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認為“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是什麼心理?

迷彩黃金


來而不往,非禮也。出自(禮記,曲禮上)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解釋:表示別人給予自己的善意,應做出友好的反應。否則是不合乎禮節的。

中國是禮儀之邦。崇尚禮尚往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現實社會,做人也這樣的,人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正常的人際交往是:互相尊重,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才能長久。

有來有往,互相溫暖。只有共同給予對方之所需,才能共同發展。


過客ABC123321


《來而不往非禮也?》

【前言】中國是禮儀之邦,崇尚禮尚往來。心理學上如何評價禮尚往來呢?

【分析“人”】崇尚“來而不往非禮也”的人,具有如下心理品質:

1.守信。

2.自律。

3.客觀。

4.細膩。

5.主張平等。

6.尊重他人。

7.自尊心強。

8.善於交際。

9.要求嚴格。

10.從眾心理。

【分析觀念】不完全正確。

1.來:是別人對我們態度和行為方式,由他人決定,“我”不能決定。所以,他人的合法行為,我們無權干涉。

2.往:是“我”對他人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由“我”決定,他人不能決定。所以,“我”的合法行為,他人無權干涉。

3.來、往:均為獨立的行為,像兩條平行線,沒有交叉。

4.觀念:人際交往由自我決定,只能要求自己用“黃金法則”對待他人。他人對“我”的態度方式,我們決定不了,認知上就無需強求。



迷彩黃金


來而無往非禮也。這是中國人的禮節常識,人家好心好意來了,你作主人當然要熱情接待來人當客相待,有朋自遠方向不亦樂乎?人家來到你這裡,熱情招待客人是盡地主之宜是應該具有的禮節,禮貌。客人在離開之前約主人某年某月到對方一敘,也是人之常情,若對方有誠意邀你去,你不可能推辭不去,或找各種理由不去,這是不對的有失人情,面子上也過不去,這是不對的,有來就有往,拒絕往之就是失禮,無禮和無理。因為這樣做,不去實在講不過去。同理惡人傷人,損害自己的利益,他無情無義,也要進行必要的回擊,不能不聲不氣,要有所表示,有所反抗。這也叫有來無往非禮也。人與人,國與人都是平等,要相互尊重,以和為貴,儘量不要產生矛盾和誤會。受人侵害就要給予適當的回擊,不失自已的利益和尊嚴。


吳定律


中華乃禮儀之邦,數千年傳承至此,說這是什麼心理的定是番外之邦未開化之人。



風行天下144934782


有交流往來,注意禮貌。對等的付出只是一方面付出難以持久。一般人們的交往還是希望得到回報,起碼的反饋。禮貌好感都是相互的,單方面的難以維繫。


阿聯想


這是源自中國傳統文化“禮尚往來"。是一種應對人情事故的正常心理。不過民間日人們常多用來對付那些不壞好意的言行。

在歪風邪氣,不正之風盛行時期,良善軟弱受人欺,多提倡對壞人壞事,堅持針鋒相對,以牙還牙,善惡必報之品質,有利於弘揚正氣!抵制邪惡猖狂罪惡等有積極一面。


良詩成


壞,好,錢,法,排位子。好就是壞,壞就是好。錢,前。法,後。


用戶104696672181


來而不往非禮也,並不是付出了就為了想要獲得回報,而是對正常的人際交往的期望和喜歡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重視是社會不再冷漠的關鍵,也是各種社區欣欣向榮的重點,有來有往,才不會傷心和落寞,溫暖才是交往的必要


顏羽的石榴布丁


是一個平等的心理,是一個處於弱勢向強大看齊的心理,是易經卦詞中見群龍無首,吉的心理,有一個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的心理,敢想敢有,聖人有為。


用戶50846857040


這就是中國人典型的傳統思想

當別人對你表達了善意,我們也同樣會給予對方善意。反之亦然。

這種行動是不需要任何心理活動的,這就如同我們說中國話一樣,已經銘刻在了我們的DNA中。

來而不往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