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究竟是個怎樣的君王?

裕歌小弟


前些天,星火辰就“隋煬帝若沒有繼位,隋朝還會不會滅亡?”這個問題做了回答,有朋友贊成我的看法,也有朋友認為我是替隋煬帝洗洗乾淨,有興趣朋友可以看看星火辰那個回答,有為他翻案的意思嗎?再說,星火辰也沒那個能力。

在那個回答裡,星火辰只是說出了自己的幾個觀點:

1、隋書的記載並不一定完全真實,有貶低隋朝兩代君王的傾向;

2、隋煬帝確實在有些方面比他哥哥楊勇(原太子)強,而且隋文帝的五個兒子裡面,也找不出比他更合適繼位的人來。

3、隋朝的滅亡,煬帝的暴政是最直接的導火索,但是隋朝滅亡的根源是在隋朝建立時,乃至於北周時期就埋下了的。

4、即便隋煬帝沒有繼位,若沒有一個英明的皇帝來解決隋朝內部深層次的問題,隋朝也很難說能長久堅持下去。

現在回答這個問題。

星火辰認為,隋煬帝是當然的暴君、昏君,他主觀意願上想當千古一帝,很多作為以及他的一些性格也在刻意模仿千古一帝,但他顯然沒有認清形勢,而且還一條道走到黑。隋朝滅亡的根源不在他,但是他的暴虐是隋朝內部問題被激發的催化劑,是他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這便是星火辰對隋煬帝的看法。

但是,星火辰對隋煬帝是暴君、昏君的看法可能與傳統的角度不太相同。

一般認為隋煬帝開運河、修宮殿、徵高句麗、遊江都是他腐化奢侈、不惜民力、殘忍暴虐的最大表現。

星火辰認為,隋煬帝之所以是暴君不是因為他大搞什麼工程,因為開運河其實有其必要性,若沒有運河的支持,也不會有唐朝時代長安的繁盛。修宮殿也不是不可以,關鍵是有沒有那個必要。

從運河上說,開運河是從楊廣他爹隋文帝時期就已經開始了的,當時在關中修了一段,後來楊廣把工程大大的擴展了。為了征討高句麗,原本只是向關中運輸的運河又被擴展,向華北一直修到了涿郡,於是涿郡成了征討高句麗的前線大基地。這有點像工程盲目上馬,不顧國力、人力到底能不能支持,更多體現了煬帝昏庸的一面。

煬帝看到工程上馬後百姓死亡的情形了嗎?他是看到了的。但是這個傢伙絲毫沒有悔改,還在詔書中為自己辯護,反倒說他是為百姓好。不但暴虐,而且文過飾非。

他的宮殿不但在長安修、還在江都修、還在晉陽修、還在汾陽修,到處都修,不在乎他修了一兩座,關鍵他是到處修。不是暴君又是什麼?

征討高句麗也是這樣?失敗一次也就算了,為了趕超秦皇漢武,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發動,絲毫不顧百姓的死活,不是暴君又是什麼。

他的昏庸愚蠢也體現在這些上面。倒不是什麼他被手下奸臣給矇蔽了之類的,而是他根本看不清現實的情勢。

他的昏庸至少體現在這些方面:1、第一次征討高句麗一個小國,居然發動上百萬軍隊,這是典型不懂軍事、盲目發動的表現。2、楊玄感造反後,朝廷內部的矛盾已經很尖銳,可他不靜下心來好好處理,還想著秦皇漢武一樣的功業。3、征討高句麗失敗,他卻不甘心,還像個賭徒一樣一博再博。4、動亂起來了,他不知道固守關中,卻往江都逃跑。5、下個詔書,動不動為民著想,從不反思自己的失策。

其實,不管是漢武帝,還是之後的唐太宗,他們在面對強大的敵人時都有過失敗,關鍵是他們能反省自己的作為,而楊廣顯然不具備這一點,所以才一輸到底。

說他是昏君,不是因為他有多項失敗,而是他到死也不認為自己做錯了。說他是暴君,不是因為他大搞工程之類的,而是因為他對巨大的功程不斷加碼,見到百姓不堪負荷了,也毫不憐惜。

所以說,楊廣是徹頭徹尾的暴君、昏君。不論在行為上,還是在他內心裡都是如此。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楊廣從小在溫室中長大,根本沒有見識過人間的疾苦,於是他心狠、自私、自以為是,即便撞了南牆也不回頭。

但是,不得不說,他修的運河從後來看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其實最冤枉的是隋文帝,從他開始推行了許多影響深遠的好政策,後來都被唐朝給繼承了,可因為隋朝的滅亡,隋文帝顯然被人遺忘了。


星火辰


他是昏君,暴君。

首先要明白什麼才是千古一帝,是指能為百姓謀福祉,能為國家謀利益!

讓國家富強,抵禦外敵,擊垮外敵;讓百姓吃飽喝好,穿好睡好,不會反抗統治。這才是我認為的千古一帝。

隋煬帝為了自己的宏偉大業,強徵勞工,暴斂民財,致使國內民不聊生,赤地千里,叛亂頻發,萬人聲討。何以稱千古一帝?縱使修運河,開科舉,對後世影響甚大。這些明明可以徐徐圖之,為什麼非得一蹴而就,造成國力受損,最終眾叛親離。何以稱千古一帝?

功是有,但是過更大!所以我覺得他實在是一個昏君,一個暴君!




吃好喝好藥好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上產生了許多的封建王朝,其中有的王朝可以延續數百年的時間,而有的王朝則僅僅可以延續幾十年,就像歷史上強大的隋朝曾經開創了很多的歷史先河,但也僅僅存在了二三十年就被李唐王朝覆滅,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只是因為楊廣的昏庸無能,殘暴無德?

其實,歷史上的楊廣並不是一個沒有頭腦的昏君,相反他有勇有謀,在隋朝一統天下的戰爭中,他曾經率領軍隊攻破陳朝都城,立下汗馬功勞。而且在後來擔任揚州總司管時將揚州治理的井井有條,深受當地百姓們的愛戴!所以在楊堅駕崩後楊廣順利繼承皇位。在他繼位之後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政治改革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最大的貢獻就是創立了科舉制度,這種人才選拔制度的創立和完善,打破了士族門閥對朝政的絕對把控,使得社會底層的人們有了可以步入仕途,改變命運的機會,只要有真才實學,不論家境如何都可以入朝為官,得到了廣大社會底層百姓們的支持。



但是這種改革卻損害了名門士族的利益,因為原本他們的官位都是世襲制,子孫後代不用努力就可以繼承父輩祖輩的榮華富貴,而創立科舉制度之後,這些士族子弟們還需要和平民百姓們競爭入朝為官的資格,所以這些士族門閥為了保持自己的勢力就大規模的組建私軍,在覆滅隋朝的勢力中農民起義軍其實只是一些小規模的散兵遊勇,真正滅亡隋朝的其實就是這些士族門閥的私軍。


除了創立科舉制度,楊廣還舉全國之力開鑿修建京杭大運河,雖然在當時而言加重了社會底層百姓的賦稅徭役,但是這條大運河所發揮的作用直到現在還依然非常巨大。在開建這樣大規模工程的同時,楊廣還組織朝廷軍隊向東開疆擴土,進攻高句麗,但讓人沒想到的是,不僅沒有討得半點便宜還被高句麗軍隊打敗,隋朝軍隊損失慘重!所以隋朝內部的士族門閥就在朝廷軍力薄弱、民間百姓怨聲載道的時候發起了覆滅隋朝的戰爭,在這些訓練有素的士族門閥家軍、私軍的進攻之下,短命的隋朝就這樣滅亡了。


但是小編認為隋朝的覆滅並不是楊廣直接造成的,而是由於科舉制度的創立動搖了隋朝上層社會那些士族門閥的根基,使得他們心懷不滿,為了保證家族的穩定廣泛建立了私軍、家軍;而且由於楊廣急於實現他的“雄心壯志”,在改革政治制度的同時又開工修建大運河、出兵征討高句麗,這一系列的行動單個看起來都是雄偉的壯舉,但是由於楊廣的心急,在短時間內幾乎同時展開,遠遠超出了隋朝國力可以支撐的極限,所以引起了民間百姓們的反感,也使得那些朝中的名門望族有了可乘之機導致了隋朝的最終滅亡。


不二說說


隋煬帝楊廣(604年—618年在位)的功業有修通大運河、完善發展科舉制度、開發西域等。在執政前期還贏得天可汗的稱號,開創了萬國來朝的氣象。

但他三徵高麗,大興土木,不僅消耗了大量軍隊,而且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人民也為逃避沉重的負擔紛紛起義造反,為大隋王朝的覆滅打下了伏筆。

而且在風雨欲來的時候他自暴自棄,不能改過自新,並且任用奸佞,最終死於小人之手,徒留罵名於後世。

這和漢武帝形成鮮明對比,漢武帝也是快把漢朝搞到亡國的地步,但及時改過,懸崖勒馬,最終成為一代英主,漢朝也避免了提前滅亡的結果。

總體看來隋煬帝是一個有功有過,譭譽參半的皇帝,其過虐在當代,其功惠及後世,讓人不禁為之唏噓嘆惋。



鵟七十六


一個出色的兩面派。

不得不說,楊廣在未當上帝王之前,他工於心計,一直表現的很賢良方正。

楊廣在開皇元年被封為晉王,並且被派去了幷州鍛鍊政務能力。楊廣確實有能力,政績也確實不錯。在滅掉陳國後,他封存國庫,殺了陳叔寶身邊的奸佞之臣,又為自己博得了不少的好名聲。



滿滿的軍功讓楊廣越來越看不上自己的太子哥哥,他開始有了取哥哥而代之的想法。

他知道自己的父皇不喜歡哥哥的奢侈的生活風氣,於是就投其所好,將自己的生活過的比較節儉。每當隋文帝到次子楊廣的住所,看到的都是一貧如洗的宮殿,這恰恰與太子是截然相反的狀況,於是這越發的讓他覺的,還是楊廣更像自己。

在談一件事,楊廣的母親獨孤皇后不喜男人三妻四妾,可是偏偏太子楊勇不喜母親給自己所配的正妻,卻偏愛別的女人。這一點是獨孤皇后所不能夠接受的。相反,楊廣這個時候表現的就稱了母親的心意,獨孤皇后許配給他的蕭氏,他也對她非常的寵愛。

可是,在隋文帝與獨孤皇后都被這種表象矇在鼓裡的時候,有一個人是知道楊廣的德行的。這便是後來的唐朝開國皇帝,李淵。

事情是這樣的,在李淵跟隨楊廣去征伐陳後主的時候,陳後主有一個寵妃張麗華,美貌天下皆知。楊廣對這個張麗華非常傾慕,於是早就和李淵打了招呼,說他要納張麗華為妾,可是在攻克陳國後,李淵覺得這個女人是紅顏禍水,於是便將張麗華殺了。楊廣得知後,便惱羞成怒,可是,這個時候,楊廣也知道事已至此,多說無益,於是便沒有去追究此事。



另外,隋文帝的寵妃宣華夫人收了楊廣很多的好處,也總是在隋文帝面前說楊廣的好與楊勇的惡。而隋文帝的心腹大臣也是偏向於楊廣的,而在隋文帝面前添油加醋的說楊勇無視君父。

這一系列的因素終於動搖了楊勇在隋文帝心中的形象,於是,隋文帝終於下定決心廢楊勇立楊廣。

本來當上太子的楊廣該是收心的了,可是他仍然覺得其他的皇子對於自己來說算是威脅。於是,他便暗中的製作了兩個人偶放在皇四子楊秀住所,而那兩個人偶,則寫的是楊堅與皇五子楊諒的名字。於是,楊秀便順理成章的被貶為庶人。

楊廣總算熬到了隋文帝楊堅病危之際,楊廣便開始暴露了自己的本性,也許是壓抑瞭如此之久,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取父皇而代之了。於是,他便與楊素通信,商量著下一步該怎麼做。可是這封信恰好被無意的送入楊堅處,楊堅便將楊廣叫來想要責問。可是,這個時候,宣華夫人衣冠不整的進來說楊廣輕薄於她,後來,楊廣便進來了……

公元604年,楊廣繼承皇位,登基不久,他便遷都洛陽,開始釋放自己壓抑已久的天性。



不過對於楊廣,也不能夠說是個十足的昏君,儘管興建洛陽、開挖大運河等工程耗損過多的民力財力,可是這些工程的影響也是具有正面意義的。

另外,創建科舉制,興辦太學,征伐高麗,開發西域等也可視為楊廣對於華夏民族所做的貢獻。所以對於楊廣,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個兩面派,卻不能因此而忽視他的功績。


妙齡老翁


說起隋煬帝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如果讓中國大眾評選中國歷史上最昏庸殘暴的皇帝排名,這哥們兒可能是毫無疑問的前三甲。評書《隋唐演義》裡更是將隋煬帝說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暴君。但大家可能真的冤枉他了,真正的歷史上隋煬帝楊廣實際上是個頗有雄才的皇帝。



在隋朝打天下時,楊廣是滅南陳的最高軍事統帥,在江南廣交義士,又取了南朝大梁皇族後裔,使他江南頗具聲望。可能是作為次子,給哥哥設套取得太子身份的原因,成為了讓後世不斷抹黑他的一個汙點。他登基後開鑿大運河,又巡遊天下,極力想要成為一個比肩秦皇漢武的皇帝。


但是,他這樣的野心給他招致了麻煩。要知道,隋文帝楊堅之所以能夠奪取天下,不光依靠的是他在北周的政治資本,沒有他老婆獨孤皇后背後關隴貴族勢力的支持想要奪取天下很難。獨孤皇后出身名門,其父獨孤信是關隴集團頂級軍事貴族,母親出身清河崔氏,是從漢朝直到唐朝的中國北方頂級漢人豪族。獨孤信一生育有七女,其中長女嫁給了北周明帝宇文毓;四女嫁給了當時唐國公李昞(後育有一子,名曰李淵),李淵(李世民之父)建立唐朝。這些大豪族靠著聯姻關係,結成了龐大的關係網絡。楊堅靠著這個龐大網絡的支持,才篡奪了北周宇文氏的皇位,進而一統天下。



所以看似大隋朝是楊家的江山,但盤踞在關中的關隴集團是楊堅和楊廣父子萬萬得罪不起的。 隋煬帝也意識到這一點,於是登基之後就要極力擺脫“關中本位”,擺脫關隴貴族對他的約束。怎麼辦呢?那就是遷都洛陽,得罪不起我還躲不起嗎。

為了進一步弱化關隴集團的力量,楊廣加大力度發展隋文帝時期開創的科舉制。目的是要從貴族之外的平民中選拔人才,替換掉不聽話的貴族官員。

當然,結局我們都知道,楊廣失敗了。因為那時候讀得起書的人大部分還是貴族,能給楊廣選擇的平民並不多。再有,當時還是府兵制,所以大部分的軍隊掌握在管隴貴族手中。

沒兵怎麼辦?想來想去,沒轍,只能以打仗的名義徵兵。於是朝廷開始徵兵攻打高麗,想通過動員戰爭的方式改造貴族勢力。問題是,朝廷沒錢養兵,打仗還得靠貴族出馬。幾次出征高麗後,貴族終於對這位不安分的皇帝沒有耐心了。於是各地勢力發動兵變,天下大亂。

隋煬帝是個很有野心也很勤奮的皇帝,他在位時間裡都在為擺脫關隴集團自己皇權的舒服。但在他自己根基並不牢固時去實施一些過激舉措,又低估了貴族勢力對此舉的牴觸力量的反彈。借用葛大爺的一句話說就是,“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


達文有話說


全面、客觀看,隋煬帝楊廣是一位過半、功半的歷史人物。

甲、過很明顯

1.奪取皇帝大位走嶽不群式的路子。楊廣的最大政治競爭者太子楊勇是個直爽的文化人 ,愛學習、愛詞賦,不會騙人,不注意生活細節,自己穿了比較花的衣服得罪了喜歡節儉的老爸隋文帝;自己非常喜歡小老婆雲氏而慢待太子妃元氏,小老婆被老媽獨孤皇后懷疑害死了太子妃元氏。楊廣見了,抓住機會,故意偽裝成艱苦樸素呵和不好女色的模範,博取爸媽的過度信任,從楊勇手裡奪取了太子的位子,掌握了朝政大權。直到老爸得病時發現楊廣心術不正時已經晚了,楊廣發動了政變,把老爸殺死了,把老哥楊勇逼死了,把老哥楊勇的兒子楊儼誅殺、楊勇諸子楊筠、楊嶷、楊恪、楊該、楊韶、楊煚、楊孝寶、楊孝範發配嶺南途中全部處死。楊廣變成隋煬帝后卻揮霍無度、荒淫昏亂,暴露了醜陋的本質。

2.城市和水利建設中夾雜著嚴重的勞民傷財行為和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大業元年(605年)營建東都洛陽,歷時十個月,每月徵調民夫二百萬人,特別是建造顯仁宮,從大江以南、五嶺以北的奇材異石運到洛陽,又用海內的嘉木異草、珍禽奇獸充實園苑。;建西苑,方圓二百里,苑內有海,周長十餘里。修大運河時造龍舟等各種船數萬艘,所乘龍舟高四十五尺,闊五十尺,長二百尺,上有四層樓,但為了挖河渠和造龍舟,洛陽的官吏監督勞役嚴厲急迫,十分之四五的役丁都死亡了。楊廣遊江都時,率領諸王、百官、后妃、宮女等一、二十萬人,船隊長達二百餘里,所經州縣,五百里內都要貢獻食物,太揮霍浪費了。

3.征討高句麗後果很嚴重。隋煬帝三次大舉進攻高句麗,先後動用人力數百萬,徵調財物無數,大量士兵、民夫死於戰場和勞役,由於農村中極度缺乏勞動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蕪,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人民難以生活下去,引發了大規模隋末農民起義。

乙、功也不能否定

1.消滅陳朝,統一中國。楊廣領銜統帥,高熲擔任作戰總指揮,賀若弼和韓擒虎等名將參加指揮,乘陳朝皇帝叔寶昏庸無能之機 ,率領大軍一舉突破長江天塹,所向披靡進駐建康,殺掉了陳叔寶的奸佞之臣及寵妃張麗華,封存府庫,將陳叔寶及其皇后等人帶返,標誌著長期分裂的南北朝局面的結束,中國又一次大一統裡。

2.政治上積極有為。改革官制,完成五省、二臺、五監、十二衛和十六府等機構建設;加強法制,頒佈《大業律》,對隋文帝末年比較嚴酷的法律進行了改革,“凡五百條,為十八篇。五刑之內,降從輕典者,二百餘”;營建東都洛陽有利於控制中國中原和東部地區,修築著名的京杭大運河,有利於水利體系構建、經濟發展和交通運輸。

3.軍事上有一定成就。消滅吐谷渾,開拓疆域數千裡,範圍東起青海湖東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庫魯克塔格山脈,南至崑崙山脈;大敗契丹軍,俘虜其男女4萬餘人。邀請東突厥啟民可汗及契丹、奚、霫族族長參加大宴並看散樂,隋煬帝還贈送大量絲織品;兩次派朱寬前往流求(疑為今日琉球或臺灣),務求“慰撫”該國,流求不從後,派陳稜、張鎮州率兵萬人前往攻打流求,擊殺其主歡斯渴刺兜,俘男女數千人。隋朝東南的領土疆域擴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佔婆(今越南地區)及臺灣等地。

4.文化建設卓有成效。始建進士科,典定主要通過考試競爭上崗、相對公開公正的科舉制度;網羅學者整理典籍成書一百三十部、一萬七千多卷,組織編寫《長洲玉鏡》四百卷、《區宇圖志》一千二百卷,對保存中國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貢獻;崇敬儒教與孔子,下詔說:“可立孔子後為紹聖侯,有司求其苗裔,錄以申上。”


中冀張宣李俊


在史書中和民間文學中,隋煬帝總是被刻意的寫成只知道貪圖享樂的昏君,不顧百姓死活,可是我們翻開史書,從建設東都和運河體系我們就可以看出誇大了。



第一隋煬帝在位期間從他的背景來看,他開始急功近利,科舉制度的產生就是要他命的一把刀子,當時門閥制度勢微,但勢力還在,所以李唐王朝建立後,一直到武周時代才算是滅亡。



第二隋煬帝是個人英雄主義,他忽略了百姓,盲目的追求未來的英雄業績和在史書中留下的濃厚一筆,濫用了民力,再加上三徵高句麗,造成了民力濫用,所以隋煬帝失敗也是不可在免的。



隋煬帝也可以說是功在千秋,過在當代,如果慢慢來,興許也不是不可以看到隋朝盛世。畢竟隋開元盛世的成就李唐王朝可是在唐玄宗時期才恢復。

我是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喜歡歷史文化的請關注我吧。


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


《隋煬帝楊廣——一位超越歷史的強君,民族之幸》

千百年來,隋煬帝的昏君名聲一直在史書中不絕於耳。直到今天我們提到隋煬帝楊廣給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兇殘暴君,荒淫無道而且還很好色!然而,以小編看來,歷史上有兩位因超越歷史而亡國的君主——秦始皇與隋煬帝。雖然失敗了,但是後人確實坐在他們的功勞簿上的。

一、 軍功卓越。楊廣軍事打仗才能非常突出,帶兵滅南陳,評定江南,可謂奠定了軍事史上的地位。北擊突厥,征伐高麗,真可謂是戰功赫赫。

二、 開通大運河,貫通南北貿易,當時北方的經濟形勢和人口發展已經到了不得不開的地步了,如果不是大運河的開通,唐朝國祚幾何,仍然未知,當唐德宗聽聞江南的糧食從大運河運來平息兵變的時候,是不是需要感激一下楊廣的真知灼見。

三、 建三省六部制,一直沿用至清末,有利的加強了中央集權。且看今日之歐洲,阿拉伯世界,只有統一的聲音,沒有統一的行動。反觀中國這個基建狂魔是如何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度統一的集權式離不開楊廣的添磚加瓦。

四、 開科取士,讓寒門士子能有出頭之日。網上流傳著寒門再難出貴子,瞭解了魏晉門閥政治的弊端,才知道士族的無奈,楊廣乾綱獨斷,為寒門開方便之門,楊廣的惡名,一半來自門閥士族的醜惡嘴臉。

然後,不禁惋惜楊廣的雖有超越歷史的眼光,但是卻沒有把握當時國家的現狀,百年動亂之後人心思穩,最終惜敗,雖然,中國有此聖人,也是華夏民族之幸!


簡約8950


對於隋煬帝楊廣這個人,歷來爭議很大,有人說他殘暴不仁、荒淫無道,有人說他獨闢蹊徑、創先河之事。究竟隋煬帝楊廣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僅從史書的記載上,並不能蓋棺定論。


為君者首先要看他對國家的貢獻和對國家的影響,而不是評價他個人的品性。隋朝末年天下大亂,農民起義揭竿而起,門閥之間爭鬥不休,最終隋朝走向了滅亡。但真正導致隋朝走向滅亡的是農民起義還是門閥之間的鬥爭呢?在我看來是門閥之間的權力鬥爭,最終導致了大隋的滅亡。

隋煬帝楊廣所做的很多事,在漢代就有類似的例子,只不過那個人叫劉徹,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秦皇漢武中的漢武帝。隋朝一統天下之後國力強盛,創業之君隋文帝楊堅被外邦稱為天可汗。

楊廣繼位之後,開創了科舉制度,為寒門之子改變命運提供了可能。開鑿大運河,更是推動了了南北之間的水路運輸和交通,這些舉措都是利國利民、大快人心的。至於下揚州消耗民力,三徵高麗有戰無功,其實這些事無論是始皇帝嬴政,還是漢武帝劉徹都做過類似的事情,但他們並沒有被人說成是無道昏君。
因為評價他們的權威之作叫做《史記》,《史記》的執筆者叫做司馬遷,是一個被稱為“太史公”,立志於“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人。

舉個例子,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經過秦末的戰爭後,劉邦、劉盈、劉恆、劉啟四代君主都選擇了推行黃老之術,休養生息來恢復西漢的國力。而隋末亂世結束之後,李世民能揚國威於外,這證明大隋的家底很厚,並不需要那麼長的時間去休養生息,因為國力未損、國本未動。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