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多給十年壽命,劉裕和柴榮誰最有可能完成全國統一?

醉傾城36


劉裕,南北朝第一明君!

柴榮,五代十國之第一明君!

兩個人的一生南征北戰!

統一南方,北伐未捷,身先死!

如果多給十年壽命,兩個人中誰最有可能完成全國統一呢?

一.劉裕的北伐,自己信心十足,但士族離心,如果多十年時間,恐難以實現江山一統!

劉裕有收復北方,實現全國統一的意圖和強大決心。

412年,西征巴漢,大破譙蜀

415年,討伐司馬,盡吞荊揚

417年,率軍北上,滅亡後秦

420年,南征林邑,全境歸附

當時東晉國內在北伐問題上,卻是離心的,江南士族早已習慣偏安,不願北歸,也瞧不起劉裕寒族的出身,因此處在後方的他們難以與他同心。

即使跟隨劉裕北伐的文武群臣中,也沒有多少人有徹底收復北方的心思。

422年,劉裕欲徵北魏,病逝,享年60歲。即使再多給十年壽命,已年老,尚能徵否?

二.柴榮的統一目標明確,而且堅定不移的執行,上下齊心,如果多給十年,一定能掃平天下,統一全國!

柴榮即位之初,就立下宏偉目標:"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柴榮採納大臣王樸"先易後難"和"先南後北"的統一大計:

954年,御駕親征,大破北漢;

955年,西征後蜀,收復四州;

958年,親征南唐,盡取淮南;

959年,北征遼國,連收關州;

柴榮徵遼四十二天,兵不血刃三關三州,共十七縣;

五月,柴榮把所有大將叫在一起,誓師大會。

柴榮指著一張軍事地圖,那上面是整個華夏!

"攻破幽州,實現統一!"

不料,夜間,柴榮突患疾病,只得回師。

此時的柴榮,已經具備了統一天下的實力和機會,但上天卻沒有給他足夠的時間!

959年,柴榮病逝,享年僅39歲,向天再借十年,正值英年;

以柴榮不達統一目標不罷休的雄心和毅志,憑藉其威震鄰國,戰無不勝的精銳禁軍之師,實現全國統一的目標,指日可待!

劉裕和柴榮都是創業造功的時代英主,卻未能如願統一大業,時也,命也,數也!


東秋妮


歡迎來看子正尋道。

導讀:由於東晉的門閥統治並不穩定,再加上後期出現了白痴皇帝司馬德宗,導致東晉內部出現了劇烈動亂。此時劉裕作為北府兵的將領,四處征戰,逐漸掌握了東晉朝廷的大權,在消滅掉南燕以及後秦之後,樹立了極大的個人威望,於是終結了東晉王朝,建立了劉宋政權。

至於柴榮,則是在郭威去世以後,繼承了後周的皇位。柴榮能夠在張永德、李重進三人中脫穎而出,成為皇位繼承人,除了與柴皇后的親緣關係外,還得益於自身的優秀本事。

因此與劉裕一樣,柴榮也是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

劉裕與柴榮一樣,都是處於亂世,雖然當上了皇帝,但存在著巨大的外部威脅。劉裕所建立的劉宋政權,與北方的大夏、北涼還有北魏形成了對峙。尤其是北魏,在拓跋珪的領導下,成了劉宋王朝的勁敵。當然柴榮所繼承的後周政權,形勢也是非常嚴峻,南方與北方都有敵對勢力存在,尤其是北方的契丹,自從五代以來,始終是中原王朝最大的敵人。

如果劉裕和柴榮能夠再多活十年,誰最有可能統一天下。

其實都很難,但柴榮的結果會好一點,相對於劉裕,統一天下難度要小一些。

其一:北魏比契丹要更難對付,另外劉裕討伐後秦,並不太成功。而柴榮在去世之前,還在打勝仗。

能不能統一天下,主要取決於兩大因素:自身是否強大,以及敵國是否弱小。先看看劉裕,在取代東晉之前,對後秦進行了北伐,以此來增加自身的威望。可劉裕的討伐後秦之戰,難言成功。前期表現確實不錯,迅速攻滅了後秦,可後來劉裕因故離開關中地區後,手下將領自相殘殺,結果被赫連勃勃全部消滅了。等到劉裕建立起劉宋政權後,北伐的局勢就不太有利了。北方的兩大強國,後秦與北魏,由赫連勃勃與拓跋燾(拓跋嗣將在三年後去世,劉裕將主要面對拓跋燾)統治,這二位可是雄才大略之主。最主要的是,他們善於打仗,劉裕在與他們對決時,很難佔到便宜。

與劉裕相比,柴榮在繼位以後,也取得一系列勝利,並且很乾淨利落,沒有出現重大的失誤。根據北強南弱的局面,柴榮制訂了先南後北的戰略計劃。先是大舉西征,消滅了位於巴蜀地區的後蜀政權,接著通過三次攻打南唐,迫使南唐屈服的同時,也震懾了其它的南方割據勢力。這樣柴榮在北伐時,就沒有了後顧之憂。在柴榮去世之前,一直在打勝仗,一連收復了三關三州。因此柴榮的表現比劉裕要好一些,更有可能統一天下。

其二:劉裕在建立劉宋之前,沒有統一天下的具體計劃,而柴榮在登基之前,就跟從郭威為統一天下作準備。

自從東晉建立以來,北伐的重點就是關中地區,然後以此為據點,逐步收復整個北方地區。對此劉裕也很清楚,但他的所作所為,更像是增強個人威望,而不是為以後的進一步發展做鋪墊。消滅後秦確實是一步好棋,但劉裕卻是虎頭蛇尾,不僅失去了長安,而且損失了許多精兵強將。作為謀取天下之人,可不能犯如此巨大的錯誤。當然劉裕也是一個聰明人,之所以出現重大失誤,或許是他只是為了撈取政治資本,而沒有從統一天下的全局考慮有關。

柴榮卻不一樣,在登上皇位以後,立馬就制訂了: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偉計劃。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柴榮採納了王樸的建議,也就是:攻取之道,從易者始。通過消滅後蜀和攻打南唐,穩定住了後方,接下來就可以放手北伐了。北伐的表現,可謂是相當優秀,打敗了契丹的騎兵部隊,收復了許多州縣。若不是柴榮去世得過於倉促,說不定已經統一了天下。

總之,劉裕和柴榮,要想統一天下,都面臨著強大的對手。不過柴榮的局面要好一些,在契丹交鋒中,後周軍隊不落下風。而劉裕要想與赫連勃勃或者拓跋燾交鋒,那就要困難很多,這二位一生征戰無數,很少出現敗績。

因此假以時日,憑著柴榮的個人能力,還真有可能統一天下。


子正尋道


如果過給十年壽命,肯定是柴榮最有可能統一大業,他甚至會比趙匡胤和趙光義兄弟做得更好,後周的疆土沒準會比北宋還要大的多,當年柴榮北伐幽州,即將收復幽州,如果不是突患疾病,幽州不會在契丹人手裡,要知道趙匡胤和趙光義兄弟二人北伐數次失利啊。

先說一下為什麼柴榮會比劉裕更加有機會一統天下,以武功而論,柴榮肯定是不如劉裕,但是除了武功,綜合各方面柴榮所統治的後周都要比劉裕的劉宋強,不然的話,趙匡胤也不可能靠繼承後周產業統一中國絕大部分地區。

還有最關鍵的就是劉裕死的時候已經六十歲了,這在古代已經算是長壽了,要知道很多帝王在晚年都很難保持年輕時代的作風,所以誰能預料劉裕如果再活十年,當初的雄心壯志和雄才偉略還能不能繼續保持下去。

而柴榮則不一樣,柴榮死的是年僅三十九歲,屬於英年早逝,其實柴榮在生前就曾經立下“十年統一天下,十年與民休養生息,十年開創太平盛世”的三個十年計劃。這說明早在柴榮心中有了明確的目標和規劃,他有信心能在十年之內統一天下。

再有就是柴榮和劉裕面對的對手強弱不對等,劉裕的對手整體來說還是比較強的,比如桓玄等等,且北魏雖然被劉裕打敗過,但是北魏當時還是比較強大,在劉裕死後更是達到頂峰,所以劉裕即使活著以他年紀老邁和精力也未必能連克強敵。

再看柴榮的對手,除了當時比較強的契丹以外,柴榮的對手都是後蜀孟昶、南唐李璟、北漢劉崇這些對手,實際來說這些人比之劉裕時代的那些諸侯還是弱一些,如果劉裕時代遇到的是這些對手,或許劉裕也就在壯年時期統一中國了。

對手的強大也說明了劉裕的武功之強盛,在比較強的對手中,劉裕武功威震一時,這也是柴榮在武功方面所不及。

但是也正因為對手整體都比劉裕時代要弱,畢竟整個五代十國就好像一條皇帝生產線,大批量的生產皇帝,但是一撥換一撥,沒有一個能當的長遠,唯獨柴榮是五代十國之中最傑出最英明的皇帝,他最可惜的就是天不假時,在唯利是圖的五代十國帝王群中,唯獨柴榮最清醒,眼光最長遠,宏觀戰略性最強,所以柴榮以壯年之身加上較弱的對手,十年之內他必定能統一天下,甚至都有可能滅掉遼國。

其實北宋趙匡胤和趙光義兄弟二人比之柴榮多有不及,這也是為什麼最終北宋只能弱弱的和遼國對立而治了。


小島知風


雖然歷史不能假設,但是如果上天能各自給劉裕和柴榮延壽十年的話,我認為應該是劉裕統一天下的可能性更大,而柴榮,基本上就是不可能。

讓我們先來說說為什麼柴榮不可能,原因很簡單,就是對比他的繼任者——時任都點檢、後來的大宋太祖皇帝趙匡胤。趙匡胤的能力應該說和柴榮不相上下,他也很好地繼承了柴榮的遺志;然而,他卻用了十幾年的功夫才將南方徹底肅清,最後卻連北漢都沒拿下,就意外地去世了。趙匡胤都要用十幾年,柴榮的話十年又怎麼夠?

而且就算柴榮能在十年內平定南方,他也未必能戰勝甚至消滅遼國。因為此時的遼國已經開發出了“南北院制度”,也就是漢人用漢法治理,契丹人用契丹規則統治。在這一套玩法下,契丹境內的民族問題已經不再嚴重,後周的戰旗所到之處,也未必會有民心所向。

有關於劉裕,儘管他的繼任者們(包括南朝的所有皇帝)沒有一個能達到他的高度,但是從他的環境來看,他也許還真的能在十年內統一天下。

公元418年劉裕第二次北伐,滅掉了後秦,奪取了長安和洛陽。儘管後來又失去了長安,但是劉宋的國境線已經推進到了黃河以北,成為了當時天下最強大的國家。剩下來的赫連夏、北涼、北燕等國均不值一提,即使是後來逐漸枝繁葉茂的北魏,此時也無法和劉宋相提並論。

而正當劉裕在登基後不久就厲兵秣馬準備第三次北伐的時候,這位久經戰陣的老英雄卻再也無法忍耐病痛的折磨,懷著無限的遺憾駕鶴西去了。八百年後,一位同樣是宋朝子民的詩人,有感於彼宋的時局,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唱——

讀史
作者:陸游
蕭相守關成漢業,穆之一死宋班師。
赫連拓跋非難取,天意從來未易知。

青言論史


柴榮,並不是說他的武功比劉裕強,而是當時柴榮面對的天下形勢非常有利,主要是唯一強敵北方契丹正陷入最大的內亂正是最虛弱的時候,柴榮完全可以先北上擊敗契丹,至少收復燕雲十六州,安頓好原漢人,然後遣將南下統一全國毫無難度,可能只需5年,正是歷史給予的千載難逢的黃金機會

劉裕的武功,即使不放在南方,在整個漢人歷史上都可以排進前十,甚至前五,可惜當時北方胡人仍有相當實力,尤其是重要謀臣離世,洛陽受挫,所以即使多給十年壽命,劉裕也不能夠統一全國


大道至簡T2


中國歷史上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錯失天下的梟雄不少,比如鴻門宴時項羽如果聽了范增的話殺了劉邦,天下肯定是項羽的;苻堅如果不急於南下的話,先處理好內部羌氐鮮卑等勢力再圖東晉估計天下也是他的;再比如劉裕北伐南燕和後秦奪取洛陽長安兩京,佔據了關中之後不是匆忙南返而是用心經營,當時北魏剛興起北方還沒有強敵的情況下,統一天下也是有相當可能的。

除了這些因素之外,還有些雄主本來形勢一片大好卻因為身體患病而英年早逝,從而錯失了一統天下的機會,這是最令人惋惜的,歷史上符合英年早逝錯失天下的雄主最有名的是兩個人,一個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另外一個是後周周世宗柴榮。至於劉裕他去世的時候已經五十九歲了,遠算不上英年早逝,而且當時天下的形勢和他佔據洛陽長安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當時北魏在位的是文治武功不輸於他的拓跋燾,即使劉裕北伐也未必能取得成功,所以劉裕就不算在內了。

世人說起英年早逝痛失天下的雄主往往第一個想到的是後周周世宗柴榮,其實不是,英年早逝最有可能統一天下的一代雄主首先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然後才是後周周世宗柴榮,這和當時兩人所處的天下形勢有很大關係。

北方的霸主北魏一分為二後,權臣宇文泰控制了西魏,另外一個權臣高歡控制了東魏,兩人連番大戰宇文泰還稍微佔了上風,其後兩人各自埋頭髮展,公元557年宇文泰兒子宇文覺廢西魏恭帝建立北周,但是大權卻在宇文泰侄子宇文護之手。宇文護是歷史上有名的權臣,也是個兇悍的人物,他為了獨掌北周大權連續毒殺兩任皇帝也就是宇文泰的兩個兒子宇文覺和宇文毓之後,公元560年選中了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為北周的第三任皇帝。

宇文邕韜光養晦了13年,終於於公元572年抓住機會一擊而中殺了宇文護盡誅其黨羽並大赦天下掌握了北周的大權,其後他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滅佛使得財政充裕,經濟實力有了較大發展;招募均田戶農民充當府兵,兵源得到保證使得軍事實力上升很快;外交上和突厥和親以及交好南陳。當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公元575年宇文邕發動了攻滅北齊之戰,與北周政治清明相比,此時的北齊政局動盪不安,在位的北齊後主高緯荒淫無道,且連續誅殺了北齊名將斛律光和蘭陵王高長恭等人,本來實力還略勝北周一籌的北齊已經是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宇文邕用時三年,連續取得河陰之戰,平陽之戰和鄴城之戰的勝利,終於於公元577年攻入鄴城滅亡了勁敵北齊從而完成了統一北方的壯舉。

攻滅北齊後沒多久,公元578年宇文邕發起了五路大軍北伐突厥的戰爭,可惜的是在北伐途中宇文邕身患重病只能放棄北伐回師洛陽,同年病逝於洛陽時年年僅36歲。北方的統一使得北周一家獨大,其實已經奠定了統一天下的基礎,偏安江南的南陳遠不是北周的對手(這從日後楊堅滅南陳沒費多大力氣可以看出來),統一南北是指日可待。當時北周只有兩個對手:一個是南陳,一個是北方的突厥,南陳不在話下,且不論宇文邕五路北伐突厥是否能取得勝利,但是相對於日後柴榮要面對的契丹來說,宇文邕所處的形勢比柴榮要好很多,至少幽雲十六州當時應該絕大部分在北周手中,而且當時的突厥也沒有日後隋末唐初時那麼強大。

後周周世宗柴榮面對的形勢比宇文邕要複雜很多,南唐雖然被他打得沒脾氣,但是除了南唐南方還有其他割據政權也要費一番周折,北方除了北漢還有剛剛興起的強大的契丹,而且幽雲十六州在契丹之手,雖然柴榮北伐短時間內連收三關三州十七縣,但是這是在還沒有直接面對契丹主力的情況下,從日後趙匡胤不得不籌錢準備贖回幽雲十六州以及趙光義在高粱河之戰中大敗於遼國(契丹)來看,一個剛剛興起的契丹實力不容小覷。不是說柴榮的後周不如契丹,而只是說柴榮面對的處境遠比宇文邕複雜,如果要選一個英年早逝最有可能完成統一的一代雄主,宇文邕當然比柴榮更有資格。

宇文邕英年早逝,大好江山白白便宜了楊堅,宇文邕死後才三年,公元581年楊堅就廢了宇文邕的孫子同時也是楊堅自己的外孫北周靜帝宇文闡建立了隋朝,公元589年隋滅南陳完成了統一,而這一切的豐功偉績本應該是屬於宇文邕的。


月夜luck


我覺得柴榮最有可能完成全國的統一。為什麼呢?

柴榮初長成

柴榮,本是郭威的侄子,後被郭威收為養子。柴榮出身於一貧苦家庭,年輕的時候便去依靠嫁給郭威的姑姑生活。郭威見柴榮辦事穩妥,為人厚道,就把家裡的事情交他總管。這一時期,郭威還沒發達,家境也很一般,柴榮便為他做些生意,去江陵販賣茶葉等貨物。在做生意的同時,他也沒閒著,他一邊做生意,一邊習文練武,讀了很多史書和黃老著作,還練的一手好武藝。這段經歷,不僅使他迅速成長,還使他有機會深入社會下層,瞭解民間疾苦,為他日後的發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柴榮漸成長

後漢建立後,郭威成了後漢政權的核心人物,擔任樞密使一職,而柴榮也被委任為左監門衛將軍。當郭威在鄴都起兵去開封奪權時,他便留守於鄴,穩定後方。郭威做了皇帝后,柴榮被任命為澶州節度使、檢校太保,封太原郡候。在此期間,他為政清素,得到人民的好評。顯得元年(954),柴榮晉升為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侍中,依前開封尹兼功德使,判內外兵馬事,從而掌握了最高軍事指揮權。兩天後,郭威病死。又過四天,宣佈了郭威遺命:“晉王榮可於柩前即位。”於是,柴榮就做了皇帝,是為世宗。

柴榮做皇帝

柴榮在被百官迎為皇帝后,曾許下願望,希望上天能給他三十年時間:“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而他剛一即位,就遇到了難題。北漢的劉崇效法石敬瑭聯合契丹向後周殺來,柴榮果斷出擊,親自率領軍隊迎戰。兩軍在高平大戰,世宗親自率領親兵衝殺,在趙匡胤、張永德等大將的死戰下,堵住缺口,又在援軍的配合下,打得劉崇抱頭鼠竄。這次戰爭確立了後周在天下的軍事地位。

高平之戰也暴露出後周軍隊的缺陷,於是在戰後他便對軍隊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下令藩鎮將最有戰鬥力的精兵送往中央,淘汰老弱,組建禁軍;對手下將帥臣僚恩威並用,建立了威信,也初步改變了唐末以來驕兵強將難以控制的局面。

在軍事改革的同時,他在經濟、政治方面也進行了改革。他制定了減免賦稅的政策,促使逃戶迴歸和荒棄田地的開墾利用;他疏浚漕運水路,有利於水利灌溉和經濟發展;他還帶頭過簡樸生活,破格提拔有識之士,組建了高效的政府班子;整頓科舉,為有才能之人進入仕途做了保障;澄清吏治,毫不留情的打擊貪贓枉法的官員。

就這樣,在他的治理之下,沒出幾年,後周就變得富強起來。

柴榮欲統一

隨著國家的逐步富強,他便開始向自己的宏偉藍圖進發:統一中國。他用了半年的時間,將西邊後蜀的秦、鳳、成、階四州收歸後周旗下;又三次親政南唐,得南唐十四州;然後北伐契丹,僅用四十天的時間,就從契丹手中奪得了瓦橋、益津、淤口三個關口,以及寧、莫、瀛三個州的許多土地。

柴榮英年早逝

但是,在他躊躇滿志的要去收復幽州的時候,他卻生病了,只得回撤。回到開封后不久,他就病逝了,年僅39歲。接替他皇位的是他的兒子郭宗訓,年僅7歲。於是,在乾德七年(960)正月的時候,大將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迫使郭宗訓退位,後周滅亡。


飛天鯨鯨


最可惜的是宋武帝劉裕,先是最能幹的三弟早逝,後來劉穆之又在緊要關頭去世,自己去世的時候二弟也同時因病去世,結果導致四個權臣沒了制衡,差點亂了國家。


哀公問宰我


柴榮性如烈火,急躁易怒,後方野心家太多,就算僥倖統一,終歸是為別人做嫁衣,倒不如趙匡胤來的穩妥,老百姓少受罪。劉裕呢 ,收復長安,是他個人軍事的巔峰之作,此時北方根本不存在和他抗衡的勢力,赫連勃勃根本不是他的對手,北魏也不敢直纓其鋒,他完全可以定鼎中原,統一天下,此時根本沒有力量可以阻止。但是劉穆之一死,唯一知道他意思的謀臣去世,江南那些世家如果趁勢斷了劉裕的後援,就可以致劉裕於死地,沒有江南博興之地做後盾,手下的大將如王鎮惡一直和他不是一條心,劉裕迫不得已必須回去,以劉裕此時的歲數回去只能先稱帝,根本沒有什麼時間進行再次北伐,而且青泥一戰,劉裕的能戰之將被赫連勃勃一網打盡,北府兵的實力大不如前 ,平心而論,這兩個人都不是統一天下的真命天子,柴榮遇到的強敵更多,劉裕機會更好一點吧!


縱橫小魚


柴榮。

那樣不光統一了全國,燕雲十六州也拿下了,手下大將趙匡胤妥妥的古今十大名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