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時事類新聞減少了?

天高1雲淡2


我認為事實類新聞減少需要多方面考慮,首先現代信息的傳播手段變多了,人們有多種途徑來獲取信息,以前人們通常通過電視,新聞聯播獲取時事信息,但現在很少用了。另外一個原因是,由於網絡的普及,人們對新聞的關注度變小,很多時間都用在了聊天刷劇上,這也會給我們一些新聞變少的假象。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其他因素,比如媒體人的新聞素材有一些為了迎合閱讀人的需求而更傾向於撰寫他們感興趣新聞話題,這或許也是讓我們感覺時事類新聞變少的原因。


七不到酸葡萄


無法對敏感和具有強烈社會影響的事件進行報道,是中國雜誌乃至整個中國新聞界的癥結所在。無法報道具有重要價值的新聞,具有政治敏感性的新聞採集上並不符合整個社會的利益,因此,不少媒體人為了實現經濟預期目標甚至捏造新聞,炒作事件,選擇性報道新聞,產生惡劣的社會影響和後果。都嚴重影響著我國新聞事業的整體發展。


冰94081


一.新聞是什麼:新聞就是通過報紙,電視,廣播和網絡傳播的一種文體,是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和反應時代的一種文體。

二.新聞的特點:新聞報道必須要有真實性,準確性,簡明性和及時性。


為何現在的時事類新聞少了呢?個人認為,當今社會網絡那麼發達,大家的關注點已經很少放在時事上了,為了迎合大眾,一些媒體平臺只能多報道些大家喜愛的東西,關注的東西。電臺媒體也是要求收視率的,看的人少了自然做不下去了,畢竟觀眾是他們的“衣食父母”。投其所好才能發展得長久。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宇宙無敵小逗逼33



西出陽關楊時明


時事新聞,是指通過報紙,廣播電臺,電視臺媒體報道的事實消息,關乎國計民生,社會建設,人民生活裡發生的重要新聞,是新聞的重在描述事件發生的事實,時間和空間性很強,關注的是社會問題。

為何現在時事類新聞減小了,那就是互聯網的崛起給報紙,電視臺,廣播電臺等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挑戰。

據有關統計,約1/3的閱讀在線電子新聞的用戶對傳統媒體失去了興趣,電視收視率下降35%,廣播收視率下降25%,報紙購買率下降了18%,從數據上我們可以看出,網絡傳播對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網絡媒體相比傳統媒體更能吸引大眾的眼光,跟投資商。


草帽老頭路飛


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所接受到的新聞種類越來越多。

1、現在最基本的新聞種類大致可分為社會、財經、軍事、歷史、科技、汽車、體育、房產、娛樂等等,不像以前科技的不發達人民只能看電視、報紙、雜誌只能看報道出來的新聞。隨著科技發達了人民的選擇多了,很多媒體也就轉戰其他的區域導致事實媒體的報道不像以前那麼多。

2、當然還有就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青少年有了更多的選擇,不願意關注這些事實報道。

所以導致了事實報道變少了,其實每個人多多關注事實報道,關注國家和世界的新聞還是有必要的,其他的固然重要可關注事實不更加重要嗎。


用戶2344280239075


首先我給出我的答案——時事類新聞沒有減少!而是被信息類新聞“淹沒”了!這是一個信息時代!特別是各個平臺都有自己的新聞媒體平臺,都有自己的自媒體工作者在不停的產生新聞。

就拿今日頭條來說,今日頭條裡有大量的自媒體工作者,他們基本上都會推送自己專業相關的新聞內容!

比如數碼、娛樂、旅遊、科技、搞笑、段子等,這些新聞都會在今日頭條裡不停的推送。就拿微信來說,微信的功能除了社交溝通之外,還可以交易、購物、導航等等很多功能,而每一項功能的介紹都是可以發一篇新聞作品!一篇時事新聞的時間有可能就會出現多個微信功能介紹的新聞!而且今日頭條的大數據也會推送你喜歡的新聞類型,如果你點擊一次這類功能介紹的新聞,那麼今日頭條則會推送大量的這類新聞給你,所以你在刷新聞的時候就會看到很多這類新聞而很少的時事新聞了!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很簡單,就是關注一些著重於時事新聞的自媒體即可,這樣你每次看自己關注的時事新聞類自媒體的文章,也就可以看到更多時事新聞了!


MR64569



用戶101704266854


時事類新聞並沒有減少,只是大家可能在下班之後,會用手機看自己喜歡看的,那電視新聞來說吧 ,有多少人回家後還用電視看新聞,隨著自媒體的發展。

還有就是除非重大事件的新聞才會引起公眾的注意 ,最近的疫苗事件,時事新聞很多,只是我們關注的點不一樣了。


用戶62728583501


1.以前人們通過電視,報紙,雜誌,廣播獲取新聞資訊,隨著網絡科技的發達,人們獲取新聞資訊的途徑多了,大量信息充斥著人們的眼球,所以,給人的感覺時事類新聞減少了。

2.現在大多數人看新聞諮詢是為了娛樂消遣,各種娛樂類信息太多了,加上各個平臺的人工智能推薦機制,所以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時事類新聞少了。

3.時事類新聞對事件的真實性,專業性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它的製作成本與門檻相較於其他娛樂類的要高,所以在海量資訊裡,時事類顯得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