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天生軟骨頭?為何慈禧一味退讓而從不號召民眾抵抗外國入侵?

靜夜史


清朝是一個特別喜歡動員民團等地方武裝的朝代。在歷次對抗侵略的時候,都動員了大量民兵。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朝民兵最出名的就是三元里戰鬥。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同樣動員了大量民兵在臺灣等地參戰。到了,甲午戰爭更是動員大量民兵,比如在遼東寬甸。

當地組織了十大民團,一個團2000多人,每團皆配有大刀與紅纓槍,並各有五六支“大抬杆”,即火藥槍,白天扼守要道寨口,夜晚亮起火把。如一方遇敵,速發號令,四方相助。

在甲午戰爭後期,遼東、山東的民團初步發展了游擊戰戰術,牽制日軍,配合清軍防守和反攻。最典型的例子是在臺灣,臺灣組建起龐大的義軍,展開大規模游擊戰,導致上萬日軍傷亡,日本皇族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也葬身臺灣島,日軍將臺灣義軍贊為“中日戰爭以來未曾有的勇兵”。

到了八國聯軍戰爭,動員起來的義和團都是數十萬人。雖然義和團戰鬥力一般,但是動員規模達到了最高峰。義和團進行了扒鐵路,襲擊聯軍,截火車等等戰鬥任務。

但是,清末外國入侵有兩個特點,一個是戰爭時間短,二是敵軍主要立足於海上,基本不會深入內地。第三,就是對方不進入治安戰階段,總是集結大部隊行動。為此清朝雖然發動了很多民兵,發動襲擊和騷擾,但是效果並不顯著。


深度軍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單,因為慈禧最大的敵人不是洋鬼子,就是本國民眾。

慈禧的政權是封建獨裁政權,本質是必須壓迫奴役本國人民,為滿清少量權貴階層的榮華富貴來服務。

所以,慈禧和民眾其實是主人和家奴的關係,本質上是對立的。

這就是慈禧所謂:寧贈友邦,不與家奴 的意思。

洋鬼子打進來,不過是要錢要東西,最多割讓一塊地,慈禧還是做他的老佛爺皇太后。

如果慈禧允許民眾武裝起來,就可能出現三國的情況,出現很多擁兵自重的武裝力量,無法對付。

這樣一來,慈禧很有可能會被武裝起來的民眾推翻,雞飛蛋打。

即便是義和團,最初其實都是反清的。只是被滿清鎮壓的太厲害,才被迫打起扶清滅洋的招牌。

說白了,慈禧如果將槍發給民眾,民眾拿起槍第一個打的不是洋鬼子,就是直接壓榨他們的滿清政權。

慈禧可沒那麼傻。

即便對義和團,慈禧也是利用而已,隨時可以將他們消滅。


薩沙


慈禧代表的封建專制勢力與廣大窮苦人民有著天然的矛盾,在外部張力的條件下,為了自保,肯定是置國家民族的利益與不顧,首先保全自己。 其實,滿清政權天生也不想當亡國奴,為了防止白銀外流,令林則徐赴廣東禁菸,最後鴉片戰爭爆發,中國的國門被外國侵略者第一次武力撬開,淪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清王朝還是執迷不悟,認不清世界的形勢,把到期進京換約的洋人抓起來折磨死了,又引發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咸豐帝也病死熱河。

同治帝繼位後,慈禧垂簾聽政,諸如曾國藩和左宗棠、李鴻章等封建士大夫們在外國侵略者的洋槍洋炮面前,承認自己武器不行,遂進行了自強運動,即洋務運動,只在器物上的革新註定了其最後失敗的命運。滿清政權的自私本性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暴露無遺,馬關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中國國運的沉淪,從此再也沒有機會實現翻身,直到庚子之變,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戊戌政變後,外國列強普遍對慈禧廢除光緒帝的計劃表示不滿,這惹怒了慈禧,假借義和團勢力,竟然向所有列強宣戰,這不是民族骨氣的反抗,而是滿清統治者的自閉與無知。

最後,慈禧還被列為了禍首,在李鴻章等人的極力斡旋下,以殺幾個滿清宗親王爺的代價,才換得列強的除名。 封建社會的落後性、妥協性,只有新的革命勢力取代它。

特邀嘉賓:一枚蜻蜓


歷史圖文志


當今華夏有二股力量:

第一股力量為"踐行中庸天道、闢楊墨邪說、反一神邪教、反漢奸、反西方邪惡勢力、反西醫、反轉基因"的大漢子孫與儒家君子;

第二股力量是"反漢、反中醫、反孔、反儒、反華夏多神文明傳統、逆中庸天道而行'的劣等人群(蠻夷、一神邪教徒、漢奸)。

慈禧與歐美蠻夷,均屬第二股力量。

人類進化不止,

既是"踐行中庸天道、培養儒家君子、揚善"之路不止;

亦是"闢楊墨邪說、清理那些`反漢、反中醫、反孔、反儒、逆中庸天道而行'的劣等人群(蠻夷、一神邪教徒、漢奸)、懲惡"之路不止。


中庸之道胡醫生


號召民眾抵抗外國入侵?那是自取滅亡而已。

以當時的國情民情,百姓還是處在懵懂之中,上百年的愚民政策,早就麻木不仁,也正是如此,才會出現甲午戰爭百姓幫日本搬運武器彈藥的事情,才會出現八國聯軍侵華有人搬梯子幫侵略者的事情,才會有百姓為外國侵略者指引小路、帶侵略軍包抄清軍的事情。



以這樣的國民,你號召他抵抗外國入侵?怎麼可能!

在上百年的愚民政策和文字獄的壓迫下,絕大多數百姓早就不敢關心國事,老舍的《茶館》“莫談國事”是當時國民情緒的象徵,國家興亡與自己有什麼關係?只不過更朝換代、換個主子而已。



如果此時號召民眾,不但沒有人會積極響應,反而會有很多人趁機壯大自己的勢力,趁機造反造成內患,或者造成地方割據勢力,趁機分裂國家或推翻清政府。

對清政府而言,對外戰爭失敗了大不了就是多賠錢多割地,反正大清是天朝上國應有盡有不在乎這點錢這點地(這種思想下於是就有了慈禧的“量中華之物力,結於國之歡心”的奴才嘴臉)。



而內部的叛亂,卻是要取而代之,是要清朝命的,所以清朝寧願在對外戰爭中戰敗割地賠款,也不敢發動民眾抵抗外國入侵。


津城沐雨


以前歷史書也指責民國政府不發動民眾抗日。可是中國正規軍都敵不過,民眾上豈不是送人頭?清軍對英軍,犧牲二百多人才殺一個英國兵。要是民眾武裝,需要死多少人殺一個洋兵?


我心與明月


奴隸主號召奴隸們保護他?這問題可真夠天真


ZYJ66091344


也不能這麼說,新疆的收回也有她的功勞!


手機用戶50243352876


對外軟可是對百姓可夠硬的通病


手機用戶53253091103


打仗的代價太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