卻不同了,他是袁逢的正妻所生,是袁逢的嫡長子。

在古代用法繼承製的原則下,嫡長子比庶子的地位高出了很多,所以幼年的袁術非常看不起袁紹。但袁紹後來時來運轉,被父親袁逢過繼給了大伯父袁成,因此袁紹轉眼之間成為了袁家名義上的嫡長子,風頭因此壓過了袁術一頭。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袁術認為袁紹奪走了本應該屬於自己繼承的名譽和地位,從此之後經常以罵袁紹為庶子來抬高自己的地位和社會威望。而擁有社會地位的袁紹早已經不是原來的庶子,非常不滿袁術的詆譭,所以二人開始明裡暗裡的給對方使絆。



董卓進入京城之後,袁紹逃跑至冀州,依靠著袁家“四世三公”的聲望成為了討董聯軍的盟主。這件事讓袁術更加感覺到了不公平,本來自己才是袁家的嫡長子,憑什麼一個庶子奪走了屬於我的盟主之位,還對我指手畫腳。

最終兩人的矛盾在孫堅攻下豫州之後徹底爆發。當時孫堅隸屬於袁術的部下,但孫堅攻下豫州後便去追擊董卓了。這時袁紹看到有機可乘,便安排自己的親信周昕為豫州刺史,奪取孫堅的地盤。但是袁術也不是好惹的,引兵擊退了周昕。從此二袁正式決裂。



二袁爭霸過程

袁紹是袁家名義上的嫡長子,而且其能力相對袁術也比較高,所以天下諸侯大部分都願意與袁紹結盟。也因此袁紹的勢力與日俱增,就連最初的曹操也不例外,選擇投靠了袁紹發展。

袁術經歷了周昕事件之後,開始了籌劃和袁紹爭霸的事情。也在積極的拉攏諸侯,在雙方的力爭之下,袁紹一方實力較大的諸侯有曹操、劉表等人。袁術一方實力較大的諸侯有孫堅、陶謙、公孫瓚等人。



雙方勢力爭霸開始時,袁術親自帶兵攻打曹操,但卻被曹操擊退。孫堅攻打劉表卻被劉表射殺。而袁紹攻打公孫瓚卻大獲全勝。因此袁術實力和威望大損。

後來袁術不顧眾人反對,率先稱帝,最終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在曹操、孫策、呂布的打擊下逐漸失敗。失勢的袁術最初也沒有選擇投靠袁紹,而且選擇投靠了自己的部曲雷薄、陳蘭,但是這二人拒絕收留袁術。



最終袁術無奈之下寫信求袁紹收留自己,並且把自己的帝號歸於袁紹。袁紹此時看到了自己曾經的小弟曹操勢力增長迅速,所以選擇收留了袁術。但就在袁術投奔袁紹的路上被劉備堵住了去路,最終退回了壽春後鬱鬱而終,退出了歷史舞臺。


我是越關


對答題中所提的疑問,只有熟讀《三國》的人才知其中端詳。


袁紹、袁術為同父異母,起家時都想自立山頭,野心獨霸天下,在戰爭中兄弟兩時常同室操戈,私下結仇。

他倆走到一起看似和好的時候,是曹操聯合十八路諸候討伐董卓。那時大家推袁紹為盟主,袁術可暗自心中不服。
論當時的兵力,袁紹兵多將強,地盤廣大;袁術兵少將微,為投機分子,且為人刁鑽刻簿、心高氣傲,根本看不起袁紹,他願意歸納袁紹受他指派嗎?

曹操在那時正年輕得志,挾天子以壯氣勢,對他人號召力極強,追隨他打拼的人也很多,可以說曹操是當時的梟雄。

曹操深諳謀略,對袁術、袁紹是各個擊破。當時的陶謙、劉表、袁術都己老態龍鍾、且病侵肢體、神枯氣朽,可謂不堪一擊。

到此時,袁紹還不把曹操放在眼裡,因為帳下有顏良、文丑等多名大將,謀士有郭圖、審配、沮授、許攸;四個公子也虎氣生威。

戰爭的勝敗有時會顛倒人的思維,所以袁紹兵敗官渡,袁紹一命嗚呼後,逃至遼東的袁尚、袁譚也在郭嘉的預料之中被公孫瓚所殺。

憑記憶回答,人物若有差錯,請在評論區留言,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