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都市沉浮”,《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以小體量容納女性群像

文丨文仔

“我一點也不想回到過去。”

“我只是一個,住在香港的人。適者生存的世界,我還活著。”

“出名要趁早,那出名後呢?”

……

聚焦“都市沉浮”,《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以小體量容納女性群像

在大城市打拼的你是否也曾在回家的公交車上靠著窗思考人生,是否也希望在繁忙的工作過後能有人傾聽心中所想。以都市女性為垂直市場的治癒綜藝《送一百位女孩回家》在第二季繼續自身“使命”,開啟了新一輪都市女性觀察,以最自在的訪談方式展現真實的都市職場女性生活狀態。

聚焦“都市沉浮”,《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以小體量容納女性群像

還原大城市中微小的彼此,在訴說與傾聽中釋放言語力量,《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第二季延續搜狐視頻自制訪談輕綜藝的“小而美”。

不一樣的回家路,聚焦女性的“都市沉浮”

《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的節目靈感緣起於青年作家丁丁張一次送朋友回家的經歷,在與女性朋友交流中,丁丁張發現了都市女性卸下工作重壓後的另一面。因此在節目中為了達成全方面觀察,丁丁張將陪伴嘉賓進行一天的日程工作,從側面瞭解嘉賓工作時的狀態。他陪楊超越去舞室練習,也在一旁等待蘇青結束雜誌拍攝,並且不斷地在觀察中產生內心的思考。

聚焦“都市沉浮”,《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以小體量容納女性群像

不論是明星還是素人,丁丁張都以朋友的舒適角度來與嘉賓交流。從節目中可以看出他有一種很合適的磁場去與不同類型的女性對話,這種奇妙的能力也許與他作家的細膩有關。節目雖然屬於微型綜藝,但是卻在有限的時長內融入了大量的對話“乾貨”,在觀察的背後,丁丁張向嘉賓們表達了許多“好奇”。

聚焦“都市沉浮”,《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以小體量容納女性群像

將slogan從“這樣的你,很好”轉變為“不一樣的你,很好”,《送一百位女孩回家》在第二季更加強調嘉賓的獨特性,以還原都市生活下各色女性的奮鬥圖鑑。“不一樣”一詞不僅涵括了節目嘉賓在職業、地域上的選擇差異,同時還代表了不同嘉賓的個人化標籤。“不適合娛樂圈的女明星”周筆暢、“錦鯉”楊超越、“港版勞拉”朱芊佩,《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以多樣化的女性職業出發,觀察演員、偶像、搬運工、導演、攝影師等等位置上女性的生存狀態和奮鬥心得。

除了北漂,每個霓虹的都市都有女性成長的腳印,而隨著城市調性與節奏的不同,女孩們的生活面也有著很大的差距。《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第二季在地域範圍進行了擴張,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以及香港等地進行實地訪談,甚至為了完成對VAVA的訪談從北京跟飛上海,深入不同城市進行真實的觀察和記錄。內容面的豐富讓觀眾產生更多的共鳴,在情感的傳遞中縮小城市差異所產生的距離感。

摒除誤解、自在訪談,都市女性的驚喜B面

對於職業、對於性別,我們總會有著強烈的刻板印象,觀察者丁丁張也不例外。然而在一天的接觸下,節目呈現出嘉賓“各色各異”的A麵人生後,同時驚喜的發現其B面的“自我”,丁丁張在一次次的回家之路上消除“誤解”,觸碰真實。

聚焦“都市沉浮”,《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以小體量容納女性群像

曾是“全村希望”的楊超越今年一躍成為了集流量於一身的好運“錦鯉”。這個14歲便從家鄉出來闖蕩的年輕女孩兒,因為在選秀節目中“不世故”的懵懂形象而備受爭議。在交流相處之後丁丁張發現,對於“一夜爆紅”這件事,楊超越有著超出年齡的思考。

聚焦“都市沉浮”,《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以小體量容納女性群像

“我要牢牢捧住老天爺賞的那碗飯,多吃一點。”楊超越面對網友的質疑這樣思考回答道,在社會上吃過不少苦的她並沒有覺得長相為自己加了多少分,“人設造就不出來這麼可愛的楊超越”、“難道他們喜歡的不是我獨特而優秀的靈魂嗎?”楊超越自信地說道,看到丁丁張對此吃驚的樣子又馬上接著補了一句——“自大可以抵消自卑”,原來這是她用來消解焦慮的獨特方式。

聚焦“都市沉浮”,《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以小體量容納女性群像

丁丁張將這種瞬間爆紅的現象總結為“一夜成長”,不僅是境遇的改變,同時還有責任的加量。而談到“成長”的視角,楊超越感慨自己和發小去看同一場演唱會卻是以不一樣的方式,那一瞬間覺得自己真的進了娛樂圈。如今一舉一動都成為談資的少女偶像,離開聚光燈後來到舞蹈教室進行一對一的加訓,為了在這個圈子裡生存下去,她要補齊自己在舞蹈與唱歌上的不足,靠能力養活自己和家人。

談話前丁丁張原本以為楊超越在受到過度關注後會對外界更加防備,然而讓他驚喜的是,這個女孩並沒有因為“群嘲”而被擊垮,為了能夠不回到過去的生活狀態,她知世故但不世故,並一步步將曾經的奢望變成如今的希望。

聚焦“都市沉浮”,《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以小體量容納女性群像

而在觀察者丁丁張眼裡擁有最多“誤解”的余男展現出了與銀幕形象極大的反差,曾經大眾眼中的高冷影后,其實是會對演藝成績有所期待,對婚姻抱有美好期待的“簡單女孩”。在給女性建議的過程中,對於丁丁張的部分觀點余男不予苟同,尤其在戀愛方面的問題上,余男堅定著自己的觀念,拒絕盲從。

聚焦“都市沉浮”,《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以小體量容納女性群像

她按照心裡的路徑,把自己保護在一個小世界裡。曾經丁丁張認為余男是一個不會在乎年齡的女性,與之相反,余男表示自己對年齡當然會介意,“但是年齡會教會我們,簡單活著就好。”在不斷的“誤解”碰撞中,節目還原了一個多樣且生動的余男。

聚焦“都市沉浮”,《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以小體量容納女性群像

被稱為“港版勞拉”的朱芊佩從形象與職業的匹配上便為大家帶來了極大的反差感。隨著丁丁張一天的工作陪伴,觀眾瞭解到這個在香港花花世界中努力生存的女孩,跟萬千都市中掙扎的女孩一樣有著“身份認同模糊”。她依舊覺得自己“無根”,只是一個住在香港的人,為了迎合這個適者生存的世界,她在踏實的工作中為自己而活,為得到尊重而活。

聚焦“都市沉浮”,《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以小體量容納女性群像

同樣在上海漂泊的VAVA在做回“毛衍七”後,開始思考“出名要趁早,那麼出名後呢?”,在低歸屬感的都市上海,這樣一個害怕失去的女孩依舊在努力留下“勇敢”的能力。她向丁丁張坦白了雖覺得前路迷茫卻依舊想要在上海紮根的願望。看似小小的身軀,在大眾“爆紅膨脹”的所見下,獨自開始一條不斷“看清自己”、“找到自我”的征途。

濃縮新時代女性焦慮,感受群體的生命律動

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也許需要一個傾訴出口卻無處可尋。

聚焦“都市沉浮”,《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以小體量容納女性群像

丁丁張在節目中對於嘉賓來說,最重要的作用不是去引導訪談的走向,而是真實的觀察與傾聽。在這份傾聽中,觀眾會了解到楊超越、VAVA、朱芊佩對於買房定居的嚮往,房子雖然是“俗套”的目標,但是卻是一種非常現實的“紮根方式”;會了解到大城市下每個人都是一點微光,想要生存,便要學會接受最真實的自己為自己而活;更會明白每一位職業女性都在戰勝生活給她們帶來的焦慮感。

不過分的渲染情緒,也不去刻意放大和強調,觀眾和嘉賓在一個最舒適的狀態達成情感的傳遞。《送一百位女孩回家》從都市女性的“工作狀態”到“私下生活”,從觀察到思考,全方位的關注著這一群體的變化。“邊拍邊播”的形式也讓節目製作方能夠更好的貼合當下人們的熱點,找準女性市場的共鳴訴求。

聚焦“都市沉浮”,《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以小體量容納女性群像

在小體量的節目中,濃縮了大量都市女性的個人故事,她們在對話中撕下標籤,坦誠地傾訴自己的焦慮。這既是一種溝通,也是一種另類的自我疏解,正是在這些焦慮因子的催促下,都市裡的女孩們不斷地突破自己。

面對現在的生活,楊超越認為“後悔是在浪費時間”、VAVA雖然迷茫卻依舊保持原則、趙子琪把看到盡頭的人生慢慢走開闊、蘇青不斷打開自己並且追求獨立……每一個女孩承受生活給予的各種酸苦辣,卻又不斷在自我反思與理解中得出最真實的“甜”。

聚焦“都市沉浮”,《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以小體量容納女性群像

通過對第二季中12位不一樣的女孩的觀察,總結與展示不同群體的縮影以達成與女性觀眾的共鳴,《送一百位女孩回家》遠不止展示一百位女孩的故事,而是以她們為代表感受新時代女性群體的生命律動。在這種共通之下,女孩們所展現的每一寸真實都能傳遞給女性觀眾以力量。

《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的故事還在繼續,節目外的你也許無法成為那百分之一的女孩,但依舊希望有一天,能夠有人能陪伴你的回家之路,傾聽你,感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