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67只分級基金退場 轉為LOF型指基成主流

■本報見習記者 王明山

隨著整改期限臨近、近期市場行情表現不佳,分級基金開始加速退場。

近年來,為防範金融行業系統性風險,監管層一直在有力地推進金融去槓桿,目前已取得了顯著成效。對於公募基金產品而言,採用槓桿策略運行的分級基金自然成為整改的重點對象,轉型或清盤成為存量分級基金僅有的兩條出路。

今年以來,A股市場震盪調整,眾多采用槓桿策略的分級B基金面臨較大虧損,也不斷有分級B基金進入到下折“雷區”。《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為有效保護基金持有人利益,各基金公司也在積極開展對旗下分級基金的轉型:截至今年12月10日,已經有60只分級基金啟動或完成轉型、7只分級基金清盤——近四成的分級基金已經退場。

選擇轉型或清盤

67只分級基金“退群”

近日,國金上證50指數分級基金申請變更註冊的資料被證監會正式接收,分級基金轉型案例再填一例。目前,在證監會的行政許可辦理最新進度中,正在排隊申請變更註冊的分級基金仍有16只,其中,中證1000指數分級、恆財分級債券型和久兆中小板300指數分級等10只產品的轉型申請已經獲得批覆,其餘分級產品仍在走變更註冊流程。

公募基金市場上成立的最後一隻分級基金,要追溯到2015年:當年下半年監管層叫停審批分級基金,於該年9月底成立的中融中證白酒分級成為公募基金歷史上最後一隻發行的分級基金產品,不過,該分級基金已經在2016年5月份清盤。

隨著監管層金融去槓桿的不斷推薦,以及今年4月底“資管新規”的發佈,基金公司對旗下存量分級基金產品的清理也在加速。《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今年12月10日,已經有67只基金產品正在退出或已經退出:具體來看,有60只分級基金啟動或完成轉型,7只分級基金清盤,佔公募基金市場上分級基金總數量的比例近四成。

對於基金公司而言,分級基金的轉型工作也並非易事:一方面,分級基金轉型轉型議案提出後需要召開基金持有人大會,對於那些散戶持有較多的基金,會議召開難度很大;另一方面,分級B基金的估值問題尚沒有統一的解決方案,如果投資者只持有分級A基金或只持有B基金,其基金淨值和交易價格之間就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在此背景下,基金公司對旗下基金規模較小的分級基金乾脆選擇了清盤處理。今年11月3日,銀河基金公告了銀河滬深300成長增強指數分級的最新進展,根據銀行基金此前發佈的該基金持有人大會表決結果及該基金相關終止上市的公告,該基金的最後運作日為2018年8月30日,目前清算程序已經接近尾聲。

轉型為LOF型指基

成眾多分級基金選擇

從分級基金整改情況來看,除了選擇直接清盤的部分基金外,轉型為LOF型指數基金成為了多家基金公司的共同選擇。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12月10日,已經完成轉型或正處在轉型過程中的60只分級基金(不同份額分開算)中,其中47只轉型為指數基金,有39只轉型成為LOF型指基(LOF是指數基金的一種),其餘轉型為靈活配置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

此外,在目前正在申請變更註冊的16只分級基金中,也有11只選擇轉型為指數基金。譬如華寶中證1000指數分級申請變更為中證1000指數基金(LOF),博時中證800證券保險指數分級申請變更為中證全指證券指數基金等。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對於原本就是指數分級的產品而言,在已經明確提出轉型方案的分級基金中,大部分基金仍保留了指數基金的本質,但是對於其跟蹤的標的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在投資策略和表現上也會有較大的變化:如已完成轉型的鵬華滬深300增強,其轉型的前身是鵬華新絲路基金;工銀瑞信深證100基金,在完成轉型後跟蹤標的由深證100指數改為中證京津冀協同發展主題指數。

這也就意味著,部分指數分級轉型成為LOF型指基後,仍保留著指數基金的運行規則,也將具備LOF基金的特點:投資者既可以在指定網點申購與贖回基金份額,也可以在交易所買賣該基金;其流通份額變化將更加透明,投資者可以關注到該基金在每一個交易日內流通份額的變化。

臨近年底,《證券日報》記者也向多家基金公司致電,詢問其分級基金的轉型進展,從多家基金公司的最新回覆來看,基金公司對旗下分級基金的轉型比較從容:規模較小的分級基金已基本完成轉型,規模較大的分級基金由於有過渡期(3億元規模以上的分級基金,可以將轉型期限放寬到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的存在,也有足夠的時間做轉型前的準備工作。

年内67只分级基金退场 转为LOF型指基成主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