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经过几代人70多年积累的国力打匈奴,打了一个“惨胜”为什么还要吹汉武帝?

你也来试试吧


汉武帝的确是千古一帝,功在千秋,并不需要吹。

一是征讨匈奴。匈奴从战国后期成为中原王朝北方的主要威胁。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一直没有好的办法彻底解决匈奴问题,所以才开始修建长城。结果滥用民力,两世而亡。但是汉武帝通过对攻的方式,一举击溃匈奴,一保大汉五百年平安。

二是通过征讨匈奴,打出了中原王朝的国威和中原人民的士气,大汉民族由此而来,民族凝聚力空前高涨。对于维护中国的统一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是汉武帝一朝时,不仅打了匈奴,还征服了南方百越,东方朝鲜,西方打通了西域,真正的确认了中国的疆域范围。

四是汉武帝一朝不仅武功,还有文治。通过推恩令,彻底消除了国中国造成的分裂。通过太学的建立,加强了教育。

所以说,汉武帝是真正的汉武大帝,并不需要我们后人吹捧,他强任他强。


历史生物教科书


第一,匈奴在汉初时非常强大!冒顿统一草原,楚汉之争时还占领了河套平原,实力空前的强大,特别是军事实力。对汉朝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白登之围,要不是陈平的计策,刚建立的汉朝估计就到此为止了。之后更是送宗室女子送金银财物,并且每当新单于继位,就带骑兵来长安耀武扬威抢劫一把。大汉朝可以说是屈辱至极。


第二,汉朝虽然也损失惨重,但相对而言匈奴就更惨了。匈奴丢失了河套平原以及凉州地区,并且卫青特别是霍去病击溃了匈奴的绝大部分军事实力,对匈奴而言是毁灭性的打击。为汉宣帝的北击匈奴以及东汉窦宪的灭北匈奴奠定了基础。


第三,汉朝国策的转变!从黄老无为到开疆进取,征服南越、逐渐控制西域。一直到陈汤的那句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至今读来,仍是热血沸腾,这已成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一部分!


汉武帝晚年穷兵黩武,用人失误,特别是错用了李广利,让整个汉朝也有了很大的损失。但能颁布罪己诏,承认错误,还是非常的难得。

整体而言,功还是大于过的!


杨大眼看历史


是大胜,不仅扩大了版图,还开创了盛世,奠定了汉人的地立。开创丝路,万国来朝。这不是吹,提问的人脑子有屎。


劉董95


我觉得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问一个问题——


谁在赞扬汉武帝?


从汉武帝去世距今已经1931年了,在这1931年时间里哪些人在赞扬汉武帝?


事实上在一千九百三十一年时间里,人们对汉武帝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对于他攻打匈奴的“壮举”持肯定态度的人并不多。


甚至不需要汉朝灭亡,汉武帝去世后汉宣帝的大臣夏侯胜就认为汉武帝开疆拓土的代价是“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天下虚耗,百姓流离……人民相食,蓄积至今未复。无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


这段文言文很浅显,相信大家都看得懂,可以看出,汉武帝才死,大臣们就对汉武帝所谓功绩不以为然,甚至到了认为没必要给汉武帝立庙的程度。


大家可以想象,夏侯胜这种言论放到明清,不说诛杀九族,他本人肯定死定了,即使在西汉,这么评价汉武帝也是要有相当心理准备的;换言之,夏侯胜敢于这么直白批评汉武帝,很可能这已经是朝野共识了。


事实上不止夏侯胜,班固和东汉史学家荀悦、桓谭对于汉武帝的对外开拓都是持批评意见,比如荀悦就认为汉武帝“穷兵极武,百姓空竭,天下骚然”。


可以说从汉武帝去世一直到东汉灭亡这段时间,史学家们对汉武帝发动“汉匈战争”都是持反对和批评的。


到了唐宋,对汉武帝的评价就更低了。


最先批评汉武帝对外作战的不是别人,正是李世民,这实在太有意思了。


李世民认为“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


唐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贞更进一步认为汉武帝“疲秏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


到了宋朝对汉武帝就更没有什么好话了,司马光、苏轼、苏澈这些保守主义官僚当然不会认为汉武帝“开疆拓土”有什么好的,好玩的在于就连主张变法的王安石和宋神宗也都看不起汉武帝。


王安石认为汉武帝攻击匈奴导致天下户口减半,是无能“天下户口减半,然亦不能灭匈奴。”


宋神宗则认为汉武帝屡兴外战太残忍“汉武帝至不仁……视人命若草芥”


由此可见,汉武帝在唐宋时期依然是一个负面人物,尤其是他发起的“汉匈战争”花样挨骂,李世民骂汉武帝无能,王安石骂汉武帝蠢,宋神宗骂汉武帝残忍。


到了明清,汉武帝整体评价依然没有变,尤其是他对外开拓,依然是被痛批的对象,比如晚明王夫之,虽然饱受亡国之痛,但是依然认为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战争是“繁苛之政兴,开边牟利,淫刑崇侈,进群小以荼苦其民,势甚盛而不可扑也。”


可以说明清,尤其是清朝末期由于列强入侵,一些学者开始对汉武帝有了一些正面评价,但是主流意见依然是负面的,明清学者和历史学家包括官方对汉武帝的负面评价还是主要从用兵“虚耗中国”这个角度出发的。


甚至到了近现代,在不少历史学家的眼中汉武帝也依然是一个非常负面的历史人物。


吕思勉先生认为汉武帝发动对匈奴战争是”使中国之国力为之大耗,实功不掩其罪也。“黄仁宇大致上也是持这样的观点。


真正对汉武帝进行正面评价,并且积极肯定他对外开拓功绩还是要到1949年之后。以范文澜、尚钺、何兹全三位具有权威性质的历史学者对汉武帝做出了正面评价,这也代表了官方对汉武帝的态度。


可以说从汉武帝死后一千九百三十一年时间,真正对汉武帝进行全面肯定也不过70年时间,相比之前一千八百六十二年一直是负面历史人物而论,目前对汉武帝的一些正面评价实在说不上“吹”,如果从这一千九百三十一年历史长河看的话。


再说了,近些年学界就发起过对汉武帝再评价活动,相当多的历史学家,比如人民大学历史系主任黄朴民先生、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葛剑雄先生对汉武帝发动对匈奴战争也是呈比较负面的评价。


所以说,学界和知识界肯定不存在“吹”汉武帝的情况,真正存在“吹”汉武帝情况的,也无非是互联网上而已。


兰台


这种问题也问的出来?可见此人心理之阴暗。宋朝就是缺少一个像汉武帝这样的人,所以从北宋给辽岁币,到南宋给金岁币。出了中兴五将还没有打败金人就被一个个弄残了,弄死了。连父兄惨死北方这样的大仇都不报,只想安于一隅。最后还是被人给弄死。

还有尊严嘛?惨胜,但凡宋朝能惨胜一个,把金人或者契丹人赶到漠北去,也不至于最后被人羞辱成哪个样子?

记得初中学宋朝历史的时候,那叫一个恨。


墨迹137022681


“惨胜”了强大的匈奴,彻底解决了威胁汉民族生存几百年的祸源,难道不值得称颂吗?抗日战争,中国亿万民众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同样是惨胜,难道不值得称颂吗?


雪水河畔


真是不懂,一个有功于民族历史的有为之君,怎么会是吹出来的,且一吹就吹了两千年。

翻开古代中国史册,感受最深的就是,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北方草原民族。早期灭西周的西戎,后来崛起的匈奴,都是帝国的心腹大患。秦始皇在位期间,命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万里长城,来防止匈奴入侵。

汉高祖刘邦在位期间,立国未稳,对匈奴的军事力量没有清晰的认识,贸然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前期汉军节节胜利,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刘邦是孤军深入,中了匈奴的诱敌之计,汉军被围于白登城七天七夜。后陈平献计,拿金银珠宝贿赂了冒顿单于的爱妾阏氏,阏氏在冒顿单于耳边吹了枕边风,刘邦等汉军才得以脱离险境。经过白登之围,刘邦认识到和匈奴硬碰硬的话,目前的汉军战胜不了匈奴,只能出下策,采取和亲政策,来换取暂时的和平。

自刘邦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经“文景之治”,国库充盈,军事实力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有了和匈奴抗衡的资本。刘彻是位不安分的主,雄才大略,想着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攻打匈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也是一种冒险行为,开弓没有回头箭。刘彻用人不拘一格,平民出身的卫青、年纪尚小的霍去病,就这样被选进了军事队伍。卫青、霍去病也不负帝望,把兵强马壮的匈奴打的是落花流水支离破碎元气大伤。对匈奴的连年用兵,掏空了大汉的国库,使得老百姓负担加重。汉武帝后期,不时有民众揭竿起义,汉武帝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发布了著名的轮台罪己诏。

汉武帝对汉民族来说,毫无疑问,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对匈奴作战,短期看,负面影响肯定有的,对当时社会经济破坏力巨大。长期看,效果也明显,击溃强势的草原民族匈奴,使其毫无还手之力,解决了边患,有利于边民安居乐业发展经济。我就不明白了,抗日战争也是惨胜,付出的代价更大,怎么没有人说三道四,诋毁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逍遥客小刘


提这个问题的人何止是女人之见,简直是妇孺不如!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最近重庆万州发生的公交车坠江车毁人亡事故,车上那么多人,没有一个人敢于上去劝架的,都认为事不关己,何必多此一举,结果全车人最后搭上性命。

如果当时有人上去拉开女乘客刘某,就不会发生人员重大伤亡事故。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老人倒了没人敢扶,就是因为真正为大家做好事的人没有人理解,甚至遭到讹诈和批判,就象汉武帝一样。

汉武帝为中华民族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把匈奴人从中国北方边境打跑,稳定了汉朝北方边境安全,确保了中华民族世代安居乐业,让汉人从此站立了起来,奠定了汉武盛世和西汉王朝的强大,对此华夏儿女皆有目共睹,唯有提问题者鼠目寸光,指责千古一帝汉武帝刘彻,岂止是有眼无珠?!

汉武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薄古厚今、文治武功、雄才大略、远见卓识、敢做敢当、大有作为的帝王,没有他当时做出巨大牺牲,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兴盛和强大,也不会有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而不倒。如果大家都象重庆万州公交车上的人一样不关我的事,我何必去管,那岂不是大家一起同归于尽?

人性之冷漠,鼠目之寸光,在提问者身上暴露无遗!难道汉武帝不作为,不干事,不顾民族安危与生死,在位花天酒地,碌碌无为,汉人最后被人灭族灭种你就认为汉武帝才是一个好皇帝了吗?

吃着汉武帝打败匈奴的红利,却在指责汉武帝"打烂汉朝",请问提问者到底是什么人?如果让象提问者这样的人在中华大地上横行霸道,那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悲哀!







知未是也


为什么用“吹”这个词,汉武帝的功绩还需要“吹”吗?

确实汉为了打匈耗尽了几代人积累的财富,但是我们要明白两点,第一,这笔财富的消耗换来了什么?第二,如果不打匈奴我们会失去什么?

我们换来了大汉数百年的和平以及广袤的版图,每一个封建朝代都会积累下巨额的财富,他们中没有打匈的把积累的财富花在哪里了呢??唐,花在藩镇格局的内斗上;明,吏治黑暗,消耗在贪污腐败上。汉武帝的资源消耗难道有错吗?

第二,如果不打匈奴会怎么样,我们参考一下宋朝,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朝代。宋朝很少主动出击(前期完全被动),但是结果呢,被欺负的够呛,宋朝富不富,当然富最少也比汉富的多,结果呢?灭国。

如果汉武帝不打匈奴的结果是怎么样?大家知道“东突”吗?一个一心想着重建突厥势力的民族,如果汉朝我们就被匈奴灭了国,我们现在可能就是另一个国家了的少数民族。

所以不要说惨胜即便是平局这都是汉武帝光辉!


古事今説


这就好比一个家庭,祖上几代都被邻居时常抢劫,因为打不过人家,还的把闺女送人家做妾。这家人痛定思痛,积累了几代人的钱到了可以暴兵时,这代家长便大量暴兵暴武器,然后打跑了那个强盗邻人家庭,虽然钱花光了可家里安全了,后代子孙可以安全的成长。就是子孙不肖丢田卖地也不能去怪这个家长不是。多少代过去了,又有史肓开始否定北逐匈奴的功绩了!他们可能认为单凭卫霍二将就能灭匈奴了,根本花不了几个子,不去考虑粮食从两湖齐鲁两淮靠人去往塞北运输要多少消耗?也不考虑兵器马甲要多少钱?可能认为士兵入伍一把刀能使用一辈子,骑兵的马也是一骑一生不用换,马是吃草的,吃粮根本不可能的。汉武时人口多少?900多万户,二千多万人口,分散于全国,而匈奴控弦百万虽是夸张,但也少不了多少!二千多万人口能爆多少兵?除去老弱,除去女人,还要有人去种粮,还要民伕去运粮,四方又都要守,这比你玩游戏难多了,这是骨灰级的难度!知道为啥汉武与秦皇并列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