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是越硬越安全吗?

马松


汽车的车身真的是越硬越安全吗?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更坚硬的车身能够更好的保护车内乘员吗

更坚硬的车身真的能够更好的保护车内乘员吗?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句话是对的,但是这也只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一旦超过了这个范围,事情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根据中国保险安全指数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中保研在进行汽车安全性测试的时候会进行几种碰撞试验,其中最主要的是正面25%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这两种碰撞可以有效监测车身刚性,看车身结构在发生碰撞之后能否不发生形变,从而保证车内乘员不受挤压侵害。在这两种碰撞试验当中,我们通常希望被碰撞的部位越坚硬越不容易发生形变越好。

但是在这些碰撞试验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包括中保研在内的众多汽车安全机构主要关注的就是乘员舱侵入量,只要乘员舱侵入量少,那么这台车的车身安全系数就是很高的,但是却没有人在意乘员舱之外(机舱)的形变,也就是说,我们说一台车的车身安全系数其实主要看的还是其对车内乘员的保护程度。

那么假设我们采用一种世界上刚性最强,发生碰撞也不会有任何形变的材料来做成汽车的车身会怎么样呢?答案很简单,在发生碰撞之后所有的动能都毫无保留的“传递”到车内乘员身上,到时候我们会发现尽管车身毫发无损,但是车内乘员直接就被“震”死了。因此这样的车身其实起不到对于车内乘员的保护作用。

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我们之前常说的概念,那就是“溃缩吸能”,在发生正面碰撞的时候,只有发动机舱有效溃缩吸能了,才能把传递到乘员舱的碰撞势能减小到最低,从而才能更好的保护车内成员的安全,也就是说,坚硬的车身对于一台车的安全性来说是必要的,但是过于坚硬的车身反而是“过犹不及”的。

一台车的安全到底有哪些方面

在当下的科技下,考察一台车的安全性其实有很多方面,除了车身刚性之外,还有气囊对车内乘员的保护作用,头枕对于车内乘员颈部的保护作用,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车身主动安全系统的主动防护作用。

如果单纯考虑车身刚性的话,其实我们知道现代车辆主要是靠机舱防火墙、ABC柱以及防撞梁等关键部位来保证车内乘员的安全性的,我们可以多看看相关机构的碰撞测试就能了解一台车的安全性而不用像从前那样只能靠自己臆想或者口口相传了。

而如果考虑一台车的综合安全性的话,那么现在其实主动安全系统的作用会比车身刚性还要重要,毕竟能把事故避免掉总要比在碰撞中存活下来要好。


以上


当然,大家也可以直接点击关注我的头条号:@汽车三国 ,查看更多更全汽车资讯以及评测文章


汽车三国


先说结论吧:该硬的地方一定要硬,该软的地方一定要软.

基础的逻辑比较好说明

四种极端的情况

本来在路上好好开着车,握着我们的 stick.

1.整个车都硬:全车刚性体

如果发生碰撞的时候是这样的:

车看似完好无损,因为它是一个完全刚性体呀.

可是我们人不是完全刚性体呀,我们是人呀,刚性体的特征就是基本所有的冲击和能量都被直接传导到了人的身上,所以除非这个是少林十八铜人之一,不然很有可能五脏六腑都已经被内力震碎了.

这就是车还好好的,人不在了,车在人亡.

人世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此吗?

网络新闻中有很多光看车辆损伤来判断汽车安全性的.

这其实是一个不小的误区,碰撞安全不是用来保护车的,是用来保护人的.

看车有啥用,看看人还在不在才最重要.

2.整个车都软:全车海绵体

如果发生碰撞的时候是这样的:

整个人会和车一起被压扁,车毁人亡.

无可争议,负分滚粗.

3.该硬的地方硬,该软的地方软:软硬兼施

如果发生碰撞的时候是这样的:

框住机器的那部分,要么溃缩,要么下沉,同时吸收了大部分的能量.

而框住人的那部分,基本上没有变形,不会被压扁,收到的冲击也是肉身可以承受的范围.

车毁人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是.

这也是很多网络新闻中,看到车被撞得惨不忍睹,人却先没什么事一样,下车拿出手机开始发朋友圈发抖音了.

引来的流量和关注,甚至能够补贴一部分他买新车的费用.

神奇的世界.

4.该硬的地方软,该软的地方硬:倒施逆行

如果真的存在这种车,发生碰撞的时候是这样的:

恕我的想象力有限,目前为止还没有见过第四种奇葩的车.

以上是很简单很极端的距离,但是细节的优化极其复杂.

我的能力也只能到这了.

其实,人生在世不也这样吗.

老话常说:外柔内柔,人辱之;外刚内刚,人毁之;外刚内柔,人轻之;唯有外柔内刚,方成大器。


英莱壳润滑油


车身的硬度是看你行驶的速度成反比的,速度越快出了事故对人的伤害更大,这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了。要是车辆有弹性发生碰撞有一个反弹力,所以每辆车前保和后保是塑料件,而且前保里面有防撞破沫。就是起到反弹作用的。当然了要是侧面发生碰撞当然是硬度硬的优势大了。


王胖说车


当然不是,考量一辆车的安全性能要从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方面考虑,硬只是相对的,在发生碰撞时需要承受应力的车身结构(如ABC柱等)上需要用到强度更高的热成型钢,而像一些外观覆盖件如前保险杠等需要考虑易维修和碰撞维修成本,轻量化等等因素。所以现代化汽车安全性能主要取决于车身结构、材料和主动安全配备而不是光硬就完事了,如果假设车无限硬,发生事故时,车内乘员会被“震”的头皮发麻的


机械蒸鸭鸭鸭鸭


汽车又不是坦克要那么厚的钢板干嘛?实际上在汽车安全方面,许多厂家都奔着以柔克刚的原则,并不会盲目增加汽车厚度,而是会吸能的方式,减少车内人员受到的冲击力,比如用豆腐去撞击果冻,豆腐可能会直接碎掉,但果冻最多抖一抖并不会发生变化,这就说明果冻的吸能比豆腐要好。

工程师会尽量把汽车结构做的像果冻一样,这样一旦受到撞击,能量会迅速分散到车辆各处,能有效减轻冲击力。另外,现在的汽车材质大多采用了新型合金,这种新型材料十分轻巧,但却能有效吸收撞击,这也能够保护我们的乘员不受伤害。

再者说,假如汽车厂商都一味的增加厚度,你这里是安全了被撞的车辆可就倒霉喽!所以世界各国实际上都是尽量限制汽车的车体厚度的,这下小伙伴们都明白了吧!


习惯有你83532757


车身刚度跟安全这个要看车的速度而言,在车速慢的情况下,30 40码这种样子,车身硬自然好,基本不会损伤什么,但是如果速度快的情况,车身硬跟安全就没有那么绝对的说法了


小东物流货运


汽车越硬不代表越安全!车辆的安全取决于能否有效的吸收碰撞所产生的冲击力!如果汽车是一坨海绵那么在一定速度以内是比金属车身更安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