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入東歐引歐盟猜忌 西媒:歐盟自己有問題不能賴中國

西媒稱,儘管俄羅斯一直以來都是歐盟精英層指責企圖分裂歐洲或有意在歐推動民粹主義傾向的主要外部勢力,但一個新角色已經開始收到類似的指控,那就是中國。

西班牙環球網站12月11日刊登文章稱,“中國的目標不是分裂歐盟,因為一個一體化的歐洲對中國的利益來說才更有利。中國推動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16+1合作’)主要是出於經濟原因。”波蘭國際事務研究所分析師尤斯蒂娜·什丘德利克說。她表示,冷戰結束以來,北京的焦點主要在西歐。但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中東歐國家的應對錶現比西歐國家要好得多,這使得中國尋求將中東歐變成其投資和出口的新的目的地,並以此推動其在歐洲經濟合作伙伴的多樣化。

文章稱,另一方面,中東歐國家也在中國找到了可以減少對受經濟危機影響嚴重的西歐經濟依賴的機會。

西交利物浦大學教授德拉甘·帕夫裡切維奇也不認為中國建立“16+1合作”平臺的目的是分裂歐盟。“中國高度重視與歐盟的關係,不會冒著危及這段關係的風險換取與中東歐16個國家建立更好的關係。中國認為中歐關係和‘16+1合作’是互補的,而不是互相競爭的。”帕夫裡切維奇指出。

捷克中國問題專家馬丁·哈拉認為,相比摧毀歐洲現有結構,北京對與其合作更感興趣。

文章指出,無論中國的主要目標是什麼,西歐對其經濟影響遠大於中東歐。彭博社數據顯示,中國在2008年至2018年間投資最多的歐洲國家分別是英國和德國,隨後是其他西歐國家,如意大利、法國和荷蘭。“16+1合作”框架中的國家依然無法望其項背,其中匈牙利、波蘭和捷克處於領先地位。

不過,這些國家為何尋求中國投資呢?這種變化對於它們與歐盟的經濟關係意味著什麼?

“全球經濟危機後,歐盟與西歐和中東歐之間的緊縮和資本流動減少使得與中國的經濟關係更具吸引力。”帕夫裡切維奇說。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維克托在“16+1合作”論壇上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是一種全新的全球治理方式,不再像從前那樣將世界分為“老師”和“學生”,而是一種基於互相尊重和互惠互利基礎上的新模式。

文章指出,無論如何,中國在歐洲東部的角色仍然處於起步階段。這種角色的成長程度或多或少將更多地取決於歐盟的內部情況而非中國本身。而且,鑑於歐洲目前的不可預測性,未來任何情況都可能發生。(編譯/韓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