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必备」“社会现象类”和“案例分析类”题型的思路!

「公务员面试必备」“社会现象类”和“案例分析类”题型的思路!

2019年国考的笔试已经完成了,相信有部分对自己成绩有信心的童鞋已经开始在准备面试了吧。在“悟空问答”中,也有童鞋询问小编如何备考公务员面试。今天,小编决定在自己的自媒体号上开辟一个“公务员面试必备”的专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准备公务员面试的童鞋。毕竟,在通过笔试之后,面试就是最重要的关键了。甚至,很多在笔试中落后的童鞋都会在面试中成功翻盘并最终成功上岸!

今天,作为这一专题的第一炮,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案例分析类”和“社会现象类”两大公务员面试题型的高分答题思路,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典型案例类

通过对政策措施类题目的解析,大家应该对我的答题思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不知道大家受用不受用,希望能对看的人有帮助吧。下面我们来说说对典型案例 类题目的答题要点。什么叫做典型案例,就是说这种案例在某个地方出现了的,被广泛关注了的,这个案例更重要的强调的是一种做法,否则任何以前没有出现过的社会现象就都成了案例了,这就乱了。这种做法可能是正面积极的,也有可能是反面消极的,也有可能是存在一定争议的,不管怎么样,我们有话说就行,有内容答就可以。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是,这类题目很多都是和政策措施类,或者社会现象类,或者其他类型的综合分析题目还是想通的,不要刻意地把它想象成什么类型的题目,这没必要,反而可能会给自己找麻烦。

先还是来看一道真题:2013年湖北真题:襄阳樊城区将治庸办、纠纷办等6个办公室集中成立马上办办公室,满意度达到97%,你怎么看?

我先来答一下:

近年来,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各类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长期积累的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必将会给社会的长治久安带来不稳定因素。襄阳樊城区集中成立的马上办办公室,可以说是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种新思路,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肯定,我认为其积极意义有:

第一,马上办办公室确实解决了当地存在的一些干群矛盾和长期积压的社会问题,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第二,它有利于政府部门重塑良好形象,提高政府机构的公信力,让老百姓重拾信心;

第三,这也为其他一些地方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一种参考,有利于将这种良好的做法向各地普及,解决更多的社会矛盾,让更多的问题得化解,群众得实惠。

但是,透过马上办办公室,我们也应深思其背后长期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有的地方政府在处理群众矛盾,社会问题的时候,经常以“拖”的方式来处理,以寻求将矛盾和问题隐藏起来;

第二,有的地方为解决社会问题,在思路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原来的樊城区政府,设置6个办公室,导致机构多而杂,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不易问题的解决;

第三,有的地方在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时候,也容易出现一阵风的现象,见好就收,不能持之以恒。

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矛盾,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政府部门的满意率,我们当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更多的地方政府应该学习樊城区的这一做法,裁撤过多办事机构,切实及时、迅速解决群众矛盾,不拖沓,不隐瞒;

第二,在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群众矛盾的时候,要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第三,我们更原因看到马上办办公室不是一时之作,更不是见好就收,而应积极建立起长效机制,拓宽其服务内容,解决更多社会问题,获得更高的社会满意度。

我想,马上办办公室的出现为广大群众传递了一种积极的信号,是政府职能在转变,更是政府部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有效实践。只要能长期支持,创新思路,必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措施。

这种答题思路其实和上面那道“八项规定”的差不多,一来是给大家一种巩固,二来想告诉大家,典型案例,或者一些做法的出现,重点就在其典型性,因此,必有其推广的意义。同时,新事物的出现,也肯定有其不完善,因此还是强调要长期坚持,长效管理,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而在案例的背后,必然是存在某个问题的,否则也就不会出现这种做法了,所以,我们还是得由表及里,不断深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再来看2013年河北的一道真题:针对目前部分地区出现的过分注重经济增长而忽略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河北省政府决定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各地的干部考核体系中,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道题目的积极意义我就简单点一下,一是体现了重视,二是有利于解决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三是给其他地方的积极借鉴,四是推动这个生态中国的建设。

这里我想着重讲的是涉及到考核的问题,我们在第二层次分析的时候,可以着重讲一下在落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是落实的人的问题,也就是干部考核的操作者,是否合格,是否讲原则;二是考核的标准问题,是否能够量化,是否能够给出大家一个值得信赖的标准;三是是否能够形成长效机制;四是是否能够引入群众或者诸如媒体等的监督,或者他们的意见是否能够作为考核的依据。第一层次讲意义,第二层次讲可能存在这些问题,第三层次讲解决好这些问题,化问题为对策。这就是答题的思路,不管怎么说,我想总归能够给您一点启发吧。

二、社会现象类

这类综合分析题是最常见的一类分析题,之所以没有放在最前面讲,主要是因为想让大家在前面两种题型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答题思路,而接下去要做的就是不断寻找和题目有关答题点。社会现象,也就是社会热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现象,一些事件,关键就是被大家所关注。很多人说自己没什么好讲的,自己没什么可以分析的,自己讲不好,我再次强调一下,不是你不会讲,绝大多数人是自己不去讲,不去分析,不想着用脑袋去分析问题,就像写申论,口口声声说自己不会写的那些人不是不会写,而是不去写,这就不是技术问题或者是水平问题,而是态度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克服。在此基础上,如果还觉得不大会分析的,那我建议大家可以多去看一些新闻类栏目,比如《焦点访谈》《新闻1+1》《新闻周刊》等等,反正关注CCTV新闻频道不会错。同时,大家在平时也应该多做思考,一旦看到某个 新闻事件,或者网上某条新闻信息,就可以做一个思考,比如近期比较热的气功大师王林事件,我们在看完新闻之后,自己可以做一些思考,比如气功为什么流行,王林为什么坑蒙拐骗这么多年都没事,我们从这个事件中获得哪些启发,等等,只要肯去思考,不管有没有道理,都是一种进步,然后再去思考自己思考的和别人的有什么区别,自己哪些不大对,再去完善你的思考,那么,你的思考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完美,你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近了。

至于所谓的思路或者套路问题,我所有的分析类答题模式就是三个层次的内容,至于有的人要说模板化,那我也没办法,反正信不信由你,反正大部分人答出来感觉还是很舒服的。那么哪三个层次呢?前面提到过,这里再强调一下,便于记忆。第一层次:正面影响/反面影响/特点/辩证看法/获得的启示等;第二层次:存在 的问题/现象背后的原因等;第三层次:解决问题的措施/完善的手段等。至于一些变型题,我们会在后面继续提到。

在搞清楚层次之后,困扰大家最厉害的问题就是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来思考问题,或者说是三个层次里的具体内容,虽然说每道题目都有差别,但还是有很多点是相通的。比如第一层次中,正反面影响无非就是对题干中主体、客体的影响,然后在升华一下,对社会、对国家的影响;第二个层次中,某公和某图在申论中提到的万能八条等就可以作为问题的思考点,无非也就是关于人的意识方面的,政策法律方面的,思想道德方面的,组织宣传方面的,监督管理方面的,规划方面的,网络媒体方面的,等等。至于第三层次,就是第二层次的反面,前面不好的,后面就去完善,就去做好,就这么简单。当然,作为有责任心的我,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原因等,也做了一些总结,将在附件中提供给大家参考。

下面还是先来看几道真题:2013年辽宁真题:120急救车在出车救援的时候常常没有车给让路,导致救援时间受阻。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这个社会现象是社会上备受大家关注的一个现象,我想大家的第一感触肯定是觉得挺心寒的,表明的是社会道德的缺失,是文明社会所不应该存在的,同时肯定又会对车上的患者表示同情,对不肯让路的司机唾弃,于是乎,大家肯定又会想到,有关部门是不是该管管,我们的司机的素质再提高提高,比较厉害的,还会想到欧美很多国家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以上的这些感触其实就构成了答题最基本的内容。大家不要把答题想得那么复杂,以为这些东西没用,我想得到,别人也想得到,答出来没用亮点。

我可以告诉你,不能简单地把答题内容当成是答题的亮点,亮点是什么,是你的表述,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触,总感觉别人和自己说的东西差不多,但人家说出来咋就那么耐听呢?这就是表述问题!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进行表述呢?根据三个层次,再加上头尾,就是我们所要表述的东西。那么,开头一 段,也就是我前面讲到的冷盘该如何说呢?这里大家用一两句话引入就好,就是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社会现象,最低层次的要求就是将题目复述一遍,不要以为复述不好,其实复述地过程就是给自己一个信号:我答题是有头有尾的,是不突兀的。当然,复述是最低层次,最好的话还是用自己的话来引入。比如我就可能这样说: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似乎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起社会功德问题,也纷纷在质疑社会上一些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比如题目中提到的120急救车出车无人让车,这真的令很多人感到心寒,对此,我首先认为,他会产生以下的一些负面影响。这样两三句话,我就把题干的内容给引入题目,在最后的关头,再引出你第一层次所要表述的内容,也就是给考官一个信号:我要讲负面影响了。我们冷盘吃完之后,就要开始吃正餐了,也就是我的三大碗,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就是负面影响。那么有哪些负面影响呢?上面我们讲到过,什么道德缺失啊,什么患者受难啊,等等。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这样说:第一,这种不让车的行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于患者来说,失去了宝贵的救援时间,严重的,可能就会牺牲这条生命;第二,这会让很多人觉得这是社会道德的缺失,如果再和其它国家文明让车的行为相比较,可能会让很多国人丧失对五千年文明的自信;第三,如果任由这种现象一如既往地出现,会对我们国家推动道德文明的进程带来严重的影响,不利于文明社会的构建。这就是第一个层次,当然,我只是简单地表述了三点,大家可能有更好的点,也可以将其表达出来,但我觉得可以遵循一条原则,就是从最直接的影响说起,渐渐扩大范围,最后可以上升到国家层面;当然,你也可以先讲主体,再讲客体,最后上升到国家社会层面,这都可以,大家反正可以依据题目而做选 择。第一个层次结束之后,我们就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很多人可能想到的是:司机的素质不高,一种利己的心理在作祟;我国的私家车太多,道路又太窄,很多地方根本没条件让车;在立法上存在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等。这些点都是很好的点,都是挺到位的点,那么我们在第二层次中,就可以大胆地用这些,当然在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之间,我们应该用一句话过渡一下,告诉考官我要开始讲原因了,比如:当然,我们在感到心寒,感 到社会公德确实的同时,更加应该去理性地思考不让车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这就是过渡,简单干脆,千万不要扯太多,容易把自己绕进 去。那么第二个层次怎么说呢?第一,社会上确实存在着一些素质较为差的司机,他们往往带有利己主义的心理,只考虑自己的方便,不顾他人安危;第二,一些地方出现路与车的矛盾,交通不便,车辆较多,客观上为120让车带来了难度;第三,我们国家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让司机不需为不让车而担负法律责任……当然,你还可以想到第四、第五条,没关系,说个三条也差不多了,捡你擅长的说就ok了。第二层次是找问题,或者是找原因,我前面强调过,对于存在的 问题,我们必须解决,否则就不完整,那么如何去解决呢?就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有什么样的问题,就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什么样的原因,就有什么样的对策,也就是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当然,在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中,也需进行一个过渡:针对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解决,避免这种不让车的现象再次频繁发生。接下来就是第三层次,讲措施:第一,要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文明精髓地宣传,广泛传递社会正能量,让广大司机在内心深处形成一种做好事,不占道的意识,出现120等应急急救车时,自觉避让;第二,就是要进一步解决车路之间的矛盾,合理规划交通线路,适当为急救车辆增加应急车道,更应积极倡导大家乘坐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占道现象,道路畅通了,题干中出现的现象必将减少;第三,应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可以考虑将这种不让急救车辆的行为列入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予以适当的处罚,增加大家的行为成本,特别是可以参照国外的一些立法条文和好的做法,解决我国社会面临的这类问题。这就是第三个层次,完全就是由第二层次引发了,所以我经常说,实际上我们答题时需要考虑的只有两个层次,第三层次是自然而然就出来的。不过,第三层次的内容应该要多说一点,第二层次说一句话的,第三层次用两句话,这样就体现你讲问题点到为止,说对策详尽细致,你这个人是会办事的。好!这样三道大菜可以说是结束了。最后我们再来一道甜品,就是结尾,结尾怎么说,就是对未来要抱有美好的憧憬,再好好升华一下,但不要太夸张,也不要太长,两三句话,点到为止。我先来说一下我的结尾: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行车不让120救护车的现象一定能够在社会上渐渐消失,我们的社会文明程度也一定会越来越高,人心向善的和谐中国也必将早日到来!以上就是我对这道题目的回答。

讲到这里,虽然这是我对社会现象类分析题技巧及方法的讲解,但它其实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分析题。与此同时,很多人就要开始问了,这是不是就是模板呀?我说是,也不是。为什么?“是”是因为它构成了模板存在的基本框架,“不是”是因为我们答题就应该这样答,这符合我们正常的思维方式,即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问题到对策。但即使这是模板又何妨?当你熟悉之后,就会内化为你自己的东西,用你自己的言语表达出来,这就是你的风格你做主。所以我把它叫做跳进模板再跳出来。我把思路告诉大家,其实我有一种担心,担心什么?就是担心大家跳不出来,答题时总是想着“三三三”,前面说过,这是表象,你少一两点没关系,只要条例清晰就ok了,还有就是总想着三个层次,而事实上,有的题目可能只能答两个层次,那也没关系,你答两个层次也没关系,符合题意即可,问什么答什么即可,能够表达清楚即可。

答题层次告诉大家了,消化还得靠自己,下面我主要将以一些真题为例,给大家分享一下内容上的点,层次上就不多提了,当然内容上我也只会点到为止,希望大家自己再进行扩充,这样才有效果。

2013年出入境内蒙古真题:某医院医生在抢救急诊病人时由于情况紧急垫付了医药费并进行了手术,患者康复后未付医药费就走了,医院由此处罚了医生,你怎么看?

我们首先不要把它当做一道题,就当做是茶余饭后的一个话题来进行讨论,大家的第一感触肯定是觉得医院的做法欠妥,觉得医生是有医德的,觉得这位患者有点不道德,于是我们接下来思考的是什么?医院为什么要处罚医生呢?医院可能觉得此风不可长,可能觉得如果其他医生也都这样做,就不利于整体管理了;医生为什么要垫付医药费呢?一来可能是情况紧急,刻不容缓,二来证明医生医德高尚,以抢救生命为第一职业操守;患者为什么不付钱呢?付不起呗,医药费贵呗,当然,把他们往坏里想,说明他们素质差,道德低。好,这些东西可以说已经构成了答题的重要内容,但我们能够想到的就只有这些么?这背后反映的就是整个社会医疗保障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这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好了,接下来我们的层次和内容就出来了:

第一层次:可以既肯定又否定

第一,肯定医生的做法;

第二,谴责患者的不负责任;

第三,对医院的做法表示难以理解,甚至质疑。

第二层次:从题干引发的思考,反映的问题

第一,有很多医生因为患者付不起医药费,而不去救治;

第二,可能是医药费过高,导致患者没钱支付;

第三,医院以营利为目的,有碍于救死扶伤。

第三层次:

第一,进一步加强对医德的弘扬,向该医生学习,同时要保障医生的实际利益;

第二,患者应该要以德报德,以恩报恩,营造医患良好氛围;

第三,医院不能以营利为目的,更加应该去弘扬正确的价值观,采用正确的方式管理医院;

第四,要继续推进全社会的医疗保障体系,让老百姓看得起病。

通过这道题目,其实大家可以发现,我说的三个层次都和医生、患者、医院有关,这就是主体分析法,这也是我们答题的一种思路,思考问题的一种方法,既切合题意,又让自己有话说,多么美妙啊。还有一些题目,大家可以从个人、企业、政府、国家、社会等角度思考;或者从立法者、执法者、监督者等角度思考,等等。这种方法大家还是需要掌握的。

2013年宁夏真题:某县一所民办中学,一名学生高考中以668分的高分成为县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该校为学生立碑纪念,对此,校方称是为“激励在校学生”,“被塑像”学生表示“压力山大”,教育专家认为此举有违教育初衷,教育局责成当事学校整改,雕像现已拆除。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对于这道题目,大家一看题,可能就会觉得有点晕,大家可能会想到教育问题,然后具体要去怎么回答可能就有点不知所措了。知道是教育问题,你的方向就正确了,我总结了一下,和教育有关的题目,涉及到的点无非就是以下一些:高考、素质教育、教育资源、户籍问题、教育公平问题等等,涉及到的主体无非就是学校、学生、教师以及教育主管部门。而这道题目主要讲的就是由高考而引发的问题。对于题目,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觉得校方有点过了,似乎这种方式方法欠妥。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模式的问题。

第一层次: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第一,校方的做法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这是对高考制度的曲解,也是对整个教育目的的曲解,一位追求高分数;

第二,对“被塑像”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可能会对在校学生正确价值观、学习观的形成带来误导。

第二层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第一,整个教育制度本身存在问题,选拔人才往往只注重分数;

第二,校方急于求成,采用不正确的激励方式;

第三,社会上存在一种对偶像级人物的崇拜心理,甚至于过渡盲目和迷信。

第三层次:

第一,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的,要学习好的榜样,更要塑造健全的人格,真正品学兼优;

第二,学校在激励学生的时候,要注重方式方法,关键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第三,关键是要改变我们的唯分数论的选拔人才的模式,改变我们的教育体制,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位。

这道题目就谈到这里,而接下来这些题目我给出的内容会更少,只会大致点一下,因为我更希望大家去思考,去填充,去完善内容,别人的表述始终是别人的,而每个人都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你才会有亮点。

2013年山东真题:南方某校在新生入学欢迎横幅上的内容不再是“欢迎XXXX”,而是“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城,不倾国,以优雅姿势去摸爬滚打”与“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化,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谈谈你的看法。

影响和意义:

第一,是一种创新,对大学不良风气的抨击,对学生的希冀……

第二,鼓励大学生去拼搏,去奋斗……

第三,传递正能量……

当下大学和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大学生浮躁问题……

第二,大学培养模式问题……

第三,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

克服问题:

第一,作为大学生,应怀揣理想……

第二,作为高校,要关注学生的全方位成长……

第三,作为社会,要积极引导……

“……”就等着大家去思考和填充。

2013年北京真题:某电视台播放艺术展,报道大卫雕像时将雕像的敏感部位用马赛克遮挡了,引起大众的热议和争议,重播时电视台又将马赛克去掉了,请问你对此事的看法。

意义:

第一,电视台听得见观众建议,是种进步……

第二,对文化有一种新的认识,电视节目可以越来越开放,开始和国际接轨……

第三,这种做法值得其它电视台参考……

出现现象的原因:

第一,传统“三俗”对国人的侵害……

第二,对文化的精华和糟粕的鉴别能力不够……

第三,电视台往往使用遮遮掩掩的方式来对待某些所谓“不入流”现象……

对策:

第一,提高国人对文化的鉴赏能力……

第二,社会、电视节目要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第三,电视台要积极听取关注意见,采用妥善方式处理事件……

第四,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

2013年黑龙江真题:现在坐公交车,乘客都希望公交车能在他面前停车,但是他上车后却不希望别人再上车,对于这种现象,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消极影响:

第一,对于候车的人是一种折磨……

第二,角色轮换后,自己也会抱怨……

第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疏远……

原因:

第一,“利己主义”盛行,缺乏包容心……

第二,交通拥堵,公共交通不便等客观现实与人们赶时间的主观愿望有矛盾……

第三,社会对于公共道德的弘扬力度还不够……

对策:

第一,个人要提高素质……

第二,解决交通特别是公共交通紧缺的问题,引申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第三,弘扬社会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社会及有关部门的引导……

2013年海关真题:国家做重大决策,要举行听证会,邀请群众参与,但公务员不能被选为听证会代表,你有什么看法?

意义:

第一,重大决策举行听证会是民主决策的体现……

第二,不让公务员听证出发点是保证公正性……

第三,这种做法表明我们的听证会制度日益健全……

原因:

第一,很多听证会走过场,不听“民声”听“官声”……

第二,我们的民主进程发展相对缓慢……

第三,群众对于一些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听证会越来越质疑……

对策:

第一,听证会应合理安排人员,不能一刀切……

第二,更多的决策应引进听证会,扩大参与面……

第三,社会要容得下不同的声音……

第四,完善听证会制度,通过相关立法让其更具效应……

2013年海关真题:现在很多商家都开展会员卡活动,让客户购买会员卡往里面充值消费。某理发店老板得知自己得了绝症之后,向客户退换会员卡中金额,而客户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也表明不要退款,对此你怎么看?

积极影响:

第一,人心向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第二,理发店老板诚信经营,品格可嘉……

第三,这是在传递社会道德正能量,引导社会大众做好事……

对比下社会存在的问题:

第一,有的商家以利益为先,不顾消费者权益……

第二,碰瓷等现象使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越来越成为社会道德问题……

第三,社会还缺少更多类似事件以弘扬社会正气……

对策:

第一,对于商家、老板来说,要诚信为本……

第二,对于每一个社会大众来说,要敢于做好事,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第三,就社会国家来说,多弘扬道德正能量,多挖掘典型予以宣传……

好了,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让我们明天继续.................希望大家能够多多转发和收藏,你们的支持就是小编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