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时没有秦国的史书吗?还是秦国的史书在汉朝时被焚烧了?

幽_红林


秦国肯定有史书。

毫无疑问,孔子都能修订《春秋》,说明史官早就存在。而且是朝廷备员,记录许多事情,天文,八卦,祭祀,外交,言语,战争,嫁娶,事件等。比如《国语》就是这样一本著作。记录事件语言的官员,在当时站在朝堂的廊柱之下的,就叫柱下史,这就是早期的史官。后来位置上升,专门享有尊严,又称太史,太史有很多,要个小组长管起来,这小组长又叫太史令。后人尊敬有正义有德行的太史,加"公",与"三公"同一敬称,所以又称为太史公,比如司马迁,近乎有专称了。

秦始皇"焚书坑术士",明诏是除“秦纪″以外的六国史书才烧,一些科学,实用的东西不在此例,法律文书不烧……

秦国不仅有史书典籍,而且是很有规模的。如果没有这些记录,太史公又凭什么写出《秦本纪》,《秦始皇本纪》的。司马迁明白无误地在《秦始皇本纪》末写道"吾读《秦记》,至于子婴车裂赵高,未尝不怜其志,健其决,婴生死之义备也……"。这说明有《秦纪》,而且司马迁读过。

刘邦入咸阳,骗人说十万兵将秋毫无犯,没想到十万人进入咸阳还是抢。怕是只有萧何沒抢金银财宝。他抢的是大秦帝国的国家档案馆。这显然把图书大车小车地装到某个地方藏了起来。这才是抢国家命脉,金银财宝算个什么玩意。也许就是这次抢,才把《秦纪》抢了出来,避开了咸阳一把大火。

秦国的史书,在西汉应该有,必在国家文史馆中,史学家如司马迁们才得以使用。汉文帝时的贾谊,所写《过秦论》,大量使用秦朝历史文献。汉景帝时的晁错文论也是如此,更不要说汉武帝时的"征辟制"提拨下层人才,而儒生们更是广泛论证秦朝灭亡得失,以资西汉朝廷借鉴,这些儒生更是对秦史信手掂来,写成万言文章。

西汉末战乱,史籍,图书,档案很可能被战火焚烧。再没一个像萧何一样的贤才去宝贝这些竹简木牍了,而竹简木牍恰恰是沾火就燃,这一说,就很悲哀了。








劉一千五


汉承秦制,设置太史令,也就是专门从事记录、修订和整编史书的官吏职位。

太史令的岗位从夏商周时期就有了,秦应该是将这个官衔改为御史,但从事的内容不变。

因此第一个问题,秦朝时候有没有秦国的史书,肯定是有的。

至于秦国的史书在汉朝的时候被焚烧。

呵呵,秦末,萧何应该抢救了不少,即便项羽来了,他也只是烧掉阿房宫,并没有焚烧秦国都,并且项羽到底有没有这么干,迄今为止,据可靠消息,好像项羽没做过这种事。

也就是说,战乱时期,秦没有遭受多大的破坏。

史官的最大的使命就是保存历史,最大的职业道德就是真相。

所以秦史官会不惜一切保存史书,而汉代的司马迁的坚持也体现了史官的风骨。

所以第二个问题,秦国的史书是不会在汉朝被焚毁的。

奈何秦立朝太短,有关的史书自然不会很多。


鸿哥iouyh福小铺


秦始皇统一中国,制定了很多供后人效法的政策,在历史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是个了不起的英碓,是位难能可得的开国君主,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他改於做出消亡六国的战略决策,英明果断,体现出他的雄才大略。在策略上他采取远交近攻,集中权力兵力,中间突破,后扫两翼,最后灭齐方针。在执行策略上抓,万乘之机在军事进攻的同时配兮政治化瓦解两者结合,得心应手,表现他的军事天能,他敢於竭尽全力进行决战。善於用人,博采众议,从炼如流,落落大方。统后,战争的胜利,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一片神化丽声音中,越来越感到自己是神圣不可侵犯,使他从英雄的宝座上跌下来,迅速地向孤家寡人的境地滑去。其实嬴政出发是对的,统一之后造万里长城以抵外敌是他的强能,落脚点是错的,晚年偏信卜术,什么仙丹?一心幻想寻长生之药被徐福所骗,徐福选择最聪明和美貌的五百对童男童女逃到蓬莱岛安居,就是今日本。胡亥,李斯,赵高合杀扶苏。蒙恬是胡亥,赵高合杀。李斯被赵高奸杀,赵高杀胡亥。扶苏的儿子杀赵高。当子婴还没当上皇帝吋,当了刘邦的俘虏。


用户928576024920


秦始皇焚书,只是将不属于秦国的文献烧了,秦国的文献还有保留。

后来刘邦大军攻入咸阳,大家都忙着在皇宫中搜刮钱财,只有萧何一人跑去接管了秦国的档案馆,保护文献。

所以说秦国的文献还是有一部分保留下来了。

一些拙见,欢迎大家和在下探讨!



火焱小妖


官修史书早就有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从记载来看,夏朝就有史官了。《吕氏春秋•先识篇》记载夏朝有史官终古。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夏朝确实存在,而吕氏春秋的记载也靠谱。

史官的任务,用司马迁的话说,“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主要任务其实是集中在天象之类的神棍方面的,但是记录历史仍然是史官的一项重要任务。当然,夏代没有文字,史官是如何记录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既然有史官,就一定有记录是一定的。 商代就更不用说了,《尚书•多士》提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这是商代有历史记录的明证。不过,商代人的书写载体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现在看来是基本没有保存下来的(甲骨只是他们占卜时使用的,日常生活中应该不用)。

以上你可以说最多是历史记载,算不得史书。那么到了周代,史官的记录就已经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高度了。《尚书》《逸周书》里有些东西可以断定是西周的东西。老聃做过周室的守藏吏,掌管的大概就是这些东西。当时,各国都有官修史书。代表性的就像孟子说的:“ 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当然,前两者都没有传下来,不过鲁国的《春秋》经过孔子的编订流传了下来。而晋国的所谓《乘》虽然没传下来,却有晋国史官以及后来魏国史官的《竹书纪年》意外的被发现传了下来。

秦朝的话,一共十几年,你说该怎么编史书。。。如果把秦国的历史也算上的话,秦国也是有的。《始皇本纪》记载焚书坑儒时,李斯建议秦始皇“史官非秦记皆烧之”,这个所谓秦记不就是秦国的史书嘛。


熊猫儿驷


人常言:灭国不灭史

自古朝代更迭,为了学习和防止再犯前朝的错误,以史为鉴,一般不会烧毁官方史书。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国家编著历史记录国家大事,如《鲁史》《左氏春秋》等。

对于秦国是否有《秦史》典籍并未记载,但秦国有史官是存在的。

秦末战争,确实存在项羽焚秦宫的事实,但刘邦先入咸阳,萧何第一时间收集封存秦国典籍政令,说明汉朝初创,统治者重视这些。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汉朝并未焚毁秦国史书。


孤陋寡闻的郑先生


首先,秦汉时期的书籍大多为竹简,墨也容易脱色,很容易损坏。其次,古代识字的人很少,文字没有标点符号,断句难度很大,因此学识书籍都掌握在大家族、世家手里。第三,殉葬习惯,将很多竹简书籍带进了坟墓。第四,战争毁灭了文明,随着世家的衰弱,古籍特别是孤本都损毁了。


诸葛小猪44742021


秦朝前还没有史官一职,没有专门记录当时发生重要的事件。到汉朝时才有司马迁等类似的史官,开始研究先秦历史。


墨着mZ


项羽一把火烧的差不多了,至于后来收集的,都不全面,还有汉朝为了统治而修改篡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