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周世宗柴榮多活十年,他可以統一天下嗎?

黑鐵老撕雞


郭威篡漢,廢了劉智遠的兒子,自己當皇帝,其時柴榮二十七歲,乃是郭威義子,因為幹練勇猛被倚為太子,執掌兵權,郭威死後繼承帝位,三十多歲,立志統一中國,效法唐太宗,連年征戰,尤其是與北漢,為後周第一勁敵,其實在十國之中,北漢最小,但其倚仗契丹,屢屢挑釁後周,柴榮屢屢御駕親征,大敗北漢於高平,奪佔大片土地,從此北漢對後周取守勢。

但要想滅掉北漢,十分難辦,北漢國雖小,但驍勇善戰,極善守城,太原在歷史上可以說是最難攻克的城市,從春秋時三家滅晉,水淹晉陽開始,歷來攻克太原就是個相當漫長的過程,最長的就是北漢,從柴榮到趙匡胤再到趙光義,屢攻不下,後來的金兵那麼厲害,拿不下太原,後來柴榮改變戰法,主攻遼,準備收復燕雲十六州,攻下十幾個縣,三個關口,二州之地,只是取得了暫時的優勢,遼與北漢密切協同,後周必須兩線作戰,顧此失彼,柴榮憂心如焚,病勢加重。

後周不但要對附北漢與遼,還要對附南邊的九國,這些國家大都無志北伐,只想做個國主,對周稱臣,但南唐主頗有野心,稱帝北伐,欲滅周,柴榮與其大戰兩場,南唐投降,有的國家,雖不稱帝,亦不向周進貢,也不聽話,柴榮親征後,終於服軟,柴榮認為南方好辦,北方難辦,他的戰略是先北後南,他的目的是滅北漢,收回十六州,然後掉頭南下,統一南方,至於擊敗遼,實在是任重道遠。

柴榮是比不了唐太宗的,唐太宗具有很高的戰略觀,而且知人善任,能駕馭能臣,唐太宗滅掉無數的國家,柴榮未滅一國,他的打法也不對,往往是淺勝即止,只要你對方口頭上服他,他即收兵罷戰,要知道打仗是不能留情的,你不滅他,他必滅你!你必須在取得優勢的情況下抓緊進攻,務必全殲敵人,否則一旦讓其死裡逃生,這樣的對手將會是可怕的,大多數最後的勝利者都有過面臨絕境,而又僥倖逃生的經歷,死裡逃生會讓他們深刻反省,獲得重要認識,所以說失敗是成功之母。

柴榮的做法與蔣介石相似,過於仁慈和優柔寡斷,和他交過手的敵人,都由於戰敗而從中學會了戰爭,所以以後再消滅他們就非常難了,由於親征,柴榮久勞成疾,透支了生命,三十八歲便累死在軍營,唐太宗也是累死的,如果再多活十年怎麼樣呢,我認為他的才能不如趙匡胤,比趙光義強點兒,所以趙匡胤做到的,柴榮最多也不會過此,他們應該清楚,既然攻城不克,就不該一攻再攻,不僅損耗,且傷土氣,而設法誘出野外,予以消滅,國共內戰時,東北的國軍死不出戰,後來還不是調出來消滅掉,問題是後周軍既使與遼軍打野戰也不一定能佔著便宜,而且我覺得無論是周軍還是宋軍,都有不同程度的”恐遼症“,這從雍熙北伐中,主力部隊兩次大敗就可看出來,他們最大的錯誤在於:在將士心中還恐懼敵人的情況下,就貿然進攻,乃兵家大忌,必敗無疑。學學唐太宗,在與東突厥大戰前士兵也恐突,但李世民知兵,所以一開始不敢大戰,而是試探性進攻,逐漸消去了心中的恐懼,終於大敗東突厥,耶律鈄哥兩次大敗曹彬,一開始也不敢貿然而進,經過試探後消除了恐懼,才大敗宋軍,


用戶58617410289


柴榮算是五代中最有最為的帝王了,也算是英年早逝,給歷史留下了一個遺憾,尤其是他身後的兩宋積弱,更加讓人懷念柴榮的強硬。

至於他能夠一統天下,我們都是基於一種假設,當然這樣的假設也是基於他的生涯前期的表現,也看到有人說前期勵精圖治,後期昏庸的帝王也是不少,柴榮是否會步他們的後塵呢?

我想這個不會,至少在他完成一統天下之前這種可能性不大,想想諸如漢武帝,唐玄宗也是晚年外患基本沒有太大的威脅的情況下才會摒棄勵精圖治的。

我認為如果柴榮能夠多活幾年,天下至少能夠達到北宋的疆域,趙匡胤打下的疆域也是在柴榮的基礎上完成的,但是能夠抗衡後周的也就只有契丹了。

柴榮去世之前,攻打燕雲十六州,已經是順風順水,兵鋒正盛的時候,拿下燕雲十六州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只是打下這個地區,必然要防範契丹而重兵鎮守,或者是派遣能征慣戰的大將鎮守。

況且柴榮能夠在親征的時候病逝,也就說明了他的身體出現了問題,即使這次不出問題,相信也不能多活太久的,到那時,他的江山不是被鎮守燕雲的大將奪下,也還是會落到趙匡胤的手中的。

所以,如果柴榮不死,也要看他能夠多活多久,如果他的壽命足夠長,像趙匡胤活個十多年,天下應該是能夠統一的,但是也得看契丹的戰況,如果兩方陷入長期的對質拉鋸,還真是不太好說了。總體來說,不會比北宋的疆域少就是了!


史小館


先附圖一張後周柴榮英主去世後留下的後周疆域圖,還有北宋的時期的疆域圖。先說柴榮,史載柴榮繼位後征伐四方,所向克捷,高平之戰令強敵北漢“力已竭,氣已喪,不足以為邊患”,破孟蜀奪秦鳳四州把他們打回四川,奪淮南十四州六十縣把南方霸主南唐打成江南國自去帝號,接連打敗三個方向的強敵而郭榮生命中最後一次出征,趁敵國庸主在位,一路招降納叛,兵不血刃,從北方霸主契丹虎口拔牙搶回關南二州三關十七縣,對其後中原王朝與契丹的長期相持更具重要戰略意義。最後想趁亂取幽雲十六州,卻因為生病而停止了(題外話:柴榮這個時候出身未捷身先死這對中華民族來說歷史上也同樣是個很大的損失,幽雲十六州往後中原數個朝代都沒有能夠完全收復,使得中原政權受威脅長達160餘年)。再看下宋朝的疆域圖,宋王朝繼承了柴榮的遺志繼續統一大業,趙光義最後於979年攻克北漢,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完成對全國大部統一(注意是大部分,不是全部)。此時距離柴榮去世(959年)已經過去了20年。

如果以現在祖國或者近代的疆域圖來衡量統一標準,其實後周與宋都遠遠達不到這個標準,我們現在看北宋疆域圖估計也不過現在祖國的三分一大小。原因是當時的少數民族政權都很強大。柴榮號稱五代十國第一英主,但是以當時的局勢想在增壽的十年內統一全國好像還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當時的契丹(遼),吐番等政權都很強大,北宋延續柴榮的家底,光消滅東南面的政權都花了二十年…




達子之冬


康熙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實現平生未盡之志,而周世宗柴榮也許再給他三十年,他就可以成為一騎絕塵的英明皇帝。

周世宗柴榮是五代十國時期和第一名君,他15歲參軍,24歲拜將地,33歲稱帝,38歲駕崩,一生短暫,英年才逝,如果再給這個年輕有為的將軍一點時間,註定中國的歷史將會改寫。最起碼,宋朝的出現可能要晚很多年,或者乾脆就沒有宋朝什麼事了。

周世宗柴榮出生於名門望族之中,從小就跟隨姑父郭威家生活,接受各種歷練,可謂眼界開闊,胸有大志。因為柴榮辦事極為出色,深和姑父郭威的喜歡,後被收為養子,在郭威統攬後漢軍事時,被任命為左監門衛將軍,從此踏上領兵征討幫助郭威打天下之路。

後來,郭威掌握了整個國家的軍事大權,順理成章地取後漢而代之,建立後周。而柴榮地位也進一步得到提升,領命檢校太尉、兼侍中,依前開封尹兼功德使,判內外兵馬事,從而控制了最高軍事指揮權。等郭威病死後,柴榮即帝位,是為周世宗。

周世宗即位,只是柴榮事業的開始,他文韜武略,志向遠大。曾發出“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偉目標。即位後十天即開啟了戰爭模式,開始與北漢劉崇與契丹盟軍作戰,結果身先士卒,銳不可擋,大敗後漢盟軍。有了這個好的彩頭,柴榮更是一發不可收拾,西敗後蜀,三徵南唐,北伐遼朝,次次都有顯著戰果,使後周的疆域不斷擴大。然而,天妒英才,在柴榮正要大展宏圖,準備要攻打幽州時,病倒而後去逝,他的十年開拓天下的願望從此夭折。

周世宗柴榮處在中國最為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各國連年征伐,城頭變換大王旗更是常有之事,連年的戰爭將老百姓帶入到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有一部影片《黃河大俠》描寫的就是那個時代的故事。這樣的時代需要一位匡扶江山的英才,解大廈於將傾,救人民於水火。而周世宗瞭解人民的疾苦,深入地進行各種軍事政治改革,革疾去弊,深得軍心民心,讓後周漸顯一統與盛世之跡象。

五年,後周即實現了小治,再給十年,必將統一天下。可惜歷史就是歷史,來不得半點的假設。然而,這五年的努力卻為趙宋一朝打下堅實基礎,成就了趙宋的繁榮與昌盛。

柴榮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但卻留下了一世英明,一代明君的稱號,這足可告慰天下了。


華豎


歷史沒有如果。歷史上也不止柴榮一個壯志未酬,英年早逝的帝王。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倒在了即將統一天下的百前夜:他帶兵伐齊,連戰連勝,在大敗南齊太尉陳顯達、平北將軍崔慧景之後一病不起,年僅33歲。北周武帝於文邕,傀儡十三年,除掉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殺了三個皇帝的權臣宇文護。修政滅佛、統一北方,卻給楊堅作了嫁衣。正當他打算平突厥,定江南時,重病不起,死時年僅36歲。歷史以無法改變。


手機用戶6729318225秋


給我一億年,我也行,當時候全世界都是朕的種…


大秦惠文王嬴駟


無聊問題!


大灰郎14


並不能,為人太過優柔寡斷,不夠狠。不能在群雄中爭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