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iPhone中國被禁”一事,蘋果迴應:已向法院申請複議

12月11日下午,蘋果方面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發來聲明,回應iPhone中國被禁一事,並稱“已於週一向法院申請複議”。

蘋果在這份聲明中表示,已於週一向法院申請複議,這是對初步禁令提出上訴的第一步。“試圖禁售蘋果的產品是高通公司的又一絕望舉措,該公司的違法行為正受到世界各地監管者的調查。中國消費者仍可購買所有型號的 iPhone 產品。高通公司正在就他們以前從未提出過的三項專利提出主張,包括一項已經失效的專利,蘋果會通過法院尋求所有的法律途徑。”

關於“iPhone中國被禁”一事,蘋果回應:已向法院申請複議

12月10日晚間,《國際金融報》記者獲悉,高通稱中國一家法院同意“在中國禁售部分iPhone手機”的請求。

《國際金融報》記者就上述消息向高通進行求證,高通方面向記者發來了一份相關聲明,該聲明稱,中國福州中級人民法院授予了高通針對蘋果公司四家中國子公司提出的兩個訴中臨時禁令,要求他們立即停止針對高通兩項專利的、包括在中國進口、銷售和許諾銷售未經授權的產品的侵權行為。相關產品包括iPhone 6S、iPhone 6S Plus、iPhone 7、iPhone 7 Plus、iPhone 8、iPhone 8 Plus和iPhone X。所涉的兩項專利之前已經在專利無效程序中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定為有效。

高通 Incorporated執行副總裁、總法律顧問唐·羅森博格稱,“我們十分珍視與客戶的關係,不傾向於通過訴訟向法院尋求支持,但我們也對保護知識產權的必要性堅信不疑。蘋果公司一直從我們的知識產權中獲益,但卻拒絕為此向我們支付費用。這些法庭判決是對高通廣泛的專利組合實力的進一步認可。”

上述官方聲明中還表示,

該案所涉專利使消費者能夠調整和重設照片的大小和外觀、以及在手機上瀏覽、尋找和退出應用時通過觸摸屏對應用進行管理。中國和全球其它法域的司法機構目前正在對針對蘋果公司侵犯其它高通專利的類似救濟請求進行審理。

據外媒報道,這項裁決不包括今年9月推出的最新款iPhone。蘋果今年推出的三款iPhone產品都預裝了iOS 12系統,該版本系統並不侵犯此案所涉及到的專利。

招商證券電子分析師方競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高通與各大手機廠的專利戰由來已久,高通在3G,4G領域具有壟斷性專利優勢,所以長期向手機廠徵收約整機價格3.25%的專利費用。2017年1月20日,蘋果在美國起訴高通惡意徵收專利費,揭開了本次專利戰的帷幕。2017年4月,蘋果宣佈停止向高通支付專利費用。2017年11月,高通在業績說明會上表明,至少有一家中國的主流安卓廠商也跟進蘋果,停止支付專利費用。

“據報道,目前蘋果高通專利戰已擴展至全球範圍內的6個國家、16個司法管轄區,訴訟數量已有50餘起,多數還在審理之中,且不僅限於3G、4G專利,如本次判決則僅涉及軟件專利。”方競進一步向記者分析。

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律師韓驍分析稱,關於福州中院作出的禁止銷售iPhone部分機型的裁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查知識產權與競爭糾紛行為保全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徵求意見稿)》第十三條的規定,當事人對行為保全裁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定之日起五日內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請複議一次。人民法院應當在十日內進行審查並作出裁定(另一方案:人民法院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審查,並在十日內作出裁定)。因此,蘋果公司可以在收到裁定5日之內向福州中院申請複議一次。但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的規定,蘋果公司對於該項裁定申請的複議並不會停止裁定的執行

“這個禁令是訴中行為,裁定一經作出,立即生效,而且是全國範圍內。” 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研究員趙佔領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指出,該禁令對蘋果的影響很大,禁令範圍內型號的手機都不能在華銷售,除非複議結果最後改變了裁定,或者生效判決認定蘋果不構成專利侵權。在此之前,禁令都應該執行。

談及複議成功的可能性,趙佔領表示不好說,但一般來講,複議結果改變保全裁定的幾率比較小。

對此,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指出,由於高通與蘋果的專利訴訟由來已久,相信蘋果在去年推出的三款新機(搭載晶片 A11)中應該有避開專利侵犯爭議的備案方式。至於是否能夠透過軟件升級解決iPhone 8/ iPhone 8 plus/ iPhone X專利侵權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瞭解。

TrendForce稱,就蘋果在中國區的銷售來說,其中約有3成屬於iPhone 7系列以及6系列的機型,而包含iPhone 8/ iPhone 8 plus/ iPhone X/ iPhone Xs/ iPhone Xs max/ iPhone XR在內的機款則佔7成的銷售比重。

TrendForce預估,2018年蘋果在中國的銷售數量預計在4500萬左右,相較2017年減少10%。然而,由於中國市場趨於飽和、手機需求動能轉弱,若再加上和高通爭議未解導致部分機型無法銷售,可能將惡化蘋果的銷售狀況,導致其銷售量進一步下修。

就2018年全球生產總數來看,TrendForce認為,目前已進入歲末,生產計劃大致已經確定,因此蘋果今年的生產總量預計將為2.2億部左右。若貿易爭議的影響持續擴大,其2019年生產總量衰退幅度恐將擴大至10%以上。

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圍繞“改革開放與知識產權事業發展”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對於高通與蘋果在中國的知識產權訴訟之爭,專家進行了解讀。(以下來自央視財經)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原校長 吳漢東

關於“iPhone中國被禁”一事,蘋果回應:已向法院申請複議

兩個國際大企的中國公司,選擇在中國法院訴訟,我並不感到意外。這釋放了很多有趣的信息。第一,在司法官的眼中,只有知識產權、訴訟、當事人等區別,中國法官如此,美國、日本等國家的法官也如此。因此,遵循國民待遇原則,對所有的創造主體,予以全面保護,沒有中外國籍之分,沒有大小類型之別。第二,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全球市場,國際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可以取得很好的回報。那麼同時,知識產權的案件在中國訴訟,我認為可以得到最公正的判決。

在這個月,要成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意味著中國像美國、日本一樣,建立了知識產權上訴案件的集中管轄制度。現在有北京、上海、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在南京、蘇州、青島、武漢、西安、成都等地有19家知識產權法庭。3家法院、19家法庭所審理的刑事確權案件和民事侵權案件上訴審,都由所在地的,也就是審自治區、直轄市的高級法院來審理,這樣一個新的上訴制度的規定,在以後,對於技術類的案件,也就是3家法院、19家法庭的上訴案件直接交由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來審理,這給中外的企業一個重要的信號,統一裁判標準,提高司法保護權。

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會長 楊梧

關於“iPhone中國被禁”一事,蘋果回應:已向法院申請複議

國際大企跑到中國訴訟,說明中國的重要性提高了。“提高”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司法審判的信心,第二個方面是對中國市場的看法。中國市場太大了,一旦獲得禁令,在中國市場上受限制了,所有的大公司都會被影響到。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以後中國會成為世界上一個重要的知識產權訴訟戰場。

這次的臨時禁令,也是很有意義的,說明我們會更加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

(國際金融報記者 蔣佩芳 蔡淑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