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美國消防隊長的善終

不想錯過界哥的推送?

戳上方藍字“

醫學界腫瘤頻道”關注我們

並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一个美国消防队长的善终

每個患者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人生終結之路。

文丨王娜寧 前美國VITAS安寧緩和療護機構

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道

翻開幾年前在美國做臨終關懷護士的工作日誌,記憶依然猶新。我從照護患者中獲得許多工作經驗,消防隊長哈德,便是其中之一。

七十多歲的消防隊長哈德,家住在普通社區,對處於生命末期的他,最大的心願是在自己家裡善終。因此,他成為公司臨終關懷連續照護的患者。

見到哈德時,他躺在屋子最盡頭臥室的床上,面色蒼白消瘦宛如雕塑般,在空蕩蕩的房間裡愈發顯得孤獨。

徵得哈德太太的同意,我們將哈德搬到客廳-人們常在的地方。哈德太太告訴我,他已經一個月未進食、一個多星期沒喝水了,但是除了偶爾咳嗽兩聲,沒有不舒服的表現。

接下來的幾天,哈德日漸消瘦,有明顯的機體脫水的現象。按照家屬的意見,我們沒有給哈德喂水。

有護士提到“是不是應該給他喂點兒水”,言語間頗有些“負疚”感。當我徵求家屬意見時,哈德太太說:“別給他喝水,最後那次給喂水後,他嗆咳的厲害,太受罪了!我不能再讓他遭罪了!”尊重家屬的意見,我們沒有給哈德喂水,他也沒有疼痛或者呼吸困難等不適的表現。

作為照護者,應接受患者的身體以自己逐漸調節的方式,為死亡做準備的狀態。在臨終過程中,患者漸緩減少進食飲水,使身體慢慢停止“工作”;患者舒服或不舒服,身體自然“會說話”,注意觀察患者及時處理不適方是我們要做的。

總之,我們和家屬的目標一致:儘量減輕哈德的不適,助其善終。

值班期間,哈德的鄰居們和消防隊的戰友們來探望了哈德。

談起哈德的工作和為人趣事兒,大家都很衷佩這位在消防戰線工作了。

四十多年的隊長。人們尊敬感謝哈德,也希望他在最後的日子裡安詳。作為一個臨終關懷護士,聆聽患者的故事,也從中受益呢!

第六天到哈德家時,主管護士來訪。“你來看看患者去世了沒有?”哈德的臉色格外的蒼白,檢查他的生命體徵,呼吸微弱,脈搏幾乎難以觸及,但是還有,他尚未離世。

“你知道嗎?我差點兒給辦公室打電話,讓秘書通知你今天不要來上班了,因為患者馬上就要去世了。”

“哦?這個患者比較特殊,他的呼吸心跳特別微弱並且停頓時間很長,我們必須仔細的觀察才能知道他是否還活著。”我答到。

主管護士在房間裡來回踱著步子,一會兒看看患者,一會兒看看手錶,唸叨著“他就要去世了....”,但是哈德沒有去世。

我說:“你回去吧,也許就在今天晚上。”

“好吧,我相信你的經驗。如果患者死亡,一定告訴我時間。”

我密切觀察著哈德,有時他的呼吸停止三分鐘,五分鐘,甚至八到十分鐘,脈搏微弱到幾乎感覺不出來.....

哈德,是一個需要非常嚴密仔細監測生命體徵的患者。通常,我們見到患者的死亡都有疼痛、煩躁、喘憋,痰吼等症狀,往往要“折騰”一番後才去世。

碰到像哈德這樣以自己安詳平緩的節奏走向生命終點的患者,確實很少見,讓我們這些經常以“救火”式療護患者的護士反而倒覺得“不太習慣”,甚至都不敢相信有如此“理想”的善終!它顛覆了我們日常照護臨終患者的慣性思維。

我想,對死亡的預判,真是要因人而異,實事求是,客觀評估,避免“先入為主”

晚上九點多,哈德的呼吸越來越慢,脈搏難以觸及,他的面色如蠟,體溫極低,像睡著了一樣。

夜班護士瑪琳來接班了,一進門就驚呼到:“患者死啦?!”

“沒有,別急,再仔細看看,他就是呼吸特別弱,脈搏也很不容易摸到,要好好耐心觀察一會兒才行。”

瑪琳睜大眼睛,觀察了二十多分鐘,相信了哈德尚未離世。

“怎麼這樣啊?”瑪琳不解道。

我說:“他一個多月沒吃東西,快兩個星期沒喝水,像東方和尚辟穀一樣,沒有被動的強迫進食水這些干預,身體自然調整,反倒沒什麼痛苦;今晚不可輕心,如果他呼吸心跳停止,再觀察半個小時,以確定他是否真正去世。”

第二天,瑪琳來電告知,患者一直到凌晨快四點鐘時才死亡,完全像睡著似得,特別安詳。

瑪琳說:“我好幾次都覺得他死了,可是再耐心觀察,他還是有呼吸心跳,就是間隔時間很長。”

當我再見到他的主管護士談及此事時,“不可思議!”她感嘆道“簡直讓人不敢相信,他怎麼能拖這麼長時間....”。

為哈德工作後,我深深感到每個患者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人生終結之路。哈德,很早即停止進食水,他太太完全以他的舒適為原則照顧他,讓他的身體始終以自我的狀態來調整,而沒有人為的“打擾”,達到善終的目的。

其二,今後,凡是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我們要耐心的再觀察半個小時左右,對患者是否死亡慎做判斷,這是臨終關懷護士的責任。

臨終關懷照護,患者和家屬也常常是我們醫護人員的老師啊!

重要!福利!來了!

快來參與下方海報內新藥認知調研

我們將隨機抽取20名醫生用戶

送2019《醫學界》專屬檯曆!

界友們請速速參與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