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李渊分别用7年统一天下,而为何曹操打了34年却只有三分天下?

用户64785518308


刘邦和李渊能够迅速统一全国,除了自身实力,时运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而曹操却并没有这样的时运。

环境背景

首先介绍一下三人统一全国的时间背景。

秦朝一共存在了15年,之前的几百年,各个地方还在互相攻伐,短时间的王朝根本形不成统一的信念,人们对新王朝还没有多少归属感。再加上15年间严苛的秦法和残暴的秦始皇,最终使得人民开始反抗。

隋朝也类似,一共存在了38年,38年前中国处于几百年的南北朝时期,也存在一个共同信念的问题,杨广时期,徭役沉重,人民苦不堪言,最终也是起来反抗。

而汉朝,包括西汉和东汉,一共存在了400多年,400多年的大一统,形成了人们刘家王朝的固有印象,虽然东汉末年有黄巾起义,但当时观念还是普遍认为刘氏才是真正的天下共主,这个观念很难打破。

三方混战

再说说三人在统一全国中分别遇到的关键时刻。

刘邦和项羽相持,正处于战争的关键时刻,此时韩信要挟要当假齐王,刘邦封韩信为齐王,成功拉拢住了韩信,并最终击败项羽。而韩信也在蒯通劝他独立时选择坚持忠于刘邦,不能不说是刘邦的运气。

李渊统一全国过程中,在击败了北方的众多诸侯后,剩下实力最强的王世充和窦建德。李世民攻击王世充,王窦联合,但李世民留下主力包围王世充,带了三千五百玄甲军,在虎牢关击败了窦建德来援的13万大军,并抓住了窦建德,王世充也因为绝望投降,从此唐军在北方再无敌手,最终顺利统一全国。这个关键时候,也不能说没有运气的原因。

曹操统一北方后,带领大军南下,在这里碰到了孙刘联盟,但曹操的运气都在之前的官渡之战中用完了,因为那一场举世皆知的大火而失败,最终丧失了统一全国的机会。

刘邦、李渊和曹操,能在乱世建立一方势力,都是当世的人杰,但最终的结果却不一样,这里不能说曹操就比刘邦、李渊差,就连毛主席同赞扬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说明曹操在政治、军事方面是足够优秀的,只是曹操所面临的环境和自己的运势不如刘邦和李渊吧!


天天故史汇


我来说一个原因吧,大家都觉得是因为曹操的对手太强大了 才导致了自己用了30年都没统一中国,而我觉得是曹操自己能力不行,才最后三分天下。

1.曹操短视,战略能力不足。关于战略我觉得曹操有两个失误,一是关中问题。当时的长安虽然破坏比较严重,但整个关中地区还是很富庶的,而整个三国时期关中好像都没人要,只有董卓带着少帝短暂停留了一会儿,曹操自己宁愿大老远跑到长安去迎献帝到许昌,自己却不占据关中地区,真是搞不懂。而他自己的根据地许昌却是四站之地,每次打仗都是焦头烂额的,不得不说是他的战略失误。二是四川问题,曹操应该早点儿拿下四川,起码应该在打败袁绍以后就派一员大将拿下四川,这样对荆州刘表和孙权形成了战略包围,孙权将无险可守。

2.人才观出了问题,大家都很赞赏曹操三道求贤令唯才是举的用人观,但是为什么曹操这么求贤若渴却招不到人呢?而李渊,朱元璋为什么不唯才是举呢?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唯才是举为什么越到后面用人越重视道德了呢?特别是建国之后,选的人多是忠厚老实甚至有些木讷的人?想想吧,当时的世家大族都是饱学之士,诸如孔融,蔡邕,崔琰,荀彧荀攸等等都是德才兼备的,他们可能更看重德行,而曹操却重才轻德,无疑和他们没在一条心上,最后几个人的下场也不好也说明了问题。而曹操集团最后留下的都是些什么人呢,贾诩,司马懿,华歆等都是阴谋家,虽然能力很强,但是道德极坏,而这也导致了中国后来三百年的大混乱,直到隋唐才重新走上正轨,可以说曹操的唯才是举是这次大动乱的始作俑者。

3.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把双刃剑,既杀了对手也伤了自己,搞得曹操最后很烦,这个条友论述得太多了,就不多说了。

4.放权的问题,也可以说管理的问题,曹操喜欢亲力亲为,不是个很好的团队管理者。曹操亲征吕布,亲征袁绍,亲征乌桓,亲征刘表,张鲁,马超,孙权,刘备,他都是自己带兵打仗,再看看其他几位,李渊基本上没上过战场,刘邦倒是一直在前线对抗项羽,但是他的部将韩信却几乎打下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对项羽实施了战略包围。朱元璋也是,自从打败陈友谅以后就没上过战场了。而曹操自己征战了一辈子,最后成果还不如这几位,不是说曹操手底下没有帅才,而是他自己性格多疑,舍不得放权。张辽,徐晃,夏侯惇都有这个能力。

5.最后再说一下对手的问题,虽然刘备孙权确实比较强大,但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刘备早期东奔西走无处可去,根本没多少影响力,孙氏政权交接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战机,但是曹操自己却没腾出手来,眼看着对手坐大,最后收拾不了了。


邢一善就是我


刘邦和李渊数年统一天下,曹操打了34年却只有三分天下,主要原因在于本人实力不同,团队力度不同,起家基础不同。

首先,刘邦、李渊和曹操三人中间,我认为刘邦的实力是最强的。刘邦能从一个区区亭长和黑社会头目起家,用七年就建立大一统的汉朝,充分体现了其实力。其中用人的实力,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很多人认为刘邦不会打仗,其实错误,刘邦虽然不如韩信、项羽,但其军事水平在秦末汉初排前十还是没问题。包括英布造反说的都是别的将领来我不怕,但刘邦来了我就怕。、

曹操比起刘邦来说,军事才能可能更强,但争霸天下的才能却差了些。别的不说,看看刘邦约法三章,曹操屠城如麻。再看看贪杯好色的刘邦进了咸阳后居然一点不近美色,同样好色的曹操为了泡张绣的婶娘,被张绣搞死了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用人气度上刘邦也比曹操大方,给韩信说封齐王就封齐王,曹操呢,大权都掌握在曹家和夏侯家手里,五子良将统统受节制。

至于李渊,我认为他的才能是不如曹操的。但是,他儿子李世民却比曹操要强,而且基本上各方面超越(除了写诗之外,包括人妻也比曹操厉害)。这里就不去一一评述了。

再说团队实力。刘邦、李渊、曹操三人应该说都建立了一支在当时最强大的人力班子,但是这里面还是数刘邦最牛。萧何和张良加起来肯定胜过荀彧,韩信这种三千年屈指可数的足够把曹操的五子八虎秒出屎来,关键刘邦还有曹参、周勃这些文武双全的牛人。李渊的人力至少是不弱于曹操的。


此外,三人的起家基础不同。

当然,刘邦的基础是最弱的,所以刘邦实力我认为是远超李渊和曹操。而李渊的起家基础则比曹操要好。李渊本身就是隋朝的一镇诸侯,有着天然的关陇集团支持。曹操虽然也是东汉的大官僚之后,但比起袁绍这种一等一的四世三公还是要差点。就这一点差距导致他后面老跟一些世家大族不对劲。

最后,隋朝本身是个短命朝代,大家都没什么忠诚心,隋炀帝横征暴敛,更是导致人心尽失,所以李渊反隋朝也就反了。而曹操那会儿,东汉的号召力还是很强的。这直接造成曹操一旦势力扩大后,就与汉朝廷发生了尖锐矛盾。矛盾从200年一直延续到219年,直到曹丕篡汉才算彻底终结。这10多年中,曹操一半精力都用在摆平内部的汉室忠臣,包括头号谋士荀彧也给他逼死了。这些同样延缓了曹操统一扩张的速度。

(欢迎关注巴山夜雨涮锅,也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


巴山夜雨涮锅


答 | 江隐龙

与刘邦和李渊分速平天下相比,曹操打了三十年却只有三分天下,这里面有时势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我们首先来看看时势的原因。

《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中,诸葛亮一边指着西蜀地形图一边对刘备说了这么一句话:“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诸葛亮说的其实就是“隆中对”,孙权占地利好理解,江东有长江为天堑;刘备的人和也好理解,那是刘备为汉皇后裔颇得汉朝遗民之心。那曹操的天时怎么理解?这里的天时当然不是天气,而是“天道”运行的规律。

那此时的“天道”如何呢?《后汉书》评价汉献帝时说了这么一句话:“天厌汉德久矣,山阳其何诛焉。”言下之意是老天厌弃汉朝很久了,不能苛责汉献帝。然而就是在这“天厌汉德久矣”的背景下,一穷二白的刘备凭着他汉室血统的声望,居然就能分疆裂土三分天下,这是秦隋两朝的皇室无论如何不敢想像的。

刘备先后投靠了那么多家主公,尤其是刘表、刘璋,如果刘备不姓刘,其被收留的可能性绝没有这么大,说到底在刘表、刘璋眼中,刘备还是自己人,是族人。曹操欲称王,他的谋主荀彧第一个反对,这都是时势未到。秦隋二朝晚期暴政过于伤民,而汉朝只是暗弱,并不残暴,天下人心还是同情汉朝的,偏偏曹操又不以德行取胜。

另一个原因,也在个人。习凿齿说过一句话:“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曹操在其晚期,尤其是在赤壁之战后,的确松懈了。张松欲降曹居然被曹操冷落,倘若曹操的心胸能如之前一样开阔,益州早就姓曹了,哪里轮得到刘备?刘备刚刚入蜀司马懿劝曹操伐益州,曹操不听,居然说出了“人苦于不知足”这样的话——只能说,晚年的曹操,真的老了。由此,曹操未能统一天下,也是很正常了。


隐语


这么说吧!刘邦那妥妥的真龙天子,运气好到爆,灭秦项羽基本打了主力,刘邦就默默发展,还抢了头功。下来楚汉争霸,项羽的政治智慧和刘邦那就差几个级别,军事能力又明显弱于韩信,手下谋士哪能比得上张良陈平,还没有个操心的萧何,这基本是一边倒的形式。

在来说李渊,隋末唐初,天下能比得上李渊父子的存在基本上没有,窦建德王世充之流都是个屁,李密宇文化及之辈都是充数的,李密竟然将瓦岗那么好的局面打残了,宇文家的蠢货弑君称帝,这都是什么人呀!能和李渊父子比?再说李渊出身关陇贵族集团,又得到贵族集团支持。天下形式在李渊拿下长安时已经是一边倒了。这个真的没有悬念。

曹操所处的三国可就不同了,仅仅北方曹操都费了老鼻子劲才统一下来,问题就是北方这些人水平差是差了一些,但是人家出身好,得到士族支持,曹操军事能力很好,但是无法整合士族阶级。好不容易北方统一了,但是内部还没法整合,士族阶级和曹魏不是一条心。南方刘备集团就是梦幻政治军事集团,刘备是那种有点阳光就灿烂的,问题是,曹操整合北方,刘备把四川取了。曹操很无奈。还有个孙权,没啥本事,就那么一亩三分地人家要求不高,划个长江就是我的家。他不犯错你怎么打。


苗哦144864774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很多,只说一点对手强弱不同。

李渊起兵时,天下早已大乱,乱成一锅粥。

大隋正规军已经名存实亡,隋炀帝被困在江都,失去对全国控制。

说白了,李渊的对手不过是同样起兵的地方军阀薛举、李轨、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萧铣、林士弘、窦建德、杜伏威等人。

这些军阀的实力并不强。以实力最强的王世充为例,一战就被唐军包围在老巢洛阳,完全不是对手,只能求窦建德出兵支援。其实,李渊本来就是大隋的重要将领,坐镇太原对抗可怕的突厥大军。

李渊麾下精兵猛将众多,不是土军阀可以相比的!

在李渊起兵前公开募兵之时,有大量的百姓前来投军,据数据显示,每天均有千余人来投军,在二十天左右便召集了近万名兵力。李渊在实施上诉措施两个月后,加上自己原有的兵力,已经达到了近十万人。

而窦建德10万大军一战就被李世民10万大军击败,窦建德自己都被生擒,王世充随后投降。

王世充、窦建德失败以后,唐军在全国已经没有强悍对手,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刘邦的情况也是差不多。

当时天下大乱,秦军主力在巨鹿被项羽几乎消灭。

刘邦的对手说白了并不是秦军,也不是其他军阀,而就是项羽。前期,刘邦都在打小怪,靠吞并秦军零散部队和其他军阀迅速扩大,逐步具备和项羽对抗的实力。

但项羽却不成器!

项羽此人是优秀军人,但不懂政治,四处树敌,失败是必然。

项羽的所作所为,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同全国军阀对抗。关键项羽实力又有限,彭城之战不过3万多人,面对刘邦56万,完全靠项羽超人的军事才能获胜。

最终刘邦联合其他军阀一同对付项羽,垓下70万对项羽10万,这还能不赢吗?



但曹操就倒霉的多。

曹操起兵是不过几千人,而身边就有很多强劲的军阀。

当时的汉军还是颇有战斗力的,不要说强大的袁术、袁绍等人,就算区区吕布也是很难对付的。

实际上,曹操的实力并不强,只能慢慢吃掉周边的敌人,逐步扩大。

即便如此,官渡之战,袁绍有11万大军,曹操只有2万多人,实力非常悬殊,打赢了一半靠运气。

而曹操打垮袁绍的时候,诸如东吴、四川等地的军阀已经盘踞当地多年,形成了强大的力量,不那么容易对付了。就算一个马超,也差点将曹操玩死。


萨沙


历史形势和背景不一样,不可同日而语!





司马赖氏



刘邦和李渊不到十年就统一天下。而曹操用了三十多年,还三分天下,为何?

刘邦和李渊虽然都很快统一天下。但情况不太一样。

先说刘邦。

刘邦与项羽的楚汉争霸。项羽的实力远远强于刘邦。但项羽屠城杀投。结果是项羽打的胜仗越多,敌人就越多。项羽不是被刘邦打败的,而是被他自己打败的。

所以,楚汉之争。刘邦不到十年,就能统一天下。

再说李渊。

李渊是三个儿子太给力。儿子的麾下又太给力。所以李渊能很快统一天下。

最后,再说曹操用了一个三十多年,为何仅仅是三分天下。

曹操即麾下给力。但吴国和蜀国同样给力。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最佳机会。


赤壁之战的失败。我举个例子——《王者荣耀》的排位赛。在排位赛中,我有英雄曹操、夏侯惇、典韦、蔡文姬、华佗、甄姬五个英雄。与对方展开团战。对方只有周瑜、诸葛亮、张飞三个英雄(赵云、关羽在打野)。原本我方占优势,本能取得胜利。但对方三个人操作好,张飞开大招以后,诸葛亮和周瑜疯狂输出。我方被团灭。敌人进而退掉我方防御塔。


王者荣耀排位赛,输的原因通常有二:一是队友不给力。二是敌人太给力。

赢得原因通常也有二:一是队友给力。二是敌人不给力。

李渊不到十年能统一天下,就是队友给力,敌人不给力。

曹操没统一天下,就是敌人太给力。


杨朱学派


综合来讲,曹操手下的文武,实力较之刘邦和李渊,还是略有不如的。刘邦账下别的不讲,就一个韩信就可以完虐曹操的武将,而李渊的话,加上李世民,手下也是能人辈出。

在面对争霸天下的对手时,曹操的情况也相对悲催一些。

刘邦与项羽秦末逐鹿,基本上他的对手就是项羽,本身刘邦是打不赢的,可是架不住项羽一次次给他机会。刘邦本人也不是多么贤德,他好色,也小气,不过每次他都能听从幕僚们的建议,及时规避过去。

如打进咸阳时,刘邦就开始沉沦了,夜夜笙歌,贪图享乐,如果不是项羽带了四十万人过来吓到了他,封府库,以待将军这种事,绝对不会发生。又如韩信请封假齐王,刘邦刚知道的时候是很生气的,觉得韩信是在要挟他,还是张良劝谏,才同意这个要求。

又如开国封功臣,很多人都没有封,有些将军们就聚在一起想搞事,张良劝他封雍齿,才躲过了这一次危机。

李渊隋末起事,虽然天下割据势力很多,但是对手基本都没有什么能人,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杨家没有人在其中。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天下纷争,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杨家人有实力成为单独一个势力,这样就为他前进的道路扫平了很多障碍。

曹操就悲剧了,他有一个永远都跨不过去的槛,刘备。

光武帝刘秀能够成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聚拢了一批西汉遗老遗少,妄图复国的人不少。

我们看,不论是明灭,南宋灭,都有不少想要恢复旧国的,只是他们没有人可以作为旗帜了。

刘备呢,自称汉中山靖王后,又得到汉献帝的承认,他的身份就高大了,名气也远播四海。

所以,在他起事的时候,就会有相当一批汉室旧人朝他靠过来,他就有一个比较受爱戴的称呼“刘皇叔”。

刘备这人走运,手下能人辈出,卧龙凤雏先后为之效力,次一级的徐庶,曹操都要用诡计来抢,还没抢到。武将就更不说了,张飞号称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曹操被袁绍围住,连折数名大将,一点办法也没有,关羽轻轻松松搞定了。

曹操的手下,没有几个可以与刘备集团比拟的能人,而刘备又占着汉宗室的名头,所以他只能憋屈的先去扫灭其他人。

而这些人可不是隋末那些草包,诸如马腾、袁绍,哪个都够他喝一壶的。

所以在面对刘备的时候,只能一方面用时间消磨百姓对汉室的思念,一方面用时间消磨蜀汉国力,形成压倒性优势。

我们知道,诸葛亮七出岐山,就是知道越等下去会越不利,他也知道胜算渺茫,这属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最后的希望拼搏。

可惜这个时间,曹操没有了,蜀汉的灭亡,在他去世之后,从这时开始,曹魏才慢慢统一天下。


浮沉于史


秦朝末年,刘邦起兵后只用7年就取得了天下;西汉末年,刘秀统一天下用的时间更是不到4年;隋朝末年,李渊夺取天下的时间也是7年。

而在东汉末年,曹操打了34年的仗,直到临终前还在四处征战,却未能统一天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三足鼎立这种特殊局面形成的。

三个支点形成一个面,三足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结构,具体政治和军事形式当然更复杂一些,但曹魏“一强”对蜀、吴“两弱”,也形成了一种较难打破的平衡,蜀吴只要联起手来,曹魏就很难同时战胜他们,这就是一种“恐怖平衡”。

除大势之外,从曹操自身来说其实也有可以总结的地方,比如曹操用兵的特点,曹操擅长打突袭战,擅长孤军深入作战,尽管手下战将如云,其中不乏一流猛将,但曹操仍然有亲自带兵执行重要任务的习惯,曾不止一次带兵孤军深入,比如乌巢奇袭战、远袭白狼山之战以及当阳追击战等,曹操都是亲自带兵孤军深入作战。

作为一名军人,身先士卒、不怕牺牲是优点;作为一名统帅,过于冒险又是一个不足。《孙子兵法》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在为将的5种基本素质里勇敢只排在第4位,比它更重要的是智谋、威信、对士卒的仁爱,当然不是说曹操在智谋等方面不足,而是说曹操凡有大事都习惯亲历亲为,这未必是明智之举。

刘邦手下有韩信,刘秀手下有邓禹,就连孙权手下都有周瑜、陆逊,他们都是“元帅级”的人物,可以帮助主公独挡一面,而曹操手下没有这样的人。

为什么呢?因为重要的事你自己都亲自干了,别人没机会啊!

曹操手下的重要将领以“诸夏侯曹”为核心,无论曹洪、曹仁还是夏侯惇、夏侯渊都不具备“元帅”的资历和气势,具体完成一项任务没问题,但无法替曹操指挥一场大战役。在曹操晚年夏侯渊曾独自镇守汉中,却因一次战场上的冒进而战死。

在曹操的管理体系中,无论文武都以他为核心,武将中有一批资历差不多的人,个个听命于他,但也往往只听命于他,故经常出现诸将之间互不服气的情况。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扁平化可以提高执行的效率,但过于“扁平”会因管理手段的单一从而引发很深的内部矛盾。

曹操的身边如果有一两个韩信、邓禹、周瑜那样的得力助手,就可以在自己指挥一个战场时去领导另一个战场,从而使曹魏能同时打赢两场战争。曹操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在实战中只能攻一方、守一方。

这就让蜀、吴抓住了他的弱点,他们经常从东、西和中三线同时向曹魏发起攻击,让曹魏首尾不能相顾,从而在曹操生前难以捕捉到能够统一天下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