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負能量一詞大家是怎樣理解的,應該禁止使用該詞語嗎?

鄭上志


“負能量”能迅速把人的心情拉低,讓人消沉的東西,它是一種能量,而且是一種負能量,類似於傳染病。每個人生活中都會有那麼一段十分艱難的時刻,都會有負能量的時刻,而關鍵就在於你如何去對待這個負能量的情緒,我覺得找人傾訴是個很好的辦法,陪伴是讓你能夠相信這個世界依舊美好的信念感來源之一,人活著,是要有信念的,而比信念更重要的是,信念感,就是那種你可以傻傻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做得好的念想。不要再自己一個人默默熬過那些難受的時光了,選擇獨自悶著被子哭泣和把所有心事積壓在心裡,久了,自然會反彈和爆炸,不如選擇釋放你的負能量,然後快一些些治療好自己。


測繪走遍大好河山


負能量是對內心的不滿一種發洩,而形式則多種多樣。這與個人的修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人不可能永遠處於胸襟開闊之中,難免有委屈與埋怨的出現,而這時釋放方式的選擇就不可小視了,因為會因為自己的選擇性錯誤而影響到未來自己所要走的路的寬與窄。

如何做到盡力不影響到別人,其實最好的方法是轉移注意力了。

在怒火中燒時,一次林中漫步、一場獨自觀影、一頓獨享大餐、一首淨化心靈的音樂🎵:都會使得自己焦躁不安的內心開始慢慢平復下來,而這樣的選擇就更好地讓自己氣場得到了快速復原。最關鍵的是並未因為自己的負能量釋放而影響到他人的正常生活,這才是正確的生活哲學了。


書法家劉東來


能量本來是物理學名詞,只是中國人對其賦予了強烈的感情色彩,將其分為正能量和負能量。

從感情色彩而言,所謂負能量就是指對人體健康有害的東西,表示的是人性之惡。

每個人都有其兩面性,既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難堪的一面。早在百家爭鳴時期,我們就開始探討人性的本質,孟子主張性善論,他認為,人生來就有良知良能;而告子則認為人性既無善亦無惡,可以像水一樣的自由流動;後來荀子提出了性惡論,他的觀點是人的本性中存在惡的成分,我們需要用善行與操守去轉化那些惡的東西,讓善發光發熱。

後來王陽明提出了人心本無善無惡,只有到了事情發生到了關鍵的時刻,有關自己的利益的時候才會出現善惡。

從王陽明的觀點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果,我們所謂的負能量往往指向的是我們對待與自己利益相關的事情產生的情緒反應,我們看重的還是我們自身的利益。即只要侵犯我們自身利益或與我們利益相關的事情,我們才會產生負能量。

有時候,我們的負能量也會提醒我們自己,我們在乎的是什麼,我們可以通過其他比較正當的方式去得到,而不是一味用負面的情緒和能量來表達自己的內心的想法,這應該就是荀子所謂的“用善驅惡”的操作吧。

負能量這樣的詞語存在本身就有警醒的意味,人本身並非一味地善良一味地正直,總是有一些偏差行為。有負能量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看不到自己,看不到我們自身有性惡的一面,一味地認為自己都對、都行、都好,這種“聖母”的表現才最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