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陳壽身為漢臣反而在三國志中貶低了蜀漢君臣滿朝文武?

傳說--白鬍子


我們都知道,陳壽先是蜀漢臣,後來成為晉臣,那我們來看看陳壽在蜀漢的時候,都有什麼樣的人生經歷。

我們先來看看幾個時間節點,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拿下益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打敗曹操,最終拿下漢中,於是稱漢中王,公元221年,因為曹丕已稱帝,所以劉備也稱帝,建立蜀漢,公元263年,劉禪向鄧艾、鍾會投降。

陳壽生於公元233年,是巴西安漢人(今四川南充),陳壽少年的時候十分勤奮好學,還拜同郡的譙周為師,譙周就是後來勸劉禪投降的那個,陳壽成為蜀漢的觀閣令史。

陳壽的父親是馬謖的參軍,在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馬謖失街亭之後,馬謖與幾個將軍被殺,陳壽的父親也受到牽連,同樣受到處罰,不過這個也很正常,諸葛亮也自貶三級,趙雲也由鎮東貶為鎮軍,只有王平得到了升遷。

陳壽曾經擔任過諸葛瞻的下屬,曾經受到諸葛瞻的輕視,所以陳壽說諸葛亮只有內政之才,而沒有軍事之才,沒有軍事謀略,不會隨機應變,又說諸葛瞻只會畫畫、書法,名過其實,所以當時很多人都覺得陳壽的人品不太好。

另外,還有根據《晉書》記載,陳壽曾經對丁儀、丁儀的兒子們說,只要送他千斛米,那麼他就為他們立傳,可是丁家不同意,陳壽自然就沒為丁氏立傳了。

蜀漢黃皓專權,陳壽不依附於黃皓,所以屢遭罷黜,陳壽也將黃皓的事情怪到諸葛瞻身上,說諸葛瞻不能阻止黃皓。後來,陳壽的父親去世,陳壽在為其守喪的期間生病,就讓婢女伺候吃藥,被客人給看見了,很多人都認為陳壽是不孝的。

另外,我們看三國志,會有很明顯的感覺,對於曹魏和司馬氏,陳壽一直在做迴護和溢美之辭,也就是說,只說好話不說壞話,比如對曹操和司馬懿的戰敗,都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

在諸葛亮傳裡,陳壽也一再向司馬炎表示,他之所以說諸葛亮的優點,是因為司馬炎的寬容大量與聖明,然後說自己死罪死罪,誠惶誠恐。


歷史簡單說


首先題目有問題。說陳壽貶低蜀漢(我看見修改前的題目是“把蜀漢君臣黑了個遍”),請問你怎麼知道陳壽貶低或者黑了蜀漢君臣?當然了,陳壽本人確實不至於怎麼吹捧蜀漢,甚至可能真的對蜀漢沒什麼好感,但他對修史的態度在中國歷史上是一流的,《三國志》的嚴謹可信程度,可以說公認是在二十四史中名列前茅。而我至少看完整過》三國志》。陳壽幾乎從未對蜀漢君臣用過情緒化的貶低語句。說他黑蜀漢,得有根據。不然,題主你這其實是在黑陳壽。


三國時期,可能是最容易產生爭論的一個歷史時期。主要還是託三國演義的福,以至於三國的故事太膾炙人口。但是,恰恰讓人產生了對一些三國時期人物盲目的崇拜和迷信。當他們發現歷史上的這些人物不是他們想的那個樣子,情感上接受不了,總要找個出氣筒,於是就開始罵陳壽,說他貶低蜀漢。可是,說他貶低的依據是什麼呢?《三國演義》嗎?有用小說來作為歷史的標準的嗎?如果不是三國演義,又要用什麼?對三國時期的歷史,最權威且年代最近的就是《三國志》,其他諸如《資治通鑑》(北宋),哪怕記錄的年代更早的《後漢書》(南北朝),成書年代都要晚於晉代的三國志。更不要說三國演義這個小說是成書在明朝了,都差一千年了。況且要是按照題主的標準,這些史書也在“貶低”蜀漢。只有那些諸如《漢晉春秋》這樣的民間野史才對蜀漢誇的天花亂墜。問題是,一些民間文人道聽途說,閉門造車寫出來的,作參考也就罷了,你居然全信?


題主所謂貶低蜀漢君臣,我猜大體兩方面,一種是史實類的,比如題主可能堅信華雄是關羽殺的。但歷史上華雄就是孫堅殺的呀,小說改了也就算了,歷史你還不承認,你考慮過孫堅的感受嗎?再比如可能題主覺得諸葛亮就是用空城計贏過司馬懿而三國志沒寫。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司馬懿都沒去,你硬要這麼說考慮過曹魏當時真正的總指揮曹真的感受嗎?沒發生過就是沒發生過。


再有一種覺得陳壽貶低蜀漢是因為一些評語。比如我看見過很多諸葛亮的粉絲“痛斥”陳壽居然說諸葛亮“應變將略,非其多長”。他們堅持認為諸葛亮就是戰神。我尊重你們對諸葛亮的評價,可諸葛亮確實沒打贏曹魏啊,當然你們可以說諸葛亮很不容易,因為蜀漢國力太差,可是沒打贏是真的啊,也不合適吹破天吧。而且陳壽高度評價諸葛亮的治國才能,又被諸葛亮的粉絲們選擇性忽略。

當然,陳壽不可能吹捧蜀漢,因為他寫《三國志》的時候已經是晉朝。晉得曹魏“禪讓”,故而以曹魏為正統。再加上蜀漢沒有史官,所以史料相當缺失,想寫也真的寫不出。而說陳壽的老師是譙周,所以陳壽貶低蜀漢。又是荒謬。因為不要看譙周主張投降,他卻是諸葛亮的頭號粉絲,諸葛亮死後,譙周第一個去哭祭諸葛亮。試問陳壽又怎麼會去貶低諸葛亮呢?另有傳聞說陳壽的父親是馬謖的參軍,馬謖失街亭後獲罪,所以陳壽對蜀漢有仇恨。且不說這個是否真實,就算是真的,傳聞中他父親還回家了呢,沒被關也沒被殺。而那時陳壽尚未出生。陳壽後來還做了蜀漢的官員,並沒有受到牽連,他有什麼可恨的呢?

所以,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要分清歷史和小說、傳說。要明白什麼是歷史形象什麼是文學形象。不然的話,看小說就好,不要去討論歷史。


伊耆角木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從陳壽的人生經歷來看他對蜀漢絕對不會有什麼好感,他在蜀漢為官期間,正好是太監黃皓專權,蜀漢朝政昏暗的那段時間,當時蜀漢大臣們都依附黃皓,陳壽則不屑與之同流合汙,黃皓專權,眾臣諂媚,他對蜀漢的印象不會太好。



在西晉為官,雖然也是屢屢不受重用,但是畢竟晉武帝,還有許多大臣都還是很欣賞他的才華的。

陳壽一生為官之路坎坷,他在蜀漢時一來朝政昏暗,二來他並不看好蜀漢。但是西晉是有統一之勢的王朝,他在西晉當官的時候,還是想著怎麼去鑽營的。《三國志》事實上有舔魏國和西晉的嫌疑。

歷史都是為政治服務的,司馬遷雖然寫出《史記》這樣的鴻篇鉅製,但是從他之後,也就沒有了齊太史,董狐這樣的人。

陳壽在西晉為官,自然要舔西晉。

西晉又是代魏而立,所以在三國志裡魏國皇帝都是《本紀》蜀漢和東吳都是《傳》想想紀傳體史書大拿《史記》項羽沒當過皇帝都是《本紀》。這裡難免有點小心眼了。

其次,《三國志》裡,陳壽對曹操和司馬懿父子那是真的舔,各種迴護。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陳壽簡簡單單寫個遷都,漢中大戰曹操被打得大敗,陳壽說是劉備據險而守,曹操來打,劉備不戰,然後就撤了,劉備就這麼奪的漢中,而且曹操還傷亡慘重。連《魏略》都大大方方承認漢中之戰曹操輸得挺慘。

還有高貴鄉公曹髦被殺,衝突就衝突,篡權就篡權,反正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陳壽非得加上郭太后數落高貴鄉公曹髦數條罪狀,搞得別人以為曹髦這個傀儡是昏君。

《三國志》三本書裡,講蜀漢的最少,只有不到四分之一,像關羽張飛趙雲等開國功臣,陳壽講他們一生就用了區區千餘字,其它人幾百字就解決問題了。陳壽倒還寫了個《諸葛亮集》,但是裡面也是黑得多誇得少。


怎麼說呢,《三國志》爭議還是挺大的,其中蜀漢爭議,正統爭議,對魏晉統治者各種舔的爭議,吵吵了1700多年都沒個結果。


守仁看劇


首先,陳壽沒有什麼必要去吹捧蜀漢;其次,蜀漢也沒什麼值得黑的;最後,他黑蜀漢也有個人因素在裡面

先說第一點。陳壽是生於蜀漢長於蜀漢,這不假,但是這並不等於他就會喜歡蜀漢。恰恰相反,陳壽,以及他身後的整個益州土著集團,都不會對蜀漢有什麼太大的好感。因為從劉璋開始,他們就是二等公民;而蜀漢建國以後,益州人徹底成為了三等公民。

在蜀漢,益州人所享受的福利待遇最差,承擔的稅賦卻最重,你讓他們怎麼對蜀漢有好感?

再說蜀漢沒什麼值得黑的。倒不是說蜀漢黑點不多,而是客觀地去分析,你也會發現,蜀漢就是三國裡面綜合實力最弱的那一個,這個沒有爭議。而且相對來說,陳壽並沒有太過批判蜀漢,只是強調蜀漢的“弱”。而蜀漢之弱,是不需要強調的,僅此而已。

最後再說個人因素。《三國志》的蜀漢群臣裡,陳壽之筆爭議最大的就是諸葛亮和譙周了。他對諸葛亮家族尤其是諸葛瞻,是很不客氣的;而對那個賣國的譙周,陳壽卻大發溢美之詞。

看起來好像很奇怪,其實原因很簡單——陳壽原來在諸葛瞻手底下做事的時候,不受待見,所以他對諸葛瞻相當不爽;而譙周則是陳壽自己的授業恩師,他對於老師當然不會有多少批判。

順便說一句,《晉書-陳壽傳》中,對陳壽的評價相當不好,認為他這個人私德有虧。但是,作為私人修史,《三國志》對於政治問題的避諱方面,還是要勝於後世的純粹的官方修史的。



青言論史


這個問題我們分兩個時期來看,其實陳壽有點冤枉。

放在現代,《三國志》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是我們官方公認的史書,那麼我們就去尊重他的客觀性,我想並沒有太過於貶低蜀漢,為何?放在今天來看,蜀漢政權其實代表了正統,也代表了草根,如果貶低蜀漢,會被現在官方認可嗎?要知道我們小時候的課本里,“太平天國”這樣一場災難性質的農名起義都被樹立了高大光輝的形象,為什麼這裡也不便多說吧?如果是真的貶低蜀漢,我想這本書不應該出現在“二十四史”裡。

還望歷史,陳壽在《三國志》中帶有個人感情即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但身為史官,客觀性也是職業操守。且看陳壽的人生經歷,陳壽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按說算是才能得以施展,但當時,正直黃皓專權,陳壽又為人正直,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有人就說陳壽在蜀漢政權不得志,所以貶低蜀漢。但蜀降晉後,陳壽在晉朝擔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晚年的時候也是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那麼他在晉朝也是不得志的,為何要貶蜀壯魏呢?

身為晉朝史官,以魏為正統修史本來就沒有錯,且歷史本身也是為了政治服務的,但唯一需要顧及的就是自己的小命,只要不貶低魏晉就行,何必要貶低蜀?所以在《三國志》裡,寫曹魏失敗等戰役都是一筆帶過,而具體細節都展現在吳蜀兩國的傳記裡,而曹魏的勝利細節當然要在魏書裡大放異彩,這樣也只是為了自己的安全,而非貶低蜀漢。


棍哥觀史


在蜀漢屢遭遣黜的陳壽後為是晉臣,而晉是上承於魏。因此,《三國志》是以曹魏為正統。這是陳壽寫《三國志》的大的背景。

陳壽既是《三國志》的編撰者,也是歷史的親歷者。書中對蜀漢的描寫惜字如金,很多重大事件並未記載。陳壽的說法是蜀漢不置史,缺乏史料所致。那我們來看看,這個曾經的蜀臣到底有沒有黑蜀漢君臣。

(陳壽)

陳壽,巴西郡安漢縣人,在蜀漢時任過主簿、秘書郎等史料編撰管理工作。陳壽因宦官黃皓屢遭遣黜。蜀國滅亡後,擔任晉國史官,晚年多次被貶。

蜀漢是不是陳壽所說的“國不置史”

這個“國不置史”到底是蜀漢不設史官,還是蜀漢不修史。顯然不設史官是站不住腳的,劉備稱帝后,蜀國各項制度基本建立,他自己本身都是史官的角色。那就是有史官而不修史?從《後主傳》、《三國志蜀書》中就有關天上景星出現的詳細記載,這也說明蜀國是修史的,而且是有史料的。後世有說陳壽是要炫耀自己在沒有史料的基礎上完成鉅製的,這種說法純屬後人猜測。

據野史記載,陳壽被徵召修史的時候,蜀國確實沒有史料,那蜀國的史料呢?公元264年,蜀國滅亡,陳壽從姜維處得到命令,帶領將士將秘密審訊郭循的口供和筆錄以及相關史料,全部焚燬。原因是當年郭循刺殺費禕之事牽扯到姜維,而陳壽和姜維都是心存漢室之人,這些史料不能落入曹魏之手。

據說姜維為了恢復蜀漢,慫恿鍾會誅殺被扣魏將,預謀趁機殺掉鍾會。結果消息洩露,形勢急轉直下,姜維、鍾會相繼被魏亂軍所殺,監軍衛灌也追殺了被魏將救走的鄧艾父子。這場兵變突如其來,始料未及。陳壽等待姜維恢復漢室已成泡影,如果被徵召編史,就可以用蜀漢不置史來應付。

陳壽始終身為蜀漢臣,沒有黑蜀漢

《三國志》中對魏延大敗費曜和郭淮,費禕被刺殺等蜀漢的幾個重大事件分析,發現《蜀書》中部分簡略寫作手法不完全是缺乏史料的原因,而很大的可能是陳壽故意而為之。到這裡就不足為奇了,對於蜀漢描寫甚少,許多大事並未記載,當代人寫當代史,很多事情是不能也不敢及時披露。作為一心想恢復蜀漢基業的陳壽,在姜維死後,要將一些蜀漢的史料徹底消失。

陳壽雖尊魏為正統,實際卻是以魏、蜀、吳三國各自成書,如實地記錄了當時的局勢,表明了它們各自為政,互不統屬,地位是相同的。對於蜀國這一塊,出於當時形勢和個人安危,蜀漢史故意隱藏了眾多真相。使得後世對陳壽所著的《三國志》充滿了爭議,說他有意黑蜀漢,實屬誤解。


野史也是史


第一,陳壽寫《三國志》時他已經是晉臣了,必須站在晉帝的立場寫史;第二,陳壽的父親曾經被諸葛亮批評教育過,還被貶過職。有私憤。


順天府尹999


正史本不可信!受統治者影響太大!倒是野史有一定的真實性!


草根的春天


劉備打著恢復漢室的旗號自己做皇帝,掛羊頭賣狗肉,虛偽,跟曹操孫權比起來差遠了


卡巴斯基他爸


首先你說的不對,蜀漢覆滅了,作為魏國的投降犯,他敢說魏國壞話嗎?只能說蜀漢的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