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路上,不让一名困难群众掉队——来自水城县教育医疗扶贫战线的报道

来自水城县教育医疗扶贫战线的报道幸福路上,不让一名困难群众掉队

幸福路上,不让一名困难群众掉队——来自水城县教育医疗扶贫战线的报道

送医上门。

幸福路上,不让一名困难群众掉队——来自水城县教育医疗扶贫战线的报道

健康体检。

幸福路上,不让一名困难群众掉队——来自水城县教育医疗扶贫战线的报道

适龄读书。

幸福路上,不让一名困难群众掉队——来自水城县教育医疗扶贫战线的报道

营养午餐。

幸福路上,不让一名困难群众掉队——来自水城县教育医疗扶贫战线的报道

课间运动。


脱贫攻坚战年终盘点

数说成绩

38285人和6857万元

在全面实施好“教扶六条”的基础上,水城县率先对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子女进行资助。到2018年12月底,全县预计资助贫困学生37912人、城镇低收入家庭学生373人,预计发放资助资金 6857.0645万元,实现应助尽助。

23.2万人和16971.9万元

2018年,水城县建档立卡23.2万贫困人口参合率100%,贫困人口就医58.76万人次、产生医疗总费用 17539.39万元,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16971.9万元,补偿16971.9万元,政策范围内补偿比例100%。

水城大地,脱贫攻坚是最强音。

这是一组令人瞩目的数字。水城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34.70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10.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45.41%下降到15.88%。 2018年,全县预计将有8万人脱贫、82个贫困村出列。

这是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通过实施各项扶贫措施,水城县县域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但是,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仍是水城县现阶段最基本的县情。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按照市委、市政府“两翼先行、中路突破,全面决胜,确保如期全面小康”的总体思路,水城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务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坚决践行“五先五后”攻坚法和“三段式”的战略部署,紧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上下一体同心,干群同频共振,坚决啃下“硬骨头”。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农村校园“营养餐”工程、“公平普惠”战略、“花季护航”工程、“31845”控辍保学攻坚法……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词是水城县全面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的重点工作。

在全面实施“水城县教育精准扶贫六条措施”的基础上,《水城县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体脱困帮扶教育资助工作方案》出台了,率先对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子女进行资助。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这一年,学校成了农村最美的风景。水城县精锐出战,新建改扩建学校112所,规划建筑总面积49.45万平方米、总投资19.09亿元,预计12月底全面完工71所,完成建筑面积29.74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13.95亿元。

这一年,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均衡的教育资源。水城县投入资金9061.78万元,配齐配足教育设施设备;投入资金10546.50万元,为161所学校1930个班级配置“优质资源班班通”,基本建成与全县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这一年,寒门子弟也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到12月底,预计资助贫困学生3791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8012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9900人)、城镇低收入家庭学生373人,预计发放贫困学生资助资金、城镇低收入资助资金6813.98万元和43.0845万元,贫困学生实现应助尽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水城县委、县政府庄严承诺:坚决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医疗扶贫:不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也是扶贫的关键环节之一。

今年以来,水城县全面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把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一场硬仗来打,让群众不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全力确保在脱贫攻坚道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加大人员设施配置,确保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通过争取上级资金、自筹资金、融资贷款等方式,累计投入资金14.3亿元,科学规划布局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完成4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3个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14个易扶点医疗机构建设、71个深度贫困村卫生室项目建设、163个农村中小学医务室标准化建设并投入使用,千人床位数增加到3.78张。开辟医疗卫生用人绿色通道,2018年招录到岗合同制医务人员483名、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才19人。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确保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新农合参合率持续提高,2018年全县参加新农合人数为79.3万人,参合率99.52%;23.2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100%参合。全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预计就医58.76万人次,产生医疗总费用17539.39万元,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16971.9万元,补偿16971.9万元;落实特殊贫困人口市外就医医疗费预付制81人,预付医疗扶贫基金1154.5万元。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确保贫困人口“看得好病”。组建以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为牵头医院、25个乡(镇、街道)卫生院参与的“医共体”建设,切实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分级诊疗模式。每个乡镇卫生院均购置DR、彩超、动(静)态心电图、全科诊疗仪等设备;每个村(居)卫生室标准化配置村级卫生室医疗设施设备,全面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强化公卫服务管理,确保贫困人口“少生病”。从源头抓好预防和保健工作,规范开展免疫规划预防接种,疫苗单苗接种率达95%以上,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500/10万(国家指标)以内,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疾病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积极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建立完善了个人健康档案,群众看病更有底气。

水城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生动实践,正在改写着深度贫困地区的历史。

幸福阳光,普照每个角落;幸福水城,不让一名困难群众掉队。

转变:送医疗服务进万家

张兰菊:我也有了家庭医生

“你的血压有点高。”水城县杨梅乡姬关营村贫困户张兰菊正是头疼之际,与她签约的家庭医生——乡卫生院副院长李金泽主动上门服务,在仔细为她测量血压、询问症状后,李金泽为她开出药方——平时要饮食清淡,少吃咸、油腻的食物,注意休息 ,情绪不要激动,必要时口服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医生上门看病还不收费,简直太好了。”张兰菊禁不住对家庭医生点赞:“跟政府签了一份合同,我就有了家庭医生,这下看病不用愁了。”

张兰菊所说的“合同”,其实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水城县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扣《水城县医疗精准扶贫十条》,整合医疗资源,把贫困人口和特困人群家庭作为重点服务对象,组织开展了贫困人口签约家庭医生服务。

“家庭医生是有钱人的专享,怎么会和贫困户挨边呢?”签约之前,张兰菊对家庭医生有“一百个不明白”。为此,李金泽等经常登门宣传,他告诉张兰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水城县针对贫困群众开展的暖心服务,由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医生、护士等组成服务团队,为签约家庭成员提供一系列服务。

为进一步方便家庭医生与帮扶对象之间的联系,水城县还为每户贫困户发放联心卡,建立健康档案和治疗方案。贫困户可随时通过电话等方式咨询自己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则需向贫困户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等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

据悉,2018年,水城县全面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了192个家庭医生团队,完成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100%、服务率100%,疾病摸排率100%、筛查率100%。

创新:启动“校农对接”新模式

农村学生:吃上热腾腾的营养餐,真好!

周一:胡萝卜炒肉、番茄炒鸡蛋、青椒土豆丝、蔬菜汤。

周二:土豆红烧肉、花菜炒肉、炒上海青、素瓜豆汤……

如今,在水城县农村学校的食堂里,一周不重样的免费营养餐,让广大农村孩子吃得饱、吃得好。

“现在的政策太好了,娃娃们在学校上学读书还能吃上免费的营养餐,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在发耳小学读三年级的吕德馨奶奶说,小德馨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平时都是老人照顾。现在每天在学校都能免费吃上热腾腾的营养餐,营养好了,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也放心了。

近年来,水城县大力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实现了农村校园营养餐全覆盖,十万余名在校学生吃上热腾腾的营养餐。为保证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在全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统一配送”大行动。按照定菜品、定价格、定数量、定质量、定基地的“五定”模式和4元上级资金(膳食费)加1元县级投入(加工费)的“4+1”配套标准,建立“1+N+电商+基地+农户”的校农对接模式,打造“党建+教育+扶贫”品牌,推进校农结合,实现产销联动发展。

目前,水城县共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307所,拨付营养改善计划资金4230万元,惠及学生79324人;统一配送17个乡镇153所学校,连接合作社29个、贫困户913户3618人,集中采购本地农产品6800余吨,全年采购本地农产品量占总采购量65.6%以上 ,预计每年可拉动消费约1亿元。同时,该县在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营养餐全覆盖的基础上,每年将投入资金2000万元,逐步实施城区中小学(幼儿园)营养改善计划。

[六盘水日报 颜春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