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的夫人和子女后代

郑振铎,原籍福建长乐,1898年12月出生于浙江温州。曾在温州广场路小学、温二中、温州中学就读。1917年进入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北京交通大学前身)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1920年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文学周刊》与《小说月报》,还担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上海大学教师,《公理日报》主编。1927年旅居英、法,回国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世界文库》主编。

郑振铎的夫人和子女后代

抗战爆发以后,郑振铎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与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主编《民主周刊》。1949年2月郑振铎绕道香港进入解放区,7月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名为作协)的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历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中国文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

郑振铎的夫人和子女后代

1955年,郑振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书中基本上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在中国文学研究中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专题,反映了他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1958年10月17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殉职,年仅60岁。

郑振铎的夫人和子女后代

全家福(坐着的是郑振铎母亲)

郑振铎的夫人高君箴,字蕴华,她原籍福建长乐,1901年生于湖北汉口,父亲是商务印书馆董事、编译所所长高梦旦。她是1922年毕业于上海神州女校(相当于大专),是该校的高材生,不仅中文好,唐诗宋词无不精通;英文也很不错,能翻译外国文学作品。1922年冬就开始发表译述的《怪戒指》、《缝针》、《天真的水珊》等,1923年10月与郑振铎在上海结婚,婚后一起从事文学创作,是郑振铎的得力助手。1949年以后高君箴先后在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供职。郑振铎殉职后,高君箴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儿童文学资料整理工作,1985年10月15日病逝。她曾经代表家属遵照丈夫的遗愿,将郑振铎一生收藏的近10万册书籍及珍贵的字画、文物、手稿等全部捐献。

郑振铎的夫人和子女后代

郑振铎的女儿郑小箴,1927年出生,1949年随父郑振铎从香港到北京,就读于燕京大学。1950年到新闻出版总署摄影局中央组(今新华通讯社)担任摄影记者,是新中国第一批仅有的几名女记者之一,用徕卡相机为中央首长、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拍摄了大量照片,曾在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和全国新闻摄影展览中展出作品,并荣获1963年荷兰世界新闻摄影展览荣誉奖。夫婿萨空了(1907~1988),原名萨音泰,笔名了了、艾秋飙,四川人,新闻记者、主编、新闻学家,担任过出版总署副署长。

郑振铎的夫人和子女后代

郑振铎的儿子郑尓康,1938年出生,少年从军,曾在空军某部留苏班学习,后因伤复员。后入北京外交学院学习,毕业后供职于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国资料组、中国对外翻译公司等单位。1986年当选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委员,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出版委员会负责人,退休后他潜心研究父亲郑振铎,成果颇丰。著有散文集《石榴又红了》、论文《郑振铎和他的作品》、传记文学《一代才华》等,他编辑的二十卷本《郑振铎全集》荣获国家图书奖荣誉奖。2012年04月13日病逝。郑尓康1961年与朱明磊(当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结婚,生育有郑源等多个子女,郑源的儿子郑炜昊2012年去美国堪萨斯州曼哈顿大学留学。

郑振铎的夫人和子女后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