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南安太妃要见探春,探春为什么说去叫林姐姐?

蓝瑾儿


87版电视剧中,南安太妃要见探春,王夫人打发周瑞家的来传话:“三姑娘,三姑娘,南安王府的太妃来了,要见三姑娘呢”探春失落起来,答道:“哦……那我去叫林姐姐”,周瑞家的忙道:“不用了,太太说了,南安太妃只见三姑娘”……

这一段对话中,传递一个信息,就是南安太妃单要见探春一人。探春好像也猜测出用意,想拒绝又不能拒绝,只得应允。

我们从探春的判词和各种细节可以肯定探春结局是远嫁,这是红学中公认的结局,当然具体嫁哪里还有待商榷。87版电视剧采用探春被作为南安太妃女儿和亲的结局,大抵也跟书中一些线索有关。为什么偏偏是跟南安太妃有关?



虽说颓败征兆已久,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贾府上看时一样屹立不倒。第七十一回贾母八十大寿,贾府来往送礼贺寿者络绎不绝,丝竹管弦之音通衢越巷。贾母八月初三生日,议定七月二十八至八月初五摆宴八天,第一天请皇亲驸马王公诸公主郡主王妃国君太君夫人等人。

这一天北静王、南安郡王、永昌驸马、乐善郡王并几个世交公侯应袭在宁国府与贾府男丁斯见,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并几位世交公侯诰命则在荣国府与贾母贺寿。男主人接待男客,女眷接待女客,礼法一点不乱。

在众人谈话中,南安太妃便问宝玉,贾母便回跪经去了,紧接着又问众小姐们,并请求见一面,

贾母回头命凤姐儿去把史、薛、林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

这一处很有意思,贾家三个姑娘,为何贾母仅让探春出来见客?其次探春作为贾家正牌小姐,为何仅仅是“陪着”的身份?

其实仔细想想,不过几个原因。



首先,贾家三位姑娘不假,但惜春个性倔强偏执,牛心古怪,且孤高自许,一心想着与青灯苦佛相伴,对于社交,大抵没有兴趣。迎春呢?为人懦弱,虎狼盘阶尚谈因果,不善言辞,不大喜欢与人社交。相对于两姐妹,探春实在太拿得出手了,这是贾母仅叫探春的原因。

其次,为何用“陪着”两字点缀探春?我想贾母是个聪明人,知道南安太妃的用意,故而用“陪着”两个看似漫不经心的字眼避免尴尬,毕竟古代女子被人拉去相看是很难为情的事。事实证明,南安太妃见到几个姑娘后,第一个拉的就是探春的手夸赞不已。

而这一见面,已经暗示探春远嫁与南安太妃有关。87版在此基础上强调这一用意,估计也是考虑有的观众没有读原著的基础,加上影视剧习惯夸张的表现手法,便隐去了薛林史几个姑娘见南安太妃的情节。



至于电视剧中为何加一句”我去叫林姐姐“,我想可能有几种意思,一是探春心中明白南安太妃的用意,想拉更优秀的黛玉逃过此劫,这点符合影视作品放大矛盾的特点。二是暗示此时探春与黛玉的关系较为亲密,所以遇到难题下意识想找黛玉解决。

以上是小编的一点浅见,如有不同意见请赐评,谢谢!


微影悼红


另外,从文本里也没有明确的指出,探春特意为了南安太妃来,去找黛玉,就算是去请了,也是出于礼貌性的去请,因为前面我们分析过了,林不是贾家的女儿,并且在那个时候并没有明确的显现出来,认女儿是要合亲,就算认,林也没办法被出嫁,判词也写的非常清楚了。而四个女孩子去出场也纯属于贵族家庭间礼貌的问题。想多了无益~


廖花花


这个问题是依据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一个情节,在小说原著是没有这个情节的。

先厘清时间和人物事件关系,才好理解的清晰。


探春远嫁这个结果是比较公认的,是乘船出海,天涯一方,嫁的对象是王,成为王妃,从此也就告别爹娘家族,孤身在海外了,这些在探春判词、画册、分骨肉曲和宝玉生日夜宴探春抽的花名册,综合这些信息得出的结论。什么情况会发这种情况呢?当然是政治的需要。

原著八十回止,至于曹公如果写探春远嫁的具体情节在八十回后,我们已经没有办法知道了,但前八十回内发生的事我们可以理一下,小说写到八十回,大观园里的女儿还剩有谁呢?七十九回写了迎春出嫁,这时候的薛宝钗宝琴姐妹已经搬走了,留下的还有黛玉、湘云、探春、惜春和妙玉。


接下来,反正是和亲的任务来了,总之需要贾府的一位姑娘做出牺牲,实际上,这个时候贾府对外既没有能力阻拦此事发生,对内的选择也没有太多的余地,黛玉、湘云、妙玉都是外姓,而且像湘云已经许配了人家。只能从探春和惜春之中选择,惜春百事不闻,一心参佛,孤介性冷,和亲这等家国大事她如何可担,所以,现实来看,探春也是唯一之选择。

电视剧里安排的南安王爷具办此事,由南安太妃实施倒是非常有根据的,在七十一回贾母八旬大寿,几个和贾府常来往的王族女眷来给贾母贺寿,这里面就有南安太妃,南安太妃提出要看看贾府的小姐们,贾母就安排王熙凤去叫史、林、薛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吧”,这个时候迎春、惜春都在家,但贾母却没叫她们,是因为在贾母眼中,史、林、薛、探可以承担这样高规格的社交,有助贾府内帏脸面,这一个情节描写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贾府的这些小姐们经常会有类似的社交活动,另一层用意,可能就是后来探春如何与更高层产生联系的伏笔。


电视剧里,周瑞家的来向探春传话:“太太让来叫三姑娘,南安太妃来了,要见三姑娘呢”。因为以往的惯例和习惯,所以探春脱口就说:“我去叫林姐姐”。因为这个时候,大观园里,宝钗姊妹搬走了,湘云应该也嫁人了,也没有别的人可叫,只有林姐姐了。

所以,87版电视剧的编剧处理是非常契合前文而成功的。


屏山小品红楼梦


她扳着指头数生日的时候,压根就想不起林姐姐,直接说二月里没有,接着袭人补充说林姑娘是二月,只不是咱们家的人。这些能人都看好王夫人这棵大树,对黛玉一直是绝情的无视的不友好的。以她的鬼精,会猜不出南安太妃召见她的意图?这会儿拉上林姐姐,用心险恶呀。可惜你虽然极力讨好王夫人,关键时刻王夫人还是希望你消失。

曹雪芹的伟大就在于从不点明什么,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慢慢感悟。

古人生活单调,鸡毛蒜皮就是全部,这些放在现代微不足道的小事,在那个封闭环境里就是一生的命运


阳光暖暖683


红楼梦的海,是指姓氏,是东海徐氏,探春嫁给镇海总制儿子,也是此意,徐是徐达,是明初徐家,徐家三个女儿嫁给了朱家,探春是徐家三女,嫁朱家二十二子朱楹,所谓南安太妃,老太妃,都是指贾母本人,这是在说徐家女儿嫁给朱家儿子,而徐家三王妃命运多舛,丈夫死后被迫殉葬,而黛玉的象征里饱含泪水,所以此时探春的情节是悲谶图,图中是黛玉。探春钗册的风筝就在说她是徐飞,是徐妃,迎春也是徐妃,是两个风筝。探春与王熙凤的判词实际是一个,她们二人是一个现实人物,是徐家三女,叫徐妙翠,其妹叫妙锦。


洛夏37


那个情节是电视剧上的,原著里并没有这种剧情

但是从电视剧上看,探春想要去找黛玉可能是因为她感觉事态有些不对(探春是何等聪明的人物)想找黛玉陪她去周旋,商量。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她心里明白黛玉比她优秀,抱着侥幸心理觉得黛玉在,南安太妃未必会选她(当然啦这是探春阴暗的一面)。

我们又怎会看透这种女孩子的想法呢,但是私以为探春和黛玉关系并没有多好,因为探春是想攀着王夫人,而王夫人对黛玉是没有喜欢反倒有点厌恶的。探春又怎么会不知道王夫人对黛玉的想法呢,所以我觉得后者可能性大一些。无论南安太妃找她是想要她嫁给府中庶子或者代女儿远嫁,她都想把被王夫人视为眼中钉的黛玉推出去,但是凭黛玉的身份以及贾母对黛玉的珍视来看,这样做无疑是失败的,所以探春并没有叫到林黛玉

不过给个忠告哈,电视剧改编得再好,那也只是电视剧,有些事还是细细琢磨原著比较好。

就酱。


你好我是你野爹


南安太妃是要见探春吗?我以为是的。但是,探春说要去叫林姐姐了吗?原文不是这样的。

贾母八十大寿,这样的日子,其实也是那些王公贵族的贵夫人们交际的日子,不特别点明,借用做寿来说事,自然而又亲切。是的,按照年龄,贾家的姑娘们,包括薛、林、史等姑娘们早就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了。而且我认为这个年龄不该等到贾母八十大寿,关于《红楼梦》中的年龄误差,我们不再去提它。只来看看原文怎么说的?

南安太妃因问宝玉。贾母笑道:“今日几处庙里念保安延寿经,他跪经去了。” 又问众小姐们。贾母笑道:“他们姊妹们病的病,弱的弱,见人腼,所以叫他们 给我看屋子去了。有的是小戏子传了一班在那边厅上,陪着他姨娘家姊妹们也看戏 呢。”南安太妃笑道:“既这样,叫人请来。”贾母回头命了凤姐儿,“去把史、 薛、林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

这一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呢?南安太妃跟贾家很熟,所以当她看到那些小孩子都不在的时候会挨个问。先是问宝玉,再问众小姐,这是南安太妃作为贵族再正常不过的礼节。即使是普通人家,上门作客,也会这么问的。如果问过只是问过,没有下文,那么就纯粹是礼节问题,接下来又说叫人请人,那就不仅是礼节了。说明她有安排。

那么贾母怎么应答的呢?如果直接说把探春请来,不是太直白太赤裸裸了吗?若是南安太妃见了探春相不上,岂不是大失面子。所以,贾母先说的是将史、薛、林请来,然后再叫探春作陪。一下子把探春作为主要的目标隐去了,她只是个陪客。相上,是因为她出挑,相不上也无关,本来就不是专门来相她的嘛!

这就是贾母的高明之处!

那么,南安太妃有没有可能相上史、薛、林?当然没有可能!

其中湘云最熟,南安太妃因笑道:“你在这里,听见我来了还不出来,还等请去!我明儿和你叔叔算帐。”

南安太妃不仅跟史湘云熟,而且跟史湘云叔叔很熟,能说出“明儿和你叔叔算账”这样的话,可见他们是太熟了。要知道,史湘云在贾家算客居,她跟叔叔婶婶一起生活,她的婚姻大事也是由他们作主的。南安太妃若是要相史湘云,应该去史侯家相,而不是在贾府相。至于薛宝钗,她有她母亲作主,就更不可能在贾母的寿诞上相亲。

所以在这里,贾母嘴上说的让探春作陪,实际上是让史、薛、林作陪,她们这时候都是三小姐的陪客。87版的电视剧改编的时候,说是探春去喊林姐姐,那是表示贾母把黛玉也算在相亲对象里,完全是误会了,贾母不会也不可能让南安太妃相黛玉。她们就是来陪探春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南安太妃问贾母“众小姐们”,贾母却只喊了探春也可以看出来。如果说按照年龄来,既然太妃提到众小姐们,贾母不是应该让迎探惜一起来?贾母单单提及探春,用意太明白不过了。

后来探春远嫁,应该就是这次南安太妃见过探春之后敲定了下来,此乃后话。


苏小妮


《红楼梦》中南安太妃要见探春,探春说:“我去请林姐姐”。这是87版《红楼梦》中的一段情节,与原著无关,别把电视剧里的情节和原著弄混了。

《红楼梦》后四十回原稿遗失,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可以忽略,但《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探春的判词中有明确的暗示:先说说探春判词前面的画,画中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判词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逢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在判词中有两个人放风筝,应该是贾政和王夫人。 那么探春远嫁和林黛玉是否有什么交集呢?这主要源于七十一回贾母八十寿辰南安太妃到贾府贺寿,南安太妃要见几位姑娘“贾母回头命凤姐儿把史、薛、林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吧。”再后来南安王战败被擒,南安太妃不舍得自己唯一的女儿去和亲,就在公侯人家选一个女孩做义女远嫁和亲。这也是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情节,这一情节也基本符合原著的意思。那么我们按照这条主线说下去,南安太妃要选这样的女孩其实并不容易,既要出身公府,身份要高贵;又要在朝中没有什么势力,方肯让出自家女儿。她自然会想到在贾家见到的五个女孩,史湘云已经定亲,薛家的女孩出身商贾,身份不够高贵,可选的只有林黛玉和探春二人。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贾探春是王夫人所生,也不是合适人选,因贾王两家虽已近末路,但尚未完全失势,也就如探春所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但探春是庶出,那便不同了。

再看第七十回放风筝那一段:探春放的是一只软翅大凤凰,随后又飘来了一只凤凰,再然后飘来了喜字风筝还带着鞭炮响,似乎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可是随后,三根线搅在一处齐齐断了。印证了元宵节的灯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原文中只写了宝玉和黛玉的线是自己绞断了的,可是探春的这个线是因为三个风筝一处自己断了。 由此可以猜测,探春远嫁,也有为了逃避自己庶出的身份自我了断的意思。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设定这样一个场景:南安太妃到贾府,请见黛玉、探春,想在二人当中选择一人作为义女代替自己的女儿远嫁,探春事先已听到风声,然后以黛玉身体不好不便见客为由独自前往,这样,探春就成为了唯一的可选之人。 接下来我们再看王夫人的态度,她当然非常希望在这一次变故中躺枪的是林黛玉,却被探春挡了抢,脑恨之余,也就对探春撒手不管了。这正符合探春唱词《分骨肉》中的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沧海一猫


没这么复杂,因为以前有重要的女客来,老祖宗贾母总是让黛玉宝钗还有湘云与探春四个女孩子一起去见客。古代大户人家都是政治联姻,大户千金是不出门的,就算走个亲戚也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就像贾母说的丫鬟婆子一大堆跟着伺候,若非特殊事情是不见外客的。贾母让这四个女孩子见尊贵的客人,也是为了联姻做考虑,财阀高管之间互相走动互相介绍介绍未出阁的小姐将来也好做媒。贾母的用意很明确,就是推销探春,湘云已经订了亲事,但是她和这些太妃们都熟,宝钗早已到了出阁的年龄,老祖宗当然希望她能被谁看上早点离开贾府,至于黛玉,就纯粹是被贾母拿来显摆了,我有这么一个出类拔萃的孙女,我把她教养的如同当年的贾敏,当年的贾敏估计也是见客的时候出尽风头。探春是贾府正而八经的小姐,就算不能像姐姐一样进宫,起码也要嫁个高官,真正疼探春是还是贾母,她为探春的婚事操心,王夫人虽然表面对探春好,可是也没见她为探春的婚事做什么,赵姨娘是连关心的资格都没有的。南安太妃再次来时,已经不是曹公的原著了,是后面红学家们的推测改编。这个时候湘云在家待嫁,宝钗也出了大观园,迎春已经嫁人,惜春还小,住在大观园里的只有黛玉与探春惜春三位小姐了,以往见客都是黛玉与她一起,今天来客了她本能的反应就是约黛玉一起去并没有什么想法。


可可177954905


这个从结局可以理解,按照十二钗的判词,可以知道探春确实是远嫁了,而她远嫁的最大决定就在南安太妃。

而探春素来和黛玉的关系就没有看起来那么好。探春是贾府的庶出小姐,而黛玉虽是客居,但父母出身都是很棒的,这种环境下,两人的性格一定是不同的,相对来说,探春会更懂事,没那么任性,自然会看不起黛玉这种的小性子。

而且从探春协理管家的行为看,她是一个很能干,而且愿意干的人。

所以有这种和亲可能性的事情,她自己一定不想去。带上林黛玉是有心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