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唐山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將有大發展!

12月12日上午,2018年唐山市社區和居家養老工程新聞發佈會召開。就“社區和居家養老工程”進行新聞發佈,並回答記者提問。


速看!唐山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將有大發展!


發展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2018年,按照省、市“雙創雙服”活動要求,結合我市實際,明確了三項重點任務:一是建設居家養老中心,在市中心區(路南、路北、開平、古冶、豐潤、豐南、高新和曹妃甸)建設31個750平米以上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覆蓋80%以上城市街道;二是升級12349綜合性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擴大服務範圍及信息保障能力;三是建立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制度。

1

31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情況

今年我市居家養老中心建設任務佔全省總量的三分之一,其中:路南7個、路北10個、開平4個、古冶4個、豐潤2個、曹妃甸2個、豐南、高新各1個。由於時間緊、任務重, 我市專門成立由市長為組長的“改革試點領導小組”,並對工作提出了按時、保質、保量的明確要求,分管市領導多次組織專題調研,並現場辦公解決難點問題,總結摸索出在規劃發展、頂層設計、制度建設、運營模式等方面經驗。截至10月底,31箇中心已完工,均按照省要求的時間節點完成了工程進度,累計建設面積超過2.4萬平米,吸引社會資本投資3700餘萬元,提供就業崗位266個,圓滿完成省“雙創雙服活動”明確給我市的建設任務。

2

12349居家養老服務平臺已升級改造完成

12349信息平臺是居家養老服務熱線電話,以“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的運營模式,實現呼叫、服務相連接的一體化服務流程,為居家養老提供“助餐、助醫、助潔、助購、助學、助急”等社區延伸性養老服務。今年,我市投入資金28.6萬元,對12349居家養老服務平臺進行升級改造,目前已進入試運營。統計市轄區老年人基礎信息28233條,登記經濟困難80歲以上老年人2644名,累計發放老年人應急救援紅手環3萬餘枚。下一步我們將以“紅手環”公益發放為媒介,掌握社區老年人生活信息,利用大數據科學決策,通過數據篩選分析,精準掌握養老服務需求,為全面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奠定基礎。

3

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

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已經建立

今年6月份,市民政局、市財政局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經濟困難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能力評估的通知》,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採取市轄區統一評估,直管縣自行評估的形式,共完成3017名經濟困難60歲以上失能老年人身體能力的評估工作,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標準發放補貼。目前,各縣(市、區)均進入補貼發放階段。

以上在社區和居家養老方面的三項重點任務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服務內容有待豐富、各部門配合還需磨合、從業人員專業素質還有待提升等等。

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合理定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功能,進一步提高服務效率。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商家異業聯盟、老年大學等手段吸引社會服務組織及商家進入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領域。

二是加大居家養老服務組織與市場力量的培育力度。充分發揮社會組織與市場力量專業性強、輻射面廣、市場適應性與靈活性強的優勢,彌補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服務能力不足的缺陷。

三是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建設信息網絡化服務平臺。以引入市場服務資源信息為基礎,通過網絡應用技術為手段,搭建老年人服務需求與市場服務的橋樑。

我市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目標

今年3月份,市政府印發了《唐山市“十三五”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在10月份,市政府辦公廳又印發了《唐山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實施方案》。《規劃》和《方案》是我市居家養老發展目標提綱挈領式的展現,明確提出了我市“十三五”期間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市初步建成以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託、信息化為手段、專業化服務為支撐、醫養相融合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形成城鄉一體、標準統一、網絡健全、便捷高效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格局。

具體內容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是政策體系逐步健全;二是服務設施日趨完善;三是社會力量多元參與;四是服務質量大幅提升;五是醫養融合深度發展。

具體的量化指標主要有: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全市所有城市街道;60%以上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由社會力量運營;培育10家以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組織(企業);服務人員持證上崗率要達到80%以上,等等。

在居家養老服務建設上的相關優惠性政策

例如:2017年12月份,市財政局、市民政局聯合印發了《關於落實財政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唐財社〔2017〕107號),《意見》明確:

對符合條件的居家養老服務機構,新建面積在750平米以上的給予50-80萬元的一次性建設補貼;新建面積在750平米以下的給予10-50萬元的一次性建設補貼;屬於租賃性質的,按新建補貼標準的三分之一給予一次性補貼(省、市、縣三級按照比例承擔)。

對符合條件的農村互助幸福院,新建面積在200平米以上的,省級財政給予20-80萬元的一次性建設補貼;屬於改建性質的,補貼標準減半

對符合條件的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經考評後,市級財政給予4-6萬的運營補助;農村互助幸福院給予2-4萬

的運營補助。

再比如說:今年9月份,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支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的意見》(唐政辦發〔2018〕13號)。《意見》的出臺為加快推動我市居家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意見》從加強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落實扶持政策優化發展環境、提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質量、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社會化發展4個方面,提出了10條具體措施。今天主要介紹四點支持性措施:

1.《意見》提出:新建居住區按每百戶不少於30平方米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老舊小區按每百戶不少於20平方米標準,由所在地人民政府負責通過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逐步進行配置。

2.《意見》提出:支持社會辦非營利性養老專業服務組織一次註冊、多點運營,在註冊地轄區內可設立(運營)多個不具備法人資格的服務網點實施連鎖運營。

3.《意見》提出:對新建居住區配套建設和老舊小區通過購置、置換、租賃、改革清產等方式配置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無償提供給養老專業服務組織使用(不低於三年)。

4.《意見》提出: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組織(企業)用電、用水、用(燃氣)氣、取暖等日常生活消費,按居民生活類價格執行。

下一步在居家養老服務發展上的舉措

第一,搭建老齡大數據可視化平臺。在全市開展老年人基礎信息和服務數據的採集工作,通過數據分析建立老齡大數據庫,建設老齡大數據可視化平臺,全面、直觀的展示唐山市的老齡化情況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情況,為制定政策、監管市場、供需對接、精準服務、政府補貼等提供支撐。

第二,推進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全力落實居家養老服務用房政策,建立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長效保障機制。到2020年底,建設46個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00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站,形成規模適度、佈局合理、功能互補的10-15分鐘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圈,實現城市街道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

第三,豐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

從我們目前掌握的情況看:居家養老服務需求與供給不匹配,還不能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需求。下一步,我們將積極引導居家養老服務企業(或組織)從老年人實際需求出發,提升服務內容,創新服務項目,激活老人的服務需求,為企業盈利持續性創造空間,從而實現居家養老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第四,加強居家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現階段,養老服務人員專業“缺位”和人才“斷層”等問題突出,與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不相適應。為此,我們將通過“創新養老服務人才培育機制、落實養老服務人才保障政策、完善養老服務人才激勵政策”等措施,努力打造出一支梯次分明、結構合理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逐步緩解我市養老服務人才短缺的難題,提升養老管理服務水平。

第五,培育居家養老服務品牌企業。從先進地區的經驗看: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必須走社會化、連鎖化、規模化、專業化和品牌化的發展路徑。下一步,我們也將在推動“品牌化”、“連鎖化”發展上下功夫,加快形成專業服務能力強、綜合效益明顯、可持續發展的“居家養老品牌”,以品牌建設引領居家養老高質量發展。

第六,完善居家養老服務監管機制。由於我市的居家養老服務還處於發展初期,對規範化運營的認知與理解還遠不到位,各種困惑及問題不斷出現,不僅會影響企業信譽、生存和發展,也會影響政府相關的資金支持。下一步,我們將逐步制定完善居家養老服務的准入、退出和評估等制度,規範居家養老服務組織的運行監管,提升居家社區養老品質。

總之,希望通過以上舉措,進一步推進我市居家養老服務規範化、制度化、長效化運行,給唐山老人幸福養老帶來更多的獲得感。

本次新聞發佈會由市委外宣局綜合事業處副處長付海濱主持;市民政局副調研員喬武明,市民政局社會處處長楊長悅擔任發佈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