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臺地茶,喬木茶,大樹茶和古樹茶該怎麼區分?

鄒旺茶行


對於一名普洱茶友來說,當你喝明白生熟、各大品牌的拼配茶後,你可能就會慢慢去常識古樹茶。但古樹茶、大樹茶又是怎麼分類的呢?今天特意為你介紹:大樹茶、臺地茶、古樹茶的區別。

(圖為寨百年以上古樹)

一、古樹茶:關於古樹茶的認定,在普洱茶圈仍有一定的爭議。有人認為,嚴格意義上的古茶樹應該是300年以上的喬木型大葉茶樹,但普遍認為樹齡在百年以上的茶樹的茶葉都可稱作“古樹茶”,八九十年左右的稱為“老樹茶”。這些古茶樹多生長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中,不一定都是野生,也可能是古時人工栽培的茶樹。這些古茶樹病蟲害少,不需噴藥防治,也不進行修剪、施肥等管理措施,因此產量低,不易採摘,但茶葉內含物豐富,所以當下很受茶友們喜愛。

(西雙版納喬木茶)

二、大樹茶:也就是我們說的喬木茶,葉片較大;目前為止存活百年以上的喬木茶,分佈在雲南版納茶區、臨滄茶區、普洱市茶區等地。

(人工種植的 )

三、:也有人稱為“灌木”,也就是我們一般常看到的矮茶樹種,葉片較小,由於此種茶樹是種植在茶農門開墾的臺階似的土地上。臺地茶因為集中種植,可節省人工,相對較好管理,如修剪、施肥、噴藥等在臺地茶管理過程中很常見。

茶農眼中的大樹茶和小樹茶

在普洱茶知名的山頭或村寨中,當地茶農一般根據茶樹的大小,也就是樹的高低和主幹的粗細來分為大樹和小樹。通常大樹樹齡長,鮮葉價格高;小樹低矮,樹齡較短,鮮葉價格自然相對便宜。當地茶農沒有人說什麼,是茶友自己的說法。大樹茶和小樹茶都屬於山頭茶,但不屬於臺地茶。

以上就是關於、大樹茶、小樹茶的基本區分與辨別,希望你看完以後有所收穫。更多關於普洱茶的知識,請關注今日頭條“說茶網”。


說茶網


這個問題不是一般人分得清楚的,首先做茶的人必須是有良心的人!現在的標準是100年以上的茶樹都可以叫古樹茶。

我給大家看一下(第一張圖)自家茶園裡放荒了38年的茶樹,如果對外說是120年的茶樹也可以,但做茶是下輩子的事!

樹下面那些就是臺地茶!

第二張就是古樹茶!

第三張是通過歐盟認證的臺地茶(也叫做有機茶)





一道集品普洱茶


首先,這幾個概念是不能類比的。

●臺地指的是種植方式,分為有性繁殖(茶果)和無性繁殖(扦插);

●喬木指的是樹型,分為大喬木、小喬木、灌木;

●大樹古樹指的是樹齡,除了科研的樹,沒有哪座茶山上的全部茶樹都檢測過樹齡。

另外,普洱茶製作中,有一個技術活叫“拼配”,為的就是按照不同比例配伍出綜合性俱佳的茶品,比如7542這類茶。

一款好的茶品,是多方原因造就的,原料、工藝、倉儲,沖泡,缺一不可,只單單用原料來說茶品好壞,太片面。

如何辨別

●茶園茶(臺地)一般都是大廠自有的,例如:大渡崗

●喬木和灌木在茶山用眼睛看就能區分,成品茶的滋味口感區分,需要長期的飲茶習慣結合專業知識才行

●古樹茶,《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古茶樹保護條例》自2011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明確界定保護範圍和對象:即自治州行政區域內野生型茶樹和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栽培型茶樹。口感滋味區分同上一條。


日常無常


臺地茶

指那些成片種植、人工矮化、精工管理的現代茶園茶。首先野生茶大多較原始,嫰葉無毛或少毛;其次,野生茶毛茶大多為墨綠色;第三,野生茶大多帶有濃重的野生茶特有的腥味。這三點是它的主要特點,也是它和栽培型茶最重要的區別。但也可能因密植而蟲害略多。臺地茶苦澀味比較重,香氣高銳,口感刺激性強。

喬木茶(也稱大樹茶)

是指原料採用樹形高大、喬木形狀的大葉種茶樹產的鮮葉製作的普洱茶。喬木型茶樹要麼是古茶樹,要麼是野生茶,茶農要攀爬上樹去採摘。喬木古樹茶苦澀味較低,湯色醇厚,回甘好,耐儲存,口感協調,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有很好的滋味。

古樹茶

指那些由古人栽培的前人人工優化或選育的茶樹,現在往往指那些不打藥、不施肥、不鋤草、不修剪的野放茶樹。古茶園裡的古茶樹因為不施化肥農藥,所處深山老林又沒有工業汙染,因而鮮葉製作的普洱茶備受推崇。而歷史上,因為古茶園產量偏低,20世紀六七十年代有些曾被荒蕪遺棄,現在人們認識到它的寶貴价值,這些曾被荒蕪的茶園已經身價倍增。

如何品味臺地茶和古樹茶

很多朋友選茶一直處在一個誤區,總是喜歡聞一聞,看一看,就開始發表意見,這樣的人一定是相當初級外行,請大家記得普洱茶是用來喝的,那最準確的“辨別普洱茶內含物質”是否高的方法就只有一個,就是“品”;

六味兩性:意為六味“香韻、茶湯的甜度、湯水的粘稠度、回甘生津、苦澀、喉韻”;兩性:“持續性、穩定性”;其中六味中最重要的三大關鍵的就是“香韻、茶湯粘稠度、喉韻”。

有朋友問:為什麼不施肥、不拼配、不修剪的易武臺地茶沒有密香呢?因為他攝取的是淺層的養分,土壤結構中含獨特性的礦物質成分一般均在土壤深層。

還有人提出,為什麼不拼配古樹茶呢?為什麼要拼配呢?臺地茶內質不足,喝的人多是因為其一是人們還不瞭解他的品質,其二是因為他價格低,屬大眾消費;而古樹茶可以上升品味的高度,資源稀少,能品者少數人也,品的就是他的內含飽滿豐富及其地域性的風貌特徵,古樹茶還需要在拼配嗎?從古至今,拼配的出現是因為各山種植的臺地茶都有滋味不飽滿,內質差的問題,但各山的滋味均有互補優勢,所以才將各山的茶按照不同比例進行拼配,使其互補提升滋味,降低原料成本,但不管怎麼拼配均只能拼配得到基本口感的達標,決不可能拼出地域的風貌特徵。

甜度:此種甜說的是入口後在舌面上的直接表現,千萬不能把回甘混為一談,但其甜為高雅清甜,往往被回甘所掩蓋,喝茶有一定年限之後,能夠將各項滋味分離品味,既能領略,新茶客很難品出,甜度也是鑑別好壞之處,但不是關鍵,只能大家慢慢修煉。

茶湯內質:茶湯是鑑別內質豐富度關鍵二;臺地茶茶湯內質不足所以表現為黃綠色,茶湯淡薄如水,喝進口中還會有燙嘴的感覺,這個感覺您可以仔細嘗試,古樹茶內質飽滿,一樣的熱度,喝入口中,燙嘴的感覺區別很大,嘗試一下吧,相信您會收穫不少;古樹茶茶湯均為蜜黃色,色澤明亮,而且這是當年早春茶的表現,注:茶湯粘稠度的鑑別請勿一點點茶湯喝入口中,就來判斷,應該將茶湯稍試大口一些喝入口中,在口中迂迴一週在嚥下,一能感受其茶湯粘度,二能感受茶湯厚實飽滿度及其順滑感。

回甘生津:回甘和生津為茶的基本滋味,臺地茶回甘和生津體現都比較快,但持久度較差,一般6泡之後就開始減弱,古樹茶此項滋味體現比較穩定,快而持久。

苦澀:苦澀也是鑑別茶好壞的關鍵,苦澀是茶的本性,任何茶都有,但表現較重的茶只有兩種原因,1、一種是茶樹齡較小,吸收土壤的養分較少,其他滋味表現較弱,此時這種原性就體現的尤為突出;2、另一種則為茶樹施肥,特別是尿素能迅速催長,但它會很快改變土壤結構,在臺地茶僅能吸收的淺層土壤裡鹼性加強,所以就會造成苦澀增加;根據這兩點原因可以告訴大家,苦澀絕對不是茶氣,也不是說茶很刺激,放久了就不刺激了;還有人說不苦不澀不成茶這些均為錯誤觀點,苦澀是原性,也可說成是茶的缺點;談到此處,在教大家一招實用性的鑑別方法,您在喝茶是留出一杯茶湯,冷卻之後來喝,內質不足的臺地茶您只能喝到一口僅有極重苦澀味的茶湯,而古樹茶放冷之後喝雖苦澀也會加重,但他的茶香、回甘、生津,甜等都還在,這就是內質豐富茶性穩定的表現。

喉韻:喉韻也是鑑別茶好壞的關鍵之三,也是非常之重要,一般臺地茶是很少有的,有也是很快散去;喉韻就是在喉部形成的清涼舒適感,此感會使您呼吸都尤為的順暢,舒爽度較高,還有會形成喉部回甘生津,香韻久留的感受,而且在呼吸時這種韻味會隨呼吸帶入口中,此時您會產生錯覺,怎麼我的喉部也能嚐到甘甜,香韻;喉韻的產生是因為茶品內質豐富時,茶湯喝下時滋味會在喉部累加釋放,臺地茶內質不足所以還沒有累加就已經釋放,所以不能形成喉韻,這種喉韻古樹茶在喝完茶後均能持續20-30分鐘之久,喉韻越久就代表內質越足。

持續性:可以簡單都說成是茶的耐泡度,但一定得注意,生茶的投茶量一定是8克,而且要精確稱重,泡法要標準,使用器皿至少是瓷器蓋碗,玻璃公道杯,厚胎品茶瓷杯,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泡茶時採用礦泉水,水第一次煮沸後保持小沸騰的狀態,一般我們採取電磁爐或光波爐燒水,可以保持持續沸騰,每泡開湯時間10秒即可,沖水下去時不用直衝其杯中茶葉,應順蓋碗邊緣均勻環繞慢慢加水,然後10秒左右後出湯,這樣標準的泡法您就能客觀能鑑別出6項滋味的各項再每一泡湯水中的持續度,在品飲時,如果發現其中一項滋味在任意一泡發生減弱時,就證明此茶的持續度就只有到達於此,臺地茶一般6泡之後就會開始減弱,古樹茶都能持續至8-10泡以上,較好者能持續至12泡以上,所以千萬不要說您買的茶能泡20幾泡,20幾泡您喝到的是茶的回甘,生津感覺,而且泡法不標準時,只要把茶量多頭,水煮沸後停止加溫,能泡的更久,那都是茶店忽悠茶客專用之術;持續性決定了茶的穩定性,持續性越久,穩定性越高。


中醫生物電理療養生館


沒有一萬以上都是忽悠



劉金水茶王


就分臺地茶和喬木茶,喬木茶分大小樹。如果只是喝茶,不要計較那麼多,口感好,性價比高就是好的口糧茶!大樹小樹,班章冰島那得一點點慢慢積累!


追風少年0426


普洱茶在茶山只分抬地,小樹,大樹。沒有那麼多細分。


知止


找到適合自己的口感,不管臺地茶,大樹小樹都有人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