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水浒传》中的江湖义气?

想个名字咋枕难类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呢,小小的指出一下题目里的纰漏。虽然我也很讨厌吴用,但是关于宋江赚秦明上山这件事儿,和吴用确实没啥关系。宋江当时在清风山,而吴用已经在梁山上。

当时的宋江和吴用应该只有一面之缘,根本不熟,谈不上两人合谋陷害秦明,这件事儿从头到尾都是宋江一个人的主意。涉事人物有及时雨宋江、霹雳火秦明、镇三山黄信、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白面郎君郑天寿、小李广花荣、清风寨文知寨刘高、刘高老婆、花荣之妹、青州慕容知府。

水浒传里的义气,跟我们现在说的正义没多大关系。其实就是一种帮亲不帮理,我看你顺眼,我就帮你支持你,你干啥坏事儿了咱也还是兄弟。所以宋江能和李逵这种杀人魔王,王英这种色中饿鬼称兄道弟。当然有些人也确实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最典型的就是我们的鲁智深大师了。

今天就以梁山上的几个大哥级人物为例,谈谈水浒好汉的义气主要表现在哪儿。

梁山上有三个大哥级的人物,一个晁盖一个宋江一个柴进,全部都是舍得花钱的主。晁盖给三阮见面礼就是三十两银子,放在今天应该也有近万块了。宋江给武松送钱,给薛永送钱,给李逵送钱,出手都很阔绰,尤其是李逵,三天撒出去了八十两银子,放到今天都有两万块了。柴进也很喜欢撒钱而且他确实非常有钱,但是他不会把钱用好,撒了钱也不能让人家感觉到你对他的好。

舍得撒钱就是江湖好汉子,不舍得撒钱就是不爽利的人,比如史进的开手师父打虎将李忠,而撒钱大方的史进就和鲁智深成为了生死兄弟,后来鲁智深为了救史进不惜孤身犯险,而李忠的桃花山受到呼延灼攻击的时候,二龙山出兵的时候多多少少有点端架子。

舍得花钱是江湖好汉讲义气的基本要求,但这只是讲义气的一个方面。江湖义气更吸引人的是那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刚烈气概。就以武松醉打蒋门神来说,我们现在来看,施恩也不是什么好人,蒋门神做的是属于黑吃黑,武松帮施恩夺回来也谈不上多正义。但是在武松看来,他就是打抱不平,所以他要说“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也不怕”。


PS:武松那句话挺有喜感的,


扶摇郡主


谢谢!


本人以为,看待江湖义气的办法要从大环境的好坏来审视。大环境优越,讲求生活生存质量,不需要存在江湖义气,因为国人的劣根性太重,必然会造就重重矛盾出来,拉帮结伙达成自己的小目标,厚此而薄彼,增加了社会不和谐的因素!社会大环境优越了,就没必要存在这种江湖义气了!江湖义气的存在只会增加社会不和谐因素的隐患!


《水浒传》讲述的故事是宋朝徽宗时期的事情,处于封建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中,民生疾苦,权力财富相对集中,社会存留有诸多不公平的特性!梁山大堂先前悬挂匾额“聚义厅”,后来宋江执掌大寨权力、晁盖中箭身亡后,改为“忠义堂”。寨门悬挂“替天行道”的大旗,寨内兄弟108将打家劫舍,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整个八百里水泊梁山充斥着江湖义气的味道,从里到外,几乎人人身上都有江湖义气、豪侠云天的气息,这对于整个社会及自身,都可说是一股匪气,从头至尾匪气纵横,无论梁山兄弟与朝廷及方腊对峙,错对是非,极差的修养注定了极惨的结局。


梁山泊108将及众兄弟们需要这样的江湖义气,因为他们或家庭或事业或情感上的坎坷经历,注定了“忠义”二字所衍生的江湖义气。这个时期,这群被逼上梁山的人,需要有江湖义气来稳定心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而江湖讲究一个“义”字,看待江湖义气应该了解并适应当时的社会,这是一种无形无言的供需关系!因为这层关系是聚集稳定梁山108将的基石,失去了江湖义气,《水浒传》便不会存在,也不会有这个故事!江湖义气应该从秋极正面周全方面去看待!
风行君带你从细微处解读不一样的文史,欢迎欣赏


解闷日记


心腹是任何组织都存在的人脉现象,也是特殊环境下解决特殊问题的渠道之一。当然,在中国尤甚。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老大有老大的很多难处,一些特殊事情,需要心腹来操办。

古代时官员做官,往往都有谋士、师爷,到现代,就演化为秘书、办公室主任、联络员等等,也算是与时俱进吧!

应该说,梁山众多英雄中,大多与宋江或直接或间接有关系,且大多与宋江交厚,不然怎么领导呢。不过,心腹是块小地方,容不得太多人,也就只好挑近距离的说了。

李逵、刘唐、李俊、秦明、吴用等等,都算是宋江的心腹。不过,这些人在宋江心中的位置恐怕永远超越不了一个人,那便是花荣。

要想深刻地了解到为什么“小李广”花荣会是宋江的第一死党,我想只有翻开《水浒传》细细品味才能够理解。之所以花荣会是宋江的第一死党,从《水浒传》中的情节中归纳了几条:

首先就是花荣明明知道宋江是杀了阎婆惜,是个逃犯,可还是要邀请宋江来找他避难;

第二点就是他为救宋江,不惜与自己的上级刘高闹翻,舍弃自己的锦绣前程和舒适的生活;

其三就是在小说中他为了成全宋江的忠义,于是把自己的亲妹妹由宋江做主嫁给了一介莽夫霹雳火秦明,而且还是二婚。

小说中花荣对宋江的拜服,有一段描写的特别细致。

宋江到了清风寨,见了花荣,花荣拖住宋江便拜,拜完了,【喝叫】手下替宋江拿了包袱,请宋江上大厅中间坐好,花荣又跪下,又拜了【四】拜。

由于施耐庵长期的在书中向我们灌输宋江很有名气的思想,所以我们看不出有什么别扭的。但实际上,这一点却非常奇怪。就算宋江的名气的确很大,那也仅仅是在江湖上的名气大而已。现实生活中可不仅仅有江湖,还有官场。

在官场上,花荣相当于一个县长,而宋江顶破天只是一个小科长,甚至连科长都算不上,现在的宋江仅仅是一个逃犯而已。在现实生活中,你能想象得到一个县长给一个逃犯下跪,并且说道:听说逃犯哥哥你很讲义气啊……

在上梁山的整个过程中,花荣已经成为宋江的第一副手。宋江不在,花荣就成为众人的老大。

那么,官二代花荣为何会对宋江忠心耿耿呢?

实际上,作为读者,我们在书中找不到任何一条能够让花荣无条件对宋江忠心的论据。唯一能够解释得通的便是从作者施耐庵身上找线索。

施耐庵生于元贞二年(1296年),卒于洪武三年(1370年),人生最灿烂的年代反而是在元朝末年度过的。元朝官员的贪污腐败跟他们的初期武功一样,在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1303年,元成宗(年号元贞)曾大力整顿官吏,一次竟然就有18473个贪官撤职。

然而,惩治贪官的做法却没有能够坚持下去,以致每一个蒙古官员都是一个百万富翁。蒙古帝国的官员特别多,一块玉石的发掘或一张弓的制造,都会有若干官员管理,官员靠贪污、勒索维持高消费和超级豪华享受。

宋江作为黑道老大,江湖大佬,梁山一百零八号土匪头目的总瓢把子,集奸雄、枭雄、黑帮大佬于一身。黑白通吃,大小通吃,强弱通吃,笼络人的手段,高超娴熟,变化无穷。

逞凶时,霸狠邪毒,杀人不眨眼;行善时,忠孝信义,仗义疏财。宋江的个性,德艺双謦的李雪健老师是演不出来的。

花荣忠于宋江,不如说是作者对那个时代的痛苦呐喊!


刀墓手札


看了“施先生”的《水浒传》,小编觉得梁山好汉的义气,并不是为民、为国的大义。相反,梁山好汉多有为祸百姓,滥杀无辜之嫌,很多事都是流氓草寇所为。


举几个例子

江洲劫法场的李逵,这莽大汉不愧是宋江的忠实粉丝,为救大哥一命,杀害的无辜百姓数不胜数。所到之处,不论官兵、百姓,一律照砍不误,真的是杀出一条血路。

武松血溅鸳鸯楼,张都监等人暗杀武松,武松确实应该报仇,应该杀掉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可是武松杀完这几个人后并不满足,把张都监的夫人、子女、养娘、亲随、丫鬟、婆子通通杀掉了。这里面无辜的人太多了,丫鬟婆子什么都不知道,死得不明不白。



秦明夜走瓦砾场,宋江为了赚秦明上山,叫手下带人到青州城外,穿上秦明盔甲佯装,害死秦明一家老小。并对沿途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全都嫁祸到秦明身上,断了退路,不得不加入梁山。


还有很多不能接受的地方,比如孙二娘开黑店,做人肉馒头,不知杀害多少好汉。李逵斧劈小衙内,连小孩都不放过,不是好汉所为。董平杀死岳父一家,娶其女儿为妻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所以小编认为:梁山好汉所谓的江湖义气,其实就是单纯的兄弟情,就跟一些黑社会、古惑仔电影里的义气差不多。对百姓而言,他们是不折不扣的梁山悍匪,流氓草寇。


爱尚文史


水浒中的“义”字到底是不是我们平时说的“正义”?

比如鲁智深听说金翠莲父女被郑屠欺负,气得饭都吃不下去,不但仗义疏财,还将郑屠打死,这确实是正义之举。

不过我们许多读者总是觉得有点不对,不敢轻易给所有水浒英雄们下一个“正义”的结论,那是很多水浒英雄的行为确实够不上一个义字,按照汉学家夏志清对《水浒》的看法,他说梁山好汉们的所以“义”,其实是一种朋党道德。

【鲁智深】

我们举个例子,“智取生辰纲”中,晁盖七人“七星聚义”,管生辰纲叫“不义之财”。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管生辰纲叫“不义之财”大抵是没问题的,管自己七个人劫夺生辰纲,“图一世快活”叫“七星聚义”,这就大有问题了,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劫财又不是为了别人,劫蔡京的生日礼物救济自己恐怕也不能叫劫富济贫吗,可见这里的“义”字根本不是正义的意思。

到了后来宋江给晁盖通风报信,身为公务人员,宋江完全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抛弃了他的公务责任,放过了犯罪的朋友,这恐怕也不是正义。

【七星聚义】

我们注意一下词典里对“义”字的解析,义,不但有正义的意思,也有假的意思,假肢叫做义肢,推而广之,还有义兄弟、义父母等,当初项羽所立的楚怀王孙也叫义帝。

那么结义,是因为正义而结拜的意思吗?恐怕不能这么理解,应该理解为通过仪式使大家成为了假的兄弟,那么成为假兄弟有什么好处?

笔者直接说了吧,就是抱团取暖

【聚义厅】

梁山最重视的就是一个“义”的字,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够促进团结互助,我们可以看看水浒英雄们在单打独斗之时,经常遇险,他们的生存环境可谓恶劣,不管多强的人,都不可能独来独往,于是渴盼和同类相聚,这也是很正常的。

在元明时期,已经出现了异姓兄弟的准血缘圈,当时最普遍的团结方法就是建立不论血统的亲属关系,尤其在南宋末年,义军蜂起,他们之间许多人都是结拜兄弟,也因此许多兄弟聚集在一起,就叫“聚义”,书中有“七星聚义”,七十一回叫“大聚义”,议事厅叫“聚义厅”,都是源自于此。

所谓的“聚义”,也就是团结合作的意思,连宋江要改,也只会加上一个忠字,绝不会把义字去掉,因为这是梁山生存的根基。

我们平日在生活中,说一个人不讲义气,肯定不是在说他不正义,而是说他不尽心尽力支持同道中人,在水浒故事中,这些讲义气的故事尤其精彩,但我们仔细思考,那并非真的正义,如果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做义气,那也就可以理解武松为什么要帮助施恩。

——蒋门神不正义,施恩也不正义,武松帮助任何一边根本不能算作正义之举,只因施恩对武松很好,两人又结拜成义兄弟,那么不管施恩做了什么,只要他需要武松的帮助,武松自然就要两肋插刀,这既无关正义,也不是武松被骗,只是江湖义气本就如此。

【有点惨的蒋门神】

总结:水浒之中,义字最重要的意思,就是同道之间的团结互助和忠诚。


浔阳咸鱼




余象斗先生则称赞水浒群雄为“桓文仗义,并轨君子”,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我认为,《水浒传》里没有正义可言,施耐庵写了活脱脱的人和现实,只不过一个个现实不平的故事激起了读者心中的正义感而已。

现在我们都是站在了异次元的空间里看待《水浒》,比如有不少人抨击施耐庵蔑视女性,书中充斥着大量有悖于传统道德的女子。可是我们想过没有,在古典文学里探讨女权主义,本就走错了门,你就是喊破喉咙都没用,这些人应该更适合读如今诸如霸道总裁俏佳人之类的网络小说。



我们再回到题主的这个问题上来,如何看待《水浒传》中的江湖义气?不得不承认,江湖义气非常浓郁,《水浒传》的另一个名字就叫《江湖豪客传》,这种江湖义气是绿林好汉之间长期形成的一种江湖法则,它是不受法律约束的,甚至常常践踏法律。

比如宋江,好歹也是一个国家公务员,体制内的人,但当他听说晁盖一伙黄泥岗事发时,第一反应是竟然如何搭救他,而不是让他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你是县长助理,当你的好朋友犯了法时,你会不会冒着天大的血海官司去营救他?我想肯定不会。



再比如燕青,卢俊义落难时他依然不离不弃,生死相随,如果你的老板落寞了,你能做这一点吗?我看不落井下石已经仁至义尽了。《水浒传》一部分写实,道尽了世态炎凉和人心险恶,有些情节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

艺术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一部分又在写虚,书中那种义薄云天的江湖义气在现实生活中简直无迹可寻,写出了很多我们内心想做却坚决做不出来的事情,这是一部成人童话。

所以,不要妄图在《水浒传》中充当道德判官,有些人本就一肚子男盗女娼,却非要装成圣人婊,有意思吗?

心若顽石,带刀修行;无材补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岳顽石,码字不易,请关注我。


西岳顽石


史进的父亲是有义的。王进恶了高太尉携母1逃出了东京,急于赶路错过了宿头。投到了史太公庄上,陪着小心只求借宿一晚,该付钱银依旧奏上。史太公义然道:“客人修这样说,哪个赶路顶着房屋走。只住便了。”慷慨收留了王进母子。又搬出酒食招待。第二日,太公见王进屋中无动静,便去探望。得知王进母亲生了病,便使银请来郎中看病抓药。一连数日,直到王进母亲病愈。不要一文钱。

史太公与王进素未平生。只是一颗菩萨心肠,扶微济困,救人于危难,不图半分回报,只是想着周全人予人方便,实是大义

宋江在揭阳镇因施舍卖艺人葭勇银子,被镇上恶霸目春追杀,吩咐客店不许收容宋江葭勇。二人慌不择路竟跑到目春的庄上,也是目太公慷慨收留又拿出酒食让二人吃。同样不要一文钱。老人家只是觉二人落魄便慈心相帮

鲁智深路过桃花山,走头无路投到了刘家庄,刘太公自家有难(被桃花山小霸王周通逼婚)却依然收留了鲁智深并予以酒食也是分文不取。同样是觉的赶路僧人孤身一人不容易

三位太公德行高尚,不知帮助了多少人。积德行善。帮人危难。实是大义

至于梁山好汉,每天打家劫舍,抢夺来往客商钱物杀人性命。开的酒店也是谋人性命取人钱财。哪有什么义,要知这都是无辜的性命。

为了自己活便要别人的命,义在哪里


拿错碗的勺子


《水浒传》中所谓的义气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称分金银,这种义气历来为人们所向往。

可是,我们客观中立地来看,小说中真正有“义”气的人又很少。宋江在江湖中平日里广交天下友,仗义疏财,因此在江湖上得了一个名号“及时雨宋江”,其实宋江的动机不纯洁,而是带有很强的功利主义在里面,结交朋友是希望结交的这些人物以后能为自己所用。在《水浒传》的三十九回“浔阳江宋江题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中,宋江因为被刺配江州,他在酒店里写了一首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由此可见宋江想造反的心其实早就有了,结交天下英雄只是想把他们作为自己的马前卒。比如宋江和李逵的兄弟义气,但是在宋江眼里,利益和名声才是第一位,所以李逵最后的结局就是喝下了自己哥哥亲自给的毒酒。还有宋江上了梁山以后,为赚一众英雄上山入伙,比如李逵斧劈沧州知府的爱子小衙内,逼得美髯公朱仝被刺配沧州,宋江让卢俊义等英雄上梁山的方法手段也谈不上“义,很多英雄好汉与其说是被朝廷逼上梁山,还不如说是被宋江逼上梁山”。又比如白日鼠白胜和晁盖等人一同劫了生辰纲,可是后来被抓住后,受不住刑就把所有参与劫生辰纲的人供了出来。以上所举种种,哪一件称得上“义”气了?

真正称得上“义”气的太少了,鲁智深可以算得上一位。其余之人很难算得上“义”气。

其实在《水浒传》中,“忠”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很多英雄本想为国尽忠,可是却官逼民反,被逼上梁山,林冲就非常典型。梁山的大堂原本叫做“聚义厅”,宋江做了梁山的一把手后,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在“忠”排在第一位的情况下,“义”其实有时候是有些变形的,《水浒传》中的所谓的“义”也大抵如此。


文史小论坛


水浒,打死了人,无奈入水泊梁山,犯了罪,投靠梁山,走头无路,入梁山,梁山文武工匠,做贼说谎,吹拉弹唱,经商漁业,大官平民,人才济济,各行各业,应有尽有,不过,其宗旨是多数人对当时的社会不满,他们都不是平庸之辈,多数皆好汉,以义气为重,从而水浒就以义为核心,以义气为梁山标签,这的确是影响了好几代人,特别是年轻人,为了犯罪的哥儿们也两肋插刀,倒置自已也走上了犯罪道路,所以水浒中的义气在某些地方是绝对不可取的!


泥人161


水浒里的江湖义气大多都是偏离了它本身的意思的。宋江仗义疏财,人称及时雨,是因为他好结交朋友,以便为我所用,并非是无私的讲义气,用钱堆来的义气可取吗?

武松讲义气,替施恩夺回了快活林,但是别忘了施恩本身也是当地的黑社会,武松充当了人家的打手,演变成现在就是所谓的哥们义气,一人受欺负,其他人嗷嗷叫着去报仇打群架。

个人觉得代表江湖义气的当属鲁智深。为人义气,又不失原则,把一个人当兄弟,那就是不求回报,从他跟史进和林冲的相处就能看出来。而且为人洒脱豪气,水浒里的江湖义气在鲁智深身上才是合适的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