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的西方民族在东进的时候会选择去攻打印度,而非攻打古代中国?

yunyaling1987


俗话说得好,柿子还是得挑软的捏

诚邀,如题。西方军队到达一般到达古代印度的印度河流域时就会面临两个选择,要么东进中国,但是要经过茫茫沙漠;或者经过喀布尔至伊斯兰堡走廊占领旁遮普地区后挥师南下进攻印度,这个选择题很好做!

我们都知道,古代打仗打得是国力,打得是后勤。古往今来,后勤跟不上,士兵饿着肚子打仗的军队只有两种结局;要么被敌军打败,要么自己哗变。

古代的沙漠从来都是人的死亡禁区,大军每天要消耗大量的水和食物,这些在沙漠中都没有办法补给,更何况沙漠中的烈日,流沙,狂暴,昼夜温差都会造成部队非战斗减员严重,也许不用中国军队,沙漠就已经干掉了西征大军(历史上军队丧于沙漠的不在少数),所以西方军队的指挥者不会选择穿越不知距离的沙漠,累的半死后再去寻找一个强大的国度进行决战。

反观印度

据史料记载,现在印度的旁遮普邦古时候物产丰富,道路平坦,所以西方大军一旦征服旁遮普地区后就可以一路南下占领印度,简直是水到渠成。所以可怜的印度也就被蹂躏了十几次。

古代印度地图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历史上波斯帝国打倒阿富汗、印度;亚历山大大帝打倒印度;帖木儿帝国以中亚、印度为核心;伊斯兰势力扩张到印度;英国占领了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确都没有机会打倒中国来。他们想不想打到中国来?估计做梦都想,帖木儿甚至死在了冲向中国的途中,英国也折腾了不少事儿。

看看地图,会发现中国的地理位置简直不要太好。两面是太平洋,一面是连绵不绝的大山脉,只有北面的蒙古大草原有天敌。事实上在古代,中国的地缘环境绝对是四大文明古国里面独有的一块洞天福地。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得以传承与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

云贵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就是来自西方的敌人难以逾越的壁垒。不管有多少豪情壮志,在仰望昆仑山的时候都会叹息,在爬上帕米尔高原的时候都会缺氧。当然了,这道壁障,也成为中华古代向西扩张的天然终止符。

即使是现在,西北部的戈壁荒漠、西部的连绵山脉、西南部的高原丛林仍然阻碍着人们的往来。所以在印度那边怎么折腾也不会有多大的战事发生,阿三怎么折腾也只能在边角地方溜溜,要翻过喜马拉雅山他们没那能耐,也没那实力。

时代变迁,大山仍然是屏障,但是大海已经成为人们争霸的主要阵地,我们现在只要盯死东南面的大海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尔朱少帅


西方民族为什么要往东打呢?得找生存空间,或者说找吃的,找喝的,找女性繁殖后代。那么西方民族一定会选择先打印度。

因为打印度,跨过一个山口就到了印度平原,物产丰富,要什么有什么。打中国呢?得先翻过帕米尔高原,再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再穿过河西走廊,能不能过得来先不说,就算能过来也没必要舍近求远。

而且,沙特阿拉伯半岛、伊拉克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南部,都是热带气候,印度也是热带气候,即使伊朗北部冬季较冷,最低气温也达到了3度,比我国长江流域很多地方还暖和。而新疆,冬季最冷气温曾达到零下50度,这样从热带到新疆也很难适应,还不如去同是热带的印度。


解忧时间


古代西方民族在东进的时候多会选择去印度,而不选择去中国,其实这主要由当时的交通技术水平和地理环境因素决定的。下面铭苏先生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一、东进困难重重。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西方民族从伊朗高原往东推进,如果想往东进入中国境内,需要翻越平均海拔达5800多米高的帕米尔高原。高原上一片荒凉,几无人烟,翻过帕米尔高原是塔里木盆地一望无际的沙漠,当西方民族看到这一切,估计心都碎了。要想真正到达中国繁华的都市长安一带,那还要穿越沙漠、戈壁,走3000多千公里(直线距离)。在古代交通条件下,翻越帕米尔高原实属不易,再要攻打到长安,这么长距离的行军,没有补给啊,没有补给一切都是空谈。

二、东进不行,只有南下。

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之间靠北有一个重要的山口,开伯尔山口,连接喀布尔与白沙瓦。山口两侧山梁各有一条小河发源,其河床构成开伯尔峡谷。

因为有帕米尔高原的原因,古代交通技术限制,西亚、中亚帝国一般会在阿富汗这个四战通道盘居,然后选择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河谷,越过山口后,就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以及大平原上几百个小邦国。阿富汗开伯尔山口,是整个中亚通往南亚的唯一通道。历史上穿过该山口的有雅利安人、波斯人、马其顿人、希腊人、安息人、大月氏人、嚈哒人、阿拉伯人、蒙古人。

所以,不是西方民族不想攻打中国,而是他们根本到不了中国,与其长途跋涉死在半道上,不如从开伯尔山口南下,那里有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还有不善于反抗而逆来顺受的土著人。所以外来民族来了一波又一波,在这里安家落户。


铭苏先生


主要还是地理原因,去中国,要翻越帕米尔高原到达新疆,也就是古代的西域,西域是中原较大的缓冲区。众多的小民族,广阔的沙漠,是非常大的阻碍。或者往南一点,那就是青藏高原。。。。。。更不可能。



而印度就不一样啦,上天很人性的在兴都库什山脉给他开了好多与外界通行的山口,以便于三哥和外界交流。兴都库什山脉也属于帕米尔高原。过了山,虽然也有沙漠阻挡,但面积太小,不足以阻挡其他民族势力。而且肥沃的印度平原,真的很吸引人。

从图中可以看到,中原地区,被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完全阻挡,中间还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加一个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即便通过西域。想进入中原也得通过狭窄的河西走廊,处处天险。除非他们联合北方游牧民族,否则太难了。


文生杂谈


马克思说过:“印度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它的历史,不过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入侵者的历史。”

从雅利安人开始算起,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一直到后来的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所有这些入侵者,都是从西北方侵入的。后来的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是坐船来的,绕过一整个非洲才能抵达印度半岛,总算费了些周章,而先前的那些帝国或民族,都是从西北方向的陆路而来。

看看印度的地形图就知道,东方的若开山脉挡住了东南亚少数民族的觊觎,加上本来这些少数民族人数又少,又得受北方中华帝国的掣肘,很少给印度带来直接威胁。

正北方是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历史上的吐蕃也给他们制造了一点麻烦,幸亏吐蕃人人丁不旺,到了平原又醉氧。

西北方,问题来了,兴都库什山脉之间有一座开伯尔(又译喀布尔)山口,山口里有一个开伯尔河谷,全长53公里,最窄处不超过600米,一年四季可畅通无阻,从一马平川的印度河平原出发,过了河谷,进入阿姆河流域的平原地带,就又到了同样一马平川的中亚了。

这处山口也是中亚和南亚的必经之路,在历史上多次要了印度的亲命,几乎所有的外敌都是从这条路不请自来的,唐僧当年也是经过了开伯尔山口才到的印度。

中亚西亚一盘棋,是古代大部分战争发源地,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此建立的任何一个帝国,搂草打兔子,总要穿过开伯尔山口试试运气,而印度半岛本土势力建立的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基本统一的时间加在一起不过200多年,其他时间都是些分散小国,民族成分纷杂,根本没有抵御外侮的能力可言。

要想攻打古代中国?好吧,希望他们的神灵能保佑他们先翻越几百公里的兴都库什山脉,再趟过300多公里的瓦罕走廊,再爬过上百公里的冰达坂,经历过以上这些世界公认的常年冰封的无人居住区后,恭喜,他们可以获得与中国西北部游牧民族挑战的机会了!冲破重重考验后,要想与古代中原王朝对决,再走一年吧。


历来现实


青藏高原只是一部分原因,只有青藏高原还不够。如果要问为什么历史上西方民族东进时选择印度而不是中国,应该讲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中国距离西方路途更遥远。在古代,没有公路和铁路,只有人力和畜力可用。即便是草原民族,如果要进行长途远征,也得做好充足的物资准备,最简单地说起码得准备足够吃的牛羊群,以便跟随大军行动。如果是非游牧民族进行远征,那么要准备的东西就要更多。现代人有汽车和火车,无法体会古代人远距离运送物资的困难。

据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推算,假定一支军队以平均每天40公里的速度进退,在三十万民夫的供应下,七万作战士兵(另有三万负责辎重)活动半径只有640公里。汉唐时代的军队自长安为起点,要到达现在的乌鲁木齐,至少需要67天半的时间(2699公里)。因此,在汉唐时期,虽然中原王朝的控制力一度到达了中亚,但受制于物资供应,很难维持太久。主要原因是粮食供应困难限制了派遣军队的数量和次数。对西方而言,也是如此。如果是一路掠夺,以战养战,恐怕很快就会陷入战争泥潭。



其次,地理险阻因素。在中国西部,除了青藏高原,还有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新疆 “三山夹两盆”。三山加上青藏高原,正好形成一个绵延数千里的地理阻隔体系。在古代,既没有机械开山装备,也没有飞机,要越过这些地理障碍,就要寻找一些容易通过的走廊或山口。但因为自然条件恶劣,只有天气良好的情况下,这些走廊或山口才具备通行条件。因此,古代西方力量经过长途跋涉后,要穿越这些自然险阻也是非常困难的。



与之相比,印度及南亚次大陆不仅距离西方距离较近,而且缺乏自然地理障碍。西方军队,如亚历山大的大军,只要越过开伯尔山口,便可到达印度河流域。这比穿越高原或沙漠都要容易的多万,也便利的多。


西域都护


看印度地形图,上天真的很照顾印度,南面海洋北面一溜的山脉只有西北一个缺口供人出入,上天给印度盖了一出院子,大门都留好了,(不像我们还需修建万里长城),其实印度只要在西北修一座城重兵把守就可以高枕无忧。再看中国西南喜马拉雅山脉,西北沙漠,要想进出只能走河西走廊要么绕道绕个大弯路走北方,所以从地理上来说中国、印度都不是西方人能轻易到达的,(同样的也限制了中国的行动毕竟中国在古代绝大部分时间是都是最强大的)。汉武帝时期有一道轮台罪己诏,你看过就会明白人力有穷尽,所谓“千里不运粮”以强汉的能力在当时的条件下才只能达到轮台就不要说什么西方了,他们根本到不了中国。非要那么远距离奔袭的话,人数是多不了的,人数不够的话还不够中国塞牙缝哪。所以推测到印度的人也不会多,反面看出印度古时候是有多弱!毕竟古时候印度只是一个地区名字而不是一个国家


今天103722751


不宜太高估甚至是神化古代中国的战斗力。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硬屏障”,没有西域万里戈壁的“软屏障”,中原绝不会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不间断流传至今天的文明。上天给中国的恩赐太过充足了。

对于西方来说,东方固然神秘,但神秘不等于强大。东方是神秘是经历了漫长而破碎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之后才逐渐形成的,这种神秘一直到清朝被打开国门之后,甚至直到今天还依然未散——但你能说,欧洲列强因为清朝的神秘而不敢侵略清朝吗?

古代西方基本没有攻打中国,主要是地理因素。一是中国实在太远,补给过于困难;二是亚洲中部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西方想进攻中国只有远经西域,而这是个广袤而相对贫瘠的地区。《孙子兵法》中说到“取用于国,因粮于敌”,试问西方的数十万大军打到西域,他怎么“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这漫长的补给线直接会拖垮西方大军。

然而,一旦敌人的基地不在遥远的西方而在中北亚,事态就变得不一样了。中国历代王朝受中北亚游牧民族欺负还少?汉朝是好不容易才在中期扳回一局,宋朝更被辽金打趴下,元、清直接长驱中原——这就是古代印度地区的写照。

印度西边是印度河平原,没有天险而且还土壤肥沃,西方的敌人进攻到此虽然对面临气候、瘟疫等难题,但这些问题并不是无法克服的,亚历山大之所以没有再继续东征,与其军队本身的厌战情绪有关。相反,蒙古帝国征服了大半个亚欧大陆,他们不也“放过了”印度么?因为从北向南,青藏高原就是一个屏障了,而北方人相比于西方人,更不适应印度的气候,打到印度河、恒河流域,受得罪当然要比亚历山大的士兵们多。

从西向东,印度好打,中国难打;从北向南,中国好打,印度难打。总体而言,古代文明中,中国远离其它诸文明,北有戈壁,西有高山,南有雨林,东有大海,天时地利,可以说是世界地理位置之冠,未来不复兴,实在太浪费这一先天条件了。


隐语


为什么?过不来呗。

印度自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进入文明时期以来,迎来了一波又一波强大的外来移民,自公元前15世纪左右的雅利安人,到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人、安息人、斯基泰人、大月氏人以及再往后的突厥人甚至于蒙古人都曾经侵扰或者入主过印度地区,可谓络绎不绝。反观中国地区,除了要面对北方的游牧民族袭扰之外,好像在近代之前从来没有面对过西方的敌人。原因何在呢?

从地图上看,西方民族要侵入中国地区,只有两条路,其中一条是走北方的欧亚大草原,然后从北部边境进入;另一条是从西部帕米尔高原进入。

北路不行

首先欧亚大草原的先天条件是东干西润,游牧民族为生计考虑往往是从东向西迁移,或气候转冷不得不西迁,或气候很好兵强马壮主动西迁。这就悲剧了,历史上发生过的几次民族大迁移都是从东向西走,东方的游牧驱逐裹挟着西方的游牧向更西方迁徙,欧洲人民饱受其苦,罗马帝国都因之而灭亡。由此看,西方民族想要从欧亚大草原路线来中国作客,是不可能的。

亚欧大草原

南线不方便

再看南线,哦哟,光看看地图就眼晕。

最西部是帕米尔高原可能还不太难翻越,但紧接着来的主要屏障可就要了亲命了,自北向南阿尔泰山、天山、塔克拉玛干沙漠,昆仑山和青藏高原,山脉之间虽然有山口,沙漠戈壁上也有绿洲,但这也仅仅可以支撑小规模的商团通行,对大军团的长途行军来说,这些是毫无意义的。更何况,这些地域可并不是没人存在的。您来干啥?打中国?哦,过路费谈谈吧。以盛唐之繁荣富强,也不过在西域维持了两万多人的正规军驻扎,您打算派多少人来呢?

尴尬的印度

那么印度为什么又这么尴尬呢?

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北靠喜玛拉雅山脉,南部两面临海,这两个方向都没问题。不妙的是西面,印度西北与中亚接壤,随着贸易以及文化的交流,中亚地区伊朗高原一带游牧民族很自然会向东南方向纬度较低气候更好的地方迁移。而偏偏印度西北基本没什么屏障,只有一座兴都库什山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仅仅能够遮蔽北部边境,且不说开放的南部,对于民族迁徙这种不在乎时间成本的战略动作而言,兴都库什山还是略显单薄了,翻过山便是印度河平原,立刻便可以获得补给或者干脆就扎根在此了。而印度本身的条件又实在是太优越了,恒河、印度河两大流域平原,以及南部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都是气候温暖多雨利于农耕的地区,也难怪会有一波接一波的客人过来反客为主了。

还有半条,也不行

至于说自西向东穿过恒河平原自孟加拉一带入侵中国,且不说横断山脉,印度这么美,中国是哪儿?呵呵。


说了归齐还是地理环境决定的。在亚欧大陆上,中国地区是史前人类大迁徙的东方终点,而印度是文明以来民族迁徙的终点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