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的中國軍事力量能不能打敗希臘、馬其頓和羅馬?

蕭曉四姑娘


這種橫向的直接對比,確實不好比,只能根據雙方的殺手鐧來比較,看對方能否破解。

那就以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的馬其頓王國、羅馬帝國分別與秦漢時期軍隊進行比較吧。亞歷山大時期軍隊最拿得出手就是聞名世界的馬其頓方陣,羅馬帝國主要是大規模的軍團作戰,就是近戰肉搏。秦漢時期(以秦軍為例)的軍隊主要是步騎結合,弓弩密集群射為輔助。下面我們就假設都是在同等兵力,視野開闊的平原地帶野戰對決。

(馬其頓方陣)

一、秦軍與馬其頓軍隊比較

馬其頓方陣是在重裝步兵方陣基礎上改良的,是用來對抗野戰第一的重裝步兵方陣的。兵器配備為,每人一杆長矛,一個圓盾,一把短劍,身穿金屬盔甲。戰時排成橫向長隊,縱深16人或者8人,4至5排士兵矛頭對準敵方,剩餘傾斜握矛或者垂直,盾牌懸於頸部,是以跑步姿態衝向敵陣。

秦軍的步兵方陣根本突破不了馬其頓方陣,因為馬其頓方陣就是用來對付重裝步兵方陣的,再加上馬其頓士兵都是職業的,精挑細選的上等兵,他們依靠長矛的作戰範圍都在秦軍刺殺範圍之外,而且他們的矛是世界上最長的矛,長矛可以刺穿任何正面之敵的盔甲。因此步兵方陣是無法突破馬其頓方陣的。

(秦軍箭陣)

再說秦軍的箭陣,如果能通過密集的弓弩射擊,打開方陣缺口,然後發動近身肉搏戰,秦軍的近戰應該是無人能敵的,但問題是馬其頓方陣能否被弓弩破解。其實秦軍的弓弩密集射擊是針對敵方的騎兵部隊,很少能直接擊敗步兵方陣的。馬其頓方陣在遇到投擲類的攻擊時,會收縮方陣,圓盾瞬時覆蓋成一個結實的鐵桶。所以弓弩加步陣也不可能破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方陣正面對攻是無敵的狀態,但它也有致命的弱點存在,那就是擾亂它的方陣隊形,只有通過弓弩其兩翼或背面,才能達到此目的。秦軍如果使用機動靈活的騎兵部隊衝擊馬其頓方陣側翼或後方,一旦打開突破口,秦軍的肉搏便可發揮優勢,前提是騎兵會有很大的傷亡。這種騎兵、弓弩加步兵配合的戰法可勝馬其頓方陣。

(羅馬軍團)

二、秦軍與羅馬軍團比較

羅馬軍團主要以步兵為主,投擲兵為輔。羅馬軍團士兵的主要作戰武器是羅馬重劍,手持長圓形的盾牌。還有標槍兵和弓箭兵,主要是遠程攻擊。羅馬軍團的戰法是,先遠程投擲兩米多長的標槍,隨後弓箭齊射,最後步兵突擊,近戰肉搏。這種戰法與秦軍及其相似,唯一區別是秦軍擁有騎兵,秦軍最喜歡這樣的戰法。羅馬軍團的在遠程攻擊方面無法與秦軍的弓弩密集群射相比,無論在投射速度上,還是力量上。單兵攜帶箭弩的數量遠比標槍多,在加上騎兵部隊的衝擊,近戰很容易打敗羅馬軍團的。

這種理想狀態下的軍事力量對比,都是理論上的分析,與實際差別巨大,再強大的軍隊也是有其弱點,沒有戰無不勝的軍隊。總的來說,上述三大軍隊的戰力應該是,馬其頓方陣第一,秦軍第二,羅馬軍團第三。僅供參考。

(秦軍弩兵)


野史也是史


不邀自答。,話題太長,分成兩個部分,這是上。

這個話題可以說爭議是十分大的了,我從13年左右開始成為一名網民,5年過去了,這個問題從貼吧到qq,從論壇到頭條,可謂是火熱。我既不是洋奴,也不敢當小將,在此發表一下本人的觀點,歡迎各位的批判指導,謝謝。不過醜話說前頭,對於一切毫無實際的謾罵,我不歡迎。

首先來看西方,題主提到的是希臘,馬其頓,羅馬三個軍事體系。

希臘主要是以其重步兵而稱著於世界。古希臘隨著盔甲護具逐步從皮革制過渡到青銅製,士兵們的防護力得到了增強,但動作卻變得愈加遲鈍。特別是古希臘軍隊廣泛裝備的青銅圓盾,使用時甚為不便且只能防護身體的左側面。希臘的主體力量是公民兵,這些士兵相對而言富裕,能夠負擔得起裝備的費用,但是,希臘地區的輔助力量是相對薄弱的,側翼,後方一旦暴露便是滅頂之災,但正面幾乎無解。

讓我們把眼光放向大希臘世界,這時候我們會發現敘拉古這種希臘地區的大boss的輔助兵種更好,在希臘的奧運會里,敘拉古的戰車奪冠次數是最多的,而且敘拉古的裝甲騎射力量,衝擊騎兵更是在希臘地區為翹首,當時希臘地區的戰法通常都是重步兵正面豬突,輕步兵護住側翼,而騎兵會去側翼打擊對方輕步兵,如果誰正面剛輸,或者側翼輸了,那麼戰役就失敗了。這種打法在君士坦丁大帝之前都很普遍,很典型的例子就是雅典認為敘拉古好長時間不打仗了,就去集結全國兵力賭國運,結果後者技不如人,槓輸了。斯巴達急急匆匆的拉波斯人讓希臘地區簽了大王合約,結果也被敘拉古找人錘了,不過那就是後話了。

接下來談馬其頓,馬其頓相對而言很簡單,希臘式的重步兵一個重大弊端就是人數太少,很難滿足大規模戰鬥的需求,而且馬其頓這種相對的窮國也養不起過多的重步兵,怎麼辦呢?恰好的是,色雷斯,馬其頓地區樹林很多,馬其頓方陣相對希臘而言,削弱了重步兵防護,增強了重步兵的攻擊能力。騎兵相對而言比希臘地區強,但不如大希臘地區。夥伴騎兵被史學家三人成虎,當時世界範圍內比他強的有很多,但是亞帝膽子大,不過很多缺點,特別是步兵更明顯了。馬其頓方陣縱深多達16列,當然也會根據實際情況相應減少。前8列士兵猶如一堵長矛形成的牆壁,其衝擊力足以抵禦波斯重裝騎兵的兇猛衝鋒。方陣的後排士兵會配備一些輕武器,包括短劍、匕首,但主要的武器依然是長達7米的長矛。通常64名甲兵組成一個排,4096人組成一個初級方陣。初級方陣跟現代的一個師相同,是自成體系的多兵種作戰部隊,它除了重步兵還包括2048名左右輕裝盾兵,1024名輔助兵和一個1024人的騎兵團,總計8192人。每個方陣由四個小方陣組成,約32,000人。

以高加米拉為例子,亞歷山大的軍隊中央陣型已經瀕臨崩潰,而他自己也是已經孤軍深入,於其他部隊拉開距離過大,要玩個斬首行動,大流士也很膽小的跑了,所以亞歷山大贏了,面對波他贏的利落,不過到了印度差點玩脫,自己差點死。類似的我們可以看,我們會發現採取馬其頓軍事體系的希臘化國家面對外敵幾乎沒多少贏的……再舉個例子,安條克三世模仿亞歷山大,幾乎複製了高加米拉的馬其頓軍,結果對面羅馬主帥不動如山……然後想斬首自己被抓了……

其次再談羅馬,羅馬的其實和馬其頓本質上差不多,都是削減裝備,擴大兵員。

憶當年,羅馬與迦太基還是盟友關係,對付敘拉古(沒錯,又是這個boss)bc390年,敘拉古的狄奧尼修斯給高盧人錢,讓他們南下辦些髒事,這些高盧人洗劫了伊特魯利亞人,以及羅馬,與馬賽瓜分了西地中海。羅馬這時候是希臘化軍隊,從此之後,便走上了削減裝備,擴大兵員的不歸路。我們熟知的羅馬體系裡,羅馬人的軍團由兩個百人隊組成一個基本軍事單位——小隊,每個百人隊人數從60—80不等,小隊人數則是120—160不等。之後三個小隊組成一個大隊,一個大隊大約有450—570人,十個大隊組成一個羅馬軍團,一般由4500—6000人組成。同時,一個羅馬軍團配有一個附屬軍團,也稱聯合軍團。兩者的建制類似,但是附屬軍團的騎兵為600人。兩個羅馬軍團與兩個附屬軍團共同構成了執政官(也是保民官)統帥的集團軍,由一名執政官指揮。每個小隊組成一個方陣,方陣由每橫列20人,縱6人構成,兩人之間間隔1.8—2米。橫列的各小隊之間約為30米間隔,各小隊交錯排列。在共和國晚期到,四世紀前,他們的裝備並不是太好,鎖子甲尚且有得說,等到了環片甲更糟糕,它們不是好萊塢銀光閃閃的鎧甲,而是鐵皮粗製濫造而構成,從我發的圖上看,會發現,羅馬人的裝備其實是越來越好了。

共和國晚期,尤其是馬略改革後,羅馬軍團更像是軍閥之間攀比,向上爬的資本,蘇拉,凱撒,屋大維,安東尼無不是如此,到了元首時代,屋大維後,這些士兵待遇並沒有變好,長達二十年的服役期對於他們簡直是剝削,服完兵役後給予的少量土地也是不會太肥沃,大多數都是當地他們征服的鹽鹼地。

至於說北洋君 常提到的職業化問題,我在此淺談一下,這個時期的職業化於17世紀後的歐洲不盡相同,他們也遠不如四世紀後的同僚,根據亞歷山大的書信來看,他們做副業的時間遠大於他們訓練的時間,對於亞歷山大的軍團而言,他們更擅長做鞋。而且這一段時期的羅馬軍團戰鬥力不盡人意,甚至在我們常熟知的被稱為最強大時期的二世紀,羅馬正規軍團取得的戰績還不如他們徵召的輔助部隊。,羅馬的騎兵相對而言,差距過大,但總體而言,主力騎兵是盟友,特別是努米比亞之流的提供的。





曼努埃爾科穆寧126100056


如果要一一對比,那就太麻煩了,所以我們只比較同時期的,也就是秦軍對抗馬其頓,漢軍對抗羅馬。因為古希臘的重步兵方陣在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崛起時便已經被淘汰成為二流戰術,再加上這個中國也有,所以直接拋開古希臘就好(再者人數上也難以和秦軍抗衡)。

秦軍和馬其頓

首先是秦軍,秦軍最擅長的就是近身格鬥,《荀子》裡面有提到過,七國中最精銳的部隊就是秦國的銳士,他們三五人一組,互相配合,打起仗來勇往直前,其勇猛是東方六國士兵所不能即。


另外秦軍作戰講究擺大陣,秦軍的主戰武器時長戈、長矛、長鈹和長戟,其中矛主戰,戈、戟、鈹起到輔助作用。《六韜》裡面的虎韜講到,秦軍萬人陣裡,強弩六千,戟盾兩千,矛盾兩千。作戰時講究“弓矢御、殳矛守、戈戟助。凡五兵五當,長以衛短,短以救長”,意思就是說秦軍也是長矛陣在先,長矛兵有傷亡漏缺,鈹手持鈹補上,可以進行突刺和劈殺。根據兵馬俑出土的兵器文物推測,秦代的長矛至少也得有6米長,因此這道矛牆是非常可怕的。長戈和長戟作為短兵輔助矛兵,攻擊意圖上前傷害長矛手的敵軍,大家還都使用大盾作為防禦手段。另外軍中用大量的勁弩手作為遠程輸出,只不過不是用箭雨,而是三人一組互相配合:一人拉弦,一人裝箭,一人射擊,從而保證持續活力,平射而不拋擊,意在精準打擊敵人。臨敵時,弩手後撤,棄弩改用吳鉤或者戈戟。可以說精密配合程度,是集六國所長於一身,天下無敵。


秦軍大陣戰車在兩翼,負責從側面衝擊敵陣,或者守護大陣兩翼。這裡要提一下中國的戰車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戰車,車輪的輻條有28根,這就使得車輛跑起來不會過於顛簸。另外馬戰車通常是駟馬拉車,機動性要高於同時期的波斯和埃及,衝擊力也更大。

再看馬其頓,馬其頓的主要戰鬥力是大名鼎鼎的馬其頓方陣,馬其頓方陣縱深多達16列,當然也會根據實際情況相應減少。前8列士兵猶如一堵長矛形成的牆壁,其衝擊力足以抵禦波斯重裝騎兵的兇猛衝鋒。方陣的後排士兵會配備一些輕武器,包括短劍、匕首,但主要的武器依然是長達7米的長矛。通常64名甲兵組成一個排,4096人組成一個初級方陣。初級方陣跟現代的一個師相同,是自成體系的多兵種作戰部隊,它除了重步兵外,還包括2048名輕裝盾兵,1024名輔助兵和一個1024人的騎兵團,總計8192人。每個聯合方陣由四個初級方陣組成,相當於現代一個小型的軍團,約32,000人。



當然馬其頓方陣只能一面迎敵,因此方陣的穩定性必須依靠輔兵部隊。馬其頓的輔兵部隊分為輕重步兵和騎兵,步兵方面戰鬥力最強的是阿格瑞安部隊,這些人來自色雷斯山區,行動敏捷且作戰技巧高超。他們不著盔甲,甚至經常不帶頭盔,全身輕裝只攜帶一捆標槍和短劍作戰,是亞歷山大機動戰的核心之一。

馬其頓方陣的另一大亮點就是夥伴騎兵,夥伴騎兵以其極高的機動性來往于軍陣之間,在征討波斯的米加高拉戰役中,亞歷山大就利用夥伴騎兵的高機動性,迅速突擊到波斯軍帥帳前,突破了波斯軍的中軍,從而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可以說馬其頓的戰術是一個步騎精密配合的結果。

如此對比,可以說雙方各有優勢,如果非要人數相等、補給充足的打一仗,那隻能說勢均力敵吧。不過就我個人感覺秦軍要更強一些,因為馬其頓除了和波斯打仗算是跟整個國家打,其他的都是亞洲部落,而秦軍卻是和六國還有匈奴血戰多年,這個敵人實力比較不成正比啊,所以應該是秦軍勝率更大些。

東漢vs羅馬

然後是漢軍和羅馬,事實上西漢崛起並達到高峰的時候,羅馬共和國的擴張之路才剛剛開始,而且一直到西漢出現衰敗的情景事,羅馬共和國都還沒有觸發馬略改革,因此我們忽略西漢和羅馬共和國,直接比較東漢帝國和羅馬帝國的巔峰時期(差不多同一時期)。首先,匈奴的論調就不要再說了,我在上兩篇文章中已經做了詳細的闡述,所以我們會通過直接比較兩國的軍事情況來比較。


首先是東漢帝國,東漢帝國的作戰方式和西漢帝國有些不同,一方面來自中亞的高橋馬鞍進入了中國,再加上漢帝國非常富裕,所以中國走上了具裝騎兵騎兵的軍事路線。另方面長短兵的運用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分化,近戰時,長矛兵是主力,刀盾兵和鐵戟兵作為短距離和中距離的輔助士兵,陣型的搭配上,東漢走出了古典中國方陣的混搭風格,更加強調單兵種組成小方陣以魚鱗陣的形式分批出戰,然後小集團互相掩護。之所以搞這麼一出也是沒辦法,因為光武帝為了休養生息,進行了大裁軍,還廢除了徵兵制,國家軍隊主力就成了中央軍4萬、西涼軍2萬、幽州軍2萬不到,兵力的減少使得漢軍不得不放棄西漢時的大陣出戰。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中國的鍊鋼技術屬於世界領先水平,只有中亞地區可以和我們的技術媲美,因此我們能打製出鋒利強韌的環首鋼刀,另外騎兵的興起和披甲率的提高,漢軍的長槍也是要比同時期的歐洲矛更適合破甲。除了鋒利的近戰兵器,東漢繼承了西漢先進的弩箭技術,並且將之發揚的更為強大,相比於西漢的弩箭,東漢的弩箭更注重弩臂材料的複合,這就賦予了弩跟為強大的動能,讓箭矢射的更遠,穿透力更強,這種遠程單兵武器的壓制是羅馬軍團所不具備的。另外隨著攻城戰的增多,漢軍的攻城器械也得到了大發展,一方面牽拉投石機被放大並且加重,裝備數量也增多;另一方面,為中國人當時獨有的重弩也開始被廣泛裝備入軍,以彌補漢軍人數上的不足。而東漢重騎兵的衝撞力在當時也是鮮有騎兵可以匹敵,因為這些因素的綜合,東漢的軍隊不但擋得住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還能夠戰勝貴霜帝國這樣的新崛起的中亞強國。


再說羅馬帝國,羅馬帝國的軍隊在奧古斯都時達到鼎盛,其軍事工程學科技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各種樣式的扭力弩炮和扭力投石機都可以帶給敵人毀滅性的打擊。不過金屬冶煉技術不如漢帝國,羅馬人不能使用高碳鋼鐵,只能使用偏熟鐵的短劍進行搏鬥,不過羅馬帝國的大多數敵人披甲率很低,所以短劍的威力也夠用了。不過相比較漢帝國而言,羅馬軍隊的披甲率要更高,高達60%,而東漢軍隊只有50%。

在軍制方面,羅馬人的軍團由兩個百人隊組成一個基本軍事單位——小隊,每個百人隊人數從60—80不等,小隊人數則是120—160不等。之後三個小隊組成一個大隊,一個大隊大約有450—570人,十個大隊組成一個羅馬軍團,一般由4500—6000人組成。同時,一個羅馬軍團配有一個附屬軍團,也稱聯合軍團。兩者的建制類似,但是附屬軍團的騎兵為600人。兩個羅馬軍團與兩個附屬軍團共同構成了執政官(也是保民官)統帥的集團軍,由一名執政官指揮。每個小隊組成一個方陣,方陣由每橫列20人,縱6人構成,兩人之間間隔1.8—2米。橫列的各小隊之間約為30米間隔,各小隊交錯排列。小隊在進攻或防禦時,會擺成進攻性龜甲陣或者防禦型龜甲陣,待敵人靠近之後,先是一波標槍扔過去,然後軍隊向前推進,同時輔助兵團會不斷的進行遠程輸出支援。憑藉這種戰法,羅馬人幾乎征服了古典時代的歐洲大陸。羅馬方陣的先進之處在於,小隊作戰可以靈活運轉,移動自如,而且一個小隊裡有兩個百夫長,這種一級一級的軍官制保證了即使一個軍官陣亡,羅馬士兵依舊能夠接到合理的指揮繼續戰鬥或者有序撤退。

所以兩國交戰,勝負真的不好說,單純就兵力而言,羅馬軍隊多於東漢軍隊,所以有時可能會更大一些,所以我認為,一場血戰之下,羅馬帝國的勝率更大一些。畢竟龜甲陣的威力,不僅擋住了帕提亞的鐵騎,還擋住了薩菲波斯的攻勢。而漢軍敵人的水平,除了貴霜帝國,都不及這兩個帝國的實力。所以用同樣的比較手段來看,羅馬略強。


火器工坊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這樣來分析。

首先,歷史上希臘、馬其頓都不是羅馬的對手,也就是說羅馬比希臘、馬其頓強。

那麼我們只要比較下秦漢和羅馬就可以了。假如秦漢比羅馬強,也就是說秦漢比希臘、馬其頓、羅馬都強。



先說秦

我們拿秦始皇掃六合那個時期的秦國軍事力量來分析。秦有王翦、王賁、蒙恬、李信等一班猛將,而且不但猛,還通兵法,尤其是王翦,真的是僅次於白起的秦國第二名將了。

將猛,兵也不弱,秦兵團的作戰能力很強,而且紀律、陣型方面的素質也不亞於以方陣作戰的羅馬軍團。


兵法,中國古代的兵家真的很厲害,一部孫子兵法便變化無窮,而這正是羅馬所缺乏的。

羅馬軍團的作戰主要勝在紀律性強,戰士們以方陣為單位軍團化作戰,此外羅馬的後勤做的很好,羅馬之所以所向披靡還在於對手弱,羅馬的擴張就是一場文明的輸出。

但羅馬的作戰真的缺少變通,基本上都是一板一眼的戰鬥。這個問題在與漢尼拔的戰鬥中暴露無遺,羅馬軍團在漢尼拔的戰術下死傷慘重。多虧了羅馬的先進制度和團結的軍民一心,孤軍深入,缺少補給的漢尼拔最終敗在了消耗上。

所以,秦戰羅馬,必勝!

再說漢

漢武帝驅趕匈奴,匈奴生無可戀,只好向西遷移逃竄,結果引發一場蝴蝶效應,最終匈奴王阿提拉在羅馬境內如入無人之境。


大漢打敗匈奴,匈奴欺負羅馬,因此大漢軍事實力比羅馬強。


所以,通過比較,秦漢的軍事力量比希臘、馬其頓、羅馬的都要強,而且強出很多!


原創作品,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其實不用搞什麼裝備、人員之類的對比,簡單陳述一下歷史就很清楚了。

春秋戰國時期:

斯基泰人(塞種人),原生活在河西地區。春秋時期被各國中比較弱的秦國驅趕,一路攻滅波斯、希臘,建立馬其頓希臘,最遠抵達尼德蘭半島。

月氏人,原生活在河西地區,秦國打匈奴,匈奴打不過秦國,只好打月氏,月氏打不過匈奴,只好打打斯基泰人,斯基泰人打不過月氏,只好去欺負希臘之類的蠻荒之地了。

秦漢時期:

歐洲最強大的是羅馬帝國,羅馬帝國最頭疼的敵人是安息。漢朝想聯絡中亞各部對付匈奴,派遣使者前往安息,結果使者大失所望:安息最強壯勇敢的士兵都比漢軍中的丁婦,也就是承擔後勤任務的女人弱,怎麼指望他們打匈奴?雖然認為安息太弱,不指望他們騷擾匈奴,漢朝還是本著仁義精神照顧安息。當羅馬帝國出動全國兵力(七個精銳軍團)進攻安息時,漢朝還是象徵性的支援了一些武器和部分西域屯墾兵、地方兵支援,不超過千人。雖然只有這麼點支援,安息帝國還是大喜過望,惡狠狠的對羅馬使者說:我們將用大漢的鋼鐵代替送給你們的黃金!(見歐洲史)。結果,這千把地方兵把羅馬七個兵團全滅了...

結論是:漢朝隨便選一個最弱的縣,縣裡挑選出最弱的千把農夫,就可以將羅馬帝國滅掉。

其後也是如此,匈奴,丁零,鮮卑,靺鞨,回鶻,突厥,這些部族中在中國打醬油都混不下去的部落分支,都能去歐洲橫掃一番。


乄孤郎


然要討論水準,那麼我們首先要確認秦漢時期可供比較的勢力是誰。先說秦漢,比較合適的對手應該是希臘和羅馬,但有看官說我就像和帕提亞比,其實也沒啥。因為你提到的裝備水準和戰鬥力,實際上要放在相應的環境甚至相應的對手去討論。說起來,就算是秦漢軍隊或者古羅馬軍團,非要到中歐黑森林或者帕提亞荒原上去跟地頭蛇打仗,被糟蹋也是很正常的。
我個人的看法,綜合來看,秦漢軍隊的戰鬥力在全世界是最優秀的,當然是最優秀的之一。如果參考整體的戰略戰術體系發展來看,我們還是有相當資本來小自豪一下,終歸漢尼拔教古羅馬人玩戰略戰術時,咱們這邊已經是秦皇掃六合了,春秋戰國時期我們玩三師肆楚這種計謀,對歐洲人而言還是有些“超綱”的。
既然你先問了裝備水準,那麼咱可以先聊一聊冶金。我們的老祖宗不是最早冶煉銅,也不是最早鍊鐵的,但是,應該算是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玩得最好,玩得最大的。從冶金角度上來看,能夠在實踐中摸索出“六齊”(銅和錫等其他金屬不同配比對鑄件性能影響)配比,說明我們的冶金技術早早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當然, 並不是說冶金技術高,裝備部隊之後部隊就一定能打。就算在戰國時代,咱們國家的冶金技術也是南強於北,楚吳越等國在鑄劍等方面是有優勢的,很早就開始製造鐵質武器。例如70年代考古人員在長沙鐵路車站發現了戰國鋼劍,已經經過了疊打和退火。但是這並不影響楚軍在戰國時期無數次被齊秦甚至三晉軍隊“教做人”。不過說實在話,戰國及秦代全世界的鍊鐵鍊鋼都沒有脫離鍊金式的懵懂,咱們國家鑄劍師傅要用指甲、頭髮等來增碳,古羅馬人要用紅髮小孩撒尿,可見大家都在蒙。
另外,大規模軍隊和小規模精銳之間的裝備肯定有所差距。例如古羅馬軍團經典的鈑鐵鎧,這東西在古羅馬軍事史上出現比較晚,也不如鎖子甲用得廣,但因為穿著帥氣,被考古發掘發下之後,這些年逐漸成了電影電視中古羅馬軍隊的“主力裝備”。實際上,動員兵力越多,普遍裝備的水準越低,這是必然的情況。因為一方面普遍動員掃地為兵會影響國家財政和經濟,另一方面盔甲和武器的產能是有限的,這也是大國國力的一種體現。我們基本可以認為,秦漢時期的冶金規模應該超過歐洲平均水準,雙方整體裝備的水平,無論是精銳還是普通動員部隊,都應該是基本持平的,不至於出現太大的,能夠直接影響勝負的差距。之所以說整體,因為即便在帝國時代,古羅馬軍隊的裝備也會通過現地籌措,只不過是有比較統一的設計樣板,具體的質量甚至材質,還要參考當地的冶金水平。我們應該也是這種情況。
至於談軍隊戰鬥力,我個人絕對,雙方打起來,要看國家當時的財政經濟情況,要看將領的表現,才能決出勝負。軍隊的戰鬥力應該基本持平,但漢武帝時代的中國軍隊也許有一定優勢。
秦漢時期的戰爭,最初的統治者是步兵。在戰國七雄慘烈的戰爭中,魏國武卒乃至秦國軍團這樣的超級步兵逐漸出現了。就像萬里之外的古羅馬軍團一樣,·步兵在中國秦漢戰場上也是物美價廉的代名詞。同時,由於楚秦等國大力發展弓弩等單兵遠程武器,秦漢時期的中國步兵軍團並不像西方重裝兵那樣依靠重盾長槍來形成防禦,而是以可怕的箭雨將進入射程內的敵人完全釘死。不過,實際上羅馬軍團也有相當數量的大型和中型遠程打擊機械,加上普遍裝備標槍甚至鉛球,當接近到射程內之後其投射武器密度也相當嚇人,不至於出現被秦漢軍隊打的完全抬不起頭來的情況。
但是,騎兵在秦漢的發展,似乎給了中國軍隊一定優勢。在西方世界,騎兵是可遇不可求的,希臘也好,羅馬也好,騎兵的“產地”極為有限,幾乎成為幾個馬上民族的“專利”。強大如羅馬人,也不得不僱傭高盧、日耳曼和努比亞騎兵,凱撒為了團結高盧騎兵,甚至讓其中隸屬第15雲雀軍團的人進入羅馬元老院擔任元老,但是漢族卻在秦漢時期完成了農耕民族自行培養騎兵大兵團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始,中國的軍事家們發現了騎兵可怕的戰鬥力。為了培養漢族騎兵,秦漢建立起一套在農耕區域培養馬匹的體系,這套名為“馬政”的系統為中國提供了數十萬匹駿馬,最終在漢武帝手中凝結為一支能夠擊敗當時全世界最強大的天賦騎兵匈奴的無敵騎軍。這點上來看,至少漢武帝元狩初年的漢軍,對於古羅馬而言,是有一定優勢的。

強武堂


月經題,一點意思都沒有,人家漢朝跟羅馬好著呢。你們這些人整天就想著怎麼挑撥東西方兩大強權之間的基情。


扣毛


這個說法有問題,即使你水平很高,也可能敗於水平很低的對手,例如環境,你讓羅馬人入侵沙漠地區,恐怕也得慘敗,非洲離歐洲很近,歐洲軍事水平高,但是到了近代才征服非洲,非洲的熱帶雨林和瘟疫古代可以讓任何軍隊全軍覆沒。古代歐洲軍隊到中國肯定也是不適應,直接開打,肯定也是玩完,哈哈。

但是如果真比較,一定要分出高低,只能說歐洲軍事水平在希臘羅馬時代在各方面比秦漢強,中國古代一直可以說是業餘水平,一直沒有進化到職業武士階段,戰術水平和兵員素質一直不如歐洲,例如秦始皇被吹的天花亂墜,僅僅十幾年就被業餘的農民軍給消滅了,這個在歐洲是看不到的,也不是秦始皇如此,其餘朝代也是如此,正規軍隊動不動就被平民軍殺的落花流水,哈哈。你在古羅馬希臘時代,什麼戰神和霍去病根本沒有資格領軍的,得鍛鍊不少年,逐漸升遷的,古羅馬軍隊軍官獎懲非常嚴格的,競爭非常激烈,著名的凱撒大帝混到40多歲,才終於混到高位,才建立自己的戰功,韓信還沒有活到40歲,36歲就被皇帝幹掉了,哈哈,所以中國的軍官知識閱歷實戰經驗根本沒有辦法和古羅馬軍官比的,比較斯巴達克斯起義你就明白中國軍隊肯定不如古羅馬軍隊,斯巴達克斯那多厲害,是古羅馬著名角鬥士,個人武力那比項羽厲害多了,而且他本身是軍事貴族,軍事經驗謀略那肯定比劉邦高,他起義以後,他的小夥伴也個個身手不凡,這些人如果在中國肯定是成就一番大事了,起義部隊一度高達16萬人,肯定橫掃中國了,建立一個王朝一點問題沒有,但是斯巴達克斯起義僅僅一年時間,就被古羅馬軍團乾淨利落的消滅,斯巴達克斯也兵敗身亡,你可以想想古羅馬軍團的水平之高!

古羅馬的軍制現在已經是人類軍制的主流,中國現代也沿襲羅馬的軍制,中國現在的軍禮也是歐洲式的,這個也可以說是中國官方承認了古羅馬軍事的強大,比秦漢要強!

古羅馬從制度和文化上面保證了能者為將,甚至能者為王,中國的大將動不動就被幹掉,甚至滅幾族,所以一個將軍剛有點成就就可能被殺,他的知識經驗無法傳承,而且中國的權力爭奪特別嚴重,很多時刻就是外行領導內行,例如霍去病李廣利,就是標準的外行,沒有任何作戰經驗和知識就被漢武帝重用,組織能力幾乎就是0,打仗根本沒有任何藝術,就是拼資源。

軍隊士氣和犧牲精神,這個很重要,中國軍隊也是沒有辦法和歐洲軍隊比的,中國古代社會貧富差距過大,皇帝經常佔有幾千個女人,普通軍官也是三妻四妾,所以底層士兵也是不願意賣命的,這個也是神馬千古一帝秦始皇最後被殺的落花流水的一個重要原因的,哈哈,還有漢武帝時期,當時士兵已經出現行軍途中,大量逃跑走散現象。歐洲軍隊一般不存在這個現象,著名的凱撒大帝也就幾個女人,公開是沒有兒子的,手下士兵那是特別拼命。


用戶493989798548


如果比的是f2a,誓言勇士天下第一(羅馬2原版最強煎燉不是蓋的),但你要比戰場表現,看看指揮官是誰吧,如果兵力相當的情況下,瓦留斯和白起對陣,屋大維又要哀嚎一次了,如果是西庇阿和某個軍事才能不如他的將領對陣,那就是反過來了


傳說級發光種老冰棍


一句話我秦軍有百萬,而且秦軍軍紀嚴明,不知後退,這種情況下,就那幾個破奴隸制小國,給你全配AK都幾把不好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