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的出路在哪裡?

品牌農業


這是一個文化領域的問題。農業的問題在農村,農村的問題在農民,農民的問題在教育,教育的問題在投資,關於投資的問題老朽就不分解了,大家懂的。

農業為什麼老朽把農業的問題和教育聯繫起來,農業的發展全部依賴於人,人不改變,農業怎麼改變。

未來的農業,是機器大生產的農業,是基因改造的精品農業,是化工輔助的農業,所有的農業都得靠人來實現。如果沒有農業教育的強大,怎麼實現農業的未來。所以老朽認為,農業的改變必須從教育開始。必須通過文化素質的提高,根本性的改變舊的思想糟粕,改變農村信仰的傳承,改變亟待變革的農村現狀。要培育培養新農民,農村需要技能農民,只有大部分農民改變了,農村才會改變。


三農傳


傳統農業流程:組團隊、融資、生產、分銷通路建設、運輸、倉儲、零售、消費者。一路推動,每個環節都要賺錢,成本極高。因此,農業看上去很美,但實際很少有能賺錢的農業項目。

農業的出路:顛倒順序來做。從消費者端做開放股權的眾籌。把訂單和融資兩個環節二合一。通俗來說,反正消費者早晚要拿出錢來買農產品。那麼,每個人提前交10塊錢訂金[GAME],預訂1000元的綠色農產品,獲得所有農業創新項目的1股。先通過遊戲把消費者集結起來。不要小瞧10塊錢,1000萬人的10塊錢就是1個億。這個資金足以吸引農業創新者提出各種靠譜的解決方案。消費者再通過投票表達選擇最優團隊,在一個地區試點,這種試點的成功概率幾乎為100%。原因有4點:1、沒有融資成本,消費者的錢本來就是要花掉的。2、消費者會充當最好的宣傳員。無論在任何一點落地,當地參與的消費者都可以快速將項目提供的綠色果蔬推薦給周邊朋友。形成集成規模優勢。3、技術團隊經過1000萬消費者中的技術專家線上審核與考察。4、錢找資源容易,試驗點可以選擇消費購買力最旺盛的地區。試點成功後,消費者可以以10元錢為1個單元,繼續玩遊戲,每個單元總量1億。繼續在試點周圍拷貝試點模式。形成大規模生產、集約運輸與配送、集中消費使所有環節的成本大幅度下降。1000萬人,每人投入100次10元,總量100億。就可以形成一個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精細化配套會隨著產業集群的形成而自然追隨而來。同時,這個雲端平臺可以在所有地區複製“1000元X1000萬人=100億投資款”的融資方式。後期的融資之所以可以擺脫10元方式的原因:1、落地項目的淨資產已經成為擔保物,可以為任何1份1000元投資擔保;2、其他地區創新只是在複製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稍加變通。

關鍵點1:長期開放眾籌平臺。10元訂金1C股,該眾籌平臺的股權。邀請1名新預訂人,再獎勵給邀請人1C股。股權總數=註冊人數X2,註冊人數是變化的,股權總數也是變化的。C股佔總股本的50%。B股佔總股本的50%。B股的60%歸各個項目運維方(技術人員和員工),B股的20%歸資源提供方(農民)。B股的20%歸眾籌平臺(對沖各種風險)。渠道價值騰訊+(2+萬億),只要大家參與就是白撿的收益。

1000元X10億人=1萬億

10萬元投資(想投資農業的人)X1000萬=1萬億

只有把這個閒錢匯聚成大資本,才能啟動智能農業。才能走出,你投100萬,他投200萬,她投300萬,他投50萬.....各自為戰,低水平重複虧損的泥潭。只有讓創新者可以站在1億平臺之上,他才能擺脫賣概念、賣有機、賣環保、賣旅遊的思維怪圈。

關鍵點2:起步就與世界同步。反正錢是大家的,10塊錢就是一個遊戲。因此,所有試驗點不搞虛的品牌和概念,只追求產品和品質。荷蘭人智能溫室技術好,就引進荷蘭人的溫室技術;以色列的滴管技術好,就引進以色列的滴管技術,互聯網直播的可追溯性好;就直播所有項目的生產過程,讓每個10塊錢看到自己的10塊錢的生產過程,體驗高科技帶來的成就感。XX企業的全自動生產體系做的好,就和XXX企業合作,聯合打造智能生產系統,這種面前未來的生產系統本身又是全新的利潤點。

關鍵點3:各個項目獨立核算。運維方只持有自己項目的股權。且全員持股,給每個員工股權和福利保障體系,把智能農業的從業者從農民工、臨時工的名單中拉出來,讓他們的項目成為他們未來的福利之源。

關鍵點4:全產業鏈投資。有人擅長做農業,有人擅長做軟件,有人擅長做物流,有人擅長做設備,有人擅長做.....把資金投入到全產業鏈。如,依託農業做輕資產的電商(消費者已經有了,眾籌參與者就是消費者),用電商反補農業。用電商控制配送體系,攤薄農業配送的成本。

關鍵點5:提貨權機制。人民幣被創新項目拿走,消費者獲得2倍提貨權。預付消費者用提貨權消費,既使價格略高於市場,依然十分實惠,從而保證訂單充足。當平臺足夠大,提貨權都是利潤。就如同比特幣,它是從無到有。隨著,提貨權使用範圍的擴大,創新項目獲得提貨權收入依然可以花出去,會出現創新項目分給消費者(小微投資人)提貨權越多,創新項目獲得的訂單越充足。訂單越充足,生產能力的釋放越充分,盈利能力越強,投資力度越高。

關鍵點6:眾籌平臺的運維方願意平等的對待農民,而不是幫助的視角。以每畝耕地未來產出為抵押,可以發行1萬元提貨權。18億畝耕地可以發行18萬億提貨權。農民用這個資本僱傭城市人幫他們建設與規劃新城鎮,使農民轉化為市民。農業人口下降95%,農業才能實現真正的智能化。否則,幾乎佔到人口40%的農民都要靠小塊耕地解決溫飽,農業不可能有真正的智能化。效率提高的必要條件是:就業人數結構性減少。如果只有100萬農民,每個農民年收入高於100萬。所有人都會吃到安全、綠色、低價的食品。

感興趣的新農人可以聯合建群,湊人。我願free幫大家做平臺和方案。

王者風範206021042 您好!我只能出整體方案,因為單獨一點都不能解決問題。

整體方案的核心:你以你得農業園區服務為抵押,打產品白條投資農業服務平臺;同理,其他從事農業的同仁,也以自己未來提供的產品與服務為抵押,打白條投資這個股權共享的平臺。假設有1000家農業同仁,每家平均投資100萬產品或服務承諾,該平臺內會產生10億通用儲值。這10億通用儲值的90%作為第1次分紅,每家投資人通過該平臺預售給消費者(也是RMB投資人),可以提前獲得9億收入。另外,10%的通用儲值同樣預售給消費者(RMB投資人),會產生1億利潤。產生1億利潤的平臺價值最低為20億(參照物20億人民幣存銀行1年最高可以獲得利息1億,因此產生1億利潤的平臺股權價值與20億人民幣等價)。這就產生了3方共贏結果(如下圖)。

提示:你的白條沒有信譽。她的白條也沒有信譽。他的白條同樣沒有信譽.....但你我他的白條匯聚到一個股權共享的支付寶的APP內就會產生較強信譽。關鍵點:銀行是別人的,你以XXX為抵押叫做貸款,貸款落地生息,有風險。股權共享的支付寶是大家自己的,大家以XXX為抵押,叫發行通用儲值,生存款,存款落地生利潤。

中國,世界工廠,合則取,取之則不盡。

中國,世界工廠,獨則求,求之則不得。


高金波


農業需要發展,國家大力支持,人民不斷湧入,投入那麼多的人力物力,中國農業的出路在哪呢?

在規模方面,未來農業一定是走規模化路線,小規模的農業投入更多,管理更成本更高。中國農業要想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必須集中土地,集中人力,集中物資,走規模化路線。規模化便於生產,便於管理,既省成本,又節省人力。中國農業要想發展,出路唯有規模化發展。

在健康方面,

未來的農業,化肥農藥的農業絕大多數部分會被淘汰,使用催熟劑、抗生素類的農產品會慢慢淡出我們的視線,而有機食品逐漸走上我們的餐桌。我們已經過了保溫時代,隨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對食品的追求慢慢從量過渡到健康,只有綠色健康的食品才滿足人們的需求。

在技術方面,未來的農業是自動化,科技化主導的行業。實踐證明,人力的生產成本之高,而且遠不如機械的效率高。隨科學技術不斷突破,許多農業機械

被利用到農業產生之中,未來還可能引入人工智能技術。目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尚未成熟,但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人工智能技術會涉及到農業的方方面面。

未來的農業發展,會向規模化、科學化、安全化發展,這是大勢所趨。農業是立國之本,結合互聯網技術,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農業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更好的造福於人類。


農學谷


農業作為人類最古老的產業已經存在了數千年,不僅養育著人類,也承載著人類的文化與文明!

近幾百年來,隨著西方一些國家率先實現工業化和城市化,他們的農業也率先實現了現代化。主要特徵是用現代的種子、化肥、農藥和機械設備等要素集約投入農業生產,大幅度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

相比之下,我國過去四十年開始了快速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農業發展明顯滯後。到2020年,少數發達地區才能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到2030年,全國才能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到2050年,我國才可以實現高水平的農業現代化。這意味著未來幾十年將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時期。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在展望我國未來農業現代化美景的同時,更要看到當前我國農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如基礎設施薄弱、生產經營效益低下、產業化組織化程度低、自然災害頻繁、國際競爭力不強、農民生產積極性下降等。

綜合來看,未來我國農業的發展出路是:一要加強農業科技研發投入與推廣,特別是種業和機械研發投入,加快提高我國農業土地和勞動生產率。二要加強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培育,特別是要投入更多資金加強對紮根祖國大地的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三是要加快構建以收入為目標的支持保護體系,包括採取價格支持、收入補貼和各種保險等一攬子政策措施,讓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戶和農場主有穩定收益和穩定的生產經營預期。有錢賺了,誰來種地的問題也就根本解決了。


韓一軍


關於農業現代化,國家有許多政策,相信你也有更多的瞭解,在此不再多說。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南繁北育2017


怎樣打造大棚小環境?

廣大棚栽種植戶如何實現通風換氣又除溼。

溼度大灰黴病找上你,溼度大花葯打不開,開花受粉不良坐不下果。溼度大軟腐病,根腐病,立枯病,鏽病等等等。

因本人身在南方,特南方為例。

傳授去霧防溼之辦法!

舉例:外圍裙高六十公分,內圍裙七十公分。內膜拉至離內圍裙二十公處橫向綁定

以零下三度為例:注意局部地區一3以下另做處理。

以搖桿升降膜為例:陰雨天升十公分與內圍裙持平,冷風不直接入內棚,空氣上升入二膜裡經過轉換再入內棚。

夜間留一釐米一縫,這樣做是為了大棚內不完全與外界空氣隔絕,達持續通風換氣作用。又不影響大棚內整體溫度,讓其最低溫度再零度以上不傷花。

好處一葉片無水

好處二棚內無霧,霧再二膜上一膜下。

好處三:大棚滴水至二膜至二膜滑下葉片植株達無水。

好處四:如你所願沒有灰黴了!

此為陸建平大棚種植無藥草莓之精華

歡迎傳揚讓需要的人減少損失,利提高中國農產品質。

歡迎指正,批評,評論!

農業出路在哪減少農藥!










浙江陸建平


這個話題從沒有離開我的探索範圍,我最近到了老家陝西一趟,現在有一種奇葩現象:種地的沒地、嫁進的沒地、新人(1990年後出生的)沒地,這是其一;再者在認知上有兩個誤區:機械化等同現代化、經營權等同法制化。所以依法治農才能保護一線農民的權益,保護耕地不被流失,惠農不被暗箱操作。




農業與中央一號文件零距離銜接,如何解讀國家給予農民的權益才是重中之重!當前農業必須轉型!刀耕火種與投資性農業是很難銜接的,2028年第二輪承包到期,能不能、敢不敢做硬件全覆蓋,應該是其發展的盲區。

梨作為某一特定區域特有的產業,其生長週期長達百年,未來十年會不會因為人為因素而淘汰?有待考量。

作農業必須作長期,政策和硬件是先決條件,我回答了網友的許多提問,認為政策的指導起決定性作用!


全哥150484223


農業的出路在哪裡?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農業來看,一直都停留在最底層。。哪怕在盛唐時期農業的發展也是進步不大。現在雖說進入21世紀的科技文明時代,但傳統的農作物、低產值、利潤讓大多數普通的農民很準在農業上有好的收穫。根據目前的現狀情況,或許下面幾個模式能探索著來尋找農業的出路:

1.大的企業利用資本來運作農業,而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進行壟斷或者存貨,來抬高價格以及擾亂市場。

2.有關不能要有相關的政策扶持,尤其是中小企業,要實實在在的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3.利用好科學的問候知識加大對農業方面技術人員的培訓,提升整體水平。用來實踐到農業中去。而不是靠拍腦袋而做決定的。

4.用開發好農業的保險,做好農業的風險防控,儘量把風險降到最低。

4.根據區域情況、地域特色來發展農業。而不是盲目跟風。今天看東北大米好,就種大米,明天看四川花椒賣的貴,就栽花椒樹。

5.註冊好商標,樹立品牌。


美食界DIY


中國農業的出路可以借鑑一下發達國家的農業,走規模化發現之路,這也是未來的趨勢,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們農業的效率和技術水平,但但中國又有我們自己的國情,我們是人口大國,特別是農民佔了很大的比例,如果機械化規模會發展太快肯定會有很大的失業人口。再一箇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不同,對食品的風味有一定要求,所以以後會有一大批家庭農場的出現,他們提供優質特色農產品,比如生態放養的家禽、家畜,無農藥、化肥的綠色健康蔬菜水果。

中國步入老年社會,休閒養老為主題的農業也將會有很好的發展的,遠離城市的喧鬧,在農村空氣清新、鳥語花香可以自己種些菜養些雞鴨。

我還是很看好生態農業,隨著我們國家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的出現,對高質量農產品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小而美生態農場


我是一名農民,在陝北高原洛川種植蘋果。農業的出路在哪裡?以下是我個人的看法。

無論什麼產業的發展,最終都受限於產業從業人員的素養。當下能產生這樣的問題,原因就是目前農業從業人員職業素養欠缺,使人們看不到農業發展的亮點,迷惑於農業出路的方向。從發達國家的農業經驗來看,他們的農民概念更多是個職位,而我們則是個身份。

而農業要想像其他產業那樣高速發展並不斷創新,無非兩條路。

一具有職業素養的從業者從外部開始介入農業。

二農民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

目前依我看,第一條路的可能性更大。假如有一天,從事農業的隊伍是由市場、銷售、植保專家、新品種研發、農機手、工藝優化、包裝設計、物流專業調度、貯藏專家等等等等組成,那麼農業就有了盼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