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总是反复生病?

忘忧草76773


1、喜欢宅在家:有些家长觉得外面环境,空气什么的都不好,所以也不怎么带孩子出去玩,就让孩子整天宅在。这不仅会使孩子的体重超标,而且孩子也不会暴露在阳光下,免疫力会降低,身体状况会更糟,天气会稍微变化。孩子就很容易感冒生病。因此,如果天气好的话,一定要让孩子们到户外,享受更多的阳光,并有更多的活动来保持健康。

2、盖厚重的被子: 孩子盖过于厚重的被子,不仅有明显地压迫感,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阻碍孩子夜间的生长发育,而且过厚的被子不易散热,会导致孩子的体温过高,孩子晚上很容易蹬被子,造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着凉感冒、腹泻腹痛。如果在睡觉时发现宝宝很热,那么出汗就表明被子太厚了。当宝宝睡着时,可以选择一个睡袋来防止踢和保暖。较大的孩子可以单独盖小被子了。

3、一生病就输液:小孩发烧感冒父母选择输液快速起效,但这不是最好的选择。经常让孩子输液治疗,会失去锻炼孩子免疫系统的机会,从长远来看,免疫系统也会随之降落,孩子也更容易生病,这就堕入了死循环。所以孩子生病能打针吃药就不要输液了。

4、过度干净:很多家长都以为,孩子的健康跟卫生有间接关联,只要注意卫生保持干净,就会避免许多细菌的入侵。如果孩子长时间处于“无菌”环境中,孩子会变得非常敏感,如果孩子稍微暴露在细菌中就会被感染。

5、给孩子加餐:有些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不饱。当孩子们回家时,他们会让孩子吃各种零食等充饥,各种好吃的诱惑。吃多了这种饮食习惯对孩子的健康非常不利,孩子的消化不良,孩子的免疫力逐渐降低,自然容易生病。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有疑问请咨询我们医师,将免费为您解答】


平安好医生官方号


近些年来,我们发现在门诊看病的孩子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而且有很多小孩生病很频繁,隔三差五就会去一次医院,甚至有些小孩常年都在吃药,可以说是药不离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归根结底是由于孩子的体质变差了,身体的自身抵抗能力不行。现如今好多家庭都是双职工家庭,孩子多是随老人。老人带孩子就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孩子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对外面的世界也充满好奇,但是老人的体力确跟不上,因此更多的时候老人带孩子的活动范围就在家里,孩子缺少大量的户外的活动;另一方面有的老人带孩子太“仔细”,养育观念落后,把孩子养成了温室里的花朵,见不得一点风吹雨打,这样的孩子是很容易生病的。除了在孩子活动方式方面出现的问题,在喂养和护理方面也存在不少误区。有些孩子过早过多食用含激素食物,比如肯德基,确实,这类食物口感好,能够引起人的食欲,但是长期使用,打乱了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的体内激素水平,当病毒等入侵时,缺乏坚实的由日常均衡营养建立起来的基础,所以导致某些孩子“一击就倒”。另外,抗生素的滥用在儿科疾病治疗方面同样存在,这也导致了临床疾病治疗病程延长,耐药性增强。

如何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坚持母乳喂养,这是重要的一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可以喂养到2岁及以上;合理膳食,食物多样化,避免过早接触“快餐”;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孩子逐渐具备了这种非特异性免疫,是有效避免孩子总是反复生病的重要方式。

本期答主:樊晓阳,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孩子总是反复生病,体质差的原因也有可能抗生素吃多了,也可能本身体质差,只要大人全方位的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就可以啦。怎么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应该从几方面着手。

一、饮食方面。

1. 首先要从孩子的脾胃开始调,脾胃好了,孩子就胃口开了,愿意吃东西了,胃也能很好的消化吃下的东西了。

什么是调脾胃的食物呢?——淮山药。

淮山药:可健脾益胃、补肺益肾、富含有维生素E、C、蛋白质、能改善胃口差、消化不好、增加抵抗力等等功效。

婴幼儿可以用淮山药来煲粥,淮山药扇骨粥。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来煲汤,淮山骨头汤。这里可以加一些红枣,可补气血。

2. 尽量让孩子多吃五谷杂粮食物,营养比较全面。也可以做些孩子感兴趣的菜,因为南北差异,在这里就不好介绍啦。


3. 可以喝补气血汤,红枣枸杞鸽子汤就不错。这个汤不适合婴幼儿,适用于会走路的孩子。不能天天喝,最多一星期喝一次就可以啦。

二.让孩子多运动。

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跑动,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运动。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击剑、太极......等等培养一项孩子喜欢的多运动就好。


宝妈Maggie谈育儿


孩子爱生病,都是家长的错!

小儿爱生病,与孩子年龄有关,3岁前小儿容易传染一些流行病,但更主要的是因饮食不妥和衣着不当而起病。现在讲求“零岁教育”、“早教”,各种配方牛奶和营养品广为流行,父母们都担心孩子的身心发育输在起跑线上,想着婴幼儿时期,必是生长发育最迅速的关键,营养肯定要跟上,遂有“每餐必保多少种微量元素”、“每天必保多少种食材”的喂养原则。然而,孩子聪明机灵或有,但过胖、过瘦、睡眠不安、感冒发热等问题也接踵而来。

其实,新生儿从娘胎里出来,往往还带有母体的偏性;孕期的母亲大多吃得好、穿得暖、劳作少,身体有些积火,所以才有“一岁以下小儿有病,多是胎毒”这么一说。1~3岁间,孩子的体质特点是“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肝主生机”,身心快速生长发育,像一台旺盛的小马达,自身有不少热量要散发;“脾常不足”,消化吸收力不够壮,尤其要警惕五花八门的零食 。如果给孩子喂得过饱、穿盖过暖,就容易食积上火,夜里睡觉翻来覆去不踏实。再者,过暖不利于筋骨强健,肌肉致密,温度一起伏,风一吹,孩子很容易感冒。

上医治未病。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来在民间和医学范畴均积累了很多简单可行的预知方法,每一位家长应该做上医,大家只要熟知并细心观察即可作出判断,并有针对性的提前进行饮食调理,防患于未然,最大可能的减少患病几率,让宝宝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现奉献中医智慧之【中医防病六句真言】

第一句:大便干,最为先。中医认为大便干是大肠内热的表象,会造成小儿内热盛,往往易患感冒发热。2-3岁以内的小儿应经常给些菜泥、鲜梨汁、蔬菜、水果等,这些都有清热通便的作用。

第二句:食不好,睡不安。吃饭与睡眠之间有连带关系,如遇到小儿在睡眠中翻动不安,咬牙,家长就应考虑宝宝是否吃过生冷、不好消化的食物等,这些都会引起小肚胀,甚至肚子疼痛。

第三句:鼻中青,腹中痛。寒和痛均可见面色发青,特别是鼻梁两侧较为明显。小儿过食生冷寒凉的食物,可损伤脾胃之阳气(指消化、运转食物的一种动力),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因而导致寒湿内生,发生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第四句:舌苔白又厚,腹中有积食。一般说来是浊湿内停或消化不良,此时可闻到小儿口中呼出的气带有一种酸腐味。每遇这种情况,应及时给小儿服适当的消食导滞的药物。

第五句:手足心热,常有病祸。俗话说:冰凉温干,吃行可便。但遇小儿手心脚心干热,则往往是小儿将要发生疾病的一种现象。

第六句:口鼻干又红,肺胃热相逢。鼻通肺,口腔是消化道的上端,口、鼻干燥发烧,口唇、鼻孔干红,或者鼻中有粘涕、黄涕,都是肺和胃燥热的表现,如不及时解除,可能很快会出现小儿高热。

如果感兴趣的宝妈可以学习运用小儿推拿——这也是中医育儿大智慧!为宝宝祛除病灶,也是相当给力哦~~~我先给大家推荐两大手法,在分清宝宝寒热症状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穴位,用于防病保健:

热症推天河

清天河水: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后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推的方向是从腕到肘。比如,上面的第4、5、6句描述的症状都可以清天河水,一次十分钟,每天可两次,以症状消除为度。

作用:清热解表、泻火除烦,多用于小孩外感发热、内热、烦躁不安等症。

寒症揉外劳

揉外劳宫:位于手背侧,第2、第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也有很多宝妈反应找不准,小亲给大家介绍个简单的方法:让孩子握拳,这样就很容易找到2、3掌骨。(大致是孩子掌背中点位置)

作用:可以有助于排出体内寒气,对于孩子脾胃受寒引起的呕吐、腹痛、腹泻以及体质阳虚、气虚等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如果懂小儿推拿的妈妈可以辩证配合其它手法调理,效果更快更有效!

清朝梁章钜,在《退庵随笔·摄生》中写下一句养生名言: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其实也不独梁老有此看法,在传统儿科医学中,这是一个普遍的共识。只是,在过度倡导“营养”的今天,被人们“知而不行”了。老话重提,对于年轻一代父母,尤有启发意义。

“三分饥”,即不贪食,不要让孩吃得过饱。比如说巧克力糖是高热量食品,对小孩来说,不能吃得太多,吃多了很容易过度满足了孩子对热量的需求,引起“上火”。有一个婴儿鼻腔流血,经检查鼻腔没有毛病,后来了解到他爱吃巧克力糖,他的妈妈竟然一个月给他吃了2公斤巧克力!在添加辅食时,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现在做父母的唯恐孩子吃不饱,只要孩子对什么嗜好,就一味地让他吃。

“三分寒”,寒与热对一个人的生理来说,寒比热来得重要。感冒一般由外感风寒而来,小儿本身就较成人易患感冒,这主要是由小儿的内在因素决定的。小儿中枢神经发育未完善,对外来的刺激(如:冷、热、空气等)反应常较慢,并易于泛化;呼吸道的发育未成熟,如鼻和鼻咽相对短小、鼻道狭窄,无鼻毛,粘膜柔嫩,血管丰富,肺脏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多肺泡,数量少,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健全,呼吸道局部缺乏免疫球蛋白A等。如果孩子家长平时能经常持久地让孩子进行耐寒训练,使孩子体内慢慢产生抗寒能力,感冒的患病率同样能降到最低限度。

幼儿的体质特点是“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喂得过饱、穿盖过暖,容易食积上火,夜里睡觉翻来覆去不踏实,还容易感冒。尤其要禁绝零食,水果适度,否则容易积留湿热。真心希望宝妈们能够遵循老祖宗的教诲,为了中国新一代宝宝更加健康快乐,请大声颂读中医智慧之【中医育儿歌】,并潜心施行。

希望宝妈能多学点,多懂点养护知识,孩子就会少受点罪,少受点苦!张家纲愿与大家一起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快乐的明天,一起研讨小儿推拿和育儿知识,每天进步一点点,未来生活更美妙!

重要的事说三遍!切记“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些忠告望大家切记,切记!


张家纲小儿推拿


免疫力差、爱生病,这是什么问题?一味中药泡水喝可以改善!这类人的身体状况比较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体质不行”,最容易感染风寒、湿邪等,稍为不小心就感冒发热、腹泻拉肚子,中医上称这种现象为营卫不足,肌表不固;想要改善这个问题,捍卫身体的健康不得病,那就要补足营卫之气。

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子呢?太子参茶最理想,方法如下:茶方组成:切片太子参20~30克。制作方法:将太子参置入炖盅中,加水约800ml,大火煮沸,换小火煮20分钟,温后服用,不拘时,代茶饮,每天1剂。此方有养肾固精,补充元气,生津养阴,补足营卫,定惊除烦等多种功效,在中医临床上使用是非常广泛的;相比于其他“参族”的成员来说,太子参最大的优点就是药性十分平稳,而且副作用很小,慢性病人可以长期大量地服用,普通人群也可以将它视为日常的清补之品而长期服用。

增强儿童体质,太子参该如何用?儿童的体质受父母的体质遗传和胎儿在母体里的发育营养状况影响,这属于先天因素;而儿童长期饮食失调、厌食、营养不足、大病或久病之后引起脏腑功能减弱,则属于后天因素;儿童体虚常见的有肺气虚、脾气虚,肺气虚表现为易感冒,多汗,易乏力;脾虚多表现为消瘦、厌食、面色萎黄,大便溏薄;中医理论是讲阴阳平衡的,只要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就是健康,不足的是虚弱需补养。体质虚弱的儿童多有“汗症”,一般包括“盗汗”与“自汗”两大类,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止称为盗汗;不分白昼而汗出过多者称为自汗;肺卫不固者和营卫失调者多自汗,气阴两虚者和阴虚火旺者多盗汗,湿热迫蒸者自汗和盗汗并见;中医治疗原则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肺卫不固者益气固表,营卫失调者调和营卫,气阴两虚者益气养阴,阴虚火旺者滋阴降火,湿热迫蒸者清热泻脾。

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太子参又称为孩儿参、童参,是人参的一种;太子参体润性和、补气生津;太子参含有太子参多糖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病后体虚、盗汗、夜间惊哭等;实验研究证实,太子参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

太子参最大的特点是性平和味甘润,与具有同样补气生津作用的人参、党参、西洋参相比,太子参滋补的药力相对要弱一些,但它的长处正在于此,因药性十分平和,儿童服用不易引起上火,因而特别适宜婴、幼、孩及虚不受补型的人群食用,太子参被卫生部列为“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中国药用植物志》谓:“治小儿生虚汗为佳”。太子参很少单用,与黄芪、党参等配伍用于脾胃虚弱,症见疲倦乏力,食欲减退者;与山药、玉竹等配伍用于胃阴不足;与五味子、黄芪等配伍用于气阴两虚,症见气短、自汗、口渴者;与五味子、麦冬、酸枣仁、柏子仁等配伍用于气阴不足而致心悸失眠者;与浮小麦等配伍用于小儿自汗者;与陈皮、山楂、麦芽等配伍用于健脾虚弱、食欲不振者。

食疗方:

1、太子参10g、黄芪15g、红枣7枚。补肺健脾的功效,适宜反复感冒的儿童。

2、太子参9g,浮小麦15g,水煎服,治自汗。(《陕西中草药》)

3、太子参10g、百合15g、玉竹15g、淡竹叶10g。补气养阴,清热,适合燥热体质者。

4、太子参15克,黄芪12克,五味子3克,炒白扁豆9克,大枣4枚。用于病后气血亏虚,神疲乏力。

5、太子参15克,五味子、酸枣仁、远志、炙甘草各9克,水煎服。用于气阴不足而致心悸失眠者。

6、太子参12克,白术、茯苓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

临床以太子参作为君药的中成药有小儿太子参颗粒,健胃消食片、儿宝膏、小儿康颗粒、乐儿康糖浆等,这些药方正是利用太子参的补气生津、益气健脾之功。用药注意:表实邪盛太子参虽补力平和,但表实邪盛忌用,另外,高血压及肾炎、胃炎患者不宜多食。

含太子参的中成药都有哪些?太子参,别名孩儿参、童参,来源于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病后体虚、盗汗、夜间惊哭等。太子参的特点是药性十分平稳,既能益气,又能养阴,补中兼清,适合慢性病人长期服用,尤其适合脾胃虚弱,虚不受补者;另外,气阴不足而又血压偏高之人使用太子参不用担心血压升高;青壮年患者服用太子参不用担心引发上火;儿童服用太子参没有引发早熟之嫌。因此,太子参特别适宜婴、幼、孩的人群食用。那么,临床上以太子参的中药都有哪些?

1、太子金颗粒:由太子参、枳实(炒)、砂仁、鸡内金(醋制)、山楂(炒焦)、鳖甲(醋制)、穿山甲(制)组成。健脾和胃,消积增食。用于小儿乳食内滞所致厌食,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面色无华,形体消瘦,大便失调的辅助治疗。1~3岁一次1/3~1袋,3~6岁一次1~1.5袋,6~9岁一次1.5~3袋,9~12岁一次3~4.5袋,一日3~4次。

2、健胃消食片:由太子参、陈皮、山药、炒麦芽、山楂组成。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症见不思饮食、嗳腐酸臭、脘腹胀满;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口服,一次3片,一日三次,小儿酌减。

3、宝儿康糖浆:由太子参、茯苓、薏苡仁、白术(炒)、白扁豆(炒)、甘草(炙)、芡实、北沙参、山楂、陈皮、山药、麦芽(炒)、石菖蒲、莲子组成。补气健脾,开胃消食,渗湿,止泻。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精神困倦。周岁小儿一次 2.5 毫升,二岁至三岁一次 5 毫升,四岁至六岁一次 10 毫升,一日 2 次。

4、儿宝膏:由太子参、山药、白扁豆(炒)、茯苓、北沙参、麦冬、山楂(炒)、麦芽(炒)、陈皮、葛根(煨)、白芍(炒)组成。健脾益气,生津开胃。用于小儿面黄体弱,纳呆厌食、脾虚久泻,精神不振,口干燥渴,盗汗。口服,1~3 岁一次 10 克,4~6 岁一次 15 克,6 岁以上一次 20 克~25 克,一日 2~3 次。

5、小儿康颗粒:由太子参、葫芦茶、山楂、乌梅、蝉蜕、白芍、麦芽、榧子、槟榔、陈皮、茯苓、白术组成。健脾开胃,消食导滞,驱虫止痛,安神定惊。用于食滞虫痢。烦躁不安,精神疲倦,脘腹胀满,面色萎黄。周岁以下每次 1/2 袋,一至四岁一次 1 袋。四岁以上一次 2 袋,一日 3 次。

6、复方太子参颗粒:由太子参、灵芝、茯苓、山楂、麦芽、稻芽、硫酸锌、葡萄糖酸钙、枸橼酸铁铵组成。益气生津,健脾消食。适用于小儿气阴两虚的厌食、久病体弱、盗汗、泄泻及缺铁性贫血。

7、乐儿康糖浆:由太子参、党参、黄芪、茯苓、山药、薏苡仁、麦冬、制何首乌、大枣、焦山楂、炒麦芽、陈皮、桑枝组成。益气健脾,和中开胃。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食欲不振、面黄、身瘦;厌食症、营养不良症见上述证候者。口服,一至二岁一次 5 毫升,二岁以上一次 10 毫升,一日 2-3 次。

8、稚儿灵颗粒:由太子参、党参、南沙参、地黄、制何首乌、白术(麸炒)、当归、白芍(麸炒)、黑大豆、木香、白扁豆、山药、仙鹤草、功劳叶、茯苓、五味子(制)、石菖蒲、浮小麦、甘草(蜜炙)、牡蛎、牡蛎(煅)、陈皮、远志(制)、大枣组成。益气健脾,补脑强身。用于小儿厌食,面黄体弱,夜寝不宁,睡后盗汗等症。开水冲服,一次 9~15 g,一日 2 次。

9、渴乐宁胶囊:由黄芪、黄精(酒炙)、地黄、太子参、天花粉组成。益气养阴生津。适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症见口渴多饮,五心烦热,乏力多汗,心慌气短等。口服,一次 4 粒,一日 3 次,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10、玉液消渴颗粒:由黄芪、葛根、山药、知母、天花粉、鸡内金、五味子、太子参组成。益气滋阴。用于糖尿病消渴乏力,口渴多饮,多尿症。口服,一次 1 袋,一日 3 次。


健康保姆


朋友S的小孩,大概还在四五个月的时候,在一次发烧之后,开始拉肚子,去医院,诊断是细菌性的腹泻,因为孩子太小,对用抗生素很谨慎,于是就开了一些益生菌,没有明显的好转,之后换医院,检查结果一样,换了一种比较好的益生菌,也没有明显好转。

后来咨询过一些比较资深的妈妈,或者是医生,或者是专家,好像也没有具体的解答,大部分都安慰她说可能是一种生理性的腹泻,母乳性的腹泻,并且批评她说过于焦虑了。因为受到了这些声音的批评,加上孩子每天拉的次数也不是很多,孩子精神还可以,能吃能睡,就没有再处理。但是直到拉了20几天,发现孩子没有长肉。

家里人一直对她的育儿方法有意见,孩子不好,怪她吃的太素,奶水不好;还有一些朋友觉得她是因为太焦虑了孩子才这样。S好像一下子就陷入惶恐之中了,但无论如何,抛开所有的声音来看,她本能的觉得拉肚子肯定是需要解决的,肯定不是正常的。

后来S再去药店。他问店员说,该买什么药?店员推荐益生菌,S说益生菌吃过很多种都不管用,店员又推荐她吃蒙脱石散,她说也用过了也没有用。店员又说,要不贴肚脐贴吧。S说贴过几天,没有明显好转,就没贴了。去了几家药店,大约都是这个问答方式。然后再问一个不太熟悉的,但又能说的上几句话的医生朋友,结果也差不多。

大部分时候,解决办法没有解决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方向错了。任何药物用超过三天,尤其是小孩子常见的问题,没有任何好转就可以客观的重新去审视治疗方向。

中医用来分类疾病和治疗方向的原则和西医不太一样,具体的辨证分类很多,如果是刚接触中医的朋友,可以先不管脏腑,不管经络,不管八纲,不管表里虚实,不管阴阳。作为妈妈,尤其是曾经被困在孩子病情之中的妈妈,我们需要了解生病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寒热。

寒热搞清楚,我们对孩子,至少不会帮倒忙。

知道病是寒就知道用药应该是温或者热,知道病是热,就会知道用药应该是寒或者凉。如果是寒热夹杂,那药物肯定不会是大寒或大热。小孩子一般不会用到偏性太大的药物,除非是久病。就算是寒热暂时搞不清楚,那至少要知道:如果吃了这些药几天没有用,或者吃了这些食物病情更差了,那就需要冷静反思,重新审视,做其他打算。最少最少,妈妈要在中药的时刻做决定,停止走向错误的方向。

比如咳嗽,知道是寒,那肯定不能吃梨。

有一点,大家需要先了解,不要求完全搞懂。表里、寒热、虚实都是相对的概念,意思是:有表才有里、有里才有表、没有绝对的表、也没有绝对的里;有寒才有热、有热才有寒、没有绝对的寒、也没有绝对的热,所以没有多少度以上是热的说法;有虚才有实、有实才有虚、没有绝对的虚、也没有绝对的实。一切都是相对的,这是中医最重要的思路。寒热。大家会马上想到体温,这个不对。温度只是一个测量指标,我们需要搞懂的是温度背后的生理或病理含义。人整个身体,以及体内体外温度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如果一样,那估计是外星人。不管是因生理还是病理,只要是生命活动旺盛、气血充足流动快的地方就热,温度会偏高;

生命活动不旺盛、气血不充足流动慢的地方就相对冷,就是寒,温度会偏低,想想极端情况,就是死人,冰冷的,没有生命活动了。大家可以自己想想人体哪个器官因气血是否充足流动会导致温度截然不同。

另外先把这点当做一个公理来记住:任何一个单一症状,因寒会引起,因热也会引起。所以没法凭单一症状做辨证,辨证都需要综合看。比如清鼻涕,寒证会引起清鼻涕,热证也会引起。比如便秘和大便干,可能因热,也可能因寒,症状会有细微的差别,具体我们以后会讲。

感受一下寒热:

•一切寒证: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饮,二便自利,自汗肢冷,指甲青白,小腹寒痛等。

•一切热证:面目唇口红色,精神不倦,张目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怕热,二便不利,口渴饮冷,全无唾液,芒刺满口,烦躁谵语,潮热盗汗,干咳无痰,饮水不休。

看看舌苔,可以看到一些情况。舌苔白为寒,黄为热。如果舌苔很厚,则黄的程度代表热的程度。

舌苔厚为身体里有垃圾,腻为湿伴随着垃圾,舌苔水润润的代表湿,没有舌苔和剥苔的可以观察舌体,舌体的颜色比嘴唇更红一些代表有局部的热,如果血色很淡、很白,则代表有寒。

正常健康时舌苔在一天之中也是变化多端的。由于睡眠,吃东西,消化过程、运动的影响,身体会自动的去调节身体,所以没病的时候不需要常常看舌苔,有可能现在看着很厚,过一会就变薄了。当生病需要处理的时候看舌苔更具有意义。看舌苔要在起床半小时后,或者在吃饭喝水、运动半小时后来观察舌苔做辅助的判断。

但是不是看舌苔就能知道整体寒热了呢?

先说吃:

忽然不愿意吃饭的一般是主要是积或者寒的证据,因为超过消化的负荷了,或者消化能力不足了,运行不动了。

忽然吃很多的可以暂时理解为胃中有邪热,是局部的热证。

一直以来都不愿意吃饭的,可以理解为虚寒的证据。

一直以来都要吃很多但不消化的,也可以理解为虚寒的证据。

喜欢吃温热的东西可以暂时作为寒的证据。

喜欢吃凉的东西可以暂时作为热的证据。

喜欢吃苦的东西比如苦瓜绿叶菜可以暂时作为热的证据。

喜欢吃甜的辣的东西可以暂时作为寒的证据。

再说喝

口渴想喝水,而且要喝凉水才过瘾的,可以暂时作为热的证据。

口渴想喝水,但要喝热水的,可以暂时作为寒的证据。

口渴但不想喝水,比如喝了想吐,很有可能是津液亏损但又无法运化或者代谢水,可以暂时作为寒的证据。

再说拉

拉的比较臭,不管是硬还是软,还是稀,可以暂时作为热的证据。

拉的不太臭,不管是硬还是软,还是稀,可以暂时作为虚寒的证据。

拉的比较腥,不管是硬还是软,还是稀,可以暂时作为虚寒的证据。

拉的比较酸臭,不管是硬还是软,还是稀,可以暂时作为热的证据。

但一直拉的都很臭,或者都很酸臭,那是由于脾胃功能不良,可以作为虚寒的证据。

一直拉的量大,次数多,是吸收不良的表现,可以作为虚寒的证据。

一直以来都拉的量少,次数少,是津液不足的表现,可以作为虚寒的证据。

大便是绿色,不管臭不臭都可以作为寒的证据。

大便是黑色的而且非常臭,可以暂时作为有局部热的证据。

再说撒

撒的比较清,尿量很多,可以暂时作为寒的证据。

撒的比较黄,尿量比较少,而且一天当中所有的小便都如此,可以暂时作为热的证据。

生病时伴随尿床(4-5岁以后)可以作为虚寒的证据。如果一直容易尿床要考虑是寒的证据,如果一直尿黄要考虑是局部热的证据。如果还有尿痛尿急要考虑是寒的证据。当然这些是在生病的时候作为旁证的,单纯的偶尔的尿的多,或者偶尔一次尿黄一些也是正常的。

冷热和分泌物,气味:怕冷就不用说了,是寒证。怕热是不是就是热证呢?可能是有局部的热证。

出汗多,而且是粘的,汗臭,是热证,出汗多,但如果是清稀的,没有味道的很可能是寒证。一直出汗很多,坐在那里不动也出汗,睡下一小时后也出汗,开着空调也出汗,那不管是清的还是粘的,都可以暂时作为虚寒的证据。

鼻涕如果是清的可以作为虚寒的证据。鼻涕如果一整天都是黄的,可以作为局部的热证。鼻涕又清又黄,可以考虑有热有寒。痰如果是清的可以作为虚寒的证据,痰如果一整天都是黄的,可以作为局部热证的证据。一直流口水是虚寒的证据。

红热, 肿胀,炎症

不发烧的情况下小孩手脚肚子都很烫的,可能是由于积食引起,可以暂时作为局部的热证。

头晕很多是由于水饮上逆引发,可以作为寒证。

舌头嘴巴热,屁股红,嗓子红肿,疱疹,手足口,耳朵流脓,中耳炎,口疮等等,都可以作为局部的热证。身体的疼痛,伴随红肿充血的部分,可以暂时作为局部热证的证据。

身体的疼痛,没有伴随红肿充血的部分,可以暂时作为寒症的证据。

腹痛,没有伴随胀气的,还有腹中有水声的,喜欢按压,喜欢暖和的地方,可以作为寒症的证据。腹痛,不喜欢按压,腹部发热,不喜欢热敷,伴随腹胀,可以暂时作为热证的证据。

皮肤过敏,荨麻疹,溃疡,脱皮等

皮肤问题和湿有关。但有的是寒湿,有的是湿热,根据发病急缓做判断,发病急多是有局部热证,发病慢多是寒。

翻来覆去睡不着,可能是胃不和卧不安,可以暂时作为积食的局部热证。

撅着屁股睡觉,也不喜欢被按肚子,可以暂时作为积食的局部热证。

总是趴着睡觉,大多是因为虚寒引发的,可以暂时作为虚寒的证据。

长期撅着屁股睡觉,是长期的消化不良,可以作为虚寒的证据。

睡觉要做噩梦梦见很恐怖的场景,是虚寒的证据。

睡觉梦见自己很热,要踢被子,是暂时作为局部的热证。

睡觉梦见烦躁的事情,很愤怒要打人,暂时作为局部的热证。

睡觉流口水,多是虚寒。

睡觉总是夜醒,有夜尿,是寒的几率大。

睡觉打呼噜,多有寒湿,是寒的几率大。

睡觉磨牙,多有积滞,是局部热证的几率大。

情绪

比较容易发怒,说话声音很大,喜欢攻击,行动比较快,可以作为局部的热证。

比较胆小羞怯,比较容易怕生,比较不爱说话,说话声音很小,行动比较迟缓,或者不爱动,比较自卑,沮丧,没有安全感,可以作为虚寒的证据。

容易心烦,看很多事情不舒服,闷闷不乐,是寒的几率大。爱哭又爱笑,情绪的承受能力不足,一般可以作为虚寒的证据。

如果把所有的证据挪列出来,最后可以统计寒的证据比较明显还是热的证据比较明显,哪个方向明显,解决方法就在那个方向。

局部的热证是不是整体的热?

不一定,要看其他部分的寒热情况。如果热的部分多于寒的部分。那可以基本看做的热。如果寒的部分多于热的部分,那可以基本看做是寒。如果分不清寒热多少呢?那可以基本看做是寒热夹杂。

局部的热证都可以使用清热的方法解决吗?

不一定,比如小朋友很多局部的热证是由于积食而引起的,这种局部的热证是由于身体有堵塞引发的,这种堵塞实际上也是由于一定程度的脾胃虚寒引起,对于小孩来说,脾胃功能正在发育中,所以比大人容易积食,也是正常的。如果脾胃功能非常好,则也不会出现积食的情况,所以解决方案的疏通管道,不是清热。

还有一种是湿热,比如吃的比较补,油腻,身体里的湿代谢不掉,也会发酵成为热。这种情况也不能清热。寒热夹杂的问题,通常可以使用都能照顾到寒热的药物来解决。今后的推送中会再谈起相关的内容。

只有一种是整体的热症,需要好好的清热,现代人,在临床上非常少见。罗大伦老师曾今在书中提到过古人的一个案例,热到整个舌苔焦黄发黑发硬了,可以直接剥下来。这样的案例现代人几乎是找不到了。

某一条搞不清楚是寒是热的怎么办?

暂时先放下,看其他的。

现在做个练习:

述:小孩3个月大,拉肚子,都拉了快一个月了;昨天查了个大便,白细胞有一个+

大便怎么样?前天拉了5次,然后吃了思密达和金双歧,昨天拉了一次 ,流了一次,今天拉了三次,第一次的成型,淡黄色,后头的就很希,青黄色然后一天都流出来,这段时间的大便有时候会有血丝,今天的大便有些白点 还有一个白色条状物,酸臭味,最近这一个月都是这个味。

怕冷怕热吗?不明显。小便情况?颜色?小便有时候有点黄。

食欲?食欲还可以。

睡眠情况?睡眠也比较好。吃的母乳和奶粉

出汗情况?每天早上起床枕头都湿,吃奶的时候,哭的时候出汗多。喝水情况?不喜欢喝白水,每次要放点葡萄糖才喝, 不然就一直闹。

手心比平时烫不?还有没哪里温度异常?手心偶尔有点热样,这个我平时没太注意。

10. 还有没其它症状?比如口臭、鼻涕、鼻塞、咳嗽? 有时候会打喷嚏,但是不流鼻涕。

这个案例如果单凭“淡黄色,后头的就很稀 ,青黄色然后一天都流出来”这句话,很容易辨证为虚寒拉肚子。那我们现在逐个把证据列出来。

这些都是不正常的:大便流出来、血丝、白色条状物。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妈妈,这些问题不处理,小孩就会一直被吃思密达和金双歧等,误治可能导致加重,本来可能问题比较简单。

这些是正常的:2平时睡觉喜欢把手拿出来(小孩生长旺盛,这样一般是正常的,如果有怕冷的表现才是不正常的)3小便有时候有点黄4食欲还可以5睡眠也比较好这些是考虑是寒:打喷嚏这些考虑是局部的热证:大便酸臭,有血丝,每天早上枕头湿、手心烫。

但是综合以下证据,我们看到大的方向辨证为实热证,或者用实热能解释这些所有证据:大便有时候会有血丝,这个一般是热证;酸臭味说明不消化会引起热;每天早上起床枕头都湿,头部出汗多是里实热引起,就是不消化引起的里实热;出汗没说是冷汗,一般就是热的,冷汗的话会说的,比较明显,冷汗的话另说;手心偶尔有点热样,这个妈妈不是很确定,但是可以作为热证而不是寒证的佐证。中医经过这个表里寒热的辨证过程,就能开出药。我们现在不用考虑脏腑,只看寒热就够了。如果寒证的拉肚子,那处理就会是完全不一样的。既然是实热的拉肚子,积食内热证据明显,那就按积食处理,建议的是保和颗粒三分之一包一次,一天三次,吃了观察。

判断为消化问题,就是食物问题引起,应该奶粉最好停,或者冲淡,或减量。反馈说:“昨天早上开始给她吃的,然后她早上拉了一次,后面就没拉了,昨天我就只给她吃了一次药,今天早上拉了一次,中午一次,中午吃了一次药,想问如果她每天只拉个一两次,可不可以不吃药了?”最后建议再吃一两天观察。

只要方向对了,很快就会有改善。

辨证涉及到的哲学和医理较多,以后我们还会慢慢再案例来说。这里暂时没有涉及的过于复杂的辨证,只是通过观察来去判断处理的方向。所以但如果自己尝试解决没有解决,那最好还是请医生来做更详细的辨证。


羊爸爸中医育儿


抗生素让扁桃体反复发炎!

民间家传老太太治疗扁桃体发炎才是潮流,可老太太不会写论文,不是国医!这就是现实!





我爱扁桃体


有不少宝妈说:“我们小时候很少得病,就是病了也就吃点药,最多肌注一两天就好了,现在孩子经常病,有时输液一周也好不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导致宝宝生病的罪状有哪些?以前多是营养不良,因为贫穷落后而生的病,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现在儿童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主要还是综合因素造成的:

1,环境因素:家庭装修;雾霾天气;工业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农药等有机污染物,这类物质可以在人体内累积。

2,饮食不当:蔬菜吃得太少;零食过多,副食当成主食吃;吃得过饱;吃得过甜;饮料当开水喝。会造成脾胃功能差,引起食积、消化不良、肚子发涨、对牙齿不好,影响微量元素的吸收。建议在孩子睡觉前一小时之前尽量不吃东西。

3,护理失当:过于干净无菌的环境;不晒太阳;缺少运动;有点小病就输液造成体内免疫失衡。穿得过暖,毛孔全部打开,再一遇到凉风,立马流涕、咳嗽。

如何增强宝宝「提高免疫力」? 首先是饮食营养要均衡,避免虚胖(看着健康,体质差),避免出现「缺乏某种特定的营养素」引起的免疫力低下。给宝宝吃母乳,为宝宝提供免疫保护,利于骨骼、智力发育。

其次是规律的睡眠,可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经常户外活动,让宝宝适应环境,天气改变就不会感冒了;按时接种疫苗可以让宝宝体内产生抗体,抵抗各种传染性疾病;抗生素谨慎使用,掌握一个简单的原则就好了:需要用才用,医生说用多久,就用多久。

切断「传染源」尽量不带宝宝去人多的地方;控制「传播途径」不与其它宝宝共用物品,大人回家立即把外衣换掉,全家人勤洗手;减少「诱因」:比如注意身体保暖、环境保湿,家中通风,正确洗手。

顺应自然规律,让孩子"自由"成长 人身上都有超过 100 万亿个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处于共生平衡状态,打破这种平衡,机体就可能出现各种病症。病原菌的侵袭和机体的反侵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机体在这个过程中,防御系统逐渐健全。


美国公布的研究报告说,在过于干净无菌的环境下成长,儿童长大后更容易感染炎症,从而会增加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 卫生条件的改善客观上降低了人类罹患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风险,但干净过度,谈「菌」色变,使用各种抗生素、消毒剂,对一切微生物宣战就有点矫枉过正了。

让孩子回归大自然,多跑跑,玩玩泥,接触一些小猫小狗,「脏一点」让免疫系统得到足够的锻炼的机会,身体不至于遇到一点挫折就大动干戈,这样人体会更健康。

不要轻易应用「免疫增强剂」!许多婴幼儿,看似「免疫功能低下」,主要原因可能是孩子的「免疫记忆」尚未建立,同时在幼托机构或其他环境中有过多机会接触到感染源。

不支持应用保健品类所谓“免疫制剂”。除非的确存在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免疫缺陷,以下正规医药类免疫制剂也不能滥用。 1,「免疫增强剂」,比如胸腺素、匹多莫德等,只适合临床确诊的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使用。

2,蛋白粉的蛋白质纯度太高,加重肝肾负担;婴幼儿时期摄入过多的蛋白质,成人后易得肥胖。

3,丙种球蛋白是血制品,有输血相关的所有风险;小牛脾提取物容易引发过敏反应;氨基酸也没必要,正常饮食提供的氨基酸已经足够。

免疫力就象部队一样,要想有强的战斗力,能打胜仗,就需要经常练兵。所以,我们不能给宝宝太多的保护,让宝宝能够适应环境。大自然是孩子的教育之神,孩子可以在一草一木、一雨一露、一花一土中孕育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


心连心好月嫂


我儿子早产八个月就剖腹产生了,从八个月开始就三天二头的生病去医院就挂水,我记得他二岁的时候有一次生病大年三十还在医院挂水,唉!从小到大就这样愁死了,后来上幼儿园后反而体质好了,我后来才知道要补锌和铁,原来就补钙,现在我一直给他补艾瑞可的钙,铁,锌,现在六岁都很少感冒生病,我可不是打广告,让孩子找到适合他的补钙铁锌的东西,真的能让娃少受罪,我后来想想就是从小一直没给他补铁和锌,我现在一到春秋就补,就算有点流鼻涕,有感冒的症状喝点板蓝根就会好,真的很开心,


小甜甜不可爱


是不是贫血?我儿子两岁以前经常生病,差不多两三个礼拜感冒发烧一次,每次都必须去医院才能好。一直到后来有个医生叫我给他吃鸡肝吃几个月,那之后就很少生病了,偶尔有发烧也是自己买点感冒药就能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