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蓮:科學“施肥”催動幼兒園蝶變

“大寶在小莊幼兒園時,還沒建新房,活動場地也沒硬化,就連上廁所也不方便。現在二寶也去了這所園,但幸福多了。房子翻新了,特別漂亮,玩具多,書也多。下午去接時,孩子都不想走,說沒玩夠。”家長魏方玉,親眼見證了這幾年小莊幼兒園“翻身”的過程。

魏方玉的評價,說出了山東省五蓮縣許多人的心裡話。近幾年,五蓮縣學前教育發生了鉅變。截至目前,五蓮縣登記註冊幼兒園89所,絕大部分實現了樓房化、高質量,其中16所為省級示範性幼兒園。而從前,全縣省級示範園只有一所,且大部分幼兒園軟硬件都很薄弱。

轉折發生在2014年,僅這一年,就有8所鄉鎮中心園通過省級示範園驗收。這一年,五蓮縣學前教育究竟發生了什麼?

一切還要從幼兒園與小學的關係說起。

獨立建制:

扶幼兒園“站”起來

長期以來,五蓮縣的鄉鎮中心園及村級園都由鄉鎮中心小學統管。在幼兒園走向社會化的那些年,這種管理方式使大部分公辦園保留了下來。但因為長期附屬於小學,幼兒園人財物大都被用於小學,發展受限,被嚴重邊緣化了。

“小學把空出來的幾間平房給幼兒園用,房屋、教學等條件都很陳舊。”提起早先農村幼兒園的情況,五蓮縣教育局托幼辦主任王維苗記憶猶新。不但如此,當時因為對幼兒園缺少投資,幼兒園玩教具極為匱乏,“一個村裡的幼兒園,有個蹺蹺板或滑梯就不錯了,綜合類大型戶外玩具自然是沒有的”。

這嚴重阻障了幼兒園發展。

隨著2010年《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頒佈,以及2011年第一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學前教育地位越發重要。

這種情況下,為抓住學前教育發展機遇,經過多次調研和統一改革思路,緊要關頭,五蓮縣教育局黨委一班人力排眾議:“定了!幼兒園從小學剝離!”

2014年,五蓮縣教育局通過公開招考,為各中心園配齊了較高素質的園長,同時決定幼兒園人事、財務與管理相對獨立。

“獨立後,幼兒園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王維苗說。其實,早在2011年,一期行動計劃實施時,五蓮縣12所鄉鎮中心園已開始重建,幼兒園的課程建設與內涵提升也同步推進。二期行動計劃時,又新建、改擴建55所村辦園。獨立後,幼兒園立即實施“鎮村一體化”,即鄉鎮中心園對轄區內所有村級園實行“統一建設、統一經費、統一設施設備、統一教師配備、統一保教”的“五統一管理”,以促進鎮村幼兒園辦園質量同步提升。

這一系列動作,很快就有了成效。2013年,五蓮縣被評為山東省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試點縣。2014年,8所鄉鎮中心園通過省示範園驗收。

2016年7月,五蓮縣政府率先在全縣下達《關於鄉鎮(街道)中心幼兒園獨立建制的批覆》,核定教師編制,確立了鄉鎮中心幼兒園的獨立法人地位,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建制。

幼兒園開始“站”起來了。

下放權力:

引幼兒園“動”起來

幼兒園的第一責任人是園長。明確這一點,就要考慮責權統一,賦予園長足夠的權力。基於此種考量,五蓮縣實行了園長“組閣制”。2014年起,所有新任園長都要通過縣教育局統一組織的考試競爭上崗。同時對園長實行聘任制,3年一個聘期,期滿後重新聘任。這就解決了園長怎麼來怎麼去的問題,園長有了危機感,就會努力工作。

為進一步激發幼兒園活力,2016年,五蓮縣教育局又提出“三放手信任發展體系”,即教育局帶頭放手幼兒園,讓幼兒園自主辦園;園長放手教師,讓教師創造性教學;教師放手幼兒,讓幼兒自主發展。

教育局把“信任”層層傳遞下去後,幼兒園“活”了。

園長通過競爭機制上崗後,可以自主選擇副園長及中層幹部。“他們自己選的人,配合起來自然得心應手。”縣教育局人事科科長宋正恩發現,園長有了用人權後,與中層幹部的關係理順了許多,領導班子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據介紹,幼兒園可以在規則範圍內自主預算。同時,只要不違背《指南》,教師可以創新課程及教學活動。

有了空間,無論是園長還是教師,都把精力用在工作上了。

採訪中,記者發現了許多教師“想辦法”的痕跡。1—10這些數字分別被寫在汽車玩具下面,對應的是由1—10個圓點組成的停車位。認數問題變成了找停車位問題。教室一角,孩子們在“破譯電話號碼”。10以內的加減法,變成了猜電話號碼問題。

“我們經常出去學習培訓,再加上園長會管理、懂專業,經常指導我們做研究。大家看到孩子們發展了,就堅定了信心,越研究越覺得有趣,於是就有了內驅力。”劉官幼兒園教師徐莉莉說。

規範保教:

促幼兒園“強”起來

走進劉官幼兒園,只見孩子們在忙碌地“創作”,他們在巨幅紙張上用摺紙與撕紙設計“未來的社區”“我們的家鄉”……走進蓮海幼兒園,記者彷彿走進了一個小城鎮。班級變身花店、蛋糕店、汽車城……孩子們有的忙於“工作”、推銷產品,有的在喝茶、消費。

玩得實、玩得深、玩得活,是走訪五蓮縣幾所幼兒園後記者的直觀感受。但在王維苗看來,這些幼兒園走到今天,並不容易。

“‘我教你學’的傳統觀念牢固,重知識傳授,缺乏遊戲等現象普遍存在。當時教師工資低,有教師背後做通家長工作,將部分孩子帶回家自己辦幼兒園。”2014年之前,粗放的管理方式在五蓮縣許多幼兒園普遍存在。基於此,五蓮縣教育局專門出臺《幼兒園一日活動流程與標準》,狠抓日常管理這個“牛鼻子”。

但五蓮縣的幼教人,並不滿足於“規範”。在把握幼兒園一日常規的基礎上,五蓮縣從2015年開始聚焦於幼兒“主動發展”,要求教師放手讓幼兒自主遊戲、自主學習與自我管理。各幼兒園成立專門的觀察敘事項目組,選取集體教學、區域遊戲等環節展開行動研究,提升教師把握課程的能力。

近兩年來,五蓮縣幼兒園的保教工作又往前走了一步,這得益於對園本課程的進一步探索。

一方面,教師利用隨處可見的玉米皮、秸稈、毛線等鄉土材料,改變省編課程實施方式及內容,將省編課程鄉土化、園本化。另一方面,根據幼兒的真實興趣與需求,教師還帶領幼兒一起探索了各種創生課程。

在此過程中,縣托幼辦的專業指導功不可沒。“我們走進60多所幼兒園,根據幼兒園實際,與園長一一磨合適宜的課程及落實方法。”王維苗說。同時,全縣還建立流動教研機制。每個季度,托幼辦都要到發展有特點的園所開現場會。每一年,全縣園長組織一次“大拉練”,到所有幼兒園看亮點,找不足。

持續探索下,汪湖中心幼兒園的泥塑課程、高澤中心幼兒園的剪紙課程……應運而生了。今年,“日照市農村幼兒園保教質量均衡優質發展的機制探索”出現在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公示名單上,而獲獎成果三大板塊中的兩大板塊——農村幼兒園保教質量均衡優質發展的機制探索和構建研究平臺形成長效的區域互動機制,都是基於五蓮縣經驗做法的提升。

“我們既然決定把學前教育辦好,就會竭盡全力。”五蓮縣教育局副局長劉敬祥無意中道出的一句話,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揭開了近些年五蓮縣學前教育由小苗長成大樹的秘密,他們一直堅持科學“施肥”。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09日第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