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子孙为何会被李自成和清朝屠杀殆尽?

吃货小小站



朱元璋的子孙是被李自成、张献忠和清军联合屠杀的。

其实并没有被屠杀殆尽。

这三个集团中,李自成杀的最多,张献忠杀的最坚决,清朝其实杀的最少。但是并没有杀的殆尽,看历史,要看真实的历史,不要无脑的的历史。

来分析一下朱元璋到明末有多少子孙:

最权威的数字是明神宗实录记载的。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明朝宗室人口15.7万,到明朝灭亡1644年,40年增长一倍应该不算多,大至有30万人。从朱元璋开始分封诸子为藩王到万历的儿子们最后一批藩王就藩,明朝共分封了87个藩王,明代各王府先后封924位郡王。中间被废除了一批亲王,到崇祯时期共有34位亲王。

朱元璋对自己的孩子们比较慷慨,皇子除了太子一律封亲王,世袭罔替,其他儿子封郡王,世袭罔替,共有八等,最低的年俸禄200石,相当于100亩良田的粮食产量。而且,亲王府要配一批官员、服务员、护卫等,郡王以下也有配保镖、菜户等,总之,到明末为宗室服务的人员应该在百万左右,明朝人口只有5000万左右。先不说养官员和军队,养这些吃白饭的人就要废掉国家大量财力。



李自成和张献忠为什么杀朱家皇室?

一是打土豪、抢财富。这些王爷经过多年的积累,拥有大量的钱粮,是农民军粮食和军费的重要来源。所以,李自成和张献忠都将朱家王爷当成目标,张献忠率先杀了襄王朱翊铭和其子等人,将王府抢掠一空。张献忠后来又陆续攻占了武昌,杀了楚王朱华奎一家;攻占了蕲春,杀了荆王一家;攻占了长沙,末代吉王逃走;攻占了常德,末代吉王逃走;攻占了武冈,杀了末代岷王;攻占了重庆,杀了逃到此地的瑞王等;攻占了成都,末代蜀王自杀。

攻占王府最多的是李自成,第一个被李自成杀的是就藩洛阳的福王朱常洵,后来末代秦王投降,晋王、代王、赵王、肃王、郑王等都陆续被李自成处死或自杀,或被逼的逃走。

二是仇恨老百姓都饿死了,这些皇室亲王还早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堆积了无数的粮食和财富,他们早就恨透了这些吃饭不干事的人。所以,一旦攻破城池后,就对他们大加杀戮。但是到后期,李自成改变了策略,并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将朱家皇室杀光。只要是朱家皇室,被张献忠抓到了就是死路一条。



满清为什么杀朱家皇室?

满清和朱家皇室无仇,一开始并没有乱杀,刚开始是礼遇,弘光皇帝被抓后,一批皇室投降清朝,包括潞王朱常淓等,但后来都被清朝杀了头,包括后来永历帝朱由榔。清朝杀朱家皇室主要是担心这些人反清复明。

直到康熙年间(1683)才下诏对朱家皇室进行安置。后来,代王朱桂的后代朱之琏还被清朝封为一等延恩侯。


朱家皇室在明末清初到底死了多少人,已经无法准确计算,幸存下来一批人是肯定的,这些人主要包括:没有被农民起义军骚扰过的江西益王、淮王后裔;早年被废除的皇室后裔,比如齐王、

辽王、宁王、伊王、徽王等后裔,因为明末这些人已经穷困潦倒,没有阶级矛盾了;还有就是亲王的远支宗室。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估算,明末朱家宗室大概被杀15万人,明史专家顾诚也是这个观点。当年朱元璋屠杀了15万官员及其家属,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统计的而数字。这算是正好把债还上了。

照这样说,明末朱家皇室损失一半左右,还有十余万人活了下来。今天,秦王、益王、岷王、赵王、鲁王等后裔遍布各地。


坐看东南了


被杀得精光蛋,是朱家列祖列宗积下的罪孽,一代代做恶多端的报应。

给大家讲讲朱元璋这群子孙们干的好事,看是不是该杀,是不是活该!


明太祖朱元璋够不够冷血?

跟着那厮一起舍身忘死打江山的战友们剩下有几个?手下的大臣官员们被杀掉了多少?早已在历史上绝迹的殉葬制度,在他手中重新开启,被迫殉葬的妃子和宫女们可不可怜?苛捐杂税压迫下的老百姓生活够不够艰难?

说朱元璋冷血无情?那厮对自己的子孙温柔体贴得很! 为了朱家子孙们幸福万万年,可真够动脑筋的。

一、朱家子孙的优厚待遇

明朝刚刚建立,大部分地方还在战乱中,功臣也没来得及封,朱元璋就给他所有的儿子都封王了,包括刚满一岁的小崽子。

朱元璋规定,凡是朱家的子孙都不受国家法律的约束,不受官府的管制。无论公侯大臣,还是平头百姓,只要见到他姓朱的子孙都必须要下跪行礼。

朱元璋给大明王朝的官员们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低最惨的工资标准,却给朱家儿孙们制定了历史上最优厚的待遇:



皇子封为亲王,年俸万石,是明朝最高官员的近七倍,这还不包括分封的土地,过年过节和各种理由的赏赐。最差的奉国中尉年俸也相当于明朝的四品官。而且,朱家子孙们即不需要交纳赋税,也不需要服差事,不必从事任何职业。

每一个皇族后代,所有消费需要都由国家来承担:朱家子孙从十岁起就开始领取和享受俸禄,结婚时候由国家发放给房屋、冠服、婚礼费用。每生个崽崽都有一笔收入,死了还给厚重的丧葬费。




朱家宗室人员即使因犯罪被削爵废为庶人,朝廷仍然要负责拨给其粮食用以生活。

这样的待遇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独一无二,令明朝人感叹道:

明朝初期的时候,分封藩王还能起到一定的屏藩作用。但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了皇位,为了防止其他藩王学了他的招数,犯上作乱,朱棣就大力削藩,增加了待遇,却削减了藩王的大部分权力。

一方面保证皇族生活的穷奢极欲,另一方面则极力强化对皇族特别是藩王的控制。为了防止亲王们有相互串通,联手造反的机会, 后代皇帝又规定,亲王们终生不得相互见面,“二王不相见”。

二、朱家蛀虫们惊人的繁殖速度

由于朱家子孙们不从事任何社会职业,他们增加收入的办法,那就是使劲生孩子。多生一个孩子,就多一份俸禄,多一分收入。





在如此优厚“制度”的鼓励下,朱家皇族们就展开了激烈的生殖竞赛。

各地王爷们啥都不干,拼命地生崽子。大量地娶妻纳妾,甚至强抢民女。还把妻妾们的生理期编列成表,以提高效率,皇室生育纪录的一次次刷新……


这位庆成王的一位后代,另一个庆成王生了一百多个儿子,家庭聚餐,兄弟们见了面彼此都认不出来。


到了正德初年,庆成王府子孙们的数量就庞大到连自己都搞不清楚了,还需要逐级普查。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初封亲王和郡王、将军等共四十九位。

但到了明朝中后叶,这个数字就太吓人了:

朱家皇族的人口增长率达到了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的10倍以上。

三、朱家蛀虫们占有的土地和资源

朱家皇族们每增加一批崽崽,就意味着大明王朝的老百姓们就多增加一层负担。

王爷增加了,王府就会增加,所圈占的土地就会扩大,明朝最好的田地就被越来越集中到皇族手中。

到了明代中期,全国老百姓所占有的土地比例迅速下降,而皇田则迅速扩大。许多王府拥有的土地达到数万顷之多。

四、百姓们无法负担供养蛀虫们


皇族们的俸禄是由各地的财政收入进行发放,而皇族人口的迅速增长,明朝地方财政支出则是几十倍、上百倍的迅速增加。


到了明代中期开始,形势就相当恶劣了,地方上的财政收入,已经供养不起当地的皇族了。

山西地方财政收入为152万石,当地皇族们每年俸禄是312万石。 河南年财政收入为84万石,而供给王爷需要192万石。

举全国之力,也无法养活朱家一姓:



五、朱家蛀虫们的恶迹

享受着国家无微不至的供养,吸榨着老百姓的血汗,这群朱家寄生虫应该心满意足,安份守法了吧?

想错了,看看这帮垃圾干出来的事:

1.看看他们如何蛀空供养他们的国家:

朱家子孙们贪心不足,利用自己身份和特权,无利不取,拼命索取和霸占。

在皇族所居之处,所有的稀缺的自然资源土地、山林和矿山,皇族们通过向皇帝乞请或者巧取豪夺的方式,霸占到自己手中。



皇族王孙经常向皇帝索要各种特权。连地方上的收税权都要霸占到手:



大明王朝的财富都积中在朱家皇族们手中。


2.再看看他们如何对待侍奉他们的大明官员:

由于规定,这些皇族垃圾们不受当地官府的制约,他们就依仗自己的身份对地方官员横加欺凌。



朱家子孙有罪时“罚而不刑”,许多王府就无恶不做,甚至甘为强盗,劫掠财货。

3.再看看这些朱家皇族们如何对待养活他们的贫苦百姓:


他们与巨商相勾结,搞行业垄断。许多地方的藩王利用特权,控制了当地的食盐市场,任意抬高盐价,可怜的老百姓长年连盐都吃不起。

老百姓甚至 “废箸、鬻舍、捐妻,以供王国之禄”……

居然还强抢民女:

大明的百姓活在这片土地上唯一的价值,就是用自己的血汗供养这帮蛀虫,就是以自己的妻女供他们污辱,就是用自己的贱命去维护他们的享乐和繁殖!

这就是被一些人赞美和怀念的大明王朝,一个丧尽天良的时代!

但是,别以为这些穷苦老百姓会永远容忍自己被压榨,被剥削,被侮辱,被像蝼蚁一般地碾死和抛弃。

人间自有天道,从来报应不爽!

李自成来了,张献忠来了!

让我们来好好看看这些朱家垃圾们是如何遭到报应的。

结账的时候终于到了。

李自成、张献忠、“七十二家”起义军纵横大明天下,所过之处,皇族均在劫难逃。

朱家的子孙,杀!

朱家的王府,烧!

先看李自成:



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挥军进入山西,每到一地,首先捕杀皇族。


仅山西一地,李自成就杀掉朱姓子孙10000多人。 兵锋过处,那些朱姓王爷就无一能活。

再看张献忠:
张献忠本来就嗜杀,所到之处,玉石俱焚,诸王扫灭。

张献忠是一个都不肯放过。



起义军杀朱家子孙,坚决而彻底。只要是朱元璋的后代,无论投降还是俘获,无论不屈还是哀求,无论是否献出财宝,都是一个结果:杀!

史书中记载朱家子孙遭到屠杀最常用的几个词:“尽”、“皆”、“合族”。

李自成和张献忠没有杀绝的部分,清军来补刀。

崇祯十五年,阿巴泰率清军入关,进入山东地界时,鲁王朱以派被俘自杀,乐陵郡王朱宏治、阳信郡王朱宏福、东原郡王朱衣远,安丘郡王、滋阳郡王等约千人被俘斩首。

清军打败李自成后,与南明作战。入关五年内,清军和明朝的降军擒杀朱明的亲王、郡王达50多人,家眷和奴仆也全部杀掉。 即使是已经投降的皇族,也决不肯放过,荆王、衡王、周王、晋王、德王、潞王等已经投降的诸王先后被杀。

吴三桂杀了永历帝朱由榔。

康熙年间,还杀了个“朱三太子”。

朱元璋也是贫苦农民出身,也曾经挨过饿,要过饭,就不能理解理解老百姓的苦处?可怜的大明百姓们让他朱家折腾得民不聊生,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还怨人家李自成和张献忠手狠?

现在还有人骂农民起义军是“贼寇”,要点脸行吗?

大明的老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种田,为了供养朱家一姓的享乐,居然要被饿死,想吃口饭活命,还被骂成“贼”。那些朱家的寄生虫们什么活都不用干,吃香喝辣,锦衣玉食,还蛀空国家,胡作非为,祸害百姓,到底谁是“贼”呢?

这样的明朝,居然还想让老百姓卖命维护他们的一脉江山。

现在还有人仅仅因为大明朝堂上那张龙椅上的屁股是汉族血统而大加歌颂,为它的覆灭而耿耿于怀,至今还想着反清复明,盼着朱家王朝万年一系,真不知道脑瓜子里转的是哪根筋?


馋嘴肥猫铲史官


这些人会被杀其实很多时候也是可怜虫,傀儡,大多是死于反清复明的时候被镇压被杀的。在李自成攻占北京的时候实际上被捉被擒的只是崇祯一脉的子孙后代,其他人则因为没有在北京城而没有被捉捕到。而清朝入关的时候由于崇祯已死,清朝也犯不着去跟一个死人较劲。尤其是清朝手里有大量投降过来的汉军汉将,清朝适当摆出安抚姿态还是有的。

朱明子孙被杀戮主要是有两个时间段,一个是清初南明时代,由于崇祯死了,这些朱明子孙就成了帝位继承人,他们被各地诸侯拥立为新王新皇。而清军这时候南下,剿灭了这些南明政权,所有这些被立为王立为帝的人肯定是被处死并且全家处死的。

朱明子孙被杀的第二阶段,清朝各个时期。这时候由于各地起义不断,都是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这些人打出反清复明旗号的时候并不是空口无凭的,他们往往是拥立某个朱明子孙的后代来做的,而这些人起义失败被清政府镇压以后,这些所谓被拥立的人肯定就是乱臣贼子了,都是被直接处死并且灭族。


优己


不屠杀殆尽难道等着反清复明?

李自成入京逼死崇祯是农民起义,反抗明朝的压迫,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满清入关图的是中原大好河山,与明朝余孽势不两立。我实在是想不出对于李自成和皇太极来说有什么理由要放过老朱家的子孙。

中国封建社会王朝的更替,往往是残酷的,多是以流血牺牲为代价的。家天下的本质带来的后果就是当权者对于前朝皇族子嗣的赶尽杀绝。即使是本朝内的篡位都要对本支以外的宗亲进行血腥屠戮,比如唐的玄武门之变、明朱棣的“清君侧”还有满清雍正的九子夺嫡,哪一个少了血腥,更何况是对于前朝非亲非故算得上敌人的子嗣。

老朱家的子孙冤不冤,当然冤。很多年纪尚小还没有好好享受皇室宗亲待遇的小王爷,甚至是连话都还不会说的朱姓远房旁亲都惨遭毒手。朱家在位时,本是远亲而不受待见,到了老朱家倒了还要背黑锅。

再说朱家子孙枝繁叶茂,不仅占据了大量的财富并且还有大片的土地。李自成本就是农民起义要的就是你手里的财富。满清呢,刚从东北入关,为了犒劳军士,为了统治也要把金钱与土地从朱姓子孙手中抢过来。


少侠看历史


我个人认为,这都是朱元璋删孔孟之道造成的恶果,听说朱元璋把孟子踢出)了亚圣这个称呼,我读孟子的书没几页,我想孟子的思想可能很激进,所以朱元璋听了很不喜欢,可能孟子说过,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有德者居之,孟子说的意示不是朱理解的意示,可能朱认为天下是我打下的天下,什么有德者居之,天下就是我的,不是什么有德者居之,,所以到明朝亡国时,朱元璋的子孙还认为天下就是他们朱家的天下,不认为是失德而失天下,别人(朱家反对者)怎么能容忍朱家人这种思想存在.,也不能容忍朱家人存在,赶尽杀绝朱家人,才会断了那些死心踏地追随朱家人的念头,朱家灭种是朱元璋删孔孟之道教化人产生的恶果,其实孔孟之道有些思想是很激进的,对帝王是很不利的,删去了孔孟激进思想就失去了帝王和民众的平衡关系,一但关系失衡,结果就是朱元璋绝种了


白与黑946


世界上除了“官二代、富二代”这些“亮闪闪”的符号,其实还有一种,是比这两个要厉害的多的称号,那就是历史上还有一种“皇二代”,什么意思呢,皇二代可不像官二代那般猖狂,强奸、吸毒什么都敢干,也不像富二代那般花钱不检点,“皇二代”生下来就是在蜜罐里长大的,而且搞不好就是要继承大统的。(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也就是说与他们在物质上的享受相比,他们存在的更广阔意义是使得江山后继有人,这不是花俩钱口口声声说他爹是谁谁的要更有实际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一个朝代末期农民起义时,皇室子嗣都是重点的猎杀对象。

不杀没办法,先不说明朝,先说在它前面的宋朝,在发生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在临安自立为帝,但在康王赵构之前,有人就架着赵中湜要他称帝,这赵中湜虽是皇族,但却是钦宗的叔叔,在正统上没有叔叔继承侄子帝位的,坚辞不受。


还有个叫李勃的,打探到徽宗的儿子祁王赵模一些不为人知的内情,时赵模已被金人掳走,音信全无,李勃便脑门子一热,冒充赵模在沦陷区行骗,那些抵抗的义军正愁群龙无首,纷纷归附。

其他冒充诸侯王的情形还很多,而真的诸侯王则是在称帝的道路上,你方唱罢我登台,应接不暇,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开杀戒是唯一清出这些旧朝皇室政治影响力的手段,其实在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后,南明几个小朝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开阔,简直就是摁下了葫芦起来了瓢,杀了一个皇帝,出来了“千千万万”个皇帝,真的假的,假的真的掺在一起,看的眼晕。

关键是万一哪一个真称帝并得到相应就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情,实际的当政者立刻就会陷入谋朝篡位造反的不义之地,这问题摆在李自成、清朝面前,不是一样一样的吗,不杀不行啊!


历史三日谈


朱元璋从小就吃过很多苦,还差点饿死,希望子孙不要重蹈覆辙,所以出台了很多政策,让子孙们可以享受皇权。

朱元璋规定,子孙们不必从事任何工作,每一个皇族后代,所有消费都由国家提供。

朱元璋的子嗣们,垄断了地方最赚钱的行业,拥有了天下最好的土地。明代中期,全国农民人均土地不断下降,而皇族占有土地却迅速扩大。

明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军蜂拥而起,起义军看到朱元璋的后代,不论主动投降、被俘获还是立地不跪、苦苦求饶结果都是一样,一律诛杀,也该杀!


WLL乐乐


因为朱元璋从小吃过不少苦,坐了江山让子孙享用皇权,是封建社会时代私心太重,子孙享不完的荣华富贵,逐步质变,无恶不作,无法无天,官商勾结,欺压百姓,強占民女,老百姓受尽凌辱后暴发农民起义。以李自成、张献中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与大明誓不两立,朱元璋子孙门就是百多万,李自成攻下大同后,大同的四千多名王室被杀,满清后又诛杀朱氏族人,实际就是对子孙管教不严,种下的恶果。


14885143955


明朝宗室,待遇优厚,聚敛财富,遭人嫉恨

明朝的藩王分封到地方但不独立建国,分封爵位但不直接接触百姓,吃着国家的俸禄但不用干事。所以明代的藩王很是滋润,宗室成员,终生有俸禄,死后有丧葬费。明朝二百多年,这些藩王聚敛了大量财富,成为起义军打击的首选目标。

藩王盘踞,影响巨大,插旗反抗,定有依附

明朝的藩王是亲王,亲王的嫡长子立为世子,其余诸子为郡王;郡王的嫡长子立为世子,其余诸子镇国将军;郡王孙子为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可见只要是宗室成员,最低也是奉国中尉。这些后裔多与本藩藩主居住在一个地方,形成盘踞地方的庞大势力。起义军进城后很容易一抓一大批,一个也跑不了,因为害怕这些人以宗室之名号召大家反抗,所以大部分被杀。

崇祯十七年初攻克太原后,李自成军“捕晋宗室四百余人,送西安,悉杀之”。接着,因为“恐(中低层)宗人为变,闭门搜捕,得千余人,杀之海子堰,若歼羊豕”。经过这两次杀戮,山西晋王宗室中的主要人物被杀殆尽。后代王支系4000余宗室也被杀。

襄王支系:崇祯十四年,张献忠陷襄阳,遇害。

楚王支系:张献忠掠湖广,华奎(楚王)募卒自卫,以张其在为帅。献忠兵至武昌,其在为内应,执华奎沉之江,诸宗无得免者。

蜀王支系:崇祯末,京师陷,蜀尚无恙。未几,张献忠陷成都,合宗被害,至澍率妃妾投于井。

以上不一而足,起义军杀了一遍之后,清军入关再杀一遍,以至于史家总结道:“凡王府宗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是朱姓者,尽皆诛杀。”

宗室南逃,偏居台湾,清廷既定,得以活命

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优礼宗室,有大批宗室成员渡海来到台湾。如1663年,辽藩长阳郡王之子宁靖王朱术桂保护鲁监国朱以海妃陈氏及遗腹子朱弘桓东渡至台湾。此间来台湾避难的还有泸溪郡王朱慈(火著)、泸溪郡府将军、奉新郡府将军朱慈爌、奉南郡王朱和睦、益王朱怡镐、舒成郡王朱慈熺、乐安郡王朱义浚、巴东郡王朱尊湅。这些宗室皇子王孙们受到郑氏父子礼遇,在台湾留居几十年。

清廷收复台湾,逃到这里的明朝宗室大都被俘,被迫投降,接受满清统治。由于此时全国一统,大局稳固,康熙便假示宽仁,没有再杀害这批明朝宗室遗民,但将他们强迫内迁大陆,这部分宗室后裔因此能够传递下来。


莱驹为右


这就是土匪,王八蛋,草民的心态,斩草不除根,大明王族,仍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有生,朱姓皇族天下系大,决不了杀不尽,是平民百姓仇富报仇的劣根所至,,。大清王朝深知自己作的不光彩,称人之危,利用汉奸卖国贼,的国不正,,才更加慌恐不安,,必仅南明小朝庭有坚持了约十五年之久,,其国不灭,其心难安,历史上以王朝更替善待其主的极少,,土匪尚知斩草除根的法则,,更何况王室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