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的“糟粕”有哪些?

命理師陳一宏


1.纏足。中國古代女子有著一千多年的纏足歷史,直至新中國成立,此項文化行為才逐漸消退。纏足這種行為對廣大女子的摧殘自不必多說,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當時人們的審美。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男女平等和婦女解放的文化深入人心,纏足這種文化逐漸淪為糟粕。

2.三綱五常。這種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故事便是“郭巨埋子”,因為贍養母親,把自己的兒子殺死的這種做法,在古代甚至被標榜,因為所謂的父子綱、君臣綱,使得這種做法在古代看起來無可厚非,但現在看上去卻很可笑,更是一種愚孝行為。

以上兩條只是簡單的例子,但與其關注和羅列糟粕文化,不如重拾自身的文化自信,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經歷去研究傳統文化中的精華。


小王看傳統文化


所謂糟粕,就是指粗劣而沒有價值的東西。我們所提倡的吸取精華,去其糟粕的政策,就是要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去其糟粕。如舊時的什麼"三鋼五常","貞操烈女","男尊女卑"呀,或什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父母在,不遠遊"啊,還有什麼"才子佳人,帝王將相"等等。這些都是文化糟粕,這些東西根本不適合當代改革開放發展的大形勢,必須剔除!

當前有一般邪風從陰溝裡刮來,如"女德班",一些文藝創作,影視劇和曲藝節目……。它們把舊文化和人文中的低俗下流的東西重新撿起來,略加改頭換面,便明目張膽地向特殊人群兜售賺錢,使社會本是良好的風氣,驟然邪風四起,妖言遍地,影響極壞。幸虧廣大人民群眾及時發現,大聲呼籲,相關部門已下大力氣整治,關閉了"女德班",對文化圈也發出了三令五申,及時而有效地控制了這般逆流的蔓延之勢,扭轉了文化發展的偏離主道的傾向,樹立了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主流文化的絕對優勢,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剔除糟粕,這是國家堅定不移的文化政策,這才是人間正道!


hushouchang


傳統文化,有糟粕嗎?我看未必。但也確實有一些以訛傳訛的狀態下,曲解,或者是變形了,導致出現一些錯誤的事情。又或者說,有些其實就是民俗傳統觀念,這個呢,是時代的產物,也不能說就是糟粕吧,只是在現代社會來說,不合時宜了。

1.有人喜歡拿小腳來說事,這個就屬於時代的產物,未必跟文化沾邊,也不是什麼糟粕。比如,現在有一個民族,人數不多,但有一個傳統,就是要把脖子變成長脖子,於是,每個人從小就在脖子上加圈圈,硬生生的把脖子拉長。這在外人看來,是不可理喻的,但在當地人看來,這是應該的。假如說,誰沒有這麼一個長脖子,他在當地很可能被看不起,無法生存。當然了,離開了當地就沒這個必要了。但是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那裡,就以長脖子為榮了。或許有一天,長脖子的形象會被解除,但以當前的情況來說,誰也不敢這麼做,起碼是這麼做了的話,沒有好處,沒有實際用處。

以前的社會形態,裹小腳,跟現在的長脖子民族,有共通之處。但到了現代,大家都沒小腳的審美觀了,於是,裹小腳也沒法裹了,不用你去說糟粕,它自然就被淘汰了。這是歷史發展的自然規律,只要不需要,自然淘汰。因此,像關於裹小腳,也不算什麼糟粕,對不對?不管你現在怎麼表彰,我相信也不會有人願意去裹,所以,害怕什麼?擔心什麼呢?

2.那有些傳統文化,是屬於過度曲解的。就是本來沒那麼嚴重,但給誇張了,給添油加醋了。我們比如說三綱五常的三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君臣自然有區別,臣是輔助君王的,這沒什麼不合理啊,即使在公司,那也是如此,若是工人不聽管理,管理不服老闆,那會是什麼樣子呢?可是現在一些人就覺得是古時候說的,就非要去抗拒了,強詞奪理,說到皇帝去了,說皇帝專權。不要講皇帝,就是現在民主社會,依然也要有主次關係。

父為子綱,是身為兒子,要聽父親的。為什麼要聽呢?這是一份尊重,也是多數情況下,父親的經驗比兒子成熟。當然了,在身為兒子而又有專業知識又社會經驗也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當然未必需要聽從父母,父母也不敢非要兒子什麼都聽自己的,這是自然現象。誰願意生個孩子不聽自己話呢?這個要問有孩子了的人,他們比較有話語權。

夫為妻綱,很多人就認為,老公是天,這是不可理喻的。其實只是象徵性的比喻,老公是天,老婆是地,這是各自能力不同所負責的責任也有不同而已,並沒說女人一定要屈服於男人之下啊。要不然,那是奴隸了,可是我們沒發現夫為妻綱的時候,女人就是奴隸了啊,所以說這是男女不平等的,就可以一邊涼快去了。生活吧,主要是為了幸福,在家庭裡,有個主次關係,或者說,不同的責任所在,這會有什麼不對?就像鞋子穿在自己腳上,合不合腳自己知道。所以,要不要夫為妻綱的,女人自己說了算吧,只要你感覺幸福,那就是對的,要是感覺不能這樣才會幸福,那就不要了。

3.還有很多屬於解讀錯了的,那都不知道要怎麼來說這些人了?

如“女子無才便是德”,非常多的人認為是重男輕女。結果呢,這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因為這句話前面還有一句“丈夫有德便是才”。斷章取義的人,要怎麼罵才能改過自新呢?這是男人和女人,都重德不重才啊。

有人辯說不過去了,會講現代社會,更加看重本事,能力,技術。所以,有本事,是立身之本,這個比較重要。但是這樣就好了嗎?是不是過於自私了那麼一點點呢?這個問題我就不再分析了,有興趣的朋友自行分別吧。

本篇就解說到這裡吧,其他方面內容,以後有空再說。


命理師陳一宏


首先要注意什麼是糟粕的含義:

一是糟粕是僅憑君王的喜惡來撰寫文章,"指鹿為馬"成語典故即出來嘲笑暗諷。這就失去了歷史的真相;二是僅憑已經出現過的文字記錄情況進行研究,一傳十 十傳百發展下來。而對文字出現以前的史實缺乏深入的思考。三是因為當時的條件限制,如考古發現現之後才揭開事實真象;這種情況不僅中國,而且國際上也有很多事例。更嚴重的就是在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中,出現若干分支和派別,其中有的撰寫的文章屬於出自作者本身的私利,甚至是伎倆騙自己名聲,屬於封建文化的"小人"和陰陽人。

查看各種歷史上的地方誌記載應該較為準確把握事物實真象。

至於同樣的一件史料,會出現不同的版本也常常多見,有的是假託人名添加進去的東西,有的是是後作者與原版的觀點不同而歪曲事實。

在校正歷史文化中產生的史實記載方面從古至今的史學家作了大量的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很多有益的文史研究,散見在民間。

甚至出現在辭源、和現今編輯的成語大詞典之中。校對工作是件十分艱苦又必須的工作。


Sj51586581987


任何文化都是時代的產物,只要適應和能夠推動當時社會的發展就是有價值的。所謂傳統文化中的糟粕應該是我們用現代的標準去衡量過去的甚至幾千年前的東西,是不太妥當的。如果要列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糟粕,比如三綱五常中的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但是五常即仁義禮智信還是要弘揚的),男尊女卑,女子無才便是德,古代的人治,至致使有些君主完全以個人喜歡決定國家大事、生殺大權等,缺乏法制理念,等級觀念,官本位,缺乏科學創新意識等等。另外,孔子說的"學而優則仕‘’引導中國古代學子以當官走仕途為最高榮耀,是否阻礙了中國優秀人才樂於從事科技創新工作,也是值得商榷的。如何對傳統文化中的這些東西進行創造性轉化是當代文化工作者的文化使命。


輕風5


傳統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可以說,傳統文化儒釋道的核心思想就是思想的光輝,不可能有糟粕,也不可能稱其為糟粕。說傳統文化有糟粕,應該說是概念比較混淆。也只能說傳統文化的某些具體的事,沒必要一定要傳承。比如說,女人裹小腳,男人留長辮。我們要清楚,任何事都是在心不在事。時過境遷。不一定什麼都傳承,當然有些事在當時也不能算糟粕。總之,說傳統文化有糟粕是欠妥的。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思想文化比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更高明和合乎真理性。


caoxiaopeng


精華和糟粕往往互為表裡,相伴而生。金子再純,也達不到百分之百。傳統文化,由於它們所誕生的年代,決定了先天不足。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之源,但它的形式卻是以占卜的形式出現的。占卜又是那個時代古人的一種思維方法。孔孟之道在中國傳承了2000多年,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尊老愛幼本無過錯,不然人類如何延續?上升到父為子綱就大錯特錯了。要說清孔子的孝道和仁,就要費一番口舌,精華和糟粕共生。

那麼現在的思想是不是就十全十美呢?其實也未必。現在所有的先進思想都立足於人本主義。人本主義也有先天不足。大自然就不高興,也違背了自然主義。把世界搞得烏煙瘴氣。

任何思想都有時代的侷限性。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取其長,避其短。不然就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現在不少人火氣很大,偏激情緒很重,動不動就開噴罵人。

祝你的願望能夠實現。


老梁139490047


第一糟粕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歷史上遭到過幾位最偉大人物的否定,哲學家老子,思想家墨子,始皇帝贏政,淮南子劉勝,歐洲啟蒙思想家盧梭,哲學家黑格爾,哲學家思想家毛澤東。


朱元軍543


半部論語治天下,天天讀聖賢書,看不上其它學科,從來沒有想過以嚴謹的態度去問為什麼,世界為什麼是這個樣子的?春去冬來,日月星辰,高山流水,滄海桑田,金木水火的本質是什麼?為什麼呼吸?為什麼能看見大千世界?什麼是顏色?為什麼火山地震?等等等等,沒有人去專注,或者每個朝代都不鼓勵不提倡,都忙著去讀聖賢書。


天高兮雲淡


五毒就是糟粕,這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共識,貪嗔痴慢疑都是糟粕,這些糟粕是該統統去除!這些都是謀財害命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