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路上,不讓一名困難群眾掉隊——來自水城縣教育醫療扶貧戰線的報道

來自水城縣教育醫療扶貧戰線的報道幸福路上,不讓一名困難群眾掉隊

幸福路上,不讓一名困難群眾掉隊——來自水城縣教育醫療扶貧戰線的報道

送醫上門。

幸福路上,不讓一名困難群眾掉隊——來自水城縣教育醫療扶貧戰線的報道

健康體檢。

幸福路上,不讓一名困難群眾掉隊——來自水城縣教育醫療扶貧戰線的報道

適齡讀書。

幸福路上,不讓一名困難群眾掉隊——來自水城縣教育醫療扶貧戰線的報道

營養午餐。

幸福路上,不讓一名困難群眾掉隊——來自水城縣教育醫療扶貧戰線的報道

課間運動。


脫貧攻堅戰年終盤點

數說成績

38285人和6857萬元

在全面實施好“教扶六條”的基礎上,水城縣率先對城鎮低收入困難家庭子女進行資助。到2018年12月底,全縣預計資助貧困學生37912人、城鎮低收入家庭學生373人,預計發放資助資金 6857.0645萬元,實現應助盡助。

23.2萬人和16971.9萬元

2018年,水城縣建檔立卡23.2萬貧困人口參合率100%,貧困人口就醫58.76萬人次、產生醫療總費用 17539.39萬元,政策範圍內醫療費用16971.9萬元,補償16971.9萬元,政策範圍內補償比例100%。

水城大地,脫貧攻堅是最強音。

這是一組令人矚目的數字。水城縣貧困人口由2011年的34.70萬人,減少到2017年底的10.7萬人,貧困發生率從45.41%下降到15.88%。 2018年,全縣預計將有8萬人脫貧、82個貧困村出列。

這是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通過實施各項扶貧措施,水城縣縣域經濟發展能力明顯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持續提升。

但是,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大,仍是水城縣現階段最基本的縣情。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按照市委、市政府“兩翼先行、中路突破,全面決勝,確保如期全面小康”的總體思路,水城縣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務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堅決踐行“五先五後”攻堅法和“三段式”的戰略部署,緊盯“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上下一體同心,幹群同頻共振,堅決啃下“硬骨頭”。

教育扶貧: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農村校園“營養餐”工程、“公平普惠”戰略、“花季護航”工程、“31845”控輟保學攻堅法……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詞是水城縣全面實施教育精準扶貧的重點工作。

在全面實施“水城縣教育精準扶貧六條措施”的基礎上,《水城縣城鎮低收入困難群體脫困幫扶教育資助工作方案》出臺了,率先對城鎮低收入困難家庭子女進行資助。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這一年,學校成了農村最美的風景。水城縣精銳出戰,新建改擴建學校112所,規劃建築總面積49.45萬平方米、總投資19.09億元,預計12月底全面完工71所,完成建築面積29.74萬平方米,累計完成投資13.95億元。

這一年,農村學生也能享受均衡的教育資源。水城縣投入資金9061.78萬元,配齊配足教育設施設備;投入資金10546.50萬元,為161所學校1930個班級配置“優質資源班班通”,基本建成與全縣教育改革發展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

這一年,寒門子弟也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到12月底,預計資助貧困學生3791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學生28012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9900人)、城鎮低收入家庭學生373人,預計發放貧困學生資助資金、城鎮低收入資助資金6813.98萬元和43.0845萬元,貧困學生實現應助盡助。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水城縣委、縣政府莊嚴承諾:堅決打好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硬仗,全面落實教育資助政策,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讓每個人都有平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成就人生夢想。

醫療扶貧:不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也是扶貧的關鍵環節之一。

今年以來,水城縣全面實施健康扶貧工程,把健康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一場硬仗來打,讓群眾不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全力確保在脫貧攻堅道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加大人員設施配置,確保貧困人口“有地方看病”。通過爭取上級資金、自籌資金、融資貸款等方式,累計投入資金14.3億元,科學規劃佈局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完成4個鄉鎮衛生院改擴建項目、3個衛生院週轉宿舍建設、14個易扶點醫療機構建設、71個深度貧困村衛生室項目建設、163個農村中小學醫務室標準化建設並投入使用,千人床位數增加到3.78張。開闢醫療衛生用人綠色通道,2018年招錄到崗合同制醫務人員483名、引進衛生專業技術人才19人。

——提高醫療保障水平,確保貧困人口“看得起病”。新農合參合率持續提高,2018年全縣參加新農合人數為79.3萬人,參合率99.52%;23.2萬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100%參合。全縣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預計就醫58.76萬人次,產生醫療總費用17539.39萬元,政策範圍內醫療費用16971.9萬元,補償16971.9萬元;落實特殊貧困人口市外就醫醫療費預付制81人,預付醫療扶貧基金1154.5萬元。

——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確保貧困人口“看得好病”。組建以縣人民醫院和中醫院為牽頭醫院、25個鄉(鎮、街道)衛生院參與的“醫共體”建設,切實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資源共享”分級診療模式。每個鄉鎮衛生院均購置DR、彩超、動(靜)態心電圖、全科診療儀等設備;每個村(居)衛生室標準化配置村級衛生室醫療設施設備,全面提升醫療機構服務水平。

——強化公衛服務管理,確保貧困人口“少生病”。從源頭抓好預防和保健工作,規範開展免疫規劃預防接種,疫苗單苗接種率達95%以上,染病總髮病率控制在500/10萬(國家指標)以內,婦女兒童健康水平不斷提高,疾病缺陷發生率明顯降低。針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積極開展免費健康體檢,建立完善了個人健康檔案,群眾看病更有底氣。

水城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生動實踐,正在改寫著深度貧困地區的歷史。

幸福陽光,普照每個角落;幸福水城,不讓一名困難群眾掉隊。

轉變:送醫療服務進萬家

張蘭菊:我也有了家庭醫生

“你的血壓有點高。”水城縣楊梅鄉姬關營村貧困戶張蘭菊正是頭疼之際,與她簽約的家庭醫生——鄉衛生院副院長李金澤主動上門服務,在仔細為她測量血壓、詢問症狀後,李金澤為她開出藥方——平時要飲食清淡,少吃鹹、油膩的食物,注意休息 ,情緒不要激動,必要時口服降壓藥物進行治療。

“醫生上門看病還不收費,簡直太好了。”張蘭菊禁不住對家庭醫生點贊:“跟政府簽了一份合同,我就有了家庭醫生,這下看病不用愁了。”

張蘭菊所說的“合同”,其實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協議書。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水城縣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緊扣《水城縣醫療精準扶貧十條》,整合醫療資源,把貧困人口和特困人群家庭作為重點服務對象,組織開展了貧困人口簽約家庭醫生服務。

“家庭醫生是有錢人的專享,怎麼會和貧困戶挨邊呢?”簽約之前,張蘭菊對家庭醫生有“一百個不明白”。為此,李金澤等經常登門宣傳,他告訴張蘭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水城縣針對貧困群眾開展的暖心服務,由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的醫生、護士等組成服務團隊,為簽約家庭成員提供一系列服務。

為進一步方便家庭醫生與幫扶對象之間的聯繫,水城縣還為每戶貧困戶發放聯心卡,建立健康檔案和治療方案。貧困戶可隨時通過電話等方式諮詢自己的家庭醫生,家庭醫生則需向貧困戶提供常見病、多發病診療等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等各項工作。

據悉,2018年,水城縣全面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組建了192個家庭醫生團隊,完成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100%、服務率100%,疾病摸排率100%、篩查率100%。

創新:啟動“校農對接”新模式

農村學生:吃上熱騰騰的營養餐,真好!

週一:胡蘿蔔炒肉、番茄炒雞蛋、青椒土豆絲、蔬菜湯。

週二:土豆紅燒肉、花菜炒肉、炒上海青、素瓜豆湯……

如今,在水城縣農村學校的食堂裡,一週不重樣的免費營養餐,讓廣大農村孩子吃得飽、吃得好。

“現在的政策太好了,娃娃們在學校上學讀書還能吃上免費的營養餐,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在發耳小學讀三年級的呂德馨奶奶說,小德馨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平時都是老人照顧。現在每天在學校都能免費吃上熱騰騰的營養餐,營養好了,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也放心了。

近年來,水城縣大力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實現了農村校園營養餐全覆蓋,十萬餘名在校學生吃上熱騰騰的營養餐。為保證營養改善計劃順利實施,在全縣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統一配送”大行動。按照定菜品、定價格、定數量、定質量、定基地的“五定”模式和4元上級資金(膳食費)加1元縣級投入(加工費)的“4+1”配套標準,建立“1+N+電商+基地+農戶”的校農對接模式,打造“黨建+教育+扶貧”品牌,推進校農結合,實現產銷聯動發展。

目前,水城縣共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學校307所,撥付營養改善計劃資金4230萬元,惠及學生79324人;統一配送17個鄉鎮153所學校,連接合作社29個、貧困戶913戶3618人,集中採購本地農產品6800餘噸,全年採購本地農產品量佔總採購量65.6%以上 ,預計每年可拉動消費約1億元。同時,該縣在實現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營養餐全覆蓋的基礎上,每年將投入資金2000萬元,逐步實施城區中小學(幼兒園)營養改善計劃。

[六盤水日報 顏春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